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mShui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167101023371124   說在前面:淡江大橋是個環境議題,請大家專注在淡江大橋對淡水景 觀、環境、住民權益的議題上進行訴求,不必在政治、藍綠的議題上旁生 枝節,而且反而會將議題窄化。   淡江大橋的公聽會,出席人數僅僅只有五人,根本有許多團體都未收 到邀請。然後在說明會上,主持人直接宣告「沒得談,就是要蓋了。」耍 這種手段還有臉說這是民主社會?   這不只是地方建設的問題,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問題。   淡江大橋的預定地是由八里連到油車口,屆時對身在水岸道路的眾多 遊客來說,往海口看去不再是水波連天,不再是美麗的夕照,而是一條巨 大的橋橫在淡水河上。   面對這種損失,這些人的態度是:「蓋潛遁式的隧道要多花二十億耶 !」「要看夕陽,到橋上看呀,或是到港外去看!」   請問:   第一,淡江夕照難道不應該算是全民的共同資產,為什麼可以為了區 區二十億而輕易將它犧牲?保存淡水地區重要的觀光資產,難道比不上蓋 隧道多出的二十億值錢?   第二,淡江大橋蓋好之後,以油車口為分界,前半段被遮住夕陽的部 分,正是淡水地區觀光最發達的地方。包含了由捷運站一直連到紅毛城的 一大塊區域。很多人漫步在水岸道路,在沿岸店家裡消費,正是因為能看 到海、觀音山跟夕陽。不然水岸旁為什麼開了一整排的咖啡店?不正是以 景觀為賣點嗎?現在在那邊蓋碼頭遮住觀音山、在油車口蓋大橋遮住夕陽 ,對當地商家的影響難道又少過蓋隧道多出的區區二十億?   第三,淡水九月十七日要推無車日,同時卻在籌備蓋大橋、蓋停車場 讓更多外車進來,這不矛盾嗎?今天捷運淡水線帶來的遊客不夠多嗎?蓋 大橋,帶進來的無非是炒地皮的投機客及飯店業者,對淡水當地的實質幫 助有多大?   因此我們要訴求:將「淡江大橋」改成潛遁式的隧道。比起這多出的 二十億預算,淡水即將失去的美麗是無價的,不能被計算的。   讓我們一起用鏡頭把「淡江夕照」的美給紀錄下來,用公開的方式讓 大家知道我們的訴求,我們不要淡江夕照被犧牲而消失!   淡江大橋不只是地方建設的問題,更是全民共同的問題,我們都是中 華民國的公民,是美麗淡水的遊客,我們應該有權利主張,淡水的美麗不 能隨便BOT 出去讓財團亂搞,這是為了我們,也為後世的人還能親身感受 淡水的那些美。 --- 題外話:   一、有人說,人潮等於錢潮,這固然沒錯。但這不等於人潮也等於車 潮。十七日那天,老街搞了個「無車日」活動,成果是出現除了六月踩街 活動外從沒見過的人潮。我有去過觀潮廣場的手感市集看,聽攤商的反應 是「手感市集開辦之後生意最好的一天」,甚至可以說是「瘋狂搶購」。 因為平常大家頂多走到馬偕像就折返了,走水岸的也大多將目光聚焦在海 、觀音山、夕陽,或是那個人像速寫的表演,根本不會去注意到觀潮廣場 怎麼會有那麼多棚子。   十八號我再去觀潮廣場,才五點多的時間,已經有攤商在收東西了。 聽說生意跟前一天無車日差很多,當然天氣可能有影響,但也看得出「沒 有了車子,人潮反而更多」的現象。堅持蓋淡江大橋,只能說真的是迷思 ,真的非蓋不可的話,蓋海底隧道的效果不是一樣?   二、或許大家不知道,前面那篇報導中提到的「老居民」李永祺先生 ,可不是普通的居民,他是淡水中和里的里長。這一點拿他的名字跟「淡 水」當做關鍵字去Google就查得出來。   http://www.tamsui.ntpc.gov.tw/_file/1303/SG/41927/D.html   媒體刻意不提他的身份,只是更讓人疑惑為什麼要這樣避重就輕。 -- ~~~~~~~~《熙戲犀》~~~~~~趙元任~~~~~~~~~~~~~~~~~~~~~~ 唸你 /\ ψ ~~~~西溪犀,喜嬉戲,席熙夕夕攜犀徙。席熙細細習洗犀。 一可 /|/ | ~~~~~~~~~~~~~~~~~~~~~~~~~~~~~~~~~~~~~~~~~~~~~~~~~~~~ 點以 /◢◢◣\ 非 犀吸溪,戲襲熙。席熙嘻嘻希息戲,惜犀嘶嘶喜襲熙。~~~~ 啊再 \◣ ◢/ 也 ~~~~~~~~~~~~~~~~~~~~~~~~~~~~~~~~~~~~~~~~~~~~~~~~~~~~ !難 凸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21.198
Tamsui:對呀 我就認為蓋海底隧道不錯 09/19 23:00
hideix:不管蓋什麼 真正要蓋再說吧 現在都是打選舉的空頭支票 09/19 23:04
