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oft_Jo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ggg12345 (ggg)》之銘言: : 最後要能外銷持續成長. 不要再區分內外銷了,賣東西就是賣東西,無形的可以用網路賣,有形的起碼 要跟國際物流公司配合。如果走零售,還要再搭配網路金流系統。 : 技術掛帥, 自大(就是藐視強敵或伙伴)都能表現的很神勇, 但只有這些是 : 不夠的, 所以軟體長不起來. 我想我已經列出過Microsoft的第一年三個人的營收只有16005 USD。 第二年,1976年的Microsoft有七個人,22496 USD的營收。 如果遮去Microsoft這個字眼,到此為止,大概很多人都會認為這家公司長不起來。 第三年,1977年,九個員工的Microsoft營收是381715 USD,其中包含用21000 USD 賣給Apple的Applesoft BASIC,沒有抽權利金;Apple賣了超過一百萬部電腦後, 相當於M$從每套Applesoft BASIC只賺到2 cents. 第四年,1978年,13個員工的Microsoft營收是1355655 USD,也在日本成立第一個 海外辦公室。Microsoft開始賣BASIC編譯器跟MS COBOL. 關鍵的差異在哪裡嗎?在量的變化...Apple也好,Microsoft也好,能成長茁壯都是 靠著那個市場所能提供的銷售量,這跟軟硬體的分別沒關係。不管是有意也好,無 意也好,把自己限制在一個不大的市場裡,才是台灣軟體業爬不起來的主因。 一些ISV - 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的FAQ與know-how在網路上都找得到, 也是別人家行之有年的可行策略。 一個東西只賣一套,只賣十套,只賣個幾百套、幾千套、幾萬套,都是比不過動輒 上百萬套在賣的。現在做電源變壓器的人都知道,一個東西做出來不能只滿足一地 的電力系統規格,不然一定打不過別人。 因為我自己在中文編碼、Unicode發展上摸過,我並不認為中文系統或阿文系統有 什麼很獨門到不行。我的意思是,做出那個東西並不難,難的是整個設計理念的 發端。 我1991年第一次在書店裡蹲著讀到Apple Macintosh的那幾本程式設計指南時,從 一開始就看到,Macintosh沒有文字顯示模式,所有的文字都是畫出來的。字元集 是怎樣,字元編碼是怎樣,對應的字體又是如何,書裡都有講。不同的字元集發展 ,最終引出了Unicode。 我在想,為什麼不是台灣人最早提出Unicode的觀念,而是老美?我每次看到朱邦 復在講中文資訊系統如何如何,就惱怒他,他為何只會看中文,從來也不會去想 我們要怎樣世界大同?別的不說,你現在區分中文系統、阿文系統,我說基本運作 原理根本上都與日文系統、韓文系統沒什麼不同,只有一些文化相關的使用習慣 要注意,中日韓文大部分時候都與英文一樣由左至右顯示,阿文跟希伯來文要由 右至左顯示。為何滿腦子的台灣、中文,世界只有這麼小嗎? 今天Sony賣Walkman,語言設定選單一按進去,簡繁體中文、日文、韓文、德 文、英文、西班牙文、法文、俄文都有,我相信他們也只是忘了把阿文放進去。 它們賣手機,語言選單按下去,也是肯定一堆語文都支援。跳脫出語文的本位主 義來說,不管哪一種人類語言,對電腦而言,都應該要是一視同仁的。 : 從事軟體的, 在資訊產業的庇蔭下永遠都是 "幹嘛那麼辛苦" ? 可是天下 : 的好處會自動掉下來嗎 ? 想打天下都還不知道要打那裡咧 ! 因為這裡是soft_jobs,所以我盡量拉回軟體的主線。 軟體終究是要靠硬體來執行的,只是與硬體的結合度有多緊密的問題。 我自己跟一家澳洲的標籤列印軟體公司打過交道,他們一套東西不過39 USD, 可以印UPS/FEDEX/USPS貨運標籤。雖然那是一家小公司,可是人家活得好好的 ,活得肥肥的,他們知道自己的戰場在哪裡。他們的軟體是Java+SWT寫的,也 有對各家印表機下過功夫。 能把寫程式的人都養得肥肥的,自然不用擔心後繼無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5.163.216
leicheong:可能不是忘了把阿文放進去, 而是阿文和其他國家的文字 10/01 19:20
leicheong:在一起時, 畫出文字的功能是很難做得好看的... 10/01 19:21
leicheong:詳情請看Michael Kaplan的Blog.(忘了確實在那一篇了, 10/01 19:22
leicheong:約一個月前的...) 10/01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