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anFrancisc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email protected] (LA LA LAND)》之銘言: : ※ 引述《[email protected] (回到只有圖紙,咖啡的生活)》之銘言: : : 其實以現在的都市計畫概念來說,美國有大半以上的城市都是極為差勁需要馬上改近的.. : : 甚至在前兩個月最新的美國都市計畫學者們的研討會中,憂慮五十年內部分城市的發展 : : 例如洛杉磯這類典型極度郊區化的都市將有可能走向衰敗或者消失的地步 : 洛杉磯是在大型都市郊區化過程中,依然不斷有人口成長的都市(和紐約 芝加哥比...) : 主要是Latino人口的增加 和原本的African American : : 反而很多學者極度的推崇亞洲國家例如日本台灣的高密度城市及便利的交通系統.. : : 近幾年台灣的高鐵甚至被當成Caltrain的研究案例之一,評價極高... : : (高鐵所做的對外宣傳片品質極佳,老美看了幾乎都嘖嘖稱奇) : : 而舊金山會像到台北其實也不過就是運氣好,被整個Bay給限制住了發展 : : 類似洛杉磯和現在正在發展中的沙家緬度,政府依舊採用二戰後的郊區化發展政策才著實 : : 另很多專家學者憂心不以... : : 郊區化的優點是居住環境較好,有山有水,前庭後院.. : : 可是最大的缺點在於大眾交通工具普及不易,經濟效益太低,能源浪費過大... : 呵呵 我看過一篇文章說美國人很多胖子 郊區化也是原因之一 : 去那兒都要開車才會到 沒什麼走路的機會 : 住宅附近也都是住宅或馬路 沒什麼有趣的 很少會想出去走走 : 道路規劃以車為主 沒有完善規劃的行人走道和行道樹 : 所以大部分的人回到家就窩在家 : (有一次我想用走的 到下一個Block居然沒有行人走道了> <~我只好走草地) 對對對,你這一說我才又想起另一個新的都市計畫改進趨勢 以往的郊區化城市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街道慢慢變成車子在走的,不是人在走的 而城市的活絡基本的方針在於讓人的互動增加,當互動增加後,區域經濟也會開始發展 現在很多郊區化都市都是開車直接到Mall的停車場,然後就近去購物再離開 每一個Plaza的距離和規模都越來越大,連帶著在設計上也越來越不考量行人走路的舒適度 往往都是只有一兩棵樹的人行道和一道道的建築物的牆,也難怪沒有人願意這樣行走 也因此現在美國很多學者反過來去研究歐洲幾座城市的都市計畫(巴黎或羅馬) 他們想真正的學到其建築空間中人群互動的精髓而不是只有表面立面柱式的皮毛 比較可以不用太久就看的到的案例應該會出現在柏克萊 目前該校建築系已經對該地完成若干計畫,並且有幾個案例在開始著手 目標是所小柏克萊地區的規模來發展成類似歐洲的Pedestrian Cities而不是car cities 相關類似願景和議題可以參考下列網址 http://www.newurbanism.org/pages/519562/index.htm (話說,我某次從CSUF步行去天使棒球場買球票也差點以為會客死異鄉,更糟糕的是 人行道規劃極為糟糕,忽左忽右甚至沒有,不過,除了我之外,也沒啥人在走就是了orz)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7.188.111.164 ※ 編輯: eirose 來自: 67.188.111.164 (10/20 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