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lar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實力 vs. 人脈 「你會什麼不重要,你認識誰才重要」這句話雖然有些過火,但不得不承認有幾分道理。 小時候常被告誡人脈很重要,長輩也時常請託他人協助家中晚輩像是找工作一類的事。 當時內心非常鄙夷,時不時跟大人爭論人脈的觀點,認為實力才是一切。經過這幾年的 歷練,重新思考了人脈這件事。如今想想當時實在是太自大(但現在也沒有認同自家 長輩的觀念就是了,他們總是認為只要認識誰誰誰就夠了,想太多)。 先說結論好了:實力與人脈同等重要(咦?這不是廢話嗎?)。 但如果無法兼顧,實力優先。 就說找工作這件事好了。仔細想想才發現身邊不少人拿到目前的工作其實都不是 透過人力銀行或是公司招募網頁,而是透過師長、同學、或親友的介紹,包括我自己。 這公平嗎?當然不,但請試著從HR的角度來思考這件事。HR的工作不是找一個「最優秀」 的人,而是找一個「能處理工作」的人。一個缺貼出去,履歷肯定如雪片般飛來。 要在幾百上千封履歷中挑出合格的人選來面試本身就是繁重的工作,更何況這些 看似光鮮亮麗的履歷誰知道是真是假?相反的,如果是自己信任的長輩或朋友介紹的人, 理論上應該不會太離譜。只要對方能夠勝任工作,那人力需求的問題就解決了。 以我自己待的單位,有開缺也都是先從內部找起,找不到才對外徵人。總之, 信任是社會很重要的運作基礎(就連貨幣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 人脈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但又與友誼不同(雖然有蠻大的重疊),是比較功利的面向。 因此並不是說你認識了這個人,或是跟他出去吃喝玩樂幾次,人脈就建立起來了。 人脈的重點在於彼此資源的交換,這可以是資金、才能、情報等等, 當然也可以是人脈本身。 這邊要補充說明一下人脈本身也是資源這件事。這可能會引起誤會 「啊,既然如此那我要想辦法認識那些重量級人士」。 退一步講好了,就算你認識郭台銘,希望他給一份工作,或是一起搞些什麼, 憑什麼他就要聽你的?憑什麼非你不可? 重點在於自己可以貢獻什麼。 如果自己沒辦法提供與該人脈價值相對等的貢獻,自然而然會被所處的人脈遺忘。 最終擁有的,還是一個跟自己實力水準差不多的人脈。 每個人只要經營都會有人脈,但有實力的人擁有的會是具有影響力的人脈, 沒實力的人擁有的就只是可有可無的人脈。 Linkedin 既然談到人脈,就不得不說Linkedin這個服務。大家對它可能不太熟悉。 它跟Facebook類似,也是一種social network服務,但與個人私生活無關, 重點放在工作與職場這方面。個人頁面展示的是履歷。提供facebook「加好友」 類似的功能「connect」,把自己跟其他人連結在一起,connection就是自己的人脈。 不太一樣的是加facebook好友比較隨便一些,但加Linkedin connections會比較謹慎。 我自己是只會加同學、同事、比較熟的朋友、或是在工作上有往來的人。 原則上都有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我認為這個人不錯才會寄發邀請。 它有找工作這個功能,可以輸入職稱、關鍵字、或公司名等做搜尋。結果可以依照人脈、 國家、地點、產業別、工作性質等做篩選,付費的Premium使用者還可以根據薪水做篩選。 這邊說明一下人脈的篩選。在Linkedin人脈分三個等級,1st代表的是自己的人脈, 你本身就認識裡面的人。2nd代表的是"朋友的朋友"(這樣講不準確但較好理解), 你必須要透過自己的connections介紹才能認識2nd裡面的人。3rd以此類推。 如果搜尋出來的工作,應徵的公司是在1st connections,代表你的"朋友"在這間公司 工作,那麼機會就比其他人高不少,因為你可以直接請他轉交履歷。 此外,跟google一樣,搜尋結果的排序是按照人脈客製化的, 不論是你找工作還是HR找人。從這點來說,認識越多人確實越有利。 我建議大家就算目前沒有打算找工作,偶爾也該上去看看自己目前的工作, 市場上開出來的技能需求是什麼,不足的就補,免得到時被裁員。 打算跳槽換跑道的更要看,因為這通常需要比較長期的規劃。短則數個月, 長則一年以上。也是技能不足就趕快補。 其實從開缺的數量跟條件可以發現有趣的事情。 就我的印象,常聽到有人說美國經濟不好,但我看到的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例如在Linkedin以"Machine Learning"做關鍵字搜尋工作,美國出來1003筆,大陸86筆, 英國36筆,香港2筆,韓國18筆,日本6筆,新加坡4筆,台灣0筆。 以"Bayesian"當關鍵字搜尋工作,美國出現63筆,英國5筆,大陸、香港、日本,韓國, 新加坡,台灣均為0筆。(職缺會隨時間變化,而且每個人出現的結果也會不同, 所以僅供參考。不過大致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在量方面,美國的機會多到高出 其他地方一個數量級不只(不過這有可能是Linkedin在亞洲國家還沒那麼流行, 若是如此,顯示的職缺少就不意外了)。 