看板 SENIORHIG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From: nancyyenkimo [email protected] Fri, 18 Mar 2011 17:41:04 To: 葉則亮 <[email protected]> 地震中的正確避難法則-保命三角空間 Doug Copp,ARTI 地震中的正確避難法則-保命三角空間 生命三角 Triangle of Life Doug Copp,ARTI http://www.amerrescue.org/ c:\temp\photo\earthquakeSurviveTriangleOfLife.eml http://www.cc.ncu.edu.tw/~ncume_ee/earthquakeSurviveTriangleOfLife.eml http://mvmc.me.ncu.edu.tw/tmp/earthquakeSurviveTriangleOfLife.eml From: nancyyenkimo [email protected] Fri, 18 Mar 2011 17:41:04 台灣隨時會發生大地震 主旨: 台灣隨時會發生大地震,為救自己一命, 請耐心細讀本文。 台灣隨時會發生大地震,為救自己一命, 請耐心細讀本文。 收到信還是認真閱讀,沒事就當成常識吧!!祝大家都平安~ 台灣隨時會發生大地震,為了救您自己一 命,請耐心花費十分鐘細讀本文並加以牢記,以備不時之需。 溫室效應讓地殼及海洋溫度升高,地殼膨脹擠壓所以 地震愈來愈頻繁也愈猛烈,您住在地球上任何角落都 可能難逃地震的傷害,小心不要被地震淘汰!以下是 一位美國活菩薩苦心為文要救各位,請勿枉費他的一番善心! 我的名字叫道格o庫普(Doug Copp)。我是世界上 最有經驗的救援小組──美國國際救援小組(ARTI) 的首席救援者,也是災難部的經理。 本文中以下信息能在地震中挽救生命。 我和曾經來自60多個不同國家成立的各種救援小 組一起工作過,曾在875個倒塌的建築物裡爬進爬出。 在聯合國災難減輕(UNX051-UNIENET)小組中我擔 任了任期兩年的專家。從1985年至今,除非同時 發生了多個災禍,我幾乎參與了每一次重大的救援工作。 在1996年,我們用我創立的而且被證明是正確的方法 製作了一部電影。土耳其政府、伊斯坦布爾市、伊斯 坦布爾大學及ARTI聯合製作了這部科學研究性的影片。 我們人為地摧毀了一座學校,和一個裡面有20個人體 模型的房屋。10個人體模型用「蹲下和掩護」的方 法,而另外10個模型使用我的「生命三角」的求生方法。 模擬地震發生後,我們通過倒塌的碎石慢慢進入了建 築物,並拍攝和記錄了結果。 在一個可直接觀察到的,而且科學的條件下,這部電 影拍攝了我使用的求生技術。結果顯示那些用「蹲下 和掩護」方法的人存活率會是零,而那些使用「生命 三角」的人能夠達到100%的存活率。上百萬的人已經 在土耳其和歐洲的其他地方,還有美國、加拿大和拉 丁美洲的電視節目裡看過這部片子。 我曾進入的第一個建築物是在1985年墨西3地震中的一 個學校。每個孩子都在課桌底下。每個孩子都被壓扁 了。他們如果能在走道裡挨著他們的課桌躺下,就有 生還的希望。我不知道為什麼孩子不在走道裡。那 時,我不知道孩子們被教導要躲在某物體的下面。 簡單地說,當建築物倒塌掉落在物體或家具上的屋頂 的重力會撞擊這些物體,使得靠近它們的地方留下一 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被我稱作的「生命三角」。物 體越大,越堅固,它被擠壓的餘地就越小。而物體被 擠壓得越小,這個空間就越大,於是利用這個空間的 人免於受傷的可能性就越大。 下次,你在電視裡觀看倒塌的建築物時,數一數這些 形成的「三角」。你會發現到處都有這些三角。在倒 塌的建築物裡,這是最常見的形狀。幾乎到處都有。 我培訓Trujillo(人口約為75萬人的地方)的消防部 門,教導人們如何求生,如何照顧他們的家人,以及 如何在地震中援救他人。 Trujillo消防部門的救援總負責人是Trujillo大學的教授。 他陪伴我同行,他說:「我叫Roberto Rosales,我是 Trujillo的首席救援者。我11歲時,我被陷在一幢倒塌 的建築物裡。就是發生在1972年的那場地震中,當時 有7萬人死亡。我利用我哥哥摩托車旁的『生命三角』 保住了生命。我的朋友們,那些躲在床下,桌子下的 人都死了。(他列出了這些人的姓名、地址……)。 我可以稱作是『生命三角』的活生生的例子,而我那 些朋友是「蹲下和掩護」的例子。」 道格觀察自救10項要領 ◣當建築物倒下時,每個只是簡單地「蹲下和掩護」的 人都被壓死了,每次,毫無例外。而那些躲逃到物 體,如桌子,或汽車下躲避的人也總是受到了些傷害。 ◣貓,狗和小孩子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自然地蜷縮起 身體。地震時,你也應該這樣做。