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cienceNot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innarizine (洪曉慧加油! ♂)》之銘言: : 首先,他現有在民間企業任職,我是不清楚中研院士是否能比照公務人員或教務人員一樣 : ,不得在兼任民間企業. : 再者,除去中研院院士資格的話,他哥哥是劉兆玄,難道不該規避一下嗎? 要規避 可能沒有相當的法條規範 這也是死角 另外 院士應該也是榮譽頭銜 應該也沒有受到一些規範 不過現在大學法好像比較寬鬆 對於在民間企業任職上 也有一定程度的ok? 以下兩篇找到的介紹 大概快速了解一下 http://www.sinica.edu.tw/as/person/chliu/index_c.html 劉院士與他的研究生開創了電離層斷層掃描技術,此技術在太空天氣研究上扮 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因其費用不高並且可靠,適合應用於需全球各地科學家 參與之太空環境監測工作。另外他於 1988 年與美國 JPL 的科學家聯合提出 GPS 無線電掩 星技術,經各國試驗,此技術被認為是未來收集氣象及氣候 資料最前瞻的技術之一。他積極參與推動台灣與美國合作,於 2006 年發射 福衛三號衛星星座,利用此技術在量與質方面大幅度增加氣象及氣候之資料 。目前除科學研究外,美國及歐盟氣象單位,已將福衛三號資料納入其天氣 預測程式中。劉院士於 1970 年代參與國際高層大氣雷達 (MST Radar) 之開 發,並於 1980 年代,協助台灣在中央大學建立中壢特高頻雷達,目前仍為 國際高層大氣物理研究中心之一。 劉院士是太空科學日地物理研究領域中,國際公認的領導學者之一。自 1981 年至 1998 年他先後以科學秘書長及主席的身份,參與國際科聯下的日 地物理科學委員會 (SCOSTEP) 規劃並推動數項全球性的大型太空研究計畫。 90 年代回國後,劉院士帶領國內數十位不同領域的學者,從事跨領域的全 球變遷及永續發展研究,奠定我國在此領域中,區域性的學術領導地位。國 際主導全球變遷研究及訓練的 START 組織,將其東南亞區域中心設在台灣, 由劉院士擔任主席,負責協調領導東南亞十個國家有關全球變遷研究之國際 合作。 ### http://www.cqinc.com.tw/grandsoft/cm/018/pe118.htm 劉兆漢一生追求階段性成就 告別在美教職返國擔任中央大學校長,他期許能為國內人才培育及太空科學 貢獻己力 戴雅香   一九六○年代中期,正逢全世界太空科學蓬勃發展之際,極需要太空科學 方面的 人才。當時,甫獲電機博士學位的劉兆漢深受此一領域所吸引。而由 於他在大學及研 究所的課程和興趣相符,因此在求學過程中可盡情地涉獵各 種相關知識,這對鑽研電 機,且跨領域致力於太空科學研究的劉兆漢而言, 已為他奠定了日後發展的良基。於 是,在興趣的引導下,劉兆漢憑藉著以往 的基礎,很快地便投入太空科學的研究工作 。 學術研究 全力以赴 一九六五年劉兆漢於美國伊利諾大學任教,在電機系中從事太空科學的研究 並參 與了各種有關科學的國際組織。他表示,太空科學是一門跨領域、跨國 際的學問,有 許多和它相關的學術研究都必須結合全世界的人力一起研究, 因此許多世界性的研究 組織便應運而生。其中有一個〝國際科學聯會〞(簡 稱國際科聯)組織,在其科學界的 地位等於是科學聯合國,專門協調世界各 國的科學家,進行有關太空的研究工作。該 組織包括了所有的世界國際科學 組織及科學學會,如物理學會、化學學會、工程學學 會等。一九八一年起, 劉兆漢於國際科聯會組織下的日地(太陽、地球)物理科學委員 會中擔任多年 的秘書長職務,並於一九九四年七月被推舉為委員會主席。 劉兆漢雖在國外任教多年,但多年來一直以國內人才培育及太空科學發展為 懷, 並積極推動我國參與世界性的日地理及太空科學研究計劃,以期提升我 國的研究水準 及學術地位。