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iwan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從家族轉錄過來的,是寶哥今天早上的留言。 真的希望以後不會再看到 "宜靜是雙重人格……" 的論點了 = =" (對這方面有興趣的可以看看《二十四個比利》或《第五個莎莉》) ----------------------------------------- 在解釋之前, 我要引日本社會派推理大師松本清張 在「推理小說的魅力」一文中的幾段話: 我認為,主張動機, 直接與人性描寫相關連。 因為犯罪動機, 是人類置身於極限狀態時的心理所產生出來的 ...... 我主張在動機上附加社會性, 如此一來, 推理小說的範圍將更寬廣亦更有深度 ..... 著重於心理描寫, 而非物理詭計。 以日常生活為舞台, 而非特異的環境。 人物亦非性格特殊者, 而是與我們相同的凡人。 描寫也不是如冰塊按上背脊般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 而是要求任誰都能在日常生活中經驗到或預感得到的驚險。 簡單來說, 我想要把偵探小說從鬼屋當中帶到現實的外頭。 寫過「點與線」、「砂之器」等數十部經典的松本清張, 不但擅長在情節安排極具巧思的解謎趣味, 最重要的, 是他一向以批判的角度, 捕捉潛藏在現代社會裡平凡市民的犯罪行為與動機。 跟大師的作品比起來, 「愛殺17」不過是雕蟲小技, 本來就難望其項背; 但我在寫作的過程中, 確實是盡量遵循這個「合乎情理」的原則。 「X重人格」或「人格分裂」對我來說, 不但太過特殊, 也離我認知過於遙遠, 所以在編寫劇本時, 我從未考慮過這些與精神醫學有關的素材。 既然劇本沒有這樣的安排, 大家應該是從官網與新聞得到這個資訊吧? 畢竟韶涵大膽突破,挑戰三個個性迥異的角色, 確實是很具吸引力的宣傳點; 但很不幸的, 這個從未設定在劇中的名詞, 卻從此陰魂不散地跟著這齣戲, 甚至導致觀眾推斷出不少悖離現實(也很具創意)的論點..... 我雖無奈, 但礙於身份, 實在也不好出面否認, 讓宣傳單位難堪...... 之前的同學們, 你們都說得很好; 宜靜不是雙重人格, 因為從頭至尾, 她都很清楚自己在幹什麼。 好了,報告完畢。 當編劇實在有夠可憐, 明明不是我出的狀況, 卻都還要出面說明。 (捲起雙袖,往長城奔去) 哇歹命啦...... 陳寶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187.202
diorla:有誰看過松本清張寫的書嗎 我有興趣.. 05/02 23:08
starduck:哈 這篇是我希望編劇能解釋一下 他真 的回了 好認真的編밠 05/02 23:17
starduck:劇^^ 因為看到大家一直有質疑 就希望他能提出來澄清一下 05/02 23:18
starduck:就像妹妹取代姐姐 如果他那時沒澄清 大家到現在還在猜吧 05/02 23:18
misawen:雖是新聞的宣傳,但還是覺得有雙重人格比較好看....XD 05/02 23:21
aely:所以大家不要再猜死的是宜真..靜假份宜真了.. 05/03 00:09
aely:還有死的是宜靜的人格..@@..那留著的是什麼?屍體是見鬼哦 05/03 00:13
aely:皇朝太醫的女主角才是雙重人格...一個人格死了就剩另一個 05/03 00:14
aely:但她肉體還在哦..宜靜確定已經死了..肉體都已經入土了... 05/03 00:15
yuhfenq:不過我覺得因為不是人格分裂 因此她演出那種眼神轉變的 05/03 01:20
yuhfenq:鏡頭 我覺得困難度更高...演人格分裂就睡著就好啦XD 05/03 01:21
vicwin:1樓的可以看看"砂之器"唷~~ 05/03 08:55
jenn:我覺得宜靜不是人格分裂 她只是偽裝 裝乖巧 05/03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