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SU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中評社台北7月3日電(記者 鄒麗泳專訪)台北政壇不斷盛傳李登輝有意籌組新政黨,前 台南市長張燦鍙接受中評社專訪時坦言,去年8、9月間已經向李登輝提出籌組第三勢力評 估報告,新政黨初步規畫採取合議制,朝集體領導與菁英政黨發展,李登輝是共主。   張燦鍙1936年生,美國萊斯大學化工博士,在紐約庫伯大學任教多年,從事台灣獨立 運動逾40年、先後擔任台獨聯盟主席18年,白色恐怖時代,長年流亡美國。現任開創台灣 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為李登輝籌組第三勢力的重要智囊。   張燦鍙表示,不過,李登輝與他都在觀察台灣主客觀環境變化、是否有第三勢力空間 、新政黨成立的條件是否成熟以及時間點的選擇,未做最後決定。年底縣市長選舉是一個 觀察點,如果國民兩黨都不行,當然就要創造其他的政治勢力,看能不能改變現狀。   最近,李登輝與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互動密切、密會施明德、與宋楚瑜化干戈為玉帛 ,種種跡象引發揣測。張燦鍙表示,李登輝看到藍綠如此不理性、政黨競爭變成零和遊戲 ,他希望超越藍綠,大家能夠理性溝通,與不同黨派不同顏色的領導人坐下來談是好的開 始。   張燦鍙在李登輝密會施明德扮演牽線人角色。他坦言,在2008年初,很多人都認為李 登輝在國民黨體制內推動本土化、民主化,施明德在體制外推動民主化運動,兩人何不見 一見。不過,這次會面不是談第三勢力,而是針對在野力量共同召開民間國是會議,但因 台聯黨主席黃昆輝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合作,弄一個民間國是會議,格局與他的構想有所 差異。   詢及第三勢力籌備進度?張燦鍙說,一個名為“國家發展論壇”已在去年成立,有上 百位學者專家、社會賢達及各界人士參與,最初是希望幫助台聯繼續存在,第一階段任務 完成後,現今這股力量仍存在。除他了之外,還有前南投縣長彭百顯、東華大學教授施正 鋒、前“中選會主委”黃石城、前“司法院副院長”城仲模等人,台聯黨主席黃昆輝偶而 參與。   “國家發展論壇”設幾個工作小組經常開會,基本方向與政策,包括要有清楚而堅定 的台灣主體性,但落實在政策與執行層面必須抱持開放包容的態度,不能隨意載賣台的帽 子,處理方式必須文明。   張燦鍙認為,民進黨與國民黨都是右派未能照顧弱勢,台灣必須有一個政黨是中間偏 左政黨,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照顧弱勢團體。簡而之言,除主體性的軸線外,也要有分配 軸線。台聯雖也強調中間偏左路線,但主體意識並沒有改變,中間偏左是指社會經濟問題 。   他說,新政黨應該菁英政黨,不要養人頭黨員,以免步上民進黨養人頭、派系林立的 後塵;菁英政黨的條件是,要奉獻的心、人格操守清廉、有能力、有團隊精神並培養年輕 人;在策略運層面,新政黨只是一個平台,是政治、社會運動與教育平台,選舉與社會運 動交叉運用。   “國家發展論壇”幕僚群已向李登輝建議,新政黨採行合議制、不要首長制,李問為 什麼?他解釋,因為台灣從威權體制進入民主時代,台灣還在民主起步發展階段,政治、 社會及各方面領域威權心態仍然存在,以集體領導方式培養民主素養,等到民主制度成熟 後再仿效美國的總統制,李登輝頗為贊同。   張燦鍙指出,愈來愈多民調顯示,選民對兩大黨表現都很不滿意。民進黨執政8年, 對台灣的本土意識有貢獻,然而,本土意識現今已變成台灣社會的基本共識,認同自己是 台灣人高達70%,未來選舉靠台灣主體意識打贏選戰,變得愈來愈不可能。人民更重視經 濟發展、教育改革、社會和諧、貧富差距、治安的程度都排在台灣主體意識前面,新政黨 必須掌握民心脈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0.19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