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oft_Jo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wfgh (lyle)》之銘言: : 說facebook系統不複雜的人 : 如果你說你是軟體業界的人 : 還真的是....需要多接觸資訊 : 看看這篇就知道facebook不是台灣代工腦袋的老闆們 : 隨便拿幾萬塊出來就可以搞定的… : http://www.inside.com.tw/2011/04/21/facebook-platform-component 回推文。 如果人才庫限定在台灣,就算把海歸的也算進來,『有錢就可以搞』是把事情 想太簡單了。 沒有市場就沒有創新,市場上沒有先驅者人才也就鍛鍊不出來。 的確FB有很多東西都是找現有的技術去兜出來的,但那是因為他們的技術人力 資源市場能夠找到這樣的人才。 他們的人才從哪裡來?從Google、從Amazon、從許許多多已經架構過這樣龐大系統 的公司挖來。 可以說FB能夠這麼快速的成長,還能有良好的開發循環與QA回饋系統,讓系統面臨 如此快速的增長需求還是可以穩定的服務,這是建立在過去其他公司對人才的耕耘 與對需求的深刻思考上的。 這些人在他們的領域都是這個星球上的一方之雄、一角之霸,幾乎可以說他們在 哪裡就決定了哪裡會擁有目前最先進的大型分散式網路服務系統。 他們不是不能被超越,只是幾乎不可能會存在某個不在哪個圈子裡的沒經驗的天才 可以隨隨便便超越他們半個到一個人年的距離。 如果過去台灣從來沒有公司有過這樣的投資,那就意味著目前的台灣人力市場的池子 裡你找不到有『實踐』經驗,並且能有自信(不是自大)架構出比起FB不輸的系統的 傢伙。我們大概只找的到從國外回來,能夠根據這些強者的文章,把闕漏的部份腦補, 然後把架構反向工程複製出來的人,我們找不到原創的、能在現有技術不足的地方 無中生有的把技術創造出來的人。 不然Google為什麼要對外這麼樣的保密? 不講開發講管理與領導。 有錢我們可以找到人,並且要那個人坐在電腦前面叫他做我們『想』要他做的事情。 但如果目標就是要做出現在根本無法想像的事情時,錢能怎麼辦? 錢作為誘因可以激化任何基於量化績效評量下的行為,但相對的,不能量化評估的 行為,甚至是當下根本無法預估價值的行為就會被忽略掉。 畢竟如果我做這個明確的工作可以有錢,我幹麼要做那個不明確且沒有錢拿的東西 即使我認為他『有價值』?錢越多,那些不能用錢獎勵的行為就會被忽略的越厲害。 但如果達到目標就是需要這樣的行為時,怎麼辦? 有錢也得這個台灣老闆是個知識經濟思維下矽谷水準的管理領導人才。 有哪個台灣老闆找得到1億圓,願意在接下來的六年一週工作70小時,有倒掉兩三間 公司的心裡準備,而且很有可能最後錢燒乾,變成死在沙灘上的先驅者還願意投入的? 這個老闆還得之前是個知識工作者,有天賦的需求嗅覺,IQ EQ都要夠,有良好的技術 圈子人脈,清楚明瞭開發者的脾性與1980年後出生的人的價值觀才行。 美國的成功創業者以上條件只缺那1億,但那1億可以很輕易的被他們的創投與資本 市場所彌補。 台灣有錢的老闆誰都掏得出1億,但要擁有其他條件大概只能砍掉重練。 這一切都不是錢的問題,這是人才資源問題與市場需求問題。 錢只是其中一個相對容易的條件而已。 -- 我所信仰的科學是一種謙卑的理性,承認自身的無知與渺小才能觀察到世界在我們貧 弱的知覺上留下來的痕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3.44.37
leicheong:順帶一提美國一些公司有這樣一個傳統: 讓已經賺了「第一 04/26 11:42
HYL:嗯... 台灣有管過上百萬人資料的,就那幾間公司。管過上百萬人 04/26 11:42
leicheong:桶金」的員工出去創業, 成功後公司會出資買回來, 那人 04/26 11:43
HYL:上線的就那更少了。FB等上億人的系統,是跳兩個數量級,中間的 04/26 11:44
HYL:差異之大,不是坐著想就能補完的 04/26 11:44
leicheong:就成了那子公司/部門的負責人. 這某程度上也降低了企業 04/26 11:44
leicheong:創新的資本風險. 不過前提是要讓他們在公司工作時就賺得 04/26 11:45
leicheong:足夠多才行... 04/26 11:45