不知各位是怎麼理解職缺數在經濟上面的意義,我自己的判斷是產業成長的力道 (應該還要參考其他數據,因為在產業成長達動態平衡的狀況下, 職缺數代表的應該是產業規模。我不是學這方面,只是一廂情願這樣認為, 有誤就請強者補充了。不過呢,職缺數是經濟的正向指標,這應該是沒錯的)。 雖然上面列舉的這些只是整個產業的一小部分, 不足以下「美國經濟很好,台灣經濟不好」這樣的結論。 但就我關注的領域,美國的情況確實是大好! 而在質方面也是完全不同。 這邊的質,指的是做這個職務所需要的技能。 大家可以比較同樣的職缺,例如consultant,在不同國家開出來的需求技能是如何。 台灣這邊開出來的條件比較空泛,但美國那邊的要求就比較高,有些需要程式與統計 兩方面的技巧。這代表臺灣跟美國兩個地方,相同的職務,工作內容與處理方法卻不同。 美國這邊把牛刀開出來了,代表在某些地方就是要用到牛刀。 看了這些職缺內容的描述,給我的印象是美國很重視數據與事實, 而且台灣跟美國產業發展水準根本就不是同一個水平的。 用Linkedin還可以發現許多有趣的資訊,比如說校友都在哪裡工作。 以114與外國某間理工宅為例,兩校性質雖然很相近,但校友從事的行業卻大不相同。 以下為某國外校資料,專出理工宅,但實際上很多畢業生都在金融界。據說有一半, 看來不假。 http://ppt.cc/G~Z8 下面是114的資料,不意外,就不解釋了 http://ppt.cc/OthH 人脈培養需要時間 人脈跟實力相同,都需要時間的培養。重點是多參與社群並盡可能的做出貢獻。 但實際上該怎麼做?以Linkedin為例,它有個群組的功能,跟facebook粉絲團類似, 主要目的還是討論,但有個特點是可以在上面貼職缺。上頭有許多不同主題的社團, 大都跟工作有關。社團內經常有人在工作上碰到一些困難上來發問, 如果你知道該怎麼解決,就告訴他辦法。久而久之你在這個團體就會有聲望。 要跟團體內的成員connect,特別是自己幫助過的人,就會比較容易。 其中比較有價值的是封閉性社團,基本上要加入都要符合某種資格 (例如校友才能參加校友會),需要板主審核。這種封閉性社團裡有不少好康, 例如一些資訊或職缺,只有社團成員才知道。 加入Linkedin的group只是其中一種方式,各行各業應該都有專門的社群 以不同的方式運作。總之大方向就是加入社群,接觸人群,為他人付出。 但這些都需要時間,非一朝一夕可成。 最後再說一次結論,實力與人脈最好兩者兼顧。但如果沒辦法還是以提昇實力為優先。 畢竟,有實力的人終究不會被埋沒。 -- 學習,是不斷地知識解構再重建的一種過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50.44.198
smartboyjerr:好文推一個, 很多大公司的HR都有在Linkedin上找人才 06/04 00:34
euruing:推用心的好文章! 06/04 05:04
devilstick:最後一段說的是非常非常有道理的 06/04 08:13
wowcircus:好文! 06/04 08:42
※ 編輯: superalf 來自: 101.3.10.191 (06/04 13:08)
ming1053:推linkedin 但是你那個搜尋的 sample 不能解釋什麼 06/04 13:28
ming1053:Linkedin上面的美國公司&美國人本來就多 所以工作當然多 06/04 13:29
woolulu:台灣人用linkedin還是很少 06/04 17:13
babybearyu:我07年用fb的時候只有英文版 根本沒啥台灣人 覺得很無 06/04 21:23
babybearyu:聊 後來中文版 開心農場陸續出了台灣人才越來越多 06/04 21:23
babybearyu:如果linkedin之後也有中文版 更多台灣人用 這樣比較才 06/04 21:24
babybearyu:有意義 06/04 21:24
superalf:babybearyu:我好像是06年底開始用fb,當時寄了一堆邀請函 06/04 21:49
superalf:給朋友結果都沒人理我。08年有開心農場才在台灣紅起來, 06/04 21:50
superalf:但那種使用方式根本偏離了fb的本質,這幾年才回復原有的 06/04 21:52
superalf:面貌。話說fb剛出來時要選am, have等等,整個很被人窺視 06/04 21:54
superalf:的感覺。Linkedin是不是可以上傳英文以外的履歷?我記得 06/04 21:54
superalf:有次修改時好像有問我要不要傳中文的。話說他好像有小改 06/04 21:56
superalf:版,UI有點小改,可以去看看 06/04 21:56
Inezie:推一下Linkedin 在上面有很多機會 但至少要有基本英文能力 06/05 00:07
Inezie:會比較有用一點 06/05 00:08
universe9404:推 06/06 20:22
MONSIEUR:最好不要有中文版,才不會有一堆無良公司 08/03 18:13
sakubo: 你舉的那個例子完全忽視了該平台主要使用族群是從哪來 12/06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