zhmmg25:2F中肯 09/19 23:09
公聽會跟說明會的差別在於,公聽會有法律位階,說明會沒有。 所以公單位這樣搞的意思是什麼就很清楚: 就算違反當地人的意思也是硬要蓋,不准有意見。 因為我們知道事情的嚴重性,所以才辦了這個活動,呼籲大家一起保護淡水的美麗。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21.198 (09/19 23:12)
Tuna251:看公路總局的檢討報告,是由政府自行辦理,不是採BOT了 09/19 23:15
謝謝指教。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21.198 (09/19 23:17)
xxyxx:有興趣抗議台北港的起重吊桿嗎?拍夕陽時頗,相當,非常礙眼 09/19 23:45
feelcool:我覺得那起重吊桿蠻有特色的說... 09/19 23:55
kusoex:樓上如果是說這個http://0rz.tw/g78m6的話我倒覺得還好 09/19 23:56
kusoex:被插了..是樓樓樓上~我也覺得拍起來算種特色吧 09/19 23:57
xxyxx:拿掉保護鏡看看,有點鬼影。 09/20 00:04
xxyxx:以我來看,我比較接受有造型的橋,而不是那種東西。 09/20 00:05
aaabbbcc:這篇文章請大家不要以情報類別回文 請另開閒聊類別 謝謝 09/20 00:12
aaabbbcc:先在這邊提醒一下 09/20 00:13
好的,我改了。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21.198 (09/20 00:18)
aaabbbcc:謝謝你^^ 09/20 00:20
kusoex:看來某樓是極端龜毛份子..吊桿要嫌鬼影也要嫌,拍個照還真 09/20 00:21
kusoex:辛苦..再說我kit鏡從來不裝保護鏡的(茶) 09/20 00:21
xxyxx:抱歉了,我以為你注重攝影作品的水準。 09/20 00:26
kusoex:謝謝攝影作品水準高的大師指教^.< 09/20 00:29
呃....如果有意願一起支持活動,很歡迎;要是理念不合,我也不勉強。 每個人對攝影的美感要求都不一樣,我是覺得誰都無法勉強誰。 「美」是主觀的東西,兩位沒必要為此爭執。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21.198 (09/20 01:37)
aaabbbcc:就如原po上面所說 要和氣喔!!! 09/20 02:03
feelcool:我看好久才看到鬼影... 09/20 06:19
chewie:隧道案 公路總局也有初估過 大概要增加24億 以及沙崙路第一 09/20 09:15
chewie:排房子(含5棟19樓以上大樓)拆遷 美感方面 金門大橋 明石大 09/20 09:16
chewie:橋夕照也是國際知名景色 橋樑+自然景色並非絕對衝突 09/20 09:17
chewie:而且台北港的吊車其實已經造成一部分天際線的影響了... 09/20 09:18
以油車口到水岸道路距離之近,我不相信對景觀的影響不大。 至於拿金門大橋、明石大橋來跟淡江大橋相比, 淡水的夕照本身就是世界級的美景了, 把它破壞掉之後再拿這些「國際知名景色」來相比,根本只是自我安慰。 而且以長久來說,破壞景觀對居民收入的影響絕對大於那二十四億。 http://www.nownews.com/2010/04/26/162-2596248.htm 淡江大橋的預定距離是九百多公尺,人家將近九公里都能大刀闊斧蓋了。
samz:你以為挖隧道就不會影響生態?為了隧道出口還要拆沙崙的房子.. 09/20 10:12
samz:淡北道路吵生態,淡江大橋吵景觀,景觀與生態擇一的話要哪一個? 09/20 10:14
凡是建設一定對環境有所破壞,這我不否認。 所以同樣會破壞生態,請就同一地點的兩個方案來比較。 淡江大橋:破壞生態、淡江夕照消失 海底隧道:破壞生態、淡江夕照保留 我其實根本想主張兩種都不要蓋, 因為蓋了其實對淡水的交通改善只是一時, 長久來說,該塞的還是一樣會塞,因為道路變多,車也會變多,這是當然的事。 如果真的非蓋不可的話,兩害相權取其輕,誰都知道該選哪個。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21.198 (09/20 12:14)
cimone:其實一年只有幾個月夕陽會出現在河口 其他都落在觀音山後 09/20 13:56
cimone:除非跑到沙崙去看 才有海邊的落日 不過那也在橋的外面 09/20 13:57
