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uperHeroe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1Y1S-R01 ] 作者: zkowntu (冰封冷雁) 看板: movie 標題: [新聞] 好萊塢的「懷舊進行式」:無止境重開機 時間: Fri Feb 11 10:53:13 2022 好萊塢的「懷舊進行式」(上):無止境重開機、拍續集、搞多元宇宙 漢斯黃 07 Feb, 2 當你在手機點選「本週新片」,看見最新一集的《蜘蛛人》、《駭客任務》、《驚聲尖 叫》、《魔鬼剋星》出現在時刻表上,或點開串流平台,發現推薦欄位出現《慾望城市》 (Sex and the City)、《小鬼當家》(Home Alone)、《花邊教主》(Gossip Girl) 的衍伸或重製新作,你並沒有搭上「時空機」回到過去,現在依然是肺炎疫情、元宇宙、 NFT當家的2022 年,只是好萊塢吹起濃濃「懷舊風」,把經典IP全部掃回今日,成為如今 電影、戲院、電視與串流營運的「萬靈丹」。 無止境的重啟、翻拍,種種「借屍還魂」復興的續集,80、90年代的經典IP回歸,還有無 限擴展「影劇宇宙」的衍伸作——是否顯示好萊塢原創故事缺乏,只得「黔驢技窮」地故 技重施,還是觀眾「取暖心態」深信「熟悉的味道最對味」,致使「懷舊」成為好萊塢的 未來?娛樂產業百花齊放的年代,發展IP依然是影劇圈的唯一解方嗎? 「懷舊風」你買帳嗎?翻拍、重啟、重新想像與復興「影劇」 好萊塢正從他們已經擁有的資產,一次又一次商業化獲取利益。 ——《電影重啟》作者丹尼爾赫伯特 回顧過去五年的全球票房榜單,《侏羅紀世界》、《星際大戰》、《野蠻遊戲》、《哥吉 拉》、《美女與野獸》榜上有名,驗證好萊塢的「懷舊風」並非一時半刻。疫情前的2019 年,重啟(reboot)的《蜘蛛人:離家日》(Spider-Man: Far From Home)、重新詮釋 (reimagining)的《獅子王》(The Lion King)、《阿拉丁》(Aladdin)動畫翻拍版 在全球皆破十億美元大關,前十名電影也無不皆為續集、漫改作品,成為「IP電影」大獲 全勝程度達到頂峰的一年。 不過,娛樂產業如此「沒創意」,也早已非新聞。早在 1905 年,由發明家愛迪生創立的 公司(Edison Manufacturing Company)發行無聲默片The Whole Dam Family and the Dam Dog,即是基於廣泛流行的家庭圖像明信片、石版畫為靈感,創造出一個「明信片動 態版」作品。電影學者阿曼達安克萊因、巴頓帕爾默,曾合著文章提及:「複製藝術作品 的成功公式,直到他們不再賺錢為止,這就是全球電影製作的起源,以及它成功的基礎。 」 影視文化取材於書籍、漫畫、舞台劇、電玩等藝術或娛樂形式,從中獲取「養分」而改編 ,也是行之已久的常態。然而,好萊塢開始回頭「重複自我」的濫觴,始於90年代末期、 千禧年初的種種翻拍(remake),《神鬼傳奇》、《瞞天過海》、《偷天換日》、《金剛 》大量改編老片推陳出新,或者購入非英美電影版權翻拍的《香草天空》、《七夜怪談西 洋篇》、《神鬼無間》等,皆可視為英美電影圈創意枯竭的「警訊」。 上述這些「翻拍」部分電影表現亮眼,也有不少票房或評價失利的案例,例如:《1999驚 魂記》、《決戰猩球》、《恐怖拜訪》等。著有《電影重啟》(Film Reboots)的作者丹 尼爾赫伯特曾表示,千禧年間有眾多翻拍之作:「但並沒有獲得很多正面迴響。」 