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erviceInfo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前面幾篇想表達的基本上是入門之後會面臨的一些問題跟情況... 再來要談到的當然就是每個美髮人的第一個目「成為獨當一面的設計師」。 說真的以我這個快要升設計師的人來說這些話,真的會讓人覺得很自大, 畢竟我只是「快要升上去」,而不是「當設計師很久了」, 但就請聽聽一個小人物在這裡發表一下心得跟意見吧。 在上一篇曾經提到過,想成為設計師就要懂得投資自己, 不管是內在或是外在都必須下功夫,當然如果想開家庭式理髮,也可以不用穿得多時尚... 大多數會去家庭式理髮的客人通常不介意這點,只要不是穿吊嘎拖鞋走出來就好, (至少我們家的老人都是這樣想...) 但一個年輕人會想做這個行業,一定多多少少會為了那些光鮮亮麗的外表而醉心, 而一個設計師的穿著打扮跟髮型也會影響客人的觀感。 舉例來說,當走進一家裝潢得很漂亮的salon, 看到為你服務的設計師穿的時尚又專業,髮型、髮色也很好看, 一定多多少少會在心裡為他開始加分, 但如果這個設計師穿得很隨便,髮型又醜到爆炸, 不免會讓人擔心他的美感是不是哪裡有問題,穿成這樣上班真的好嗎? 外表是給人的第一個印象,所以就算長的不帥不漂亮,至少要學會穿搭, 髮型當然也不能太過於邋遢,有時候客人甚至會指定要弄成像你一樣的髮型。 而內在包含的範圍就有點多了。 從最基本該要有一定水準的技術到服務客人的態度, 有時候也應該培養一些興趣或是看一些書,讓自己的內在充實, 有助於在跟客人溝通或是聊天的時候不會面臨接不上話題的窘境, 更會讓人覺得你懂得好像滿多,也比較願意跟你聊。 大多數的人走進salon最不喜歡的一點大概就是: 「設計師跟助理都不跟自己講話,問完該問的之後就變成啞巴還開始擺臭臉。」 這真的很可怕...在還沒從事這個行業之前,我也只是個客人, 有好幾次去剪頭髮,設計師問完我要什麼髮型之後就不講話了, 結果他剪到一半我就覺得等一下剪出來的絕對不是我要的感覺, 不管是長度還是整體的型都怪怪的, 但是因為他都不講話,害當時是學生的我也不敢講, 結果最後花了300多塊,剪出來的是我討厭了很久的鳥窩頭, 後來我整個怒到跑去又花一次錢剃平頭...。 所以我再重申一次,「開口講話真的很重要」。 在剛成為設計師之後,也會面臨跟剛開始當助理相同的一個問題, 就是「錢不夠支付開銷」。 也許有人會想問,不是都當上設計師了嗎?那應該能賺比較多吧? 沒錯,設計師的薪水的確能比助理多,但是也得看你個人的能力。 上一篇有提到過,不管式設計師還是助理的薪資來源都是靠「個人業績」, 那設計師的薪資計算方式跟助理的薪資計算有什麼差別呢? 其實說穿了也都是業績的抽成,只是抽的多抽的少罷了, 但到底抽多少這點就得看你所待的公司怎麼算。 以我在上一篇提到的那間公司來說,剛升設計師的待遇大概是以下這樣: 在每位客人的消費金額中,先扣掉助理抽成的部分,再抽3成5。 也就是說如果今天客人來洗頭是250,那設計師的實領業績就是 250-50=200 200*0.35=70 沒錯,就是只有70元這麼多。 再舉例該公司洗+剪(不指定設計師)是499, 499-50=459 459*0.35=157.15(小數點後面當然不算) 所以今天這個設計師接到不指定客所實際賺到的只有157元, 但如果遇到髮型很難剪的客人讓這菜鳥設計師剪個超過一個小時, 那當個設計師其實跟在外面領時薪根本差不多。 但前三個月(剛進公司或是剛升上去開始算的三個月)是有保障底薪:25000(不包含扣項) 三個月後: 月休5天/一個月上班月25天 加項 15000(基本底薪)+1000(治裝費)+2500(餐費)+(業績) 扣項 2400(勞健保...實際數字我忘了,但大概是扣這麼多)+(自領產品) 設計師一定會有自領的產品,除了造型品這種消耗很大的東西之外, 還有就是染膏,每個客人的染膏都是設計師自領的...這點走到那間公司應該都一樣。 燙髮藥水就不一定了,有的連這個也叫設計師自領, 但以我說的這家公司來說,他們是公用...但是會從燙髮的虛業績(客人消費的金額)當中, 扣掉這部分的基本成本跟一定會扣的助理抽成,再從中算出設計師的實業績。 以我看過剛升設計師的來說,保障底薪的新手期三個月過後, 能每個月實領25000以上,就表示這個人之後的路會穩定了。 但在經過一番努力之後,想領更多也是可以的, 因為業績除了實作的部分之外,產品販賣的業績當然也有抽成, 很多人也許實作業績不太好,但是賣產品很強這點其實就能輕鬆的提高業績, 畢竟賣產品除了以口才說服客人買東西之外,頂多就是實際拿自己有的產品幫客人使用, 再怎麼樣也不會為了賣個產品講一整個小時,比起實作而言其實好賺太多了。 