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參與性別社團與運動 自在做自己 李翊平(國立南崁高中教師)   高中畢業,剛成年的我,帶著不安與憤怒逃離北部,來到了彰師 輔諮系,經歷了同志自我認同的蛻變,開始接觸同志社群,面對同志 主流文化與自身的衝擊,雖是找到了某一個「位置」,但仍有許多不 安與不適應的感覺。   因對於同志身份的迷惘與困惑,因緣際會下,促使我參加了王振 圍所帶領的「同志專題探索課程」。此課程不但擴展了我對於「同志 」與「性/別」的多元知識,更凝聚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透過進 修、倡議以及生活實踐來推廣青少年與性/別平權的理念,也造就了 我「性/別&同志運動」的生涯。   我們一起經歷了彰師「性酷社」創社與經營,舉辦各類活動與營 隊,申請成立協會,也讓我開始加入社會運動,參與同志大遊遊行, 並加入同志諮詢熱線擔任接線志工與督導。 參與帶來的改變   參與性別社團與社會運動,對我帶來的改變是讓我更能勇敢的「 做自己」,看見自己與肯定自己的力量,並勇敢為自己發聲。我想, 這能「做自己」的力量,來自於「支持」,支持包括了人際網路的支 持,還有知識理論的支援。   因為工作小組而產生的伙伴親密感,不同於一般交友的方式,有 一種共同使命的連結。而在工作的過程中,也促使我可以看見自己的 能力,讓自己突破。另外一個改變是:懂得利用與連結資源,不再像 過去認為自己是孤單的,需要獨立奮鬥的,看見自己的重要性並正式 自己的弱勢,承認與接受支援也是很重要的學習。   經由連結與討論,也幫助我跳脫原本單一自己的視框,看見更多 元的相貌,讓自己更謙卑,也肯定每一個人的獨特。 覺察與面對耗能   在我一頭熱的投入社團與社運的半年後,我開始漸漸發覺這樣的 生活模式使我感到不適,身心狀態也開始出現了警訊。   感覺上就是一種明明知道自己不足,但仍然不停的付出與給出的 感覺,就像是暈船吐到只剩膽汁,還是不停的再吐,剛吃下東西,又 快速的再吐出…。   我們使用過最精闢的語言就是「犯賤」,我們總是每次在辦活動 時就大喊:「好累!我們為何要這樣整自己,下次一定不要這樣辦活 動了。」但是每次活動辦完,好感動,又出現了要繼續辦的想法,或 是把心思花在其它的活動與事情上,「我們再一起籌辦下一次的活動 吧!」,一連串無止境的循環。   回看那時狂熱到耗能的參與,有以下原因:1.想尋找歸屬感與連 結;2.有我們不做就沒有人會做的迷思;3.為了獲得某種程度的報酬 ,補償之前失去的時光。這樣的耗能讓我逐漸失去力量,甚至會質疑 只有工作的合作關係友情,以至於有一陣子漸漸脫離性別社團。 經過調適,現在的我面對耗能有思考出幾種適應方式:1.認清楚 自己想要的需求是什麼,小心盲目的投入:在參與之前思考自己是否 能夠負荷,不要因為人情壓力或是沒考慮清楚就投入。2.適當的自我 充電:尋找支持分享團體,彼此分享交流學習,而不只是工作上的討 論。3.注意自己身心的警訊:如果太累了,就一定讓自己去休息,照 顧好自己才能持續努力。 讓我持續投入的原因   性別社團與社運對我來說已經是我生命的一個面向,就像是駭客 任務中已經選擇了讓自己從培養機器中甦醒的藥丸,無法再回去過以 前的生活了,雖然時而氣憤,時而痛苦,時而疲倦,但至少是真實的 活著。   持續投入,主要是因為感動,有一種幫助到曾經的自己的感覺, 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以及一種責任感,我想我會持續堅持下去。 [2010好青春集中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5.58.215
raphal:這篇我覺得我很需要~~~(擁抱! 02/07 09:14
※ 編輯: wallacew 來自: 219.85.140.196 (02/07 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