於此同時,第六任「007」丹尼爾克雷格擔綱主演,推出劇情歸零「重啟版」的《皇家夜 總會》(Casino Royale),叫好叫座全球賣破五億美元大關,為該系列創下當時的票房 頂峰;華納則是找來當時的潛力股導演諾蘭,再度重啟「蝙蝠俠」系列,三部曲共計席捲 全球24億美金,連同索尼的《蜘蛛人》(而後也經歷兩次重啟),成為「英雄電影」蔚為 主流的開端。 不過,迪士尼於2010年推出的《魔境夢遊》(Alice in Wonderland),才真正把好萊塢 推向無以轉圜的「復古浪潮」。該片取材其自家1951年的經典動畫《愛麗絲夢遊仙境》, 經鬼才導演提姆波頓巧手添入奇幻美學,融入原著再改編並加上現代觀點,再網羅強尼戴 普、安海瑟薇等知名演員演出,全球開出亮眼的十億美金票房,更勝《哈利波特7》(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全面啟動》(Inception)等片位居亞軍 ,迪士尼從此開始大量「重新詮釋」翻拍舊作。 不論是改由反派觀點呈現、具明星加持的《黑魔女》(Maleficent)、《時尚惡女庫伊拉 》(Cruella),或者融入少量新元素,劇情、構圖與配樂幾乎原封不動的《美女和野獸 》、《獅子王》,或者由蓋瑞奇執導更加娛樂化的《阿拉丁》,「懷舊風」皆為米老鼠吹 來大把鈔票,未來更有十部以上舊作翻拍計畫正在開發或製作。影評人查爾斯布拉梅斯科 表示,這些成績最終得出以下結論:「有些電影不論內容或評價,人們永遠會買票進場, 觀賞那些他們所記得的事物。」 經典人物重披戰袍,「借屍還魂」的懷舊回歸 我們找到全新的方式,盜墓、榨乾那些已逝的明星! ——《河谷鎮》演員迪倫史普洛茲 2010年代起,各家好萊塢片廠相繼效仿迪士尼,善用自家IP「重複再利用」,華納發行好 萊塢版《哥吉拉》、女版《瞞天過海》,以創造「DC宇宙」再重啟《超人》,《一級玩家 》(Ready Player One)與《安眠醫生》(Doctor Sleep)不約而同致敬與延展《鬼店》 (The Shining);環球原想靠新版《神鬼傳奇》拓展「闇黑宇宙」,預計翻拍《科學怪 人》、《黑湖妖潭》等經典片,然而由於《神鬼傳奇》票房、評價雙輸,導致宇宙「提早 崩解」,但前年仍推出反應不俗的女版《隱形人》(The Invisible Man);被迪士尼併 購前的福斯亦再推出新版《猩球崛起》(Planet of the Apes)、《驚奇四超人》( Fantastic Four),皆展現將近十年以來的「重啟盛世」。 然而,將「懷舊風」推展極致的方法,其實是「續拍」闊別已久的舊作,讓演員「從操舊 業」,再度批上戰扮演經典角色。因此,尖叫女王潔美李寇蒂斯化身「最強祖母」回歸《 月光光新慌慌》(Halloween),「幹話搭檔」威爾史密斯、馬汀勞倫斯睽違16年回歸《 絕地戰警 FOR LIFE》(Bad Boys for Life),「基哥」基努李維以「地表最強愛狗人士 」頹廢大叔之姿,返回「母體」演出《駭客任務:復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s) ,皆是召喚死忠老粉買票進場,緬懷青春回憶的「不死金牌」。 若電影的「借屍還魂」還不夠有力,讓老牌明星「返老還春」、派出已逝影人「真的還魂 」,想必更驚心動魄。《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 便以CGI技術,透過動態追蹤、臉部資料庫,重新模擬「年輕版」莉亞公主,更讓已故演 員彼得庫辛飾演的塔金總督「復活」。