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arTrek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southcn.com/news/hotpersue/200206180084.htm 科幻情節將實現?人類化作微粒瞬間穿越時空 2002-06-18 07:58:16 林秉溪(右)和鮑恩星在堪培拉的澳洲國立大學內,展示其成功遠距輸送 包括信息激光束的研究結果。   南方網訊 在科幻小說和電影中,人類和對象能夠以空間轉移的技術 穿越時空,瞬間傳送到另一個地點或是太空遠處某星球。 華裔學者成功轉移激光束   澳洲一名華裔科學家帶領的澳洲國立大學物理研究小組,成功將編入 訊息的激光束空間轉移,向這種未來技術邁進了一小步。   “史葛,把我輸送回‘冒險號’”是美國科幻電視片集《星空奇遇記 》經常出現的對白。片集中人物能夠轉瞬之間,從一個地方輸送到另一個 目的地。看來這種科幻情節成為事實又接近了一步。由華裔科學家林秉溪 (音)領導的澳洲研究小組,經過三年努力,上月破天荒地將有加密無線 電信號的激光束轉移到一米之外,為“遠距輸送”踏出關鍵第一步。   位于堪培拉的澳洲國立大學一組科學家在實驗室利用“量子牽連”程 序,將含有加密無線電信號的激光于光纖通訊系統的一端分解,然后在一 米遠地方將之複制重現,換言之,激光在一瞬間移動了一米。 轉移技術如《星空奇遇記》 第一代《星空奇遇記》電影中的主要角色。   美國電視劇《星空奇遇記》(StarTrek)1966年在電視首播以來,一 直大受歡迎,更拍成多部電影,相關商品及書籍為數眾多。當中船員在傳 送前說的一句“開始傳送”(Beam me up)亦成為家傳戶曉的名句。   研究小組組長華裔物理學家林秉溪解釋這種遠距輸送是在一處將物質 解體,又立刻在另一處將之重組,這種科技與科幻劇集《星空奇遇記》中 輸送人類的情況相同,劇集中的宇宙飛船人員忽然消失,但一秒鐘后便現 身目的地。十年前,無人認為這有可能成為事實。   林氏表示他們只是將激光束內的光子進行遠距傳輸,距離輸送物質尚 遠,下一步會研究遠距輸送原子,而人體是由數以萬億計的原子構成,輸 送人體仍是十分遙遠的事。   短期來說,最可能應用這項科技的是將之用來改善通訊系統,提供不 能破解的加密技術,此外亦可用以發展新一代計算機,較現時的計算機快 數以百萬倍。   遠距輸送一個對象,首先是將其解體,使每個基本部分都能量度計算, 這些數據會實時輸送到另一個地點的機器,它就能完完整整把對象重組。 于是乎,一些機密數據就可以絕密地輸送,這無疑會是銀行業、國防業及 互聯網業的恩物。林氏說:“那你可以保証絕對沒有人可以偷聽你的對話 或傳送的數據,這是物理定律所得保証的,這正正是不能破解的密碼。” 將人分解為微粒傳送   在劇集中,船員若要傳送至另一地方,需要站在光波輸送器上,然后 頭頂上的掃描儀將船員分解成比原子更小的微粒,並傳送至目的地,再將 微粒重新組合,將肉身還原。   不過,林秉溪領導的研究,則以複制形式,令其中一顆光子的特性, 在另一個光子上重現,如此從旁觀者眼中看來,光子就像是轉移了過去一 般,如《星空奇遇記》中船員被轉移一樣。   不過有專家指出,要將人體分解,其數量之龐大,就算用光纖電纜傳 送也需時甚久,加上只是將人身複制,所以將人體傳送理論上可行,但實 際極難實現。   目前,全球有六組科研隊伍致力研發可靠穩定的激光傳輸科技。美國 小組早在97年已率先傳輸光子,而丹麥小組在去年十月建立遠距輸送原子 的理論方法。但澳洲科研小組在可靠及協調地傳送激光束上贏得這次全球 競賽。林秉溪表示,他們的研究成果是首次達到百分百可靠水平。   林秉溪在馬來西亞檳城出生,在新加坡完成高中學業,取得GCE劍橋高 級程度后,轉往紐西蘭的奧克蘭大學深造,大學畢業后返回檳城,先后在 新力及惠普計算機公司任工程師,后來再與太太移民澳洲。 