這是一種安全的本 能。而且你在一個很小的空間裡就可以做到。靠近一 個物體,一個沙發,或一個大件,它僅受到了略微的 擠壓,但在靠著它旁邊的地方留下了一個空間。 ◣在地震中,木質建築物最牢固。木頭具有彈性,並且 與地震的力量一起移動。如果木質建築物倒塌了,會 留出很大的生存空間,而且,木質材料密度最小,重 量最小。磚塊材料則會破碎成一塊塊更小的磚。磚塊 會造成人員受傷,但是,被磚塊壓傷的人遠比被水泥 壓傷的人數則要少得多。 ◣如果晚上發生了地震,而你正在床上,你只要簡單地 滾下床。在床的周圍會形成一個安全的空間。 ◣如果地震發生了,而你正在看電視,不能迅速地從門 或窗口逃離,那就在靠近沙發,或椅子的旁邊躺下,然後蜷縮起來。 ◣當大樓倒塌時,很多人在門口死亡了。怎麼回事?如 果你站在門框下,當門框向前或向後倒下時,你會被 頭頂上的屋頂砸傷。如果門框向側面倒下,你會被壓 在當中,所以,不管怎麼樣,你都會受到致命傷害! ◣千萬不要走樓梯,樓梯與建築物搖晃的頻率不同(它 們和建築物的主體部分分別晃動)。樓梯和大樓的結 構物發生不斷地碰撞,直到樓梯發生構造問題。人在 樓梯上時,會被樓梯的台階割斷,這是很恐怖的毀 傷!就算樓梯沒有倒塌,也要遠離樓梯,樓梯就像大 樓的一樣會被損壞,哪怕不是因為地震而倒,還會因 為承受過多的人群而坍塌。所以,我們應該始終首先 檢查樓梯的安全,甚至建築物的其他部分並沒有被損壞。 ◣儘量靠近建築物的外牆或離開建築物。靠近牆的外側 遠比內側要好。你越靠近建築物的中心,你的逃生路 徑被阻擋的可能性就越大。 ◣當發生地震時,在車內逃生的人會因路邊墜落的物體 砸傷,這正是Nimitz Freeway的路上所發生的事情。 San Francisco地震的無辜受害者都呆在車內。其 實,他們可以簡單地離開車輛,靠近車輛坐下,或躺 在車邊就可以了。所有被壓垮的車輛旁邊都有一個3英 尺高的空間,除非車輛是被物體垂直落下。 ◣我發現,在報社或辦公室裡堆有很多報紙的地方,通 常會好些,因為報紙不受擠壓。你在紙堆旁可找到一 個比較大的空間。 美國國際救援小組(ARTI)網址: http://www.amerrescue.org/ 地球生病了!地震的規模愈來愈可怕! 「救命三角區域」的觀念也傳遞了一段時間……… 但是,您有仔細研究過您家中那些地方才是真的「救命三角區域」嗎? 一個「救命三角區域」多半只能容納一個人, 您的家人都找好自己的「救命三角區域」了嗎? 下面幾張圖示,勝過千言萬語!你即可學到地震發生時如何保護自己 Triangle of Life: without listening or reading, simply by looking at these photos, you can learn more than in a thousand words about how to protect yourself… Real Demonstration of the "Triangle of Life" 左圖:救命三角區域   右圖:桌下 - 錯誤 Left: The triangle of life Right: Wrong erea 地震發生時如果你正好坐在車裡,馬上離開車內,坐下或躺在緊臨車子 外邊的(三角)區域。如果有建築物等東西倒??慾U時,它會落在這 個三角區以外的地方。如下所示 If you are inside a vehicle, come out and sit or lie down next to it. If something falls on the vehicle, it will leave an empty space along the sides. See below 屋內各堅固體旁可躲避的救命三角區: The triangel of life:  躺臥方式 the way of lying down: 平行躺臥沙發椅邊 保險櫃邊五斗櫃邊 茶几邊 氣車邊 凡是可以形成可以支撐住坍塌物不會被壓垮的 實體物件邊的三角區 直立的樑柱邊 NEVER 地震發生時絕對不可躲避的地方 空曠樓板下的 桌下 椅下 門框下 NEVER 地震發生時絕對不可躲避的地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1.234.58 tlyeh:轉錄至看板 juniorhigh 03/20 03:50 tlyeh:轉錄至看板 Teacher 03/20 03:50
hank830320:高中 03/20 13:05
tlyeh:地震要躲得過 高中才有意義 03/21 11:23
