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oft_Jo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PublicIssue 看板 #1JpII-UC ] 作者: belleyyc (belleyyc) 看板: PublicIssue 標題: Re: [討論] 台灣IT產業轉型的困境與解套 時間: Mon Jul 21 22:33:32 2014 趁還有精力,想進一步提出一些突發奇想,拋磚引玉,激發更多國人來 思考與討論可行性。 首先,先請國人朋友們,請勿再砸錢在一些不良企業上,因為讓他們苟 延殘喘,對台灣經濟發展並非有利,因此為了提供替代品,引領台灣國 人投資台灣,故提出這個點子。另外一個因素是,這只能算是產業轉型 的前置階段,或說過度做法,但可能可以帶出後來的調整與方向。再來 就是考慮到覺醒的公民,也許能趁此機會轉業、轉型,或者開啟台灣良 善企業的開端,為台灣帶出良善的企業環境,逐步淘汰不良企業的工作 環境,為台灣建立良好的名聲,強化國人對台灣肯定。最後,也是最重 要的,就是避免大量使用外籍勞工對台灣本勞的衝擊。 突發奇想就是,把部份股票的資金引導過來,集資成立企業,建立友善 本勞的勞動環境,開創台灣的品牌,留住台灣的IT人才。換句話說,我 們目前集資做了許多對台灣有益的事情,我們應也可以來集資成立企業, 公民當股東的企業。而這企業要形成,除了重要的IT人才外,也需要許 多不同的人才(法律、公關、會計財務、設計、文創等),為我們自己創 造就業,且這就業機會優先給本勞。 至於勞動環境,可以透過大家一起來討論,怎樣的薪資、福利適當,這 也是在建立良善的勞資協商與互動模式,帶出好的典範。這也是個人之 前一直希望大家能夠從雇主、受雇者的角度來思考勞動條件的原因。唯 有當我們願意從雇主、受雇者的角度來思考,我們才可能協商出一條可 行的模式,可能可做為日後勞資協商的模式(至於勞動部的勞資協商, 徒具形式,無實質意義,就暫時不用理會了)。 至於產品,因為我個人也非IT產業本行,需借助IT產業朋友們的看法, 但應該可以先從改良目前的IT產品開始,軟、硬體皆可,朝環保方向開 展,此應該是未來趨勢(在產品上註明,此產品如何保護環境、保障勞權等)。 企業規模應該是從中小企業模式開始,若之後募集的資金可行,可再進 一步擴大,或另行成立另一家或多家關聯企業,形成產業鏈,穩固台灣 良善企業模式,帶動台灣企業的轉型。 這個想法需要的是投資者,若要短期獲利,那可能沒有辦法考慮這個 ((可能需要投資一年以上才可能有營收),但若是願意將資金當作「投資」, 且願意以投資台灣的人才、為下一代改善其就業、經濟環境,那麼請考慮 此計畫。 丟出此想法,還望大家可以一起來思考這可能性。若大家周邊有關心 台灣前途的IT產業朋友們,還麻煩大家問問他們的意願,或可行性之類的。 更歡迎他們可以 一起加入討論。 補充說明為何在公民版提出這個,除了之前提到的,要強化台灣,有些 迂迴的作法,而經濟是一環,公民亦可以藉此提出公民模式的經濟發展, 而非只能回應政府的政策。此外,希望藉此激發大家一起來思考,因為 我們若要朝服務技術提升,思辨能力需強化,加上此版不少朋友的行動 力超強,若能結合大家的精神,想必能有一定的斬獲。 感謝大家。也祝福大家 福慧增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143.91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05953214.A.78C.html ※ 編輯: belleyyc (140.112.143.91), 07/21/2014 22:46:19 belleyyc:轉錄至看板 Tech_Job 07/22 14:03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belleyyc (140.112.143.91), 07/22/2014 14:04:16
belleyyc:不好意思,因為有網友建議我轉到這版來,了解專業人員的 07/22 14:05
belleyyc:看法,所以在此提出。由於個人非IT專業,純粹只是希望能 07/22 14:07
