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ingapo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CrossStrait 看板 #1UDXmNV7 ] 作者: laptic (靜夜聖林彼岸花) 看板: CrossStrait 標題: [閒聊] [專欄] 星馬地區「大中華膠」─從辛亥革命到馬共崛起 時間: Sun Feb 2 08:47:16 2020 https://www.storm.mg/article/2234009 許劍虹 2020-02-02 07:20 https://i.imgur.com/zidlNwm.png
華人在星馬地區從事政治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孫中山先生革命的年代,但他們的早期 活動還是以推翻滿清或北洋政府為宗旨,並沒有挑戰英國對馬來半島的統治。(作者提供 ) 這幾年在網路上出現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部份馬來西亞華人網友「愛中國」愛到一種狂 熱的程度,甚至於直接把中國當成「祖國」看待的情形。新加坡華人的「中國情結」相對 沒那麼嚴重,但根據國內媒體報導還是有不少所謂的「韓粉」存在。顯見星馬地區許多華 人把中國當「祖國」的情感是客觀存在的,差別只是在於這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還是中華民國而已。 為何星馬地區會有如此之多的「大中華膠」存在?甚至多到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都要在演說 中,公開呼籲新加坡華人認知自己是「新加坡人」,不是「中國人」呢?其實最大的關鍵 ,還是在於馬來西亞與新加坡華人在60年代以前確實是中國人。而且自1941年太平洋戰爭 爆發以來,馬來半島華人的生活空間就不斷遭受印度人與馬來人的壓縮,從而促使星馬華 人型成了一種有別於海峽兩岸的特殊「中國認同」。 尤其是在馬來人具有種族優勢的馬來西亞聯邦,華人更因為遭到毫無保留的歧視,且自身 數量又明顯處於劣勢,更容易產生對「中國」的認同。「大中華膠」的思想究竟從何而來 ?是「中國崛起」或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後才出現的現象?還是有更早的淵源?其 實從新加坡出現大量「韓粉」的現象來解答這個問題還真的是正確的,因為「大中華膠」 的淵源確實是來自於中國國民黨。 https://i.imgur.com/DMfUa5S.png
中國國民黨的青天白日黨旗,曾經是英國殖民當局嚴厲查禁的物品,在今天的新加坡國家 博物館還有一面在展覽。(作者提供) 「大中華膠」的根源是國民黨 雖然在兩岸實力差距甚遠的當下,已經沒有多少馬來西亞「大中華膠」認可台灣的中華民 國政府,尤其是失去執政權的中國國民黨,但是馬來半島「大中華膠」的淵源確實是來自 於國民黨。但是在討論國民黨如何把大中華思想傳遞到馬來半島以前,首先我們要先對馬 來西亞聯邦與新加坡共和國的前身,即英屬馬來亞的歷史有所瞭解。 與印度、越南還有菲律賓等其他歐美殖民地的情況不一樣,20世紀初的英屬馬來亞在人口 分佈上複雜又多元,沒有哪一個民族占絕對優勢。或者說明白一點,是英國人擔心馬來人 鬧獨立,所以從19世紀起開始將華人與印度人大量引入馬來半島。如果再加上歐洲人與當 地人生下的歐亞混血兒(Eurasians),那英屬馬來亞的族群可就不是只有四個那麼簡單 了。 靠著讓馬來人、印度人與華人三大族群不過半的佈局,英國人確實穩住了對馬來半島的控 制。雖然三方都有各自的民族運動在進行,但印度裔所為之奮鬥的祖國是印度,信奉伊斯 蘭教義的馬來人在英國人默許下保有政治特權,但主張與印度尼西亞合作驅逐歐洲人,建 立一個大伊斯林國家的聲音也始終存在。分而治之的統馭藝術與龐大的皇家海軍,確保了 大英帝國對東南亞的統治根基。 至於廣大的華裔人口,則陷入「保皇派」、「維新派」與「革命派」的黨派之爭。