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oft_Jo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urim (Who cares?)》之銘言: : ※ 引述《ggg12345 (ggg)》之銘言: : : 1.全世界靠 "純軟體" 賺錢的國家有那幾個 ? : : 2.這行業豈止群雄並起, 連大家認為應該軟體最雄厚的 IBM 都不是靠 : : 軟體在賺錢. IBM 以前是用軟體綁硬體, 靠整套系統賺錢, 現在是 : : 靠 service 及 solution 賺錢. : 如果做軟體只有那種出路,還有多少資訊相關科系畢業的人願意奉獻自己的人生 : 出來作軟體?去硬體業不是比較好賺嗎? : 我先說,這個社會需要各種人力,營建業跟刻code作專案的手工業一樣需要人力 : 。但是營建業的房子要賣得好,coding手工業的專案要接得多,要有更多需要買 : 房子的人、更多專案外包的需求。沒錢人是買不起房子、出不起專案外包價碼的 : 。在自由貿易的法則下,其實不用管營建業跟做專案的手工業會不會缺人,反正 : 也不見得只有本地的人會做這些東西﹔但是只有本地的有錢人會在這裡找人做這 : 些東西。所以怎樣製造更多本地的有錢人出來,比起怎樣供應更多營建業人力、 : 專案手工業人力,是要更根本的。 : 台灣的硬體產業能具規模,是因為做出來的東西能賣到世界各地,能賺全世界人 : 的錢。做出來的東西如果沒有人出夠價錢買、找不到夠多買家,是不可能賺錢的 : 。一家不能持續長期有效獲利的公司無法成長,更不用談發展成為產業要角了。 如果談美國的 APPLE 公司, 她就像前面說的由家裡的車房幹起, 小企業變成 了大公司, 但也不是一上來就能外銷到國外的. 她不是到台灣來賣才被仿冒的, 是因為台灣當時已有那些技術與知識, 是因為電玩的需要, 被帶進來特地抄著 做的(這是 1982 左右的事). 這個基礎能力的建立不能被忽略. 1977 之後, 台 灣就有全自製軟硬體系統, 也有類似 Apple 這類的公司, 但畢竟台灣的環境不 像美國那樣的滋養, 初期也都是高利潤, 但卻沒有那個總量的利益. 當時(相容PC外銷之前), 就有一家公司能做出阿拉伯文的微電腦, 是由沙 地阿拉伯的一位貴族教授親自來墾求參與的, 經由他的指正, 做好後都是由他 親自來提貨, 坐飛機扛回去, 也算是一種外銷. 這種情況下, 這公司還是無法 很快長起來, 宏碁開始自製小教授的教學板, 還是這家公司義助的. 不過, 宏 碁也就記住這公司的教訓--全公司關鍵技術的 Know How 只在一個人身上, 所 以他無法分工. 若論不講究軟體工程的方法, 這是個典型, 因為這公司所有賺 錢的關鍵都是軟體成品. 這其中一個很大顧忌就是 "祖傳祕方" , 整個環境欠 缺公權力智財保障的心結. 整個問題就是他沒有團隊. 這個阿文電腦的最高潮就是某日, 從友邦的駐外大使轉來國王請求外交部 協助, 外交部只好求經濟部, 希望台灣繼續製做數台阿文微電腦援助友邦, 並 進行商業服務. 工業局準備了一筆大款, 還建議在園區找一處廠房, 先無息貸 放給該公司, 但老板以距家不便, 貸款要還(不成功才可以不還)為由婉拒了. 後來也找 III 與 ERSO, 他們當然是不知道這阿文電腦是甚麼碗糕 ? 總不能教 阿拉伯人再扛回來給他們看一看, 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如果這不是一家工程技術高高掛帥的公司, 經理人員大概不會是這種開店 法. 技術知識是這種東東, 沒有技術知識是萬萬不行, 但技術不是一切. 這家 公司老板以前就是在電子系教書, 有次他做了一個控制器, 回饋控制的相鎖電 路相位錯了, 竟然也能用RC零件硬調出一個 qusi-stable 的電路來工作, 只 是工作範圍不夠寬廣而已. 程式的技巧, 那就更不用說了. 這家公司是不屑做 相容 PC 的, 迫於整個外在形勢, 就只好去培植另類人才了. 雖然, 該公司後 來不得不做一些但也就遲了. 大家如果羨慕聯電, 台積電, 就必須承認那是被大力栽培, 找對人經營與 管理才出來的. 按台灣的環境, 我們的習性等等而言, 我們絕對是有 Aplle 公司那類的開拓人才, 但我們沒有那個滋養的環境, 也沒有真正的投資董事監 管專業機制. 如果還想要有資訊產業, 那我們是絕對必須有能在世界上可以競爭的大型 軟體公司. 而專門技術人員必須被管理成一個團隊是免不了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