淡江夕照本來就不是「海邊」的落日。 淡江夕照本來叫做「砲台落日」, 特別指從砲台以東(即我原文所說的捷運站到紅毛城)範圍內看到的夕陽景色。 另外,一年只有幾個月夕陽會出現在河口,一年也才十二個月啊,幾個月很多了。
Tuna251:淡江大橋:破壞生態、淡江夕照加分:這是我的看法^^ 09/20 17:52
是,請您到關渡碼頭往竹圍方向的單車步道上往關渡橋看看。
chewie:您的新聞也寫啦 廈門其他出入動線也都是大橋 而且這條隧道 09/20 18:16
chewie:之所以會建 也不是景觀考量 而是新港區開發航道緣故 09/20 18:17
chewie:http://goo.gl/VFq57 (劉五店新港區) 再來海底隧道也不是 09/20 18:21
chewie:都沒有突出物 中間應該會有通風塔要突出於河中間 09/20 18:22
chewie:總之供您參考囉 09/20 18:24
建淡江大橋也是從十三行通到油車口, 除了「從桃園到淡水省三十分鐘」之外,臺北港的貨運也能就近從這裡過來。 可是如果蓋隧道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我寧可選隧道。
samz:我一直覺得"道路變多->車變多"是很奇怪的論點... 09/20 22:36
samz:淡水的道路一條台二線撐幾年了,車子還不是一直變多... 09/20 22:37
「路很少→車變多」並不等於「路變多→車變少」。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21.198 (09/20 23:31)
artiller:蓋隧道有風險 建成後的管理也是 特別是會有大批貨運進出 09/21 00:27
artiller:這點也要納入考慮 09/21 00:27
這是我們該考慮的?那我們納稅養那些官員是做什麼?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21.198 (09/21 00:36)
artiller:這... 難道我們不該考慮隧道出車禍很可怕嗎 09/21 00:40
大橋上出車禍也沒有比較不可怕呀= =
WinsunChen:單以風景攝影論,以我自己經驗我贊成建淡江大橋 09/21 00:58
WinsunChen:我的人攝影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winsun 09/21 00:58
WinsunChen:實務上來說,如果大橋與隧道效益一樣,對生態的影響也 09/21 00:58
WinsunChen:相當,差異只在景觀與預算,那麼建隧道只是花更多錢 09/21 00:59
WinsunChen:有機會圖利更多官商而已 09/21 00:59
嗯,您的攝影作品很棒。 不過正如我前面說過的,對攝影的美感要求是很個人的。 我是不喜歡一個大橋擋在夕陽前面。 而且在文中已經說過,淡江大橋跟淡江海底隧道的差異, 除了景觀,除了預算, 還有捷運站延伸至紅毛城(甚至可延伸至砲台)這一個大範圍之中, 遊客及商家的共同權益。 這一個大範圍明明是淡水觀光最盛的地區, 難道靠著到處可見的阿給、魚丸、鐵蛋、酸梅湯,就能撐起這麼多觀光客? 他們的賣點是什麼?不就是兩樣: 一,是這地區是大臺北古蹟密度數一數二的地方。 二,是這地區有世界級的山海美景。 我們如果在下午五點之後走在水岸道路, 不用走幾步路就能看到有人拿著鏡頭在拍夕陽。 不論用的是單眼、是傻瓜數位、是手機還是i-Pad 。 在馬偕上岸處、在觀潮廣場、在那一排水岸咖啡館旁、在海巡隊前面的長堤上、 在阿忠哥的漁業博物館旁…… 沒錯,多那些錢是讓更多官商有圖利的空間。 難道淡江大橋圖利官商的可能就沒有嗎? 要不然為什麼不從十三行接到漁人碼頭? 既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不管怎麼做他們都有圖利的空間, 我也不主張硬要擋人財路,你要圖利要怎樣都可以, 乾脆讓你蓋海底隧道,只要不要擋住我們的夕陽。 而且說實在,公聽會的事真的做得太不漂亮。 出席的人數只有五人,甚至有些里長還是隔天才知道公聽會已經辦過了。 為什麼這樣?不就是明知道反對的聲浪會有多大,所以故意的? 而反對的人除了為了夕陽,難道不也是因為當地人會因此權益受損? 說得更明一點,這件事當然有人反對也會有人支持, 油車口後面的地區一直到淡海那邊的人大概比較會支持, 而被大橋擋到夕陽的油車口前面範圍的人就有很多是反對的。 我們是不想去把這件事牽扯到政治,不然只會把事情愈弄愈複雜,也把議題窄化, 所以才以這種方式推動。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21.198 (09/21 02:20)