然而「 保皇派」要保的是清朝的皇帝,「維新派」是要推動清朝的現代化改革,「革命派」則是 要「革」清朝的「命」。三方雖然互不相讓,心繫的確還是中華故國。直到1911年滿清被 推翻,「保皇派」與「維新派」相繼走入歷史,由「革命派」演變而來的國民黨獲得了星 馬華人壓倒性的擁護。 南洋華僑雖然踴躍支持辛亥革命與北伐戰爭,卻沒有人想過有一天中國應該併吞馬來半島 。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同屬遭到西方殖民的「被壓迫民族」,彼此之間雖不能說沒有衝 突,但卻也沒有刻骨銘心的矛盾。三大民族之間或許互不往來,但其實也互不侵犯。國民 黨早於1912年起就在新加坡註冊分支機構,雖也曾遭受殖民當局取締,但他們的目標並不 是推翻英國人對馬來半島的統治。 然而這一切,卻在孫中山採取「聯俄容共」政策,將蘇聯與中共勢力引進中國國民黨以後 有了改變。改組後的中國國民黨南洋總支部於1924年3月在新加坡成立,很快就被英國人 視為共產國際的東南亞分支機構看待。1925年省港大罷工後,英國與中國國民黨的對立升 高,從而加強了對中國國民黨南洋總支部的打壓力道。 左派把持的中國國民黨把矛頭對準「帝國主義」勢力之後,南洋國民黨內思想左傾的「激 進派」也產生了推翻英國對馬來半島殖民統治的想法。可是脫離英國的馬來半島,又該有 什麼樣的未來呢?國民黨的「激進派」多是中國民族主義者,這是否意味著他們主張馬來 半島應該在脫離英國後併入中國?其實至少在一開始是否定的。 https://i.imgur.com/0R6T8vY.png
主張「聯俄容共」的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國民黨內的左右兩派便因為對共產黨的不同態度 而分裂,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南洋的國民黨身上。(作者提供) 馬來亞共產黨的誕生 因為馬來亞的國民黨「激進派」不只是民族主義者,同時還是信仰馬列主義的共產主義者 ,主張華人、馬來人與印度人等弱小民族團結起來打敗歐美殖民列強。在這樣的情況下, 從英國手中獨立出來的馬來半島是應該要成為共產國際的一員,實施無產階級專政的多種 族國家。此種國際主義的主張,並不能為南洋國民黨內保守的「穩健派」接受,雙方爆發 激烈衝突。 為了協助「激進派」奪下南洋國民黨的控制權,中國共產黨還另外於1926年10月成立由何 炎之擔任委員長的中國共產黨南洋臨時委員會。1927年3月12日,也就是蔣中正在上海下 令「清黨」的一個月以前,南洋國民黨內的「保守派」與「激進派」便先在新加坡牛車水 大打出手。「激進派」在這場暴力事件後退出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南洋臨時委員會合併 並改名為南洋共產黨。 隨後根據共產國際一國一黨的原則,以馬來半島為主要活動據點的南洋共產黨於1930年4 月30日改組為簡稱「馬共」的馬來亞共產黨。「馬共」雖然是在越南籍共產黨人阮愛國, 即胡志明的見證下宣告成立,並由中越混血兒萊特(Lai Teck)擔任總書記,可黨員卻有 將近90%是由華人所組成,幾乎不可能將馬來人與印度人團結到自己的陣營來。 畢竟如前面所述,馬來民族主義者對國家未來的走向與華人並不一樣,他們想著的是與印 尼人合組一個大印度尼西亞的新國家。馬來人與印尼人同樣排斥著在他們故土上享有經濟 特權的華人,並基於共同的穆斯林信仰排斥無神論的共產主義。即便是左翼的馬來革命家 ,大多也加入名為馬來青年同盟(Kesatuan Melayu Muda)的組織,拒絕加入以華人為主 的「馬共」。 此一現象,導致「馬共」雖然名為馬來亞共產黨,實際上卻更像是中國共產黨在馬來半島 的分支機構。看在「馬共」領導人眼中,馬來蘇丹在英國人扶持下想有政治特權,不只是 「封建主義」的象徵,而且還是「帝國主義」的走狗,一樣是該被「革命」的對象。只是 以華人為主體的「馬共」,顯然還是把關注的重心投射到被日本侵略的祖國身上。 https://i.imgur.com/s9CawE2.png
