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RP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antieheuser (lanti)》之銘言: : :   其次,我想要爭論的,就是當如果有一名團員利用powergame得到的 : : 好處破壞遊戲平衡,即使當時在團裡所有的玩家都同樣堆疊一堆能力, : : 但是就只有這一名團員不但『特別突出』,而且還可能企圖利用這個好 : : 處破壞遊戲的架構,那麼DM該怎麼規勸這名團員,又或者是該因此限制 : : 玩家不能PG?如果是後者,若是玩家因此爭論『我的角色不PG就不能扮 : : 演!』時,DM又該怎麼處理?我之前就曾經因為這樣失去一個朋友,所 : : 以感觸特別深,才會顯得態度激動了點,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會想把扮演 : : 和角色扮演分開的關係,因為我覺得為了扮演而PG和為了PG而扮演這兩 : : 個差很多。不過這的確是玩家個人行為的例子。 : 首先,我大膽猜測你所謂扮演與角色扮演指的是底下兩件事情: : 1.角色扮演:行動的目的是為了表達角色特徵。 : 2.扮演 :安排角色特徵的目的是為了方便遊戲行動。 我想lesikay大想表達的「扮演」和「角色扮演」,應該不是這個意思。 他指的「角色扮演」應該是: 玩家在決定角色能力時,也決定一個"行為模式"。 玩家依據這個行為模式來進行角色的動作。 這個行為模式可能是嫉惡如仇,也可能是貪生怕死。 他為了這個行為模式可能採取某些動作,但他心裡卻不這麼想。 好比嘴巴說著「來吧,拿這些錢去換吃的吧!因為我是個熱心助人的聖武士!」 心裡卻想著「幹他媽,要不是為了日行一善,我寧可拿這些錢去砸哥布林!」 而他指的「扮演」應該是: 玩家在決定角色時只決定了「角色能力」,對於角色行為不加設限。 玩家是依據自己的背景、當下的環境、角色的能力,來決定他所要做的行動。 所以這類的玩家扮演聖武士會行善,不是因為「大家認為聖武士應該要怎樣」。 而是當玩家看到戰後孤兒那一雙瘦弱細長的小手,想起故鄉跟自己相依為命的弟弟, 於是乎才說「來吧,拿這些錢去換吃的吧!因為我是個熱心助人的聖武士!」。 是故,我猜lesikay大不斷想表達的應該是: 「扮演」是由外而內,再由內而外的;是環境影響了內心,才做出了動作。 「角色扮演」則只有外而外;只為了符合角色形象而動作,就算內心毫無感受也無妨。 兩者未必互斥,但通常玩家只是秉持著其中一種概念在做動作。 而roockie大舉了一個很妙的例子-乖學生,這對lesikay大是註定要無解。 因為「乖」本身就是一個行為模式的設限,它通常只會是種「角色扮演」。 如果硬要用這個例子來說明「有角色扮演,但卻非扮演」,應該是像: 「幹嘛要用功?幹嘛要聽話?但不用功不聽話就不能當好學生, 享不到好學生的『特權』,所以我只好乖乖聽話和用功。」 而充滿「扮演味的角色扮演」可能就是: 「老師對我這麼好,很讓我感動,我決定要好好的聽老師的話; 一無所有的我,唯一剩下的只有腦袋裡的知識,所以我要好好用功。」 至於扮演和角色扮演到底哪個好哪個壞? 我覺得這兩者沒有優劣,借用一下lanti大的話,這兩者有的只是品味問題。 個人品味偏好「扮演」,而不傾向「角色扮演」,但這又是另外一個課題了。 (這其實很困難,因為現今大部分的TRPG都會有類似限制行為模式的規則。) -- 有講錯lesikay大你就自己來補正。 最近每天都很睏,腦袋常常不清醒。 XD 你講的很多東西其實拆開來講會比較好,特別是帶團的部分。 有機會我再上來po一下其他的想法好了(前提是有機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13.52
lesikay:差不多就是這樣,謝謝你的說明^^ 10/14 22:13
Dark2001:有夠會猜,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10/1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