近日的《蜘蛛人:無家日》(Spider-Man: No Way Home)同讓年近70歲的艾佛烈蒙利納回歸演出「八爪博士」,《魔鬼剋星》初代演員 哈羅德雷米斯,也在最新集《未來世》(Ghostbusters: Afterlife)以「CGI鬼魂」之身 ,守護新世代「捉鬼隊」成員。 已逝影人以「特效」借屍還魂,多半確實能令粉絲老淚縱橫,但其表面「服務情懷」,實 為創造商業利益的作為仍引來非議。影評人查爾斯布拉梅斯科便形容這是一樁「科學怪人 般的事業」,人們需好好審思背後的科技倫理:「這明顯道德上侵犯死者權益——它以商 業利益的『啦啦隊』為出發點,往後我們還會走上哪條不歸路?」 此類「還魂」事件屢見不鮮,2019年曾有製作公司動念要讓《養子不教誰之過》(Rebel Without a Cause)傳奇影星詹姆斯狄恩,演出越戰動作片Finding Jack,甚至取得從演 員家屬取得肖像使用權,引來不小反彈身浪,「美國隊長」演員克里斯伊凡更發聲批評: 「這就像我們讓電腦畫張新的畢卡索名畫、寫幾首約翰藍儂的新曲,這種無知令人羞愧。 」 近年的《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Star Wars: The Last Jedi)、即將上映的《 黑豹2》(Black Panther: Wakanda Forever)製作方,也皆曾表示不再以特效重現過往 角色,「消費」嘉莉費雪、查德維克博斯曼等已故影人,作為對演員與經典人物的尊重。 「星際大戰」後傳三部曲監製、最終集導演J.J.亞伯拉罕曾言:「我和所有星戰迷是如此 深愛嘉莉費雪演的莉亞公主,不能讓真正的她離開我們,絕不會用CG來取代。」 彩蛋滿滿的懷舊「新片」——「服務粉絲至上」的時代來臨 (好萊塢)必須對觀眾有深刻的理解,電影推出的時機點要對,作品的基調更需要完 美,才能拍出一部特別好的懷舊片。 ——Screenrant評論家寇特妮梅森 (此段落將有《蜘蛛人:無家日》完整劇透) 同時,自2008年「漫威宇宙」展開後,將錄影帶、DVD時代幕後花絮的「彩蛋文化」發揚 光大,每部系列作皆穿針引線「埋梗」,為未來續作鋪路,令粉絲從不輕易錯過任一集, 也成為漫威得以締造驚人吸金力,建立廣大粉絲群眾的一大因素,讓它穩居全球影史系列 電影票房冠軍,迄今以27部電影累積超過兩百五十億美元(仍在持續上漲中),短期內仍 難有人望其項背。 同時,當整個娛樂產業發展更加蓬勃,串流影視音、Youtube、Podcast、TikTok、電玩或 手遊競爭之下,人們皆可輕鬆在家中以手機、平板、電腦獲得娛樂,再加上COVID-19疫情 攪局,驅使大眾進入電影院必須有更強大的拉力,因此把懷舊元素「許願」成彩蛋,讓電 影成為「粉絲至上」的頂級服務,索尼與漫威合作的《蜘蛛人:無家日》即是最佳例證。 《無家日》早早宣布前兩代版本的反派八爪博士、電光人及綠惡魔都將回歸,更屢次傳出 陶比麥奎爾、安德魯加菲爾德兩任蜘蛛人皆會於電影現身,甚至曾「意外」流出片場幕後 照,都讓本片在上映前便在社群熱議不已,種種八卦、謠言、迷因無限廣傳。索尼更透過 TikTok等新媒體行銷,與連鎖電影院AMC合作「買預售票就送NFT」,皆透露一個訊息:快 在首周看《蜘蛛人》,否則你的彩蛋會被「暴雷」。 因此,《蜘蛛人:無家日》在疫情後的電影界,獲得空前絕後的成功,上映至今已在全球 累積超過十七億美元票房,已經超越《復仇者聯盟》首集並闖入「影史十大賣座電影」行 列。此片已將漫威的客串「彩蛋文化」,直接翻轉為電影主要劇情,描繪湯姆霍蘭德飾演 的年輕蜘蛛人,意外打開「多元宇宙」大門,令各時空「蜘蛛人反派」入侵,讓他得與前 來「神救援」的陶比麥奎爾、安德魯加菲爾德兩代蜘蛛人並肩作戰,才得以維持紐約市與 此時空的秩序。 