新加坡革命元老林文慶,是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的南洋國民黨元老,在日軍佔領新加坡後 出任昭南華橋協會的會長。(作者提供) 將馬來半島併入中國 「馬共」與中國國民黨南洋總支部分家後,立即取代後者成為英國殖民當局的首要搜捕對 象。蔣中正領導的國民政府,則在「清黨」後重新採取親近英美的政策,以準備因應蘇聯 與日本的挑戰。從蔣中正的角度出發,若以華人為主體的共產革命在星馬地區爆發,不只 將使共產國際的影響範圍投射到東南亞,還會切斷僑胞與國府之間的經貿往來,顯然挑戰 英國對馬來半島的殖民統治是不智的。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前,包括蔣中正的國民政府與毛澤東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內 ,沒有一個中國政權對馬來半島有過領土主張。率先提出這個訴求的,反而是今天被兩岸 視為「漢奸」的汪精衛政權。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革命的汪精衛,雖然在1940年3月成立 了親日的南京國民政府,可他骨子裡還是一位100%的大中華民族主義者。 汪精衛明瞭與日本合作的代價,是他必須承認日軍在東北扶持的滿洲國為與中華民國互不 隸屬的主權獨立國家。滿洲國的領袖不是別人,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這對曾經刺殺攝 政王載灃的他而言,想必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決定。遭到千夫所指的汪精衛,為了重振國人 與僑胞信心,不只要求日本協助南京國民政府奪回歐美在華租界與駐外法權,還希望中國 能獲得海外領土。 希特勒以蘇台德地區主要居民為日耳曼人為理由,強行派兵將其從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手中 併吞的手法,為二戰期間好幾個試圖領土擴張的國樹立了典範。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加入軸 心國的泰王國,就以此為理由併吞吉打、玻璃市、吉蘭丹和登嘉樓等英屬馬來亞北部的四 個州。這是日本對泰國協助出兵緬甸的回報,但立基點還是這四個州曾經為暹羅王朝統治 ,並且有相當數量的泰族同胞定居。 割掉這四個州以後,華人一躍成為原英屬馬來亞土地上數量最多的民族,占總人口47%, 馬來人則只有34%,印度與其他民族加起來也不過18%。外加林文慶與張永福等早年追隨孫 中山的「革命派」元老,都認可南京國民政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並在日軍出兵 馬來半島以後出面組織親日的華僑協會,都強化了汪精衛對東南亞的影響力。 抗戰末期於河北唐山念書的馬素芸奶奶,在接受筆者訪談時就表示,親日政權的教科書把 馬來半島與爪哇形容為英國人、荷蘭人佔據的中國領土。日軍攻陷新加坡的消息傳來時, 汪精衛政權轄下的華北政務委員會也曾把她還有其他同學們一起動員到街上歡慶勝利。顯 然汪精衛政權的目的是要告訴日本人,想要中國支持「大東亞聖戰」的條件,就是將南洋 也納入中國的勢力範圍。 根據謝文慶先生在其大作《紅星照耀馬來亞:日本佔領前後的抵抗運動與社會衝突, 1941-1946》(Red Star Over Malaya: Resistance and Social Conflict During and After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1941-1946)中的介紹,日本外務省還真的在汪精衛政 權對英美宣戰後的1943年10月,嚴肅討論過將馬來半島併入中華民國的可能性。 但是這個討論最終胎死腹中,不是因為汪精衛政權沒有能力把政治影響力投射到馬來半島 ,而是佔領馬來半島的日軍對華人根本上的不信任。