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W_Jo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篇沒有想討論專業化之後的薪資問題 只想很簡單的就kuopohung說的提出一些想法 ※ 引述《kuopohung (風之過客)》之銘言: : 我認為專業分工是工業化後社會分工的一個產物,配合著科學的實效性而科學化的一個東 : 西。要分工必須要有人要有權力才行,那麼你要如何去哪裡找人? 要從哪裡得到權力做事 : 呢? 就算找的到人也要有組織,要有制度和規範才可以運作,想當然的成立一個社群是最 : 快的方式,建立了社群除了可以繼續研究外,還可以吸引後繼者鞏固此學科發展,對外可 : 以朔造一種權威,讓此學科可以權威,知識和社群的方式結合而達到處理此類問題的效率 : 。 社會分工的存在,我覺得不是工業化之後的產物。 若真的要這麼說,不如以「工業化之後開始將冠上專業分工的名詞解釋這現象」來解讀。 是先有人、制度、權力才有分工體系的產生, 還是有了分工體系之後帶來了權力、地位、義務、人力, 這個就像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應該是互為因果,而不是必然的關係。 這些名詞和意義的明確界定,我想或許是從科學和研究取向的發展, 或者是工業化之後才開始出現。 自古(學校教的歷史)來看,社會分工應該是一種自然現象,各種自然生態皆然。 : 為什麼會形成這個社群呢? 我認為是因為工業化社會分工後,人道主義和人權的高漲,在 : 西方傳統的思想中,上帝之下就是人,而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當然另一方面也是要解決工 : 業化後的社會問題,要是資本家剝削勞工和平民剝削得太過,那麼平民和勞工沒有消費能 : 力時整個經濟體也會垮掉,先不說造成的社會亂象,例如犯罪率提高之類的,此類的問題 : 就被拿出來討論和研究,並想辦法解決。 若從工業化社會分工,跳到人道主義和人權的高漲,藉以推論社工社群的緣起, 我覺得這裡面邏輯是可以再討論的。 尤其工業化的開始,到人道主義和人權的發展,歷經了一百多將近兩百年的時間, 這與社會工作社群的出現還不見得這麼單純。 : 那麼社工的社群又是如何呢? 為了解決某類問題而成為的社群,在解決這類問題的時候就 : 會比較有效率,有了效率和權力後慢慢的就會產生專業。 我並不認為有效率和權力之後會產生專業,尤其是社工專業社群。 不可否認,社工專業也在追求著效率,但是效能的要求更是重要。 因此,社群可以藉由服務範圍的拓展、相關經驗的累積和分享, 開始讓某些社會工作者聚集成一個社群。 有相似的社會問題意識,促成了有些社會工作者在從事相似的服務, 再進而交流成為社群,也是為了解決某類問題而成的社群, 這樣的推斷是成立的。 但我認為專業帶來權力,而非權力帶來專業, 至多,只是透過社會認可的權力過程使得社會接受並承認其為專業。 : ps: 西歐工業化的時間長達幾百年,而且常常是血腥的社會衝突,工業化後,有的國家是 : 把社會問題丟到殖民地那裡,而有的是藉由鞏固政府科層官僚而達到國家的統治,當然工 : 業化後不只社工專業化,一堆學科和一堆工作都是,到了現在有的還以產業鏈切割的形式 : 作發包生產工作。 無論如何,社會工作對社會和政府的意義,就某種程度而言是有控制的意味。 或許是為了解決和預防工業化後的社會問題,也可能是在維護人生而平等的價值信念。 社會工作只是解決和預防社會問題眾多手段的其中之一, 就像我在偏遠地區服務,提供國中小課後輔導以跟上學校進度。 但是跟上進度又如何? 我們只不過把原住民的生活型態改變成一個足以和外面世界競爭的樣子, 教育他們,再把他們丟進工業化社會, 他們的功課今天跟台北的學生相比落後很多, 課輔之後或許有幾個可以跟台北等都市學生競爭,但又能跟其他國家的人競爭嗎? 我們的教育要把原住民帶往哪? 又,假設今天政府撥多一些經費給偏遠教育, 提供他們足夠的資源,接送他們上下學, 以學校為單位提供個別性的輔導諮詢, 也許他們將來行為偏差的比例會降低、下一代的家庭結構會更完整、 生活習慣會更健康等等。 可是今天政府做得夠好嗎?他們有這樣考量過嗎? 這些,在我眼裡除了權力和控制以外,還有價值觀在影響著。 於是,在社會工作專業進行相關服務的時候,我只是在實踐著某種價值觀。 但這價值觀是對的嗎? 其他人我不知道, 但我認為這是對的事。 即使這件事並不是沒有負面的影響。 剛好,有個機構、有一群人在從事這樣的服務,也有些人願意支持我們。 然後在不斷的經驗累積,並且系統化的整理出蓋括性的論述, 形成了這個領域的專業。 再慢慢地形成了一種社群。 對我來說,若以分工的角度來看社會工作專業, 或許忽略掉社會工作的存在,本身就隱含著很強烈的價值信念, 這是一件滿可惜的事情。 最後,薪資的問題若又牽涉到價值觀,大概又會像之前一樣沒完沒了。 不過確實還是要想一下什麼事「合理」的薪資結構。 以上論述若有冒犯到,請多包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6.129.181
avalon1:推 01/16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