Variety便分析電影的懷舊成為最大「懸念」:「它如此有效地利用粉絲,對過去《蜘蛛 人》電影二十年來的迷戀和喜愛,沒有任何漫威迷會拒絕在大銀幕見證這一刻。」不論是 三代同堂惺惺相惜「聊幹話」,較量誰的蜘蛛絲比較好用;二代蜘蛛人加菲爾德搶救MJ, 彌補當年沒能救贖女友關的遺憾;或是梅嬸那句出現在每一代版本的經典台詞:「能力越 大,責任越大。」都令《無家日》宛若成為粉絲「安慰劑」,得以緬懷每版《蜘蛛人》的 精華。 即便電影本身情節的空乏明顯,角色的心境轉折也略顯生硬,但就票房來看觀眾顯然不太 在意。然而,Forbes影評人史考特門德爾森便批評,《無家日》把原本得以寫實批判媒體 嗜血、獵巫文化的故事,縮限為取悅粉絲的「大型復活節彩蛋」,更相比三年前有類似情 節的動畫《蜘蛛人:新宇宙》來得更為淺薄:「人們相對不在意主角,更在意客串。」 IndieWire首席影評人David Ehrlich則一語道破好萊塢操作「情懷」的手段,寫道:「漫 威太擅長把敦促觀眾掏錢看電影的行為,包裝成一種『愛』。」 索尼也曾於2016年推出另一部IP新作,由凱特麥金儂、瑪莉莎麥卡錫等影星主演的女版《 魔鬼剋星》,為80年代經典系列暌違27年的新作。但卻也因全女性的選角,讓電影發布預 告片時,招致原作粉絲與厭女網民的罵聲、洗負評,甚至一度成為Youtube上「最不受歡 迎的預告片」。最終,雖影評評價反應不俗,卻也間接導致票房不佳,《好萊塢報導》更 指出電影含行銷宣傳的虧損達七千萬美元,讓原先欲打造的新IP系列直接「腰斬」。 因此,索尼再度「重練」的續作《魔鬼剋星:未來世》,直接由首集導演之子、《鴻孕當 頭》(Juno)導演傑森瑞特曼執導,更曾直言新作是「為該系列粉絲量身特製的電影」。 劇情圍繞已逝的初代「捉鬼隊」成員演員伊根,其後代女兒攜伴孫兒女歸返伊根生前居住 小鎮,三人與居民身上發生一連串「鬼事」,令他們重新披上伊根的「捉鬼隊」戰袍對抗 惡勢力。 除了片中伊根以「CGI鬼魂」方式現身,紀念現實已去世的演員哈羅德雷米斯,作為「懷 舊情懷」奮力一擊的召喚,更找回比爾莫瑞、丹艾克洛德、厄尼哈德森等首集主演客串, 安排四人「另類同框」對抗惡鬼,甚至模仿漫威做了兩個片尾「彩蛋」,服務粉絲情懷( 首集女主角雪歌妮薇佛也現身),也預示《未來世》的宇宙觀將持續延展。 同時兩位年輕新主演,孫女菲比繼承爺爺伊根古怪的「科學家精神」,孫子崔佛則延續片 中的「大男孩搗蛋特質」,即便角色間連結不足、情節破碎而風格並未整合,仍讓《未來 世》獲得影評與票房雙贏局面,驗證「贏得粉絲的心」比「翻新故事模式」更為重要。 Screenrant指出《無家日》與《未來世》成功在於,具有懷舊之情,但仍具新元素融入: 「他們也了解他們的觀眾,並用熱情和努力,把這些元素轉化成電影。」 然而,電影有意將場景從過去的紐約城市,搬移至仍具有廣大田園、山壁的鄉村,以及龐 大霓虹登招牌、服務生穿溜冰鞋的快餐店,藉以方便置入各種懷舊流行元素,加上選擇由 擷取80年代影視精華的《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演員芬恩沃夫哈德演出崔佛一 角。BBC專欄作者Jack King便指出這已經操作「懷舊」到做作、令人費解的程度:「它朝 向『往昔』的觀點,超越了所有細節,涵蓋住電影的所有情調。」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983/6080448 好萊塢的「懷舊進行式」(下):IP文化已經敲響喪鐘了嗎? 漢斯黃 07 Feb, 2022 自嘲懷舊IP文化的經典系列續篇——反思「懷舊」意義何在? 好萊塢已經沒有好題材,我們就給它新的題材。 ——《驚聲尖叫》(2022) 現今,好萊塢也開始嘲弄消費IP的自己,但充滿「後設意味」的《驚聲尖叫》第五集、《 駭客任務:復活》則有相異命運。前者系列自90年代起,早充斥自嘲「虐殺電影」的玩笑 ,甚至從第二集便由片中記者蓋兒的著作,衍生片中片《驚聲殺機》(Stab)嘲弄好萊塢 的種種商業模式。直至第五集,片商索尼刻意不取名為《驚聲尖叫5》,採用和首集完全 相同的片名,藉以吸引未看過系列前作的觀眾(暗示他們可視為全新電影來看),也作為 電影回歸首集精神的象徵。 雖然電影復刻首集「陌生來電」虐殺開場,故事場景也同樣設定於首集的伍茲柏勒小鎮, 並找回首集三位主角同框演出,但劇情仍聚焦於新一代主角間:姊姊珊曼莎久別回歸小鎮 ,抽絲剝繭試圖找出殺害妹妹的兇手。片中即有一場後設感極強的場景,眾人猜測著兇手 身份,必定為《驚聲殺機》系列的瘋狂粉絲,不滿這部「片中片」已在電影世界觀中,翻 拍到第八集、並已偏離原作,認為兇手的殺戮行徑是「他們在拍一部自己的續集。」試圖 導正IP精神。 殊不知最終揭露的結局,還真如片中的「後設猜測」,兇手是兩位《驚聲殺機》粉絲所為 ,其中一位為自己辯駁:「粉絲之情怎麼可能會有毒?那是我們對作品真正的愛,你他媽 的不可能了解,這些電影對我們來說有多重要。」《驚聲尖叫》既是好萊塢操作「粉絲情 懷」之產物,但又延續該系列的「後設精神」,加碼嘲諷自身「消費IP」的舉止,讓這部 25年前的經典之作續篇,仍在北美首週開出破三千萬美元票房,以低成本恐怖片來說反應 不俗。 更為激進的則是《駭客任務:復活》,該系列被影迷奉為科幻經典(尤其第一集),成為 華納年年央求導演華卓斯基姐妹再拍續集的「潛在搖錢樹」,直到幾年前姊姊拉娜終於點 頭回歸。然而,《復活》即便找回基努李維飾演尼歐,但已再次囚禁於「母體」的他,把 斷簡殘編的回憶改編成「駭客任務」系列電玩,不僅銷售長紅令他成為名設計師,並在華 納遊戲公司相逼下推出「第四代」。正當他焦頭爛額時,為遊戲集思廣益的同事們討論著 : 《駭客任務4》不是《駭客任務》的重複、翻新、重啟! 為什麼不?翻新很賣座阿。 片中的尼歐仿若成為「IP世代」創作者的化身,「母體」就是好萊塢,不斷要求創作者再 拍續集、授權重開機,而被母體「餵養」思想的,就是銀幕前觀賞電影的我們,正如片中 台詞所述:「他們正把你的故事,變成某些微不足道的事物,這就是『母體』。」《復活 》並非粉絲或片廠渴望看到的《駭客任務4》,甚至反思、調侃「懷舊」於當代的意義, 正如基努李維訪談所述:「懷舊能給人安慰,但也能提出疑問。」 因此,《復活》「反鄉愁」地不再重現過往頗具電影感的視覺,取而代之呈現宛如套上IG 濾鏡的虛假現實,甚至連「子彈時刻」都不再酷炫,而是令角色深陷泥濘般的「慢速子彈 」間奮力拼搏。片中再次喚醒男女主角尼歐、崔尼蒂,更像是導演拉娜華卓斯基渴望在母 體式的好萊塢,追逐懷舊與IP創造商業利益的文化下,拾回自身原創作品的掌控權,以實 踐她對該系列收尾的想像,而非僅是呈現「借屍還魂」的情懷,或想著再大賺一筆的IP延 續。 結尾,當反派嘲諷生活在母體的人們未必想「覺醒」,因為他們只想享受懷舊式熟悉的舒 適感,並不渴望自由解放,但男女主角不領情準備離去,回應道:「謝謝你給了我們從未 擁有的東西。」以及「另一次機會」,宛如是拉娜華卓斯基感謝華納「開恩」,讓她製作 「反鄉愁」的《復活》,把尼歐、崔尼蒂兩個經典角色救出了「IP文化」的圈套,徒留下 觀眾思索,是否該吞下藍藥丸,繼續深陷懷舊式的「母體」? 如《獨立報》影評所述:「《復活》令人仔細思量,觀眾是否還能從電影中找到任何價值 ,也像探問人們是否仍對這種純粹、頗具野心的商業大片仍感興趣。」