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Y_Resear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email protected] (http://fit-AT.cc)》之銘言: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414/5/cxck.html :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十四日電)中國內蒙地區今天發生沙塵暴,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預測 : ,沙塵將隨著大陸高壓南下,預計於十六日先影響到台灣北部,台灣至十七日下午才會脫 : 離沙塵的範圍,空氣品質受影響,請罹患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注意。 : 環保署簡任技正張順欽表示,這是今年入春以來第三次的沙塵暴,也是對台灣影響比較明 : 顯的一次,預估沙塵吹到台灣時,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濃度可能每小時高達每立方公尺一百 : 五十到二百五十微克之間。 : 今天有峰面到達台灣,根據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預報,十六日台灣北部、東北部地區及中部 : 山區為有短暫陣雨的天氣,環保署預估,沙塵對空氣品質更為明顯,並隨著峰面移動,逐 : 漸影響到南台灣。 : 環保署提醒心血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民眾,或是老人、小孩等扺抗力較弱者,十六、 : 十七日應儘量避免外出或從事劇烈戶外活動。有關最新空氣品質現況,民眾可參閱環保署 : 網站,網址http://www.epa.gov.tw,或利用免付費電話0800-231260查詢。 http://big5.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2001027/Uliuf/A463702.html 沙塵暴襲擊台灣?臺當局“環保署”別鬧了 -------------------------------------------------------------------------------- 中國台灣網 (2007年04月18日)  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十六日那天,島內北部地區天空霧茫茫一片,很多人以為是沙塵暴,當局“環保署”也對外發佈警告中國大陸沙塵暴來襲,“環保署”還提醒有心血管疾病、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民眾,或是老人、小孩等扺抗力較弱者,應儘量避免外出或從事劇烈戶外活動。不過稍後台灣氣象中心卻說,這是水氣的現象,讓西半部地區起霧,不是沙塵暴啦!“環保署”十七日則改口,因高壓移速緩慢,沙塵天氣,影響台灣時間較晚了十二小時,從十七日淩晨到上午就減弱了。  社論說,一整天下來,電子媒體畫面儘是放眼望去灰濛濛的一片天空,站在高處看台北,台北盆地的景觀全都變了樣,台北地標一○一大樓呈現朦朧美,新光三越大樓,同樣像是藏身在霧裏,畫面上傳出的旁白說道“受到沙塵暴的侵襲,台北盆地的空氣品質比平常差了兩倍,能見度比平常降低四成…。”  這一場“沙塵暴”,十足“恐嚇”了台灣老百姓,也把沙塵暴預測的問題全都吹了出來。   首先,要指出的是:環保署的預報系統顯然失準,並未完全掌握沙塵暴的路徑與時間,才會出現“沙塵並未如預期往台灣方向而來,對台灣的影響並不顯著”事後說法,讓幾乎所有電子媒體都報導一則不精確的新聞,錯把霧茫茫一片當做塵土飛揚的沙塵暴。民眾一有呼吸道問題,就聯想到是否受到沙塵暴的影響?  社論指出,當然搞錯問題的元兇不是媒體,而是“環保署”。“環保署”上週六發佈的新聞稿就強調:“預測這一波內蒙沙塵將影響我們空氣品質,預估每小時濃度在每立方公尺一百五十到兩百五十微克之間”。不過昨日監測結果顯示,各地空氣品質都未達到不良等級,只有北部林口、板橋等少數測站的懸浮微粒稍高,達到一百到一百二十微克。“環保署”昨天上午又改口預測,傍晚的值可能會較高,不過並沒有。即使沙塵暴來臨時,懸浮微粒最高濃度也只接近每立方公尺二百微克,當時空氣也未達到發佈警報階段。  “環保署”這樣的不準確預報,實在令人不敢恭維。我們要強調的是,沙塵暴是否影響台灣。這是一個科學問題,應該有準確的預報系統,不能隨便預報了事,狼來了,隨便喊,喊多了以後,民眾可能因此失去警覺性,等到真正狼來了,問題就會很大。其次,沙塵暴真的有這麼嚴重嗎?科學數據是會說話的,也騙不了人的。  社論說,現行“空氣污染防制法”規定,因氣象變異或其他原因,致空氣品質有嚴重惡化之虞時,各級主管機關及公私場所應即採取緊急防制措施;必要時,各級主管機關得發佈空氣品質惡化警告,並禁止或限制交通工具之使用、公私場所空氣污染物之排放及機關、學校之活動。島內評斷空氣品質狀況,係採用美國環保署所制定衡量空氣品質良窳的空氣污染指標(PSI),這項指標分為良好(Good)、普通(Moderate)、不良(Unhealthful)、非常不良(Very Unhealthful)及有害(Hazardous)等五級,以懸浮微粒為例,過去二十四小時平均濃度值超過三百五十微克/立方公尺才屬於非常不良等級,才需要發佈警報。  在過去,台灣空氣品質大體上屬於普通層級,PSI值鮮少超過二百以上,以昨天濃度也未達到發佈警報程度,“環保署”的過去做法都只將監測資料上網而已,根本未做任何的新聞發佈,但自從“沙塵暴”後,即使空氣品質仍是屬於正常的,但只要一有沙塵暴,環保署就會發佈新聞警告,四月才過了一半而已,“環保署”就已經四度發佈沙塵暴新聞稿,這樣的做法,顯然是太關愛沙塵暴。  台灣的空氣污染問題,保守估計,七、八成是來自本土污染,二、三成則是來自如沙塵暴等境外轉移,而越境轉移的問題是全球性的環保課題,不是我們想要做防範就能達到。但“環保署”卻特別關愛沙塵暴,對於高達七、八成的本土污染,卻沒像對沙塵暴一樣特別加以關注。換言之,過分誇大沙塵暴影響,也可能模糊台灣空氣污染問題癥結,並不利於解決空氣污染問題。台灣當前空氣污染最大的問題還是島內超過二千萬輛的機動車輛所排放廢氣、數千家工廠廢氣排放以及街道塵土飛揚等問題。  社論最後說,還給台灣一片清新的空氣,是當局責無旁貸的責任,而“環保署”成立已經超過二十年,並從1996年當局開徵空氣污染防制費,每年至少有五、六十億元新台幣專款用在空氣污染改善,在有人有錢下,如果連一個預報沙塵暴都做不好,民眾又怎麼敢寄予厚望? -- ※ 發信站: 卡莎米亞(bbs.as.ntu.edu.tw) ◆ From: 140.112.243.93
seeback:用語怪怪的,何不乾脆拿中時的社論來貼? 04/19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