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W_Jo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先不論社工的專業價值和倫理的原則 我個人是傾向支持勞工運動 以台灣的法令而言 社工也是勞工(公部門除外) 保的是勞保 退休後領得是勞退金 勞工階級的抗爭 社工自然難置身事外 只是不同組織或性質的社工能否團結起來 一同參與公共議題 則是另一個問題了... ※ 引述《idealman (人性的思考者)》之銘言: : 先別管開工了,我們來腦力激盪, : 社會工作簡單可劃分為個案、團體、社區, : 社區工作又分為三個工作模式:社區發展模式、社會計畫模式、社會行動模式 : 而社會行動模式是假設一群弱勢地位者,需要被組織起來,與他人聯合, : 並根據社會正義或民主的理念,對大社會提出適當的要求, : 如資源的增加或合理的對待;有時社會行動會希望推動社會制度或社會本身的根本變革。 : (蘇景輝,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2003) 記得沒錯的話 蘇景輝是香港的教授 所以他對社區工作的認知跟台灣的環境有些不同 不過我覺得香港的社工模式 尤其在集結和社會行動層面很值得借鏡 這幾年也有聽說香港社工為了福利預算的縮減 社工人力配置的不足而走上街頭 對台灣動不動就五六十個案子在手的社工們 勞動條件 包括工時、薪資等來自機構或大環境的壓迫 香港的經驗我想台灣的社工應該會有些感覺才對 : 假設勞工階級真的非常團結: : 如果有一天,勞工階級對於資方長期低薪、變種責任制等種種剝削的不滿達到了爆發點, : 勞工的怒火擴散至每一個產業,發動了不分產業且長達數月的罷工行動, : 除了公部門,所有的私部門包括傳統產業、科技業、物流業、公共運輸業的勞工 : 都停止工作,訴求是改善工作條件(待遇、適當工時及其它你想的到的) : 此舉勢必造成資方的損失,造成經濟、貿易及政治的動盪。 政治和經貿的動盪不必然是勞工運動造成的 勞工運動應該視為 勞動條件、分配正義惡化所產生的結果 資方的損失和社會環境的不安不該當作反對勞工運動的理由 : 身為社工的我們,為弱勢發聲本應是我們的工作(原則上) : 而我們工作的組織或多或少倚賴著政府的經費補助維生, : (EX:公彩盈餘、政府委辦業務費) : 也就是說我們老闆的老闆是政府, : 此時,我們將要如何抉擇?抉擇的理由是? : 1.我的薪水是政府間接給的,如果我因為參與抗爭導致機構得不到經費,我也可能失業, : 不要參與比較好; 這個理由也同樣可以應用在想啟動勞資政三方談判的勞工群們 「勞工的薪水是老闆給的,如果因為參與抗爭得不到薪水,不要參與比較好?」 但問題是 如果不抗爭 眼睜睜看著勞退基金倒了 薪水繼續被壓縮 長遠來看 失不失業也不是重點 因為有工作的勞工 最終也只是變成有工作的乞丐或窮人 : 2.我的業務是XXX,勞工運動不在工作範圍內,甘我屁事。 : 3.勞工運動不在所屬組織的工作宗旨中,主管也不認同,如果參加會被開除,還是算了 : 吧。 參與勞工運動雖然有可能和社工所處的機構無關 但如果服務對象需要藉由參與勞工運動來捍衛自己應有的權利 那社工要站在哪裡? : 4.為了改革,參加抗爭! : 最後, : 不管我們如何抉擇,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 而每一個參加者/不參加者都有影響結果的可能... : Make your choice... 其實我比較好奇大家對於最近許多的勞工運動有什麼樣的想法 像是之前惡意關廠的工人被勞委會催討代償金 後來跑去台北車站臥軌 看新聞有許多民眾大叫警察把這些勞工拖走 我都在想這些人是怎麼了 不過勞工運動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 例如行動的方式 在不違反集會遊行法 或甚至沒有集會遊行法的情況下 能否侵犯到他人的利益 比如臥軌而影響台鐵的發車 又或者客運司機罷工不開車 又或者社工集體罷工影響服務? 什麼樣的行動方式是可以接受的? 哪些訴求是值得關注和參與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1.17.94.75
avalon1:可以接受的行動就不會有人鳥你了 02/18 21:58
coolIchiro:蘇老師 是台灣的教授喔 02/18 22:02
idealman:個人認為不侵犯他人利益的行動是無法展現效果的,說白的就 02/18 22:27
idealman:是浪費力氣,如果前幾天的臥軌行動改成臥公園行動,會有人 02/18 22:27
idealman:關注這件事嗎? 02/18 22:27
douwei:樓上的比喻很有畫面 就是要規範的突破 02/18 22:32
avalon1:是規範造成權力的壓迫 02/18 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