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Y_Research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還是來版上回覆一下這篇好了 如果你有找到那篇文獻,記得分享一下! ※ 引述《daron (一)》之銘言: : 版上諸位的講解,真是受教匪淺,非常感激。 : 以下我來講講我的看法,請指教囉 : 參閱一下文獻,先談一個概念: 我很好奇,你看的是哪個「文獻」? : 高空的擾動可以導致地面氣旋的發生與發展,氣旋的發展與鋒面的形成。 : 換句話說,高空的槽線”可以”反應到地面鋒面。 這樣的說法,我比較好奇的是:目的為何? 也就是說: 高空的槽線可以「反映」 到地面鋒面 高空的槽線可以「不反映」到地面鋒面 既然如此,把高空槽線與地面鋒面連上關係的目的為何? 講的專業、深入一點 高空槽線下游處(東側),提供有利溫帶氣旋發展的正渦度平流 但是如果中低對流層沒有存在溫度梯度,也就是沒有可用位能 這個地面低壓擾動就算出現,也不太可能發展起來 因此,更別談伴隨這個低壓擾動出現的鋒面了 此外,因為高空槽線可能與地面鋒面無關 對於天氣分析來說,直接分析地面或低對流層資料,更有直接的關連啊 : 鋒面可分為高空鋒與地面鋒 : 這裡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也是我蠻認同的角度觀點: : 在中緯度對流層的中高層,環繞著一圈彎彎曲曲的西風帶, : 西風帶上的波動包含許多大型天氣系統,像是阻塞高壓,切割低壓,西風長波脊, : 低層大氣中的冷高壓和低壓氣旋的活動與中高層的擾動有關。 : 從等壓面來看,在大氣中高層,也可常見一圈環繞著半球中緯度地區的密集帶狀區, ~~~~~~~~~~~~~~~~~~~~~~~~~~~~~~~~~~~~~~~~~~~~~~~~~~~~~~~~~~~~~~~~~~~~~~~~~~ (什麼參數的「密集帶狀區」? 等高線? 等溫線?) : 就是所謂的高空鋒區,(注意是鋒區不是鋒面),也可稱為行星鋒區。 ~~~~~~~~~~~~~~~~~~~~~~~~~~~~~~~~~~~~~~~~~~~~~~~~~~~~~~~~~~~~ (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說法) : 北半球的行星鋒區有兩支, : 一個是在北極氣團(北極海)與極地氣團(中高緯度大陸)之間,稱為極鋒。 : 一個是在極地氣團與熱帶氣團之間,稱為副熱帶鋒。 我就是讀了這一段,才很好奇你引用的文獻是哪篇? 到現在為止,我在大氣界待了快20年,還沒看過這種說法的論文或教科書 對流層頂的確存在兩個平均緯向噴流區:polar jet、subtropical jet 而這些噴流(jet stream)區,的確常伴隨鋒面 但是,這些都屬於高空鋒 而「行星鋒面」、「副熱帶鋒」的說法,我也是第一次聽過 另外,極鋒講的是地面鋒,而不是高空鋒 : 極鋒是影響東亞包括台灣最主要的天氣系統之一。 : 行星鋒區是三維空間的,自下而上向北方冷區傾斜。 ~~~~~~~~~~~~~~~~~~~~ 真的要吹毛求疵的話,所有鋒面(高空、地面)都是三維空間的...... : 而極鋒在大氣中層500帕表現最顯著,極鋒一般可以伸展到地面, : 向上伸展也可以到對流層頂(但有時沒有伸展到對流層頂) 這一點我完全無法理解,也完全不認同(除非有研究或個案可以證實) 為何「極鋒在大氣中層500帕表現最顯著」? ~~~~~應該是:500百帕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8%95%E6%96%AF%E5%8D%A1) 跨鋒面的熱力直接式次環流就在鋒消了啊(請見我版上的上一篇回文) 而根據太多相關研究,伴隨噴流的高空鋒,最顯著是出現在對流層頂 而高空鋒的鋒生主要是扭轉項的貢獻,此鋒生扭轉項需要伴隨噴流條的強風 : 而副熱帶鋒是從對流層頂往下,但往往不會伸展到地面。 : 所以綜觀來看,我們看到的地面鋒面,就是整個行星鋒區在地面上的表現, : 掌握中高層大氣環境的變化,對地面預報有極大幫助。 NO! 既然「副熱帶鋒是從對流層頂往下,但往往不會伸展到地面」 為何「我們看到的地面鋒面,就是整個行星鋒區在地面上的表現」? 而且,分段、分別來看,還算部分可以接受 但是串連起來,我是覺得說法、見解完全錯誤! 不論是伴隨polar jet或subtropical jet的高空鋒面 指的是「平均狀態」下存在的高空鋒面 以天氣分析的角度來看,幾個問題顯然被你忽略了: 1.台灣附近對流層的厚度,是否讓高層鋒面可以影響至地面鋒面? 2.台灣所處之緯度,是否常有伴隨噴流的深槽影響? : 所以我們常常聽到,明天起  鋒面會在長江流域逐漸形成,即是因為掌握了高空環境 請問這段的根據為何? (我認為這是個人的臆測) 我認為會說:「鋒面會在長江流域逐漸形成」 除了參考數值模式的預報之外,可由衛星雲圖判斷鋒面位置 : 以上我蠻喜歡這個概念出發的角度的,就像是廣義相對論一樣, : 把平常所見的重力整合成一種空間概念。(相對論只是一種比喻...XD) : 但是地面鋒面很複雜,影響人們很大,像是四川地區因為地形因素形成的滯留鋒等。 : 所以許多前輩的前仆後繼的研究,才是大氣科學的瑰寶。 地面鋒面的結構,沒啥複雜(就兩種不同屬性氣團的交界面) 困難在於: 1.伴隨鋒面的雲系會出現多大量值的雨量?(這比較屬於定量降水預報的問題) 2.鋒面影響的範圍,雖然約為鋒前400~500公里、鋒後200~300公里 但是每道鋒面卻有頗大的差異性 此外,四川地區有出現「因為地形因素形成的滯留鋒」? 可以列舉發生的日期嗎? 我很想去查查看 Mark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67.26
p86506 :四川應該是半永久性低壓? 05/20 02:40
四川的低壓比較屬於「背風低壓」,我印象中是常出現 但是算不算「半永久性低壓」,我就不知道了
daron :我引用的那是北大教授的文獻 現在不在身上 有空我再 05/20 10:53
daron :去調閱 一直找時間再去調閱看看 05/20 10:53
daron :因為那時只是參閱 沒借出來 所以詳細還未能補上 05/20 10:55
daron :真是抱歉喔^^|| 05/20 10:59
你查到再提供就好,不急 除了「四川地形因素形成滯留鋒」這議題之外 還是回到「鋒面」議題這個重點(高空鋒與地層鋒之間的關係)
leonh0627 :方便提供教授的名字嗎 05/20 11:54
※ 編輯: mark0204 來自: 140.112.67.26 (05/20 13:03)
seeback :地理講的中國型氣候是不是就是指四川盆地以降的氣旋 05/20 13:30
seeback :系統? 05/20 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