---- (大家自己運用智慧各自做判斷吧: 每個人都提供真誠的資訊, ** 但各自的假設條件為何? 請廣納佳言 因地制宜 擇善為用) teacher版 @ ptt.cc → osape:網路謠言一則 → osape 英文版Life triangel闢謠 03/20 07:59 http://www.snopes.com/inboxer/household/triangle.asp → osape 中文版的澄清 03/20 07:55 http://examine.nownews.com/examine_detail.php?eid=5646 推 sines:所以生命三角 錯誤的觀念~無法避難? 03/20 10:27 → osape:意思就是,地震時躲哪裡要看房屋的結構 → osape:可以躲在桌下,椅下,採低姿態靠在比自己高的物體旁 03/20 10:55 → osape:並非如該文所說,絕不能躲在桌下 03/20 10:57 → osape 中文版的澄清 03/20 07:55 http://examine.nownews.com/examine_detail.php?eid=5646 提供者:ryoko119 等級:小水滴 文中提出「生命三角」(Triangle of Life)觀念並且有10點注意事項, 而道格卡普是美國國際搜救隊(該隊是美國的民間救難組織)的隊長, 這封郵件看來似乎是還滿合乎邏輯的, 不過我們另外也找到美國聯邦緊急應變署(FEMA)、 美國紅十字會(American Red Cross)、 美國加州緊急應變署署(California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日本總務省消防廳的地震宣導資料, 上述官方資料皆強調地震時人若在室內, 應立即壓低身子、以牢固的傢俱遮蓋自己的頭頸部(最好能全身的遮蓋住), 並緊抓著「避難所」(或頭頸部),直到地震停止(蹲!護!抓!), 這個觀念則與道格隊長相左。 美國專門針對網路謠言「闢謠」的網站「snopes.com」已有查證過, 因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建築標準不同,「生命三角」的觀念不見得適用, 且已有許多研究證實在美國以「蹲!護!抓!」的原則進行避難是能夠保命的。 針對「生命三角」這封電子郵件,美國加州地震聯盟也撰寫一篇 「Protect Yourself During an Earthquake…Drop, Cover, and Hold On!」 http://www.earthquakecountry.info/dropcoverholdon/),文中駁斥「生命三角」的觀念, 並指出「生命三角」 (永遠要躲桌子旁邊,不要躲桌子下面) 的觀念 是以下列幾點錯誤的假定為基礎的: 一、建築物總是會在地震中倒塌:錯!特別是在已開發國家, 而且薄餅狀的倒塌不管在哪裡都是很少見的。 二、當建築物倒塌時總是將家具也壓碎:錯! 人們是可以在家具底下或其他掩蔽物生還的。 三、人們能預估建築物怎麼倒也可以預估「生存空間」(survivable void spaces)的位置: 錯!地震搖晃的方向和不同的建築結構方向,讓人不可能事先預估「生存空間」 四、地震時人們可以移動至想去的位置:錯!強烈的搖晃造成移動困難且危險。 文中還指出其他的錯誤觀念,例如,「建議在地震時要下車並坐或躺在車邊」 這是假設你的車子總是在高架道路下面,高架道路隨時會倒下壓毀你的車子, 當然駕駛人是有可能在高架道路下,但是坐或躺在車邊還是非常危險的, 因為車子可能會在搖晃中移動並且壓到你,而且其他的駕駛人可能會看不到你在那裡! 既然「生命三角」觀念的郵件來源是美國,這裡也提供一些美國災害應變組織及專家 說明地震時應如何應變的連結(其中也有網站特別說明「生命三角」觀念是錯誤的): 1.美國聯邦緊急應變署(FEMA):http://www.fema.gov/hazard/earthquake/eq_during.shtm 2.加州緊急應變辦公室(California Office Emergency Services):ht 提供者:Lucifer 等級:小水滴 http://www.nownews.com/2007/11/15/515-1835283.htm 有前案可循...算是已經查過了吧 提供者:ryoko119 等級:小水滴 http://www.earthquakecountry.info/dropcoverholdon/ 這個網址有答案 提供者:流浪貓劉君漢 等級:小水滴 (編按:以下新聞標題原為簡體字版本) 大紀元評論-道格.庫普:地震中的自救竅門 http://www.dajiyuan.com/gb/8/5/16/n2119281.htm 地震來了到底躲哪兒?道格.庫普對不對?- Windows Live http://hekysc.spaces.live.com/blog/cns!A06454BA16D0CBCE!362.entry 提供者:aashto 等級:小水滴 此為私密留言 原文網址: NOWnews【網路追追追】 http://examine.nownews.com/examine_detail.php?eid=5646#ixzz1HCXLNiXO ※ 編輯: tlyeh 來自: 140.115.66.57 (03/21 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