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iwanl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他的文學理念 更傾向於胡適 丁文玲/專訪  (中時電子報2008.05.13) 余光中認為自己的文學努力承接起五四的文學運動傳統,而在這個脈絡之下,他更定位自 己的文學理念傾向於胡適。  余光中說,所有的先鋒都面臨抉擇與嘗試。以五四運動而言,早期新詩散文化、一 個勁兒追求格律自由,新月派提出反思,催生出徐志摩、聞一多、沈從文、林徽音等重要 的作家。「他們古文功力夠,不忌文白交融夾雜,後來確實得到歡迎,他們的詩作不致為 了白話而白話,失去了詩的美感與韻味。」  另一方面,五四時期旅日的魯迅、周作人,與留學歐美的胡適等人相較,前者強調 寫實改革,以描寫底層人物的作品鼓動人心;後者不奢求再次激烈的革命,主張先解決社 會問題。「兩方後來發展成左翼與反共之別,被政治勢力區隔,卻各有可取之處。」  余光中表示,自己雖然接受西洋文學薰陶,但自己的所思所寫,卻比較傾向「今之 孔子」胡適等人。這也是為何早期自己對所謂的工農兵文學會有所質疑批判,因為他認為 文學的主張重點不在政治,卻惹來風風雨雨。  余光中不願言明,不過這番話似乎是針對一九七七年余光中在《聯合報》副刊發表 〈狼來了〉一文引發的事件,作的某種回應。當年他在這篇文章中,認為台灣鄉土文學就 是中國大陸的工農兵文學,若干觀點與毛澤東「似有暗合之處」。也因此余光中被批評為 打壓鄉土文學,文壇也引起擁護與反對鄉土文學的論戰。  余光中的詩常讓人覺得浪漫,他卻不認為自己是浪漫主義者:「浪漫主義通常與衝 動的愛國主義、政治革命相提並論,但我其實並不慷慨激昂,也不煽動人慷慨激昂。溫和 的透過文學、教育、文化交融,讓各種困境迎刃而解,才是我的理想。」  回顧自己的生涯,余光中除了認同胡適,最心儀的文學偶像正是寫《楚辭》的屈原 。余光中說:「他既是感時憂國、關懷社會現實的杜甫,也是複雜魔幻、揮灑文學天賦的 李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228.242.96 MarkDon:轉錄至看板 NTHUTL96 05/14 09:46
toshiko:胡適提倡白話文不遺餘力 余光中現在倒是拼老命拍文言馬屁 05/14 19:09
toshiko:余光中比胡適 簡直是蕃薯籤比魚翅 還真是有臉皮講 05/14 19:11
entorhinal:有些事大家都知道 但也不用噓吧..... 05/14 21:22
saram:拍文言馬屁?? 這是甚麼話? 05/17 15:23
saram:文言是一個人嗎? 有甚麼好拍馬屁的? 05/17 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