belleyyc:提供一些點子,希望能留住台灣IT人才,創造台灣本勞的 07/22 14:09
belleyyc:就業機會。(剛剛發現建議轉版的朋友是版主) 07/22 14:10
belleyyc:由於個人使用的軟硬體範圍很大,但這只是拋磚引玉,希望 07/22 14:11
belleyyc:國人朋友們可以想想此可能性。與其耗費過多精力資源去 07/22 14:12
belleyyc:解決盤根錯節'根深蒂固的產業結構問題,還不如直接建置 07/22 14:13
realmeat:老實說這篇我看不到重點 07/22 14:14
可能是我的表達問題。那請見下面的說明。
belleyyc:一套新的模式,令人嚮往(就像所有產品一樣)。當然,我們 07/22 14:14
belleyyc:的軟體人才倒底擅長什麼? 這也是需要進一步討論的。 07/22 14:15
bobju:坦白說,看到[避免引進外勞以保護本勞],我覺得這種心態就輸一 07/22 14:32
bobju:半了,這種思維套在軟體業上真的能擠出競爭力? 07/22 14:33
謝謝回應。引進外勞是政府與雇主,而這樣的政策方向會衝擊本勞,為此 這是因應政府與雇主大量引進外勞的應對方式之一。 而這用意是,透過公民力量集資、協商出可行勞資制度(在勞基法保障之上) 與運作模式,先保障專業人士一定程度的薪資、福利等,讓IT專業可放手一 搏,擺脫代工,真正進入軟、硬體技術層次的國際競爭,如此,才可能了解 我們自己的實力(強項、劣項),之後可以作為技職教育的調整方向。若成 功,亦可帶動產業轉型。 我個人堅信我們的IT專業在技術能力上絕對不輸國外(貴版上的66K討論串 也有類似的看法),但實際能力如何,總要一試。從國人的角度,個人認 為我們需要有機會讓我們專業可以放手一搏,以(人的)創新技術取勝,能 打入國際市場,還是要獲利。如此,自然會帶動IT產業,甚至其他產業,的 改變與調整。 當然,我也有可能過於自信台灣的人才,但若依目前大家捍衛台灣的決心 與努力,個人真的覺得我們應該要放手一搏、真正了解我們到底實力如何、 戰力如何,此舉於我們自己應該是沒有損失(畢竟是朝創新方向走)。
bobju:若再加上[避免引進外資以保護本資],我看就整組害了了了 07/22 14:34
本文並沒有這樣說。這裡只是提出公民集資,有錢出錢、有能力出能力, 讓台灣的IT(軟、硬體)人才有機會可以試試我們自己人才有多少能耐 (透過公民集資,是更強化使命,要有國境競爭力,要獲利)。 至於外資,他們本來就存在。不知道要為何會提這個?
bobju:並不是反對[保護政策],但這種保護政策必須是出自於理性務實 07/22 14:36
bobju:的全盤思考,而不是情感導向的. 07/22 14:36
謝謝提醒。個人也非情感導向思考,畢竟這是要走入國際去競爭,並非 只在國內自己玩自己的。若不行,也是要關門大吉的(若如此,那可能 就說明了台灣IT產業只能繼續代工,IT人才要不妥協,要不出走)。
NDark:肺炎, 公司不先考慮賺錢, 馬上就先被淘汰. 07/22 15:26
要考慮賺錢啊,這很實際。既然叫公司,就是要賺錢,但至少不是 壓榨勞工而來的賺錢方式,簡單講。
NDark:以為老闆是吃素的嗎 07/22 15:26
這裡的提案,雇主是諸多公民,應該是不同於一般只想儘速獲利的雇主。
spjay1:婀...不就社會企業概念 07/22 19:50
部份是從那裡擷取出來的概念(集資、企業制度的設計、勞資權益等), 但人的技術服務、產品等仍是進入國際市場機制競爭,要獲利,只是獲利 的部份,就可能不是直接回饋公民股東,而是轉做運作與研發資金之類的。 當然,這些細節都是可以再討論的,故這不完全是社會企業。
enthos:同意realmeat。我的意見是出口台灣(IT/護士/醫生...)人才。 07/22 20:02
enthos:成立一家專門出口的學校(免學費),獵人頭費每位美金3萬起。 07/22 20:04
enthos:台灣人材得到高薪的外國工作+移民資格,學校賺錢。 07/22 20:06
這是現在的模式,如果你覺得目前的模式很好,那這篇就可以不用看了, 因為對你沒什麼意義。就請你讓自己有能力出口外國。
