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udyinN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正值申請旺季,上禮拜看到中國大陸的申請者來學校參訪尋求面試機會,鑑於期盼有 更多的台灣優秀申請者加入,因此野人獻曝,提供給對於RSM,鹿特丹管理學院,有 興趣的後來者參考。 先用一堂課的結束,作為這篇側寫的開始。 「今天上完最後一堂管理會計,課程正式結束。這是我這學期最喜歡的課。 老師來自加拿大Western Ontario大學Ivey商學院,是這輩子遇到的好老師前三名:很懂 實際的商業世界,經驗老道,以循循善誘的方式啟發學生。 『..孩子,我認為,績效評估是用來衡量過程,而不是人..當然,你可以不同意我..』 『..你發現你的部屬,永遠都不會在第一次就做到你要求的樣子..』 『..這個產業的營收從裡來?這個企業現在的問題是什麼?想深一點...』 他扭轉了我過去對於成本與管理會計的看法,原來這個科目如此有趣,又如此牽連一 個企業的成敗。 『..能夠決定你能不能成為傑出經理人的因素很多,其中一個是,你必須為你的部屬 工作,才能讓他們也為你工作..』 『..這不是財務思考,不是會計觀點,是企業經營之道。數字沒你寫的那樣重要,背 後的邏輯如何串連,才是你應該牢牢記住的..』 『..你們以後有很多人可能會和我在機場偶遇,請你們,來跟我打招呼,讓我知道你 們過得好不好,管理會計是不是成為你們的利器。我不見得一直記得你們的名字,但 你可以跟我說你們是RSM的學生,我就會知道我教過你,這是一間很棒的學校,你們很 優秀,也很幸運,才能坐在這裡..』」 RSM的網址是www.rsm.nl,排名資料在金融時報和商業週刊。 這裡小弟不細部討論排名及標準,只能說這間學校的排名不錯。平均入學年齡29歲, 平均工作年資6年,FT全球MBA Top30,歐洲Top10。但是若您有興趣多認識它一點, 請讓我有榮幸繼續介紹下去。 到目前為止給我對這間學校的的感覺是: 1.等級 是歐洲第一流等級的學校(當然含英國^_^)。這不只是從各家排名來看,更是從公司 簡報、歐洲同學彼此交換意見、外聘產業顧問的意見來一併參考。這家學校的聲望在歐 洲很響,在美國我不確定(或者是說我沒有親身體驗的證據),但是美國的WSJ把它評 為全球TOP10,多少反映了這家學校有點知名度。 在這裡,不必愁找不到一海票比自己聰明的同學,而這種感覺很好。 2.工作 要找歐洲的工作可以說很簡單,也可以說很難。簡單的是因為很多歐洲企業對亞洲 市場(尤其是我們對岸)有興趣,因此若不是很執著公司一定要全球知名,要找到工作 並不難。難的是因為歐洲當地的工作多半有語言的要求(例如法文、德文、荷文), 若您從事行銷工作,那麼難度會很高。但若從事財務投銀方面,則要看背景,機會 大很多。管理顧問的話,機會很多,都是全球第一級的公司,有大有小(麥肯錫就很 小採精兵主義,西門子in house管顧就大得多),但是要跟歐洲同學競爭,這是最難的地 方。 3.同學組成 同學組成是歐洲學校的強項之一。來RSM基本上您不會遇到所謂單一強勢文化的問題 (例如80%是美國人之類的),來自40幾個國家的同學確實有讓人眼睛一亮,這也是吸 引很多好老師願意來這裡任教的原因之一。強者很多,絕對不會聽不到不同意見,想想 怎麼展現您的內涵與功力,比較重要。 4.語文 語文方面當然是全英文。基本上荷蘭是歐洲少數幾個您說英文就可以大致上生活愉快 的國家,若您對荷文沒興趣的話。論流利度或速度,比起美英是有點差別的,然而利 弊互見,由於各國口音太多,因此您的耳朵會變得很厲害,回到家再聽CNN時會覺得 老美、英國人的發音真順真好懂。 5.生涯輔導 生涯輔導方面是MBA的重心之一,我覺得這部分他們非常努力。但是我期待的標準很 高,所以並不是很滿意(再說一次,我標準很高)。換個角度看,我不滿意的部分是 Resume、 CV、一般產業界的召募,若您也跟我一樣,來之前Resume就已經給了很多留 美同學、前主管看過修過,CV的書也熟讀了一兩本,又很重視一般產業界或已經鎖定 的目標(例如某特定產業界),那麼就要看看是否有其它學校在這方面很強,比較一下。 我因為有特定想要的產業,因此學校當然不可能滿足我或特定的任何個人,MBA媒介 的大宗是管理顧問和投銀,以及一般產業界的巨人(像是Nike、Amazon等第一級的公 司),這方面RSM做得很好。