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ENIORHIG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andy88257 (阿泰斯)》之銘言: : 我不曉得為何會變這樣... : 其實我也忘了15年前讀高中時,學測物理化學是考哪幾冊,只記得我還是全部都有讀就是 : 了。 : 但印象中,以前應該是考到第4冊吧? 我指的是學測。 而指考就是5冊考完。 : (還是記錯!?) : 我是比較納悶,學測物理化學只考1~2冊,真的沒問題!? : 這樣不就等於跟學生說:「學測只考1~2冊喔! 對物理化學看不懂、沒興趣的可以只讀前兩 : 冊,後面全部放掉沒關係喔!」這樣!? : 我相信也很多學生已經這樣想而且真的實際這樣做了... : 因為有南一中的學生就跟我說這樣... : 先不管這樣想的人多不多,就算只是少數,也是一種災害不是嗎...,物理化學數學是高科 : 技的根本,這樣不是在讓台灣高科技人才變少嗎!? : 或許有人會說:「阿就讀自己有興趣的就好啦,照學生興趣發展不是很好嗎!?」 : 但依照我看學生成績的經驗,幾乎每次段考,物理化學幾乎都是全班只有不到5人及格,這 : 種信心打擊下,難道不會增加放棄這門學科的學生人數嗎!? 要是增加了,又加上現在只考 : 1~2冊,不就雪上加霜...? : 還是我的觀念太老舊,需要導正一下!? : 我教到的學生真的一堆都對物理化學完全放棄了... 我覺得這議題應該是沒辦法有個好答案了,因為追根究底就是「為什麼政府要進行 科學教育?」,不管是從比較內在的培養科學素養出發,還是從外在的增加就業機 會出發,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企圖,但各自在執行上就有著很大的差別。 就我的觀察,近年台灣科學教育似乎吹起一股「素養教育」潮流,用意是希望在降 低學生壓力的同時,也能有充裕時間、資源激起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求知慾,以 達培養科學素養的目的。 具體來說,以我較熟悉的物理教育為例,您可以參考一篇丹麥奧胡斯大學 Henry Nielson 與 Poul V. Thomsen 教授於 1990 年寫的〈History and philsophy of science in physics education〉。這篇論文簡略說明物理史及其哲學的教育, 最符合我們對「科學素養」的種種想像,以及分享他們的「社會實驗」:找來了 一群有興趣學習這種科學教育方法的中學教師,並幫他們上了一段時間的課,然後 從統計數據看看效果如何。 話說回來,如果你從「培養科學素養」的角度來看現今的「負擔變輕許多的物化教 育」,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所謂的科學素養,不管你的定義是什麼, 基本上不脫離下列幾點: 1. 對任何現象的成因有好奇心。 2. 能夠進行關於因果的邏輯論述,為現象建立理論。 3. 能夠思考實驗方法,檢驗上述理論是否不成立。 基本上,就是訓練我們的判斷力,不要妄下「信念」。有些事情你相信是這樣那樣, 但仔細一想,又發現似乎不是這樣那樣。這裡的「仔細一想」是很費工的,也很讓 人不耐煩的。科學教育就是要練你的「仔細一想」。 然而,即便我們台灣的物理教育課綱也都寫了與上述差不多的教育目標,實際你到 教育現場,或者是以你自己的親身教育經驗來看,基本上達成率是零,原因很多, 但不論是什麼,大家或多或少都同意,你寫在多的數學物理化學題目,都遠不及我 們在針對一個問題深刻地討論,研究的過程中,所自發學習到的一切;自主的思考 與動手做,比起被動地解題背公式,是更能學習到科學素養的教育方針。 因此,如果我們從「培養科學素養」的角度來看,自然而然就與你從「科技業需求」 來看有所差異。如果我們的教育目的是培養更多熟悉科技業所需技能的人才,那就是 讓學校變成造輪子的工廠。每個學生都是產品,被貼上固定的標籤,要求你會這個 那個,將來才有「用處」。然而,若我們將學生「當做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那麼這種教育立場就會給學生更大的自由。 1. 自由的前提是什麼?就是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去思考,實作等。 2. 培養上述三點科學素養的前提是什麼?這不會是請你熟悉 Biot-Savart law,而 是請老師們先了解許多「科學家」他們是怎麼思考事物的,然後幫孩子營造一個 能夠模仿科學家思考方式的學習環境。 基於上述 2 點,你不難發現「減輕學生寫大量繁雜習題的負擔」、「為特定主題 進行較深入的學習,去除許多不必要的科學主題(像是你說的後面幾冊之類的)」 是很自然而然的現象。 一直寫習題,很多時候只是在練習你對特定公式中的每一項概念是否熟悉。 要你畫 10 張力圖,你練到的確實是怎麼算合力。