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i-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最近在整理精華區時, 這個問題又時隱時現的浮現在心頭。 究竟,對各位來說,自助旅行中的「自助」,究竟是怎麼樣的味道啊? 拿我自己來講好了, 因為最早開始摸索在台灣自助旅行時, 我還不會騎車(更不會開車), 因此自助旅行在我腦海中的印象, 就是揉和了好幾種聲音跟影像及觸感在一起的總合.... ---- 在沒有班車造訪時的小火車站過夜, 在小小的洗手間內偷偷盥洗, 用站外的水管偷偷洗頭,又不時被呼嘯而過的自強號給嚇到。 站房都是蚊子,蚊子在午夜不肯睡覺, 開始隨身帶打火機是為了要點起蚊香, 小火車站的天花板總是有好幾隻壁虎在爬。 不同的小火車站有不同的「味道」, 北迴線上像和仁這樣的小站,晚上太平洋上吹起的風塵很大; 像東竹這樣的小站則是一片靜靜謐, 前面是稻田,對面是稻田,車站就窩在路旁小小的彎崁裡。 ---- 也有些景象是在黑色的窗櫺裡度過的。 平快車才可以開窗, 平快車夜間會在一些寧靜寂寞的車站停擺。 夜晚的和平站卻像是花蓮海岸北方的不眠城市, 白天醜陋的水泥廠房, 晚上卻變成像夜間寶石塔一樣的閃爍。 我看不清楚站與站間朦朧的夜景, 隧道很長,灰灰的煙吐進永遠關不牢的車窗中。 每次搭夜車來到花蓮站,總想打哈。 對號車的車燈太亮, 平快車的知覺讓我捨不得入眠。 然後,獵戶座的腰帶會高掛在天空的一角, 等到天明時,火車站後方的巒線便慢慢浮現。 ---- 也不只是等待而已。 有時候總覺得自己生在一個奇怪的時代, 我想念糖廠的白煙, 但小火車的歲月早在我還沒有知覺的孩提時代就宣告終結。 我踏著淺淺的軌跡想要追尋媽媽童年時的深澳線, 但笛聲不再響起,望海巷外面的浪濤也漸漸變得混濁。 在我開始模仿著「流浪者」旅行的年代裡, 我手中緊緊握著帶我到下個地點的厚紙卡車票, 而現在,連這樣的觸感,都已經從小小暗暗的票房裡頭消聲匿跡。 一個人的旅行也是有匆匆忙忙的時刻。 我懊悔著來不及趕上上一場剛結束的饗宴, 卻又任憑另一樣珍貴的事物從身邊悄悄消失。 自助旅行啊.... ---- 這一年來反而很少利用火車出去旅行了, 現在會去拜訪的,反而比較多是火車到不了的地方,譬如蘭嶼。 或許這是在補償那幾年利用火車旅行時憾恨的空白地帶, 只是,對我來說,旅行開始有「自己」存在的感覺, 或可以勉強稱得上是「自助旅行」, 那都是從一節一節的車廂,以及一個一個的車站串起的環之間開始的。 -- 安靜 優雅 的 輕 聲 哭 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6.64.95
justion2:It moved me!! 推 210.85.0.159 09/22
tinyblue:好棒歐..有一天我也要自己去旅行 推 61.220.166.145 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