leicheong:FB本身也有經歷只在校園推廣的「小圈子」階段, 沒必要 04/26 11:46
iincho:就是整體產業沒錢沒實作啊, 其他的條件不只是軟體業的問題 04/26 11:47
leicheong:一開始就以國際間為前提來開展... 04/26 11:48
iincho:更不要說中間這些scale的差距追的時機已經過去了... 04/26 11:48
leicheong:一開始投入太多燒錢太快, 只會讓「死在沙灘上」的機會 04/26 11:49
leicheong:大增吧... 04/26 11:49
leicheong:社交網路的增長方式是exponential的, 只要能聚集有素質 04/26 11:51
leicheong:的基層人流, 開始發展後你會發現這差距沒想像的難追上. 04/26 11:52
leicheong:前提是你要能給他們一個理由: 有甚麼是這網站可以給予 04/26 11:53
leicheong:而其他地方難以找到的... 04/26 11:54
bobju:FB一開始很小是沒錯,但能夠短短時間之內成長成為巨獸,沒有美 04/26 12:15
bobju:國這種環境根本就養不出來.如果在台灣,大概過了10年還是只有 04/26 12:16
bobju:睪丸大,不,搞不好還來不及長大就被競爭對手用錢砸死了. 04/26 12:17
bobju:^貢 才對,打錯字看起來有點奇怪. :P 04/26 12:18
ericinttu:樓上 XDD 04/26 12:24
bobju:另外,就商業角度來看,我一直認為資本肯定是大問題,尤其是持 04/26 12:26
bobju:續成長伴隨持續性的資本投入.台灣老闆花1億startup沒問題,但 04/26 12:27
bobju:在台灣你如何找到一個可以編列3年計畫投入10億的投資計畫?這 04/26 12:27
bobju:樣比喻就可以了解資本市場的決定性力量. 04/26 12:28
bobju:網路世界大者恆大,單一領域贏家獨拿,要撐到最後獨大,決定性 04/26 12:29
bobju:的力量就是資本規模,以及資本運作的效率.是從這個角度來看臉 04/26 12:30
bobju:書為何只有在美國才成長得起來. 04/26 12:31
piss:同意,錢不是一切,還要加上時間~ 04/26 12:47
piss:但比較多的錢可以將時間縮短就是了~看台灣電子業發展 04/26 12:49
bobju:樓上要考慮到競爭因素.你的競爭對手願不願意給你時間? 04/26 12:50
bobju:假設你的環境需要1年籌到10億才能形成規模,你的對手只要一個 04/26 12:52
bobju:月就能達到,你會想陪他玩下去嗎?當老闆的心裏一定很care這個 04/26 12:52
bobju:問題. 04/26 12:52
bobju:這還不包括後續的資本競賽哩,口袋深度夠不夠要事先就想清楚 04/26 12:54
bobju:啊~ 頭洗下去才發現就為時已晚. 04/26 12:54
bobju:另外,台灣電子業的發展很大的因素是勾搭上了美國這位老大哥, 04/26 12:56
bobju:少了山姆大叔的市場加持,只怕就不是今天的風景. 04/26 12:56
iincho:就我常說的老美硬體包給台灣,軟體包給印度.... 04/26 13:25
rex1224:原PO的ID好像我一個網球打得很好的學長XD 04/26 14:26
meteor260:沒有一群想打砲的人, fb也沒法發展起來 04/26 17:46
asdfghjklasd:1有錢拿出1億10億,問題你的人力有他們請的多嗎? 04/26 22:29
asdfghjklasd:常常一個人當10個人用. 04/26 22:30
piss:電子業也很競爭,小資本就是玩利基市場~要變大就看眼光 04/26 23:21
piss:目前世界上的有能力消費不止歐美了~不靠山姆也可以的 04/26 23:22
piss:而且軟體做起來的話很難競爭,有資本的公司砸錢都沒辦法 04/26 23:26
piss:不然全世界的軟體公司只有微軟一家吧 04/26 23:27
piss:打嘴炮分析很簡單,但不想不做問題還是沒辦法解決,就像我現 04/26 23:45
piss:現在這樣:p 04/26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