但是若您之後改變心意,想鎖定特定產業,那就要看運 氣了,畢竟產業類別太多,不一定會有代表性的公司來學校簡報與召募。 這是我所謂的標準很高:能夠滿足「99%學生的需求」,一旦「任何一個」學生希望 哪家公司來簡報,學校會盡全力邀請,當然這不太可能,您可以把我的標準當苛求來 看。 6.家人依親 您若有家人要來荷蘭,方便性是不如美國英國的。 7.課程 課程部分我覺得很簡單,這之前已經有先進說過了。我以前也是念商學院,因此幾乎 各科都學過。您若來到這裡,第一學期都是計量為主,這是我們東方人的「傳統」強 項,加上若您極有團隊精神,會很容易交到好朋友。您會覺得有點輕鬆,雖然作業很 多,但由於您花的心力比較少,「而會有比較多的時間去做產業研究和準備找intern ,或是在第一學期參加各種個案比賽」。 這並不表示課程部分您學不到東西,剛好相反。我大學企管出身,大二大三主修時 都拿書卷獎,不是很混的類型,工作五年,但是仍然在課程上屢屢有新的啟發。這和 國外老師常常有機會接觸到全球企業顧問診斷的案子有關,他們對於實務問題的洞悉 是真的很有一套。 我也唸過國內研所,也寫過論文在期刊上發表,我認為國外一級MBA訓練出來的學 生,在商業思考上會比較活,雖然在研究方法的訓練上會比較弱。但是畢竟職場上講 應用與速度,而這是MBA學生的強項,本來就聚集了一群先天條件不差的學生(工 作經驗、大學成績等),放在一起相互討論辯證,一年半載下來效果是很驚人的。 8.交換學生 交換簽約的學校很多,遍布全球,由於學生比較少(100多個)加上有意願交換的也 不是大多數,而簽約的30幾個學校又都是各國第一流(以美國為例,BW 20幾名的好 學校已經是美國簽約校其中的後段班了),因此若您有意願交換出去,只要成績不 難看,非常有機會。 9.交際 Party非常多,其實是各國學生輪流辦。我相信這是美國英國看不太到的情況,例如 前蘇聯Party就是前蘇聯的同學們辦、印度、美國、葡萄牙..等,參加不完,您要問 哪一國家的狀況在這裡應該都有「大使/代表」。 10.台灣同學 台灣同學的比例到我們這屆還是很高(10%),有些人覺得好,有些人不喜歡,這 要看個人。以我來說,我是覺得很好,因為對我自己來說,是沒有所謂「台灣同學 很多就不會進步」之類的問題。 相反的,正由於台灣同學都是相當好的出身背景(論學校、公司、工作等),大家 彼此以後都有可能在亞洲市場上互相幫忙(誰知道呢),所以我很高興有這些台灣 同學。 在美國,由於美國人是強勢文化,因此少數族群會比較傾向聚在一起,也比較難打 進美國人的圈子。在這裡沒有這種問題,因為「所有的同學都是『出外人』」,您 想多點時間和外國人相處,沒有問題,他們也沒有什麼選擇,40幾個國家的同學彼 此都不是強勢圈子(除了印度以外),想要拓展人際關係,只有多培養跟小組、外 國同學的感情。 此外,學校對台灣學生很有好感,因為過去的前輩表現很優秀,打下很好的基礎, 以全球MBA頭段班各校陸續被對岸朋友攻佔的今日來看,這很難得。 11.玩-忠告 這是重點之一。 來到歐洲,若有人告訴我,他/她的目的只是唸書,我會希望他/她不是我同學。 能進RSM的都不是弱者,但是決定您未來職場表現的,不只是課本,也不只是課堂 討論。正是因為您已經夠強,才請您不要浪費您的天賦(與之前您累積的實力), 多花點心思,看看歐洲,體會常民生活,說不定您會從中發現什麼投資機會(或其 它您覺得重要的東西)。 也許您不走今天這條路的話,會是專業音樂家、畫家、建築師、設計師,歐洲是人 文精神富厚的寶地,請把它當上好的Riesling細細品味,如同它的本來的面貌,而 不是把它當海尼根牛飲,這裡終究不是美國。(嗯..當然,荷蘭人會在十七世紀的 紐約偷笑)。 玩只是引子,小弟真正想忠告的是,能在商業世界生存下來的人,本來就必須有過 人的streetwise sense。因為失敗者也會有讓您驚豔的故事,所以把所有的時間,都花 在HBR無趣的插畫扉頁間,只會讓您的心智快速的衰老。 就這樣吧,這是一間還不錯的學校,若有人對它有興趣,歡迎寫信給我,我會知 無不言,盡可能的回答(不過可能會在下禮拜期末考完後才會回覆)。 ※ 編輯: rainwalker 來自: 59.112.96.236 (03/12 22:38)
curtis0063:清楚明瞭 12/12 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