星馬華人在抗戰爆發之初,就透過捐 錢以及回國從軍的方式協助重慶國民政府抗日,是日軍極為仇視的對象。也是出於這種不 信任,日軍否決了汪精衛政權在1941年對英美宣戰的要求,硬是把時間推遲到1943年1月9 日。 顯見日軍與日本外務省的心態不同,並不把「大中華膠」視為推行「大東亞共榮圈」的助 力看待,甚至連汪精衛政權都十分懷疑。而這樣的懷疑也不是毫無道理,畢竟在華人人口 遠高於日本人的情況下,貿然讓汪精衛政權於東南亞站穩腳跟,遲早有一天「大東亞共榮 圈」將變成「大中華共榮圈」,等同日本出兵為中國開疆闢土,這可是日軍所絕不樂見的 。 https://i.imgur.com/NPXRl0b.png
日軍佔領星馬地區後,曾經在馬來人配合下對華人實施肅清大屠殺,後來馬來亞人民抗日 軍也針對馬來平民展開復仇。(作者提供) 通往種族戰爭之路 日軍佔領馬來半島後,除了放下武器的大英國協戰俘之外,首先整肅的目標就是星馬華人 。總計有25,000到50,000之多的華人,在1942年2月18日到3月4日的肅清大屠殺中死於日 軍之手。可肅清大屠殺的問題,卻比南京大屠殺複雜,因為這不是一場單純日本人對中國 人的屠城,而且還是一場有馬來人與印度人參與的種族屠殺。 原來進攻東南亞的日軍,在馬來半島上被馬來人與印度人視為「解放者」看待。他們真誠 的相信,日軍的到來將幫助自己從英國殖民統治者手中獨立。前面提到的馬來青年同盟, 雖然是一個信奉社會主義的左派團體,卻仍然做出了與日軍合作驅逐英軍的決定。日本人 將華人視為除盟軍之外的第二大敵人,也竭盡所能挑撥馬來人與印度人仇視華人。 英國與「馬共」從「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角度出發,暫時放下意識形態的糾葛,成 為共同抗日的盟友。「馬共」的武裝力量馬來亞人民抗日軍,更成為日軍統治馬來半島的 頭號威脅。在「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下,就連許多不 是共產黨的華人,包括三合會與國民黨員也紛紛加入馬來亞人民抗日軍。 馬來亞人民抗日軍高舉的紅色旗幟上,有著象徵華人、馬來人與印度人的三顆黃色五角星 。可實際上參與馬來亞人民抗日軍的幹部與士兵,還是有85%以上是來自廣東與福建省的 華人。雖然不能排除少數志願參軍的馬來人與印度人,但絕大多數馬來亞人民抗日軍的「 非華人」都是被強制徵兵的。英軍對馬來亞人民抗日軍的支持,則進一步跨大了三大族群 之間的裂痕。 最早「馬共」是聲稱,要與馬來人、印度人共同趕走英國人,建立一個沒有族群與宗教之 分的馬來亞人民共和國。可如今「馬共」自毀承諾,和過去誓言要打倒的英國殖民主義者 站在一起,自然是增加了馬來人與印度人對華人的仇視。所以在日軍昭南憲兵隊的號召下 ,馬來警察與巡捕大量投入於搜捕「馬共」的鬥爭之中。 印度的國家英雄蘇巴斯·錢德拉·鮑斯(Subhash Chandra Bose),更是以新加坡為據點 建立了自由印度政府,準備配合日軍一起打回印度。他組織的印度國民軍(Indian National Army)裝備精良又訓練有素,是馬來亞人民抗日軍所不敢輕易招惹的武裝力量 。「馬共」唯一敢做的,是對那些與日軍合作的個別華人、馬來人以及印度人精英施以暗 殺「制裁」。 包括布倫(Bren)輕機槍等英軍先進武器,則經由136部隊(Force 136)送往馬來亞提供 給馬來亞人民抗日軍。但馬來亞人民軍將英軍空投到馬來亞的先進武器偷偷藏起來,持續 以戰爭初期於叢林中撿拾到的大英國協殘留武器與日軍周旋。顯見此刻的馬來亞人民抗日 軍,已經在暗中準備日本投降後另外一場與英軍的戰爭。 但是在英軍回來以前,馬來亞人民抗日軍首先要先肅清的是馬來半島內部的頭號敵人。這 個頭號敵人並不是即將被美國打敗的日本,而是在二戰時替日軍服務的馬來人、印度人以 及反對共產主義的華人。相關的種族肅清行動,於1945年1月展開,這是一場馬來亞人民 抗日軍針對馬來人與印度人的血腥報復,潘朵拉的盒子終究還是被日本人給打開了。 https://i.imgur.com/D3xzbr8.png