目前《復活》的反 情懷操作,顯然影評與觀眾皆不買單,因此該片真有可能是此系列的終點,拉娜華卓斯基 寧願親手讓它「終結」在自己手裡,也不令《駭客任務》成為片尾彩蛋中,遊戲公司討論 該把遊戲「第四代」做成更吸睛的《駭貓任務》,似乎已經是可喜可賀的結局。 「懷舊」的心理機制,最終真的會殺死好萊塢嗎? 想減輕焦慮就來點懷舊! ——《駭客任務:復活》 近年來,許多心理學家與精神學家的報告已證實,人們對於青春期、成年初期獲得的記憶 ,比其他時期更生動清晰、刻骨銘心,被稱為「記憶突點」(Reminiscence Bump)。神 經科學博士迪恩柏奈特曾於《衛報》文章寫道:「小時候,我們受吸引和喜歡的事物,往 往能產生持久影響力,比我們生命遇到的許多其他事物來得更重要。」這些回憶往往是「 快樂」的,所以往往是人們在此段時間所接觸的影劇、音樂、書籍,得以被「記憶體」留 下不流於遺忘。 人們往往渴望回味這些記憶,「懷舊風」才能一再吹起,讓人們再度重溫舊夢。迪恩柏奈 特提及,這些回憶給予我們「掌控感」,因此當作品被改造、翻新,以非熟悉的方式被重 啟,他說:「這會讓你感覺地位矮了一截,降低你的掌控感,增加你無法應對的未知感, 這些都是我們的腦袋無法處理妥當的事物。」因此,懷舊必須懷舊得精準而對味,否則會 正如女版《魔鬼剋星》、《駭客任務:復活》一般,招致粉絲負評反彈。 好萊塢也正是抓準這股「懷舊心態」,大張旗鼓運用IP,一再把觀眾帶往回憶,票房上也 驗證確實它確實能獲得商業利益。《呆瓜情人》(Trial and Error)編劇格雷格伯恩斯 坦曾表示,不論你熱愛或憎恨懷舊,終究它都會得勝:「對於主流片廠來說,不去資助一 些原創、小型製作的電影,而是為下一部翻拍或續集電影提供預算更有意義,因為這就是 市場最終的反應。」 這也導致好萊塢的困境,如同《蜘蛛人:無家日》的彼得持續「妄想許願」,讓電影一再 掉入懷舊漩渦的結果,便是主流片廠逐漸不願意製作原創、沒有IP支撐的作品。例如:去 年由萊恩雷諾斯主演的《脫稿玩家》(Free Guy),為迪士尼併購福斯後首批發行的福斯 電影,也成為迪士尼三年來唯一的「原創真人電影」,然而卻因其反應不俗的成績,也即 將成為發展成新的「IP」系列。 不過,《脫稿玩家》本身靈感也發源於《俠盜獵車手》等NPC電玩遊戲,也頗具「懷舊意 味」,並「借用」《美國隊長》盾牌、《星際大戰》光劍等迪士尼自家的武器作為「彩蛋 」,儼然也是IP時代下的作品。導演薛恩李維也證實,迪士尼、華納、派拉蒙、索尼與獅 門影業皆在積極爭取續集發行權,更有人稱《脫稿玩家》是IP大戰的最後一架「逃生機」 。他說:「我確實感覺是如此,但也希望事實並非如此。」 小螢幕面對懷舊浪潮——IP文化是影視產業的唯一解方? 串流平台發展IP的成效未必不佳,但它還是得和傳統片廠一樣撒錢投資。 ——Forbes影評人史考特門德爾森 近年來,小螢幕也成為好萊塢的「新戰場」,美國傳統電視台同樣祭出「懷舊牌」,重啟 80、90年代的《威爾與格蕾絲》(Will & Grace)、《胖妞羅珊》(Roseanne)、《為你 瘋狂》(Mad About You),以利對抗串流、電玩等新式娛樂,就連《X檔案》(The X-Files)、《CSI犯罪現場》(CSI: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等經典犯罪影集也皆 再有續篇。電影學者傑森史考特以情景喜劇為例,只要有罐頭笑聲、類似的角色形貌,並 且宣揚傳統家庭價值,影集很容易「衍生」:「節目的品質未必很重要,只要它能喚起你 童年的感覺就好。」 同時,早已是兵家必爭之地的串流,更在後疫情時代戰況越發猛烈,紛紛以IP吸引新訂閱 戶。