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ipei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按: 其它報紙好像沒有跟進報導 民政局網站也沒有對應的新聞稿 此政策的名稱是「臺北市道路序號」 ==== http://www.udn.com/2008/10/27/NEWS/DOMESTIC/DOM2/4574261.shtml 大街大道不玩了 議員痛批 【聯合報╱記者楊芷茜/台北報導】 2008.10.27 03:23 am 台北市議員李新指出,台北市政府在民國89年推出的「大街大道」 (路牌加註英文序號)政策,竟然在7月經市長郝龍斌同意,決定 「不玩了」。他痛批市府政策反覆,辦理單位民政局責無旁貸, 應給市民一個交代。 民政局表示,早在91年統一使用漢語拼音前,已推動「大街大道」 政策,故部分標示牌採通用拼音,兩者邏輯並不一致;此外,越來 越多外籍觀光客覺得來台就是要體會「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的儒家精神式命名法,數字型街道名反而顯得沒有特色。 民政局決定從善如流,改以漢語拼音作為統一譯音,不再執行「大 街大道」政策。 李新表示,市府以「發展觀光、協助外籍人士辨認」為由,89年起 大張旗鼓,將市內10條東西向主要道路訂名為「第一至第十大道」 ;14條南北向主要道路訂名為「第一至第十四大街」。 不僅在這些路段的路牌、市府宣傳品都新增相關英文標示,也要求 員警熟記,以便指引外籍觀光客。 不料時過境遷,曾經被列為前台北市長馬英九重要政績的大街大道 政策,因實施過程混亂、效果不佳,已由郝龍斌簽字決定「收兵」 不再施行,未來將逐步以漢語拼音統一譯音。 民政局表示,87年觀光委員會委員開會時,當時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 (按:當時他的身分是台灣觀光協會會長)提出仿效國外大街大道命 名方式,或可提升來台觀光的外籍旅客,在台北較易辨識方位; 市府經過多方評估,89年正式推動大街大道政策。 不過在路牌加註英文版大街大道名後,對外籍旅客幫助不大, 不少本地民眾被問到「第一大道在哪裡?」反而一頭霧水,根本回答不出來。 因此接下來市府會逐年編列預算,以漢語拼音統一路牌譯音。 【2008/10/27 聯合報】(地方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