馬來亞人民抗日軍是盟軍承認的抗日力量,也被視為馬來華人利益的捍衛者,雖然紅旗上 的三顆星,代表的分別是華人、馬來人與印度人。(作者提供) 「馬共」的種族報復 以抗日為旗號的馬來亞人民抗日軍,雖然聲稱不寬恕任何戰時與日本人勾結的「叛國」人 士,但他們針對的目標顯然是以馬來人與印度人居多。不過印度國民軍雖然在進攻印度英 帕爾(Imphal)的戰爭中失敗了,卻仍在新加坡保持相對強大的兵力存在,甚至還有由日 軍提供給他們的戰車,所以「馬共」還是不太敢招惹他們。 種族戰爭的報復對象,還是以沒有武裝力量的馬來人為主。進入1945年以後,日軍逐漸將 兵力從馬來半島上的中小型城鎮與鄉村撤出,用於因應英軍可能發起的兩棲登陸並保衛大 型城市。於是馬來亞人民抗日軍逮到了挺進這些真空地帶的機會,並陸續建立起紅色政權 。紅色政權一成立,他們就開始以各種理由為藉口對馬來人實施報復。 人民抗日軍要求馬來人向紅色政權繳稅,並提供物資與情報援助,凡是不願意配合的馬來 村莊幹部,都會立即遭到「殺無赦」的命運。只要你是馬來人,只要有稍微一丁點的不配 合,就隨時會憑空消失。馬來警察、巡捕、公務員與村里長因為過去都是由日軍指派,往 往成為報復的首要目標。在慘遭殺害以前,他們往往會先領教一次「馬共」殘酷的肢體虐 待。 許多馬來婦女被人民抗日軍強迫到軍營裡做飯,有些比較不幸的則遭到調戲或者強暴。為 「馬共」激怒的馬來人,紛紛要求日軍協助訓練馬來人的武裝來抵禦華人。於是日軍仿效 在印尼的做法,協助馬來亞各馬來村落訓練名為鄉土防衛義勇軍(Pembela Tanah Air) 的民兵武裝來抵禦人民抗日軍的侵擾。華人與馬來人的武裝衝突,於1945年4月開始進入 白熱化階段。 日軍將下鄉清鄉的工作通通交給鄉土防衛義勇軍處理,讓華人與馬來人進攻彼此的時間大 幅增加。類似的種族戰爭在柔佛州尤其激烈,而且還催生出了一支比鄉土防衛軍更為激進 ,名為「聖戰紅軍」(Red Bands of the Sabilillah)的穆斯林武裝力量。「聖戰紅軍 」完全將與馬來亞人民抗日軍的戰爭視為聖戰,不只配合日軍清剿「馬共」,還四處進攻 華人村落。 他們揮舞著手中的穆斯林大刀,任意砍殺無辜的華人婦孺,大幅強化了華人與馬來人之間 的種族仇恨。「聖戰紅軍」不會區分他們屠殺的華人是共產黨的還是國民黨的,甚至連親 日華人也一起砍殺。根據國民政府的戰後統計,1945年4月到8月之間總共有4,000名華人 慘死在柔佛的馬來人武裝手中,還有約20,000名華人被迫流離失所。 只是身為二戰戰勝國的國民政府,並沒有辦法為華僑提供保護。挺身而出力抗的鄉土防衛 義勇軍、「聖戰紅軍」與印度國民軍的,只有馬來亞人民抗日軍。華人與馬來人的相互傷 害,從日本投降的1945年8月15日到皇家海軍艦隊重返新加坡的1945年9月4日這段時間, 更是因為整個馬來半島陷入無政府狀態而進入高峰。 自視為漢民族代表的「馬共」,突然被「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時代的老同盟會上身,高 舉起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猛烈報復與清算馬來人。過去「國際主義」的左翼主張已經完 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捍衛華人利益的「極右翼民族主義」信仰,而且表現得比國民黨本 身還要誇張。事實上到了這個階段,無論是抗日還是親日,支持國民黨還是支持共產黨的 華人,都只剩下人民抗日軍可以依靠。 直到英軍返回馬來半島,重新恢復秩序以前,華人與馬來人的種族戰爭就如同二戰時的南 斯拉夫戰場,馬來亞人民抗日軍如同塞爾維亞的「切特尼克」(Chetniks),「聖戰紅軍 」則一如克羅埃西亞的「烏斯塔沙」(Usta),雙方的殺戮手段都可以用毫無底線來 形容。英軍的重新到來,雖然讓兩方暫時停止了武裝衝突,但卻為另外一場更漫長血腥的 戰爭埋下伏筆。 https://i.imgur.com/I59ihIq.png