早在90年代大量於電視部門,製作經典動畫續篇電視電影的迪士尼,以相同招式運用 於Disney+上,大量製作自家動畫、漫威及星戰的各式衍生劇、重啟電影,去年推出的十 餘部「原創影集」,幾乎皆為回收或延展自家IP的「非原創內容」,並且也運用併購的福 斯IP再造《小鬼當家》(Home Alone)新篇章,瞄準其品牌一向關注的家庭收視群眾。 同樣具有大量IP的 HBO Max 重啟《花邊教主》(Gossip Girl),為《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策劃《華麗下半場》(And Just Like That…),更接連上架《六人行》 (Friends)、《哈利波特》歡慶週年的特別節目,召喚「鐵粉」意味濃厚;慢上許多步 的Paramount+將於今年推出《星際爭霸戰》(Star Trek)、《歡樂一家親》(Frasier) 、《愛卡莉》(iCarly)等IP新作;Amazon則除了去年以90億美元鉅額收購米高梅,獲得 「007 龐德」系列版權之外,其耗資四億美元拍攝的《魔戒:力量之戒》(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ings of Power)影集,也將於其串流平台Amazon Prime Video上架。 早已開發《歡樂滿屋》(Full House)、《吉爾莫女孩》(Gilmore Girls)等舊IP的 Netflix,除了持續推出具濃厚懷舊意味的《怪奇物語》、找來《慾望城市》班底炮製《 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去年也以4.5億美元天價收購《鋒迴路轉》( Knives Out)兩部續集發行權,更傳出今年續集將同步於院線上映,並且將於秋季電影節 亮相首映,同時也買下《巧克力冒險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作 家羅爾德達爾的所有作品版權,有計劃開發成各式真人、動畫作品,完全可見其搶攻成人 、家庭市場,甚至瞄準奧斯卡獎季的企圖心。 然而,積極搜羅IP的Netflix去年也在《星際牛仔》(Cowboy Bebop)跌了一跤。其原作 為日本導演渡邊信一郎90年代的電視動畫,由於角色形象、爵士配樂帶有濃濃「洋味」, 被視為日本動畫向西方文化致意的經典。因此,《星際牛仔》翻拍為英語發音真人版影集 乍似合理,但推出後卻因選角錯誤、劇情拖延、不符原作精神屢遭批評,《帝國雜誌》影 評更直言影集僅是動畫版的「空洞重演」,Netflix也在影集上架後短短三週,宣布直接 「砍劇」取消往後計畫。 當好萊塢還沉浸於懷舊的「萬靈丹」,透過併購企業、購買版權獲得IP,無止境翻拍、重 啟與復興時,Forbes卻指出《星際牛仔》的失敗,揭穿了「IP神話」的假面。好萊塢嘗試 把每個曾經成功的影劇套用在串流上,卻忘記就連《蜘蛛人》都得重啟兩次,才能獲得《 無家日》巨大成功,驗證經營、複製或延展IP並非簡單的事,近日Disney+《小鬼當家: 甜蜜之家》(Home Sweet Home Alone)、Peacock《龐姬布魯斯特》(Punky Brewster) 同樣也都以失敗收尾,皆是懷舊失靈的警訊。 去年,Netflix推出由巨石強森、萊恩雷諾斯與蓋兒加朵主演的《紅色通緝令》(Red Notice),短短28天內累積全球超過七千萬觀眾收看,輕鬆成為平台上點閱次數第二多的 電影。此片主打動作喜劇爽片,加上知名影星攜手助陣,驗證Netflix不需要IP仍能生存 ,正如Forbes影評人史考特門德爾森所述:「對於那些守在家裡的人來說,電影明星仍然 是品牌,明星加上類型電影仍具有特權,他們(Netflix)擁有好萊塢正在失去的東西。 