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iwanl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kukulala (燃燒吧我的小宇宙)》之銘言: : 台文所從某個層度來說算是政策產物 : 我很怕將來的台文所會像以前的三民主義研究所一樣 到最後漸漸沒落了 : 另外 我也擔心中文所的學生如果也做台灣文學研究 那台文所的學生呢? : 所以我個人認為 同時設台文所和中文所的學校 就應該要有區別 : 例如讀台大中文所 就不建議將臺灣文學作為碩士論文的主題 : 這樣才可以把台文所的重要性和特色彰顯出來 : 否則台文所永遠都只是人家眼中的附屬品 每一個學科要獨立成科以前,勢必受到舊有"場域佔有者"的一些排斥, 這並非是件太奇怪的事情。 "社會學"要成立是如此,"文化研究"要成立也是如此。 要說台文所從某個層面來講是政策產物也沒錯, 但是其實每個學科當初要成立時,不亦都如此嗎? 沒有政策面的推動與成立,今日不會看到各大專院校裡有林林總總不同的學科。 重要的是,在政策面之下,我們有沒有實質的研究能力,與研究成果的展現。 而台文所會像三民主義研究所一樣地"沒落"嗎? 再者,中文所的學生如果也做台灣文學研究,那台文所的學生呢? 關於前者,我不認為三民主義研究所叫做"沒落",就母校的三研所來講好了, 它在最近改叫"政治學研究所",這樣的轉型於我的認知來講叫作"擴展研究領域", 裡頭的研究生不必一定拘泥於研究和三民主義相關的題材(其實也早就跨出了這個藩籬), 但是,如果你要繼續研究三民主義,不行嗎?還是可以的吧。 所以我不太認為那叫作"沒落",當然有人對於"沒落"一辭的定義與我不同,也是無妨。 不過拿台文所的例子來跟三民所相比照,我個人多少覺得不甚精準就是了。 再者"中文所的學生如果也做台灣文學研究,那台文所的學生呢?" 如果去思考這樣的陳述,我們似乎可以發現一個假設性的前提在: 台文所的學生做文學研究是做不贏中文所的。 否則的話,到底中文所的學生做台灣文學研究,於我又如何呢? 因此我個人也不認為必須要去嚴格劃分中文所與台文所的論文方向(實際上也無法劃分) 它會隨著"學術市場"機制自動汰選的。 對kukulala版友不好意思,此篇文章不是要刻意扣您帽子或是反駁您的, 希望別造成您的不快才好。 只是因為看到陳述裡的字裡行間,似乎挾帶著過往教育所形塑的價值觀, 這對如新生兒般正戰戰兢兢學步中的台文所而言,是有些不太公平的, 因此澄清一下,實在抱歉。 其實您所說的情況,我覺得放在"歷史所"與"台史所"裡是比較容易探討, 歷史所不是中史所,他研究的就是(各地的)歷史,是否還需要再特別標舉出台史所呢? (目前成立的兩所台史所"師大"與"政大",各自都有歷史所。) 這樣的探討或許還比較有意義些。 但是,在過去的歷史研究中,忽略台灣的情況是所在多有,今天成立台史所為了補強 這一塊,我個人是覺得也不為過啦。 至於"中文所"與"台文所"。 中國文學研究所,做的是中國文學的研究。 台灣文學研究所,做的是台灣文學的研究。 如果做中國文學研究的人,想做台灣文學研究,他就必須付出加倍的努力, 從最基本的認識這片土地做起(往往是自修的,所內老師不教這些),這才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台灣文學研究者也應該要使得自身這個學科能更專業化精緻化才對,沒有一套屬 於自己的學術體制規範與研究成果,使得任何人都可以"輕鬆跨足",我想這也不是大家 所樂見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203.40.106 ※ 編輯: j1019 來自: 203.203.40.106 (02/21 00:59)
bordergogo:學弟說得真好:) 02/21 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