而當設計師的業績達到一定的基準之後,會調整抽成從3成5往上慢慢調, 該公司的上限是到4成,但只有總監這個階級的設計師才抽的到4成, 而設計師的單價也可以跟著提高, 但要升到那邊大概最少也得在公司待個8黏以上才有可能...。 其實各家公司的抽成方式一定都不太一樣,這只是舉我比較熟悉的例子。 設計師個人的能力真的很重要,不管是技術還是口才都一樣。 當成為設計師之後千萬不能因為自己已經是設計師了就沾沾自喜, 對自己的作品當然每個人都有自信,但重點在於絕對不能自傲, 驕傲會讓一個人放棄繼續進修或是向更厲害的人討教。 大部分的設計師也還是必須要持續的進修各種課程來提升自己的價值, 不論是技術課程、心理層面的課程,甚至是語言課程... 每個行業都需要不斷的學習新的東西,否則將會被市場輕易的就淘汰出局。 至於為什麼要提到語言課程,這點其實滿有趣的,但要不要學新的語言真的得看個人。 跟客人之間有共同的語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當你跟說中文的客人溝通的時候,當然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想必大家一定會常常在路上看到來自不同國家的人, 最多的當然就是英語系國家的人來台工作,而英語早就已經是國際語言了, 有些家長甚至會從小孩子還在牙牙學語的階段就開始教他們英語。 像我在工作的時候也遇過很多外國客人。 因為我高中念的是美容科, 職業類科通常都比較重視專業科目,共同科目教的真的很簡單...。 這麼形容好了,我高中那個英文老師的發音帶著台灣國語, 有些單字的發音我還念的比他標準。 我的英文程度其實一直停在以前念國中的那個階段, 真的得慶幸國中時期的英文老師教得很好,補習班老師又是成大的研究生, 否則現在的我在遇到那些外國客人真的只剩下比手畫腳的能力。 再來其實我滿推薦台灣的美髮業者學日文。 很令人匪夷所思對吧?為什麼要學日文? 這跟台灣曾經被日本人統治過有很大的關係。 台灣早期的髮型風格受日本很大的影響,像"半屏山"那種很難吹的瀏海, 一定有很多人在以前的日本漫畫中看過類似的髮型。 從我剛接觸美髮業到現在,日本的髮型書一定都會出現在salon裡面, 這點我想就算過了幾十年一定也不會改變。 東方人跟西方人的髮質不同,西方人的頭髮比起東方人要來的細, 而且大部分都是有捲度的,只是西方人有很多都會去把頭髮弄直, 像哈利波特裡面的那個艾瑪 華特森(妙麗),第一集的時候還不是蓬鬆的一頭捲髮, 慢慢長大以後髮型也整理的越來越好看,但仔細看就會發現一定都還是捲的, 只是有沒有整理過的差別罷了。 而台灣一直到現在都還是在學日本的髮型, 業界中有很多有名的美髮講師其實最早也都是跟隨日本老師學習, 日本人的髮質跟髮性跟台灣人也比較接近。 台灣人的髮型真的都是一直到最近這兩年才開始有歐美、韓系的髮型出現, 但是主要還是以日系為最多。 學會日文之後,最大的好處其實就是能看的懂自己每天在翻的髮型書到底寫了什麼, 而且去日本進修的時候,不用為了聽不懂日本人的英語而困擾, 所以... 好日文,不學嗎? 其實,當了設計師之後會學到更多上述沒有提到的東西。 當然,不論是設計師或是助理,最重要的還是觀念跟態度, 這兩樣東西是除了技術之外更需要學習的。 當你踏入這個行業之後,每天都要記得重新檢視自己的狀態, 你對這個工作的態度如何、而你的觀念又是不是對的? 很多人作久了難免會迷失,甚至是忘記踏進這個行業時的初衷。 當你覺得美髮生涯裹足不前的時候,不妨像我現在這樣... 靜下心好好的思考,調整到最棒的心態去面對明天的日子,相信也能給你很大的幫助。 時間很早,現在是清晨5:20...小弟我整夜都沒睡了。 先這樣吧,讓我們期待下次再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5.253.133
mikejason38:這樣一個月入應該有10萬 11/07 15:24
如果是虛業績的話其實要到10w不算是很困難呢.. 但是現在的salon實在開太多間了,這個市場真的很競爭, 實際要能領的到10w每個月至少也要有30w的業績才拿的到那種數字。 ※ 編輯: yian10201020 來自: 219.85.253.133 (11/07 16:35)
karlglover:我剪頭髮那間實習生洗一顆頭10元 80/HR 我剪髮一次400 11/08 00:13
karlglover:重點是那間生意很好~但我設計師從助理剪到變店長 11/08 00:14
karlglover:現在也撐不下出來開店了~聽說業績壓力很大 11/08 00:14
misskeira: 美髮人推+1 現在好想放棄…很累…薪水…生活壓力大… 11/28 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