」 同時,Netflix近年也以「去美國中心化」策略開發在地節目,因而締造出西班牙《紙房 子》(Money Heist)、德國《闇》(Dark)、日本《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Tidying Up with Marie Kondo)等影集,尤其去年韓劇《魷魚遊戲》(Squid Game)更 引發全球觀影風潮,再度驗證IP與懷舊並非唯一解方。即便原創作品開發更加不易,但他 們仍有如《紅色通緝令》、《蒙上你的眼》(Bird Box)、《奪命鴛殃》(Murder Mystery)等傳統類型片能收服觀眾。史考特門德爾森寫道:「它們可以等到下一個《魷 魚遊戲》、《怪奇物語》出現。」 結語:IP懷舊文化與未來? 演藝界的歷史,就是反覆以新的表演形式、新的表演者,重新創造故事的過程。 ——電影學者傑森史考特 2022 年,好萊塢仍有大量懷舊電影回歸,《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夜路》 (Nightmare Alley)、《尼羅河謀殺案》(Death on the Nile)、《捍衛戰士 : 獨行 俠》(Top Gun: Maverick)、再一次重啟的《蝙蝠俠》(The Batman),還有摸不著邊 際的數個「宇宙」,以及各自的系列續作要推出;小螢幕方面《德州電鋸殺人狂 2022》 (Texas Chainsaw Massacre)、《魔戒:力量之戒》、《權力遊戲》前傳House Of The Dragon也都即將上架,IP文化暫且仍是好萊塢「應付」觀眾的招式。 然而,正如編劇格雷格伯恩斯坦所述,好萊塢經營IP並不是因為喜愛「懷舊」,而是關心 是否能創造商業利益:「它們只對一件事感興趣,那就是錢。」當觀眾某天厭倦懷舊,對 於IP文化感到疲勞,從而轉向觀賞其他作品之時,好萊塢也會如《駭客任務》尼歐般「覺 醒」改變商業策略。因此,作為觀眾的我們,要繼續選擇「藍藥丸」沈溺於懷舊之中,還 是吞下紅藥丸,相信影劇仍有其未來呢?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983/608045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113.20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44547995.A.001.html zkowntu:轉錄至看板 EAseries 02/11 10:53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zkowntu (123.192.113.200 臺灣), 02/11/2022 10:54:26 ※ 編輯: zkowntu (123.192.113.200 臺灣), 02/11/2022 10:56:11 ※ 編輯: zkowntu (123.192.113.200 臺灣), 02/11/2022 10:56:38
Soaz: 角色只是素材而已 重點還是怎麼說故事比較重要 不然美漫怎麼 02/11 19:07
Soaz: 能一直演下去 02/11 19:07
dalzane: 太長了,給我縮到20個字以內 02/12 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