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WSU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中國時報   論壇   921010 台生是兩岸的一扇窗  ⊙朱榮彬 「兩岸關系條例」修法昨天在立法院通過,這次修法,最受矚目的 三通條款、大陸配偶八年取得身分証及大陸教育機構得委托來台辦理招生等議題, 都在表決後通過;影響兩岸談判深遠的復委托條款也順利通過,這些法案都將對 兩岸關系影響深遠;對我們這些在大陸留學的學生而言,更是意義重大。  現在台灣流行「扣帽一族」的政治把戲,常有人把留學大陸的「台生」(台灣 學生)抹紅比喻為「第五縱隊」,或指控受到中共的統戰、洗腦甚或受訓等不一 而足。但在身為過來人的我們來看,這些人、這些說法仍是停留在「隻緣身在此 山中,盡處虛無縹緲間」的舊思維中,不僅無視於兩岸青年學生每年交流上量的 增加與質的提升,也是對自我信心的缺乏,更是對台灣未來在定位與定向上的何 去何從有著莫大信心危機。  個人認為這些每年多達數千人負笈至大陸留學進修的「台生」,其本身非但不 是「負數」,反而是對台灣、對兩岸有著積極而正面的影響。理由在於其對大陸 而言,至少扮演了以下兩種身分與角色:  其一、「台生」是一扇窗戶。大陸經由每年逐次增多的台灣學生身上,開啟對 外的接觸,讓其更有機會了解台灣甚至世界其他國家與地區的環境、制度、文化、 價值觀甚至民心。尤其大陸在早年兩岸開始雙方文教交流時更是如此。不可否認 的,台灣身處西太平洋島鏈的中心樞紐位置,作為較早與西方歐美國家交流的經 驗,確實對大陸起了某種「先行者」的作用。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說,今天中國大 陸發展明顯居於俄羅斯之上,就是因前者有「台灣經驗」的參照,而後者沒有。  而每一個「台生」在大陸大學高校中,相當程度即扮演了這種角色。或許「台 生」的「角色扮演」不一定是最佳的參考典范,卻無疑地會引起其同學、朋友間 甚至師長相當程度的激盪沖擊與回饋作用,在厚積薄發之下,自然會對其內部產 生一定的影響。  其二、「台生」是一面鏡子。大陸亦藉由「台生」的身上回光反射「鏡映」 (mirror effect)的借鏡效果,宏觀檢視並調整自我的態度與作法。筆者可舉一 例,在一九九九年個人於北大求學時,印象最為深刻者是同班中有一位大陸重點 大學副系主任級負責教授「政治學」課程的同學,我倆見面第一句話他就是認定 「台灣的民主不是民主」!因為「每次選舉投票率『隻有』六、七成而已,不像 大陸都是九成以上,甚至達百分之百!」這種說法實在令人驚訝不已。  後來經過了解後才知道大陸所認知的民主,是偏向所謂指導式的「動員民主」, 與西方歐美國家定義頗有出入。經過一學期的相處討論,他才逐漸接受民主三大 基石:「民意政治、責任政治與法治政治」的理念。其實思想與觀念的遞嬗與演 變就是如此發生的。  「兩岸交流,文教先行。」教育與文化的彼此交流應屬最為中性、客觀且無爭 議性者,唯有大陸與台灣雙方青年學生多所交流、往來互動,形成思想觀念上的 激盪與回饋,才能達到「異中求同」、「同中存異」的「雖不滿意,但仍可接受」 結果。  最後筆者必須指出,隨著「台生」質、量上的提升與增加,在可預見的未來, 一定會繼「台商」之後對大陸內部產生一定的沖擊影響,隻是未必會如此的「急 功近利」,反而需要長時間的沈澱累積,對台灣、對兩岸關系言,「台生」勢必 終會成為「正數」。  希望今日的「台生」是這二十一世紀中華兩岸文教交流工程奠基的第一步,而 明日的「陸生」(來台留學的大陸學生)則是這接棒的第二步,如何求取未來兩 岸最大公約數的共識,不僅考驗雙方台面上領導人的智慧,更有賴於下一代青年 們的努力實踐。 (作者為「台灣留學大陸同學會」召集人,北大政治學及行政管理系博士候選人) --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 鄧小平 ※ 編輯: hsiawenc 來自: 140.112.155.200 (10/12 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