若能應用可令計算機快十億倍   澳洲國立大學的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結”技術,將一束包含信息的激 光束分解后,在一米以外的地方重組。雖然這種技術稱為空間轉移,但實 際上,研究人員是將激光束毀滅,然后利用光束數據,在一米以外的地方 制造包含同一信息的光束。   林秉溪表示,這種技術其實同科幻電視劇及電影《星空奇遇記》中, 將企業號隊員傳送的方法相同。林表示:“當然其中有很多不同,例如我 們不能傳送實物,我們現在只能傳送一束雷射光。”   這種技術在短期內,最可能應用在改善通訊系統效能及制造新一代計 算機。林說:“如果能夠建立這種計算機,它的運算速度會比目前最好的 計算機快一百萬甚至十億倍。”   他說銀行和政府部門也可以運用這種技術,加快信息傳送,但要像《 星空奇遇記》一樣將人類傳送,還是很遙遠的事。林指出:“這並不表示 在遙遠的將來,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當然,目前空間轉移的理論是毀滅 后再重組,若人類這樣轉移的話,靈魂是否一樣能夠轉移,就完全是另外 一個問題。 瞬間轉移三大關鍵   根據《星空奇遇記》的科幻構思“輸送”是一種將物體從A點轉換成能 量,然后送到B點,再轉變回物體的動作。“輸送”不但可以穿過屏障,也 可以輸送生物及將生物重新組織。 “輸送器”如何運作?   首先,“環狀限制光束”鎖定目標物,並將其分解,經由“轉換線圈” 轉變為本質相同冲能源,然后進入“樣本區”及生態濾清裝置,再經由導向 波管傳到星艦表面的任何一輸送發射器,最后經由“環狀限制光束”在地面 的一點重新組織被輸送的物體。 被輸送時你在哪里?   在“環狀限制光束”中,你會看見一堆藍色與銀色的閃光,你是存在于 “樣本區”中,或正被轉換成能量並送到設定的坐標點。 輸送時周圍的空氣會怎樣?   在輸送時,原本被空氣占有的空間會被輸送物體取代,而空氣會擴散到 其它的地方,由于產生的速度很緩慢,並不會有短促爆炸聲。 被輸送的人會從坐姿變成站立姿態嗎?   輸送器可以重組身體的各種成分,計算機有充分的生物知識,當輸送時, 某種力場會固定被輸送體的組成。 林秉溪簡介   突破“瞬間轉移”技術的林秉溪開生于馬來西亞檳榔市,他在新加坡完 成中學課程后遠赴新西蘭入讀奧克蘭大學。畢業后偕妻子移民到澳洲,現為 澳洲國立大學科學院的物理系授。   憑豐富的研究經驗,林秉溪在校內負責授電子光學、光纖和波導傳輸等 科目,他的研究範圍主要集中在量子光學、非線性光學、光學計量學等,另 外,他的著作甚豐,先后出版了十本著作,其中包括有關壓縮光束的作品。   除了專注學術研究之外,林秉溪開興趣廣泛,平日喜歡彈結他、玩中國 象棋、游泳、打網球,可謂動靜皆宜。他的妻子目前任職澳洲統計局。 林秉溪訪談:   澳洲國立大學物理系教授巴霍爾,記錄了和林秉溪有關空間轉移的對答, 從中可以看到林秉溪對研究的一些看法。   巴:簡單來說,你的光束空間轉移研究目的為何?   林:研究目的是要顯示這是可行的,量子方法是正確的,以及研究對未 來的科技,例如量子計算將有幫助。   巴:在現階段,你認為空間轉移在未來能否應用在“大”的對象,例如 病毒上?   林:我原則上是相信的,問題是技術上是否能夠在未來一千年內做到。 如果你喜歡的話,我可以打個比喻。我們發明了算盤到超級計算機,是一段 很長的路,由空間轉移至轉移生物亦是一樣。(編輯:鄒強) -- =Λ= http://star.trek.idv.tw/ -- * Origin: ★ 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 BBS ★ <bbs.cis.nctu.edu.tw: 140.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