coflame:\立意良好但實際是劣幣驅逐良幣 07/22 22:39
謝謝。這的確也是問題,但至少要一試,為台灣IT產業帶來改變的契機。
come:台灣的困境在於市場小, 現在服冒又被卡 07/22 22:59
come:再好的工作環境都沒用,資方活不下去 07/22 22:59
a47135:樓上少了幾個字 台灣資方(不壓榨勞方)活不下去 07/22 23:06
abcdefghi:一定要13億人口的市場才能活下去, 那英,法,德,以? 07/22 23:06
abcdefghi:想升級成知識型產業, 結果還跑去低價市場? xd 07/22 23:08
的確是。要努力改變想法。
Abbee:獵人頭本身就是一門技術了~要如何找到好人才? 07/22 23:48
zkw:這篇在Tech Job版 回的很實在 07/22 23:54
是嗎?指哪個回應? 個人也有再回應,可以回頭看看再說。 祝福大家! ※ 編輯: belleyyc (1.162.82.132), 07/23/2014 03:44:25
GoalBased:感問大大 出社會了嗎? 07/23 18:08
abola921:先讓台灣勞方可安心組工會,不被秋後算帳 07/23 19:31
come:台灣it產業很殘酷的事實就是歐美市場打不進去 07/23 20:42
come:大陸市場也吃不到 07/23 20:42
come:十幾年前的龍捲風就是最好的例子 07/23 20:43
come:最近幾年HTC算是能打進世界市場,但是也是靠硬體才行 07/23 20:44
come:但是下場應該會跟迅連差不多 07/23 20:45
belleyyc:回一樓:Yes. 只是我的工作多是教學,之前做過雜誌編輯 07/23 21:54
belleyyc:回二樓:組工會也是相當重要的。但要讓大家先有時間搞 07/23 21:58
belleyyc:工會。就因為現在企業模式很難讓大家有時間、精力組工會 07/23 21:59
belleyyc:所以才要有新的組織模式。 07/23 22:03
belleyyc:回come:每個團隊有每個團隊的能力差異與機運,過去的 07/23 22:04
belleyyc:失敗案例,不代表之後的團隊都是一樣的命運。過去失敗 07/23 22:05
belleyyc:例子都可以當作借鑒,但請不要自己先對號入座,跳入必敗 07/23 22:06
belleyyc:的邏輯思維;如果一開始就在頭腦內寫入必敗,那就必敗無 07/23 22:07
belleyyc:無疑。至於你所提的例子,你覺得他們有創新的點子嗎? 07/23 22:11
belleyyc:還是只是有能力聚集了資金、資源,弄了一個相似產品,想 07/23 22:13
belleyyc:進入場內跟人家分一杯羹呢?目前檯面上(指美國)成功的 07/23 22:15
belleyyc:例子應該都是從軟體開始(若沒記錯),但他們多不是拿某 07/23 22:16
belleyyc:家產品作為競爭對象,而是厭煩了某種、受夠了某些,想要 07/23 22:17
belleyyc:弄出不一樣的東西。台灣的模式,就是模仿,弄出一個相似 07/23 22:19
belleyyc:品,然後壓低價格競爭而已。到目前為此,應該都還沒有 07/23 22:19
belleyyc:突破這種作法的人才與組織出現。 07/23 22:21
TonyQ:哪有...我前公司作的就是創新的模式啊 07/23 22:54
TonyQ:who's call 做的也是新創模式啊。你真的看太少了。 07/23 22:54
spjay1:愛情公寓, 愛卡拉, kkbox...還有最近私心愛的貓臉辨識0.0 07/23 23:57
NDark:創新的模式死亡率是很高的. 07/24 10:31
NDark:套用遊戲業的說法 "老梗之所以是老梗 正因為他有用" 07/24 10:31
CRPKT:這樣一桿子打翻台灣所有創業者,怪不得會激怒大家 XD 07/24 23:04
CRPKT:說真的,群募集資已經有人在討論了,你可能稍後就會聽到 07/24 23:09
CRPKT:往國外市場的瓶頸這兩年也已經有好幾組衝過去了 07/24 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