要你寫 10 題藉由化學反應 計算某物質質量的題目,你練到的確實是質量守恆、電荷守恆在許多反應中扮演 的重要角色。 練許多習題,確實能夠讓你熟悉上述概念,但是很多所謂的「創新」或甚至是「科學 的發展」的情境並非如此。如果以科學發展為例,你會發現很多時候都是在想辦法 「說服」他人甚至是自己,這個解釋是對的。以我最熟悉的動量概念發展為例,當年 亞里斯多德在解釋「為什麼東西被丟出去後,不會直接鉛直落下,反而會按照彎曲的 "拋物線"前進運動?」時,他說這是因為: P1. 物體在前進的瞬間,都會在其身後多出一個真空區域 P2. 自然本身是厭惡真空的 C1. 基於前提 P1 & P2,你可以得出「氣體會往前衝以填補真空」的結論。 但是, P3. 氣體衝的速度很快很快 C2. 所以基於 C1 & P3,你可以得出「氣體會往前撞物體」。 因此,物體並不會鉛直落下,反而是持續「前進」但同時有著向下的趨勢。 好了,你有沒有辦法設計一個實驗,來說明亞里斯多德的解釋是錯的? 我相信有人會說,這不就是動量如何如何嗎?如果這麼回答,你會發現這似乎 不影響亞里斯多德的上述推論。就算動量如何如何,P1 & P2 & P3 都是成立的。 再來,如果只是堅稱「我學的高中物理就不是這樣」,那這就不是科學推論, 而只是在「比大聲」而已。 因此,你會發現所謂的科學素養,所謂的批判性思考,並不是熟悉什麼定律就足夠 的。就算你高中物理超強,你也要想辦法「用對方的理論,得出一個自相矛盾的結果, 使得對方也不得不同意,他的理論確實不成立」。然而,要訓練學生有如此這般的 批判能力,談何容易?就算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似乎也遠遠不夠。是的,遠遠不夠。 但至少你可以了解到,降低學生負擔會是第一步,第二步才是針對特定科學議題 進行更深入的思考練習。而你所謂的「就業導向」的教育目的,當然需要你所熟 悉的教育方式:教很多,寫很多,考很多。至於我們台灣的國民義務教育應該從 什麼角度出發才是「對的」,這種教育哲學、政治哲學的問題,我就沒有涉略, 沒什麼心得好分享了。 ----------------------------- 至於現在教育現場如何,我相信也是跟以往差不多,就算考得少了,大家也還是努 力要多學一堆似乎不會教的東西,想辦法跟人有所不同,有"鑑別度",才能夠考上 好大學,找到好工作。如果是我,那也當然是這樣的,不然我未來該怎麼找工作呢? 科學素養這種事,大概跟國家文化差不多,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0.24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553138642.A.824.html ※ 編輯: Philethan (123.192.0.245), 03/21/2019 11:26:44
gambit0: 推個 03/21 13:09
Tigerman001: 文化不同 當我們還在炒短線 每個政治人物開口閉口都 03/21 13:20
Tigerman001: 是拼經濟 03/21 13:20
Tigerman001: 你就知道 理論是一回事 03/21 13:21
Tigerman001: 實際又是一回事 03/21 13:26
Tigerman001: 當人人都覺得天上會掉一個聖君,所有的的問題都會迎 03/21 13:28
Tigerman001: 刃而解 03/21 13:28
Tigerman001: 於是 就會選出草包 甚至還要選總統 03/21 13:29
Tigerman001: 天上不會掉下禮物 只會掉下鳥屎 03/21 13:29
wcnoname5: 推 03/21 13:51
booksy: 推~講的很好 03/21 14:55
yoyun10121: 實際上就是連少讀一冊物理化學, 就有人要爆氣出來痛罵 03/21 17:52
yoyun10121: 制度縱容學生擺爛了, 更何況是要減少學習內容, 花時間 03/21 17:53
yoyun10121: 學習思考哩XDD 當然還是趕進度, 寫更多更多習題重要啦 03/21 17:54
yoyun10121: 沒看這板上有多少人到現在還在吹捧聯考好棒棒嗎 03/21 17:55
antry7623: 很棒,推 03/21 18:28
ck030561: 推 03/21 19:02
daoeasy: 不只全民普及教育要訓練批判性思考,以及藉由廣泛閱讀 03/21 22:52
daoeasy: 提升創造力,專業人員也需要如此 03/21 22:53
dortan2006: 這已經是偏科學哲學的內容了 03/21 23:48
felix2cFWN: 看原po的ID應該就是哲學系ㄉㄏㄏ 03/23 01:45
※ 編輯: Philethan (123.192.0.245), 04/05/2019 14:55:16
guitar: 我指考選擇要72 05/13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