抗戰勝利後,馬來亞人民抗日軍懸掛起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代表「馬共」在1945年認同 的祖國是中華民國。(照片來源:梁元明) 打造華人主導的馬來半島 對於絕大多數經歷二戰的馬來華人而言,戰爭最後一年的種族衝突或許是一段比肅清大屠 殺還要更恐怖的記憶。日軍固然屠殺華人,但還是希望華人能捐錢支持「大東亞戰爭」, 所以肅清大屠殺能在林文慶出面組織華僑協會,替日軍統籌糧餉之後宣告落幕。可馬來人 與華人的種族戰爭,卻是非要到其中一方將另外一方驅逐出馬來半島,或者徹底剷除殆盡 之後才會來到。 二戰末期,與日本人合作的馬來人恐懼華人會在日軍戰敗後捲土重來,並在英國支持下成 立一個親近中華民國的獨立國家。被「馬共」不分男女老幼一起屠殺的經驗,更讓他們相 信中國人一旦在馬來亞建立政權,會對他們實施類似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種族屠殺。更何 況華人國家的概念從根本上違反馬來人建立穆斯林國家的理念,於是他們決定先下手為強 將華人趕盡殺絕。 華人則認為,中華民國既然已經是二戰戰勝國,且馬來人與印度人在戰時扮演的角色又是 日軍「幫兇」,所以戰後馬來半島的命運,理所當然是要由中國人來決定。「馬共」則自 認是馬來華人抗日的砥柱中流,自然比其他華人更有資格決定獨立的馬來亞該走向何方。 不論支持的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打造一個中國主導的南洋秩序此刻已經成為馬來華人的 共同心願。 這也是為什麼當英軍返回新加坡的時候,在街道上看到青天白日滿地紅數量還超過米字旗 的原因。國民政府對馬來半島並沒有領土野心,與主張共產主義的「馬共」關係更是水火 不容。不過在美國的鼓勵下,蔣中正確實也有強化中華民國對東南亞華人影響力,進而動 搖英國殖民統治的想法。中華民國海軍在1946年11月收復南海諸島,也是在為挺進東南亞 做準備。 只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瓦解,還有國共內戰的再度上演,都讓原本團結一心支持中 華民國的馬來亞華人再度分裂。1948年起,「馬共」再度走入叢林發起武裝鬥爭,這次他 們要推翻的對象是英國殖民統治者。效忠中華民國政府的華僑,則追隨政府的立場支持大 英國協圍剿「馬共」。但是支持馬來亞人民解放軍的華人,到了這個時候卻可能不限於左 派而已。 前面提到的馬來亞共產黨總書記,越南籍的萊特因為被查出其實是暗中替日軍、英軍還有 「馬共」工作的三面間諜,於1947年遭到泰國共產黨人制裁。新上任的「馬共」總書記, 本名王清華的陳平,卻是祖籍福建省福清的華人。陳平的上台,更讓廣大華人認定馬來亞 人民解放軍才是真正為了維護華人利益而戰的力量。 馬來西亞終於進入了緊急狀態,淵源自南洋國民黨的「馬共」,終於接替了國民黨成為在 南洋推廣大中華主義的主導力量。下一篇,我們將繼續介紹「馬共」與大英國協及馬來西 亞、新加坡政府的鬥爭經過。撤退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又在這場戰爭中,發揮了什麼關 鍵角色?還有我們今天知道的馬華公會,又是如何誕生的?一切留待下回分解。 *作者為中美關係研究、軍事寫作者。 --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北宋】蘇軾《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36.188.89 (馬來西亞)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rossStrait/M.1580604439.A.7C7.html ostracize:轉錄至看板 Malaysia 02/02 09:48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ostracize (111.240.123.24 臺灣), 02/02/2020 09: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