一九九○年八月,劉兆漢毅然告別了在美國二十 多年的教職生涯,應聘 回國接任中央大學校長的職務,同時擔任行政院太空 科技推動指導小組和太空科技發 展長期計劃規劃小組委員,為促進我國人才 培育及太空科技發展,盡心盡力。   對任何一位學電機的人來說,能得到美國IEEE的傑出貢獻獎確實是一項 莫大的鼓 勵,劉兆漢曾獲得這樣的殊榮,更加肯定了他在太空科學的貢獻。 「無論現在或以後 ,學術研究都會是我一生的工作,因為那是我的興趣,也 是我所能貢獻最多的。」從 他的一席話中不難發現,在學術領域中劉兆漢會 是個永遠堅持的耕耘者。 階段性成就 身兼數職的劉兆漢向來樂觀,他認為無論在任何工作崗位都會有不同的工作 壓力 ,然而他不會讓工作壓力影響到工作心情、品質,有壓力時他選擇以「 分散注意力」 的方式來舒解,例如:看一些閒書或打網球。   正由於他對事情總是看其積極、光明面的個性,在與人相處時劉兆漢總 是儘可能 地去發掘對方的長處。他認為:「每個人都有潛在能力,如何將自 己的優點發揮出來 很重要。」就如同他對學生有教無類的教學態度:不怕學 不好,只怕不肯學。 談及以往最引以為豪的事,做任何事必定實實在在、戰戰兢兢的劉兆漢認為 ,很 難說什麼是〝最〞感成就的事,有些事情在當時看來覺得很光榮,但如 今回過頭來, 又顯得有點微不足道了。因為人在每個階段所追求的目標並不 相同,而且好還要更好 ,於是乎,過去雖感成就的事,與現今的目標一比, 只能算是當時的一個小起伏罷了 。的確,如果生活中一直以過去的成就而自 滿的話,那麼便會失去追求更高成就的原 動力。 求學環境優劣勢   回國接任校長後,劉兆漢發現,由於升學的壓力,許多教學方式及求學 態度都已 嚴重被扭曲。近來在幾次中學參觀訪問的過程中,他更發現了在聯 考的制度下,學校 的模擬試卷已過於艱深。有的甚至是大學、研究所才會學 到,以至於中學老師的教學 內容無法紮紮實實的落實在基礎理念上,那怕學 生是一知半解,也只好一味的「代公 式解題目」了。劉兆漢認為,這是目前 學生求學環境的劣勢,由於學生已學會了「快 速解題」的方式,對於接下來 大學課程著重原理的教學方式,容易產生排斥的心理, 如此對學生的學習心 態已造成了不良影響。   雖說如此,劉兆漢認為現今的學習環境仍有其優勢之處,例如以前學生 取得資訊 的管道不多,所以學生大多將學習重點放在課堂上;而今學生可以 透過相當多的管道 取得資料,只要自己肯自動自發地學習,不怕學不到東西 。因此學生應該憑藉著自己 的基礎理念,多去涉獵課外的知識。 促進產學合作 致力產學合作的劉兆漢提及,國外產業對於新進人員皆會有一段時間的職前 訓練 ,所以他們反而希望這些新進人員能如同一張白紙,因為這樣他們比較 能夠接受新的 觀念,而不會被以往〝半知半解〞的經驗包袱所拖累。甚至有 些學生可以利用暑期到 公司做二個月的短期訓練,據了解,這些學生經過了 二個月的實習訓練後確實成長許 多,而且這些公司通常也將成為其畢業後的 工作地點,在如此熟悉的工作環境情形下 ,要輕鬆上線也非難事了。 劉兆漢建議國內產業界及學術界應增加類似的交流,他亦表示,自己關起門 來做 學問是不夠的,目前中央大學經常邀請產業界或對研發有興趣人士到校 兼課、擔任指 導老師或舉辦論文演講及研討會,透過這些方式不僅可使產業 了解學校的教學方式, 同時也可以讓同學接觸到目前的技術、趨勢及產業的 發展重點。   劉兆漢深切地期許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下,同學們能各自擁有自己的一片 天地。 從以上節錄可以了解在太空科學上的一些貢獻.. -- 一個 學術英文寫作 領域的討論板 在 PTT (telnet:ptt.cc〉 【 分組討論區 】 --> 11 國家研究院 政治, 文學, 學術 --> 科學學術研究院 --> 學術總合研究中心 --> ★ST-English PTT 學術英文/論文寫作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3.11.19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