cgunavy:記得公聽會無法參加應該也可以以書面表達意見的,試試看 09/21 08:33
公聽會之後的說明會就有人試著表達過了。 有人問:「既然公聽會辦過了,現在辦這說明會的用意是?  單純的政策宣達,還是還有什麼可以談的空間?」 主持人就說:「沒得談,就是要蓋了。」 所以辦在八里的說明會結果是不歡而散。 請問以這種態度、這種做法,是要怎麼表達? 公單位既把事情做成這樣子,我們也該集合起來表達我們的意見。
chewie:長隧道有火災悶燒風險 這個風險是大橋(開放空間)不能比的 09/21 09:09
chewie:1999的Mont Blanc Tunnel火災39人死亡 隧道車禍不容小覷啊 09/21 09:16
chewie:關於觀光 參考一下明石大橋對明石市觀光的挹注吧 不見得都 09/21 09:24
chewie:是如您所說的負面影響 遮住夕陽就會讓景色消滅 09/21 09:25
淡水的現有美景本就無需再多加一座橋來「增色」。 更何況不一定是增色,反而是減色的可能性較大。 至於隧道火災悶燒的危險,這就要看公單位多出那二十四億預算要怎樣規畫了。
WinsunChen:你說到一個重點了,攝影美感是很主觀的,你不喜歡橋, 09/21 09:47
WinsunChen:但我卻喜歡畫面中有適當的前景、中景、後景,這樣在構 09/21 09:47
WinsunChen:圖上的運用取捨可以有更多的變化,重陽橋、新北大橋、 09/21 09:48
WinsunChen:關渡大橋、大直橋、彩虹橋、豎琴橋、冬山橋、西螺大橋 09/21 09:48
WinsunChen:,以及諸多港區的跨港大橋…..這些橋樑很多很多都是攝 09/21 09:48
WinsunChen:人的最愛…淡江大橋單就對景觀的影響來說,目前並非一 09/21 09:48
WinsunChen:倒的認為是不好的影響,商家實在不用那麼悲觀,新的大 09/21 09:48
WinsunChen:反而可能像漁人碼頭的情人橋一樣成為新的景點地標,帶 09/21 09:48
WinsunChen:更多的觀光人潮呢? 09/21 09:49
我個人對前景、中景、後景的要求不大一樣。 我比較傾向集中在主要標的物,並盡量避開人工的建造物。 (除非我偶爾以人工建造物為主要標的物) 然後我比較不傾向拍攝之後再以電腦做後製,因為那不是我想表現的原貌。 在畫面取捨的變化方面,我認為是以個人的美感來擷取自己認為美的畫面, 利用遠近、角度、光線、色彩等,將我認為的美突顯出來。 因此不一定要多出個什麼東西才能多變化, 就算是同一個主體, 也會因為遠近、角度、光線、色彩甚至季節的不同,有不同的感覺呈現。 大家所舉的眾多橋樑,如果我們見過橋樑未完成前的原址, 一定也會希望至少讓我們見過的美景受到的破壞降到最低。 因為這地方夠美,所以我們願意來看它的美,所以有了觀光人潮。 現在卻為了要將車潮送進來,而將美景破壞掉,豈不本末倒置,倒果為因? 而且仔細想想,開車真的有比大眾運輸要「自由」嗎?停車問題呢? 每次我們開車到觀光地區,要花多少時間在停車上? 哦,我知道有人要說「所以捷運站對面在蓋停車場」。 但是以臺灣之小、車輛密度之高、車輛增加速度之快,停車場是永遠都蓋不夠的。 我自己是喜歡坐坐大眾運輸,然後用兩條腿慢慢走慢慢看, 自覺這樣反而比開車要自在舒適多了。 捷運將人潮送往淡水的速度是以「分鐘」計的,每幾分鐘就一班。 所以有時我甚至覺得光是捷運送到淡水的人就已經太多了。 另外,缺乏遠見的盲目建設,最後往往是悲劇一場。 捷運站後原本有一塊美麗沙洲,公單位卻將它填成了一塊「金色水岸」。 完工那天,市長還很開心說「淡水的水岸又多了一塊美麗的綠地」。 結果之前颱風一到,果然淹了水。 靠河邊的一排植株枯死,不是淹死,而是被鹹死。 容問一句:您認為每天下午五點走在水岸道路的眾多旅客想看的是什麼? 再問一句:若您是每天下午五點走在水岸道路上,拿鏡頭對著夕陽「拜」的旅客之一,      您是否會希望過一陣子再來時,記憶中的美麗已被更改? 您在拍攝作品時,難道不會希望下次再來仍能看到記憶中的風景嗎? 啊,我說得已經太多。 最後,我並不是一定要你們支持我們的主張。 但活動發起至今不過數日,已經召集破五百人次的朋友加入, 這豈不代表一種共同聲音的凝聚? 我們仍會繼續保護我們愛的淡水夕陽。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21.198 (09/21 11:34)
WinsunChen:我尊重你的意見...雖然覺得看法實在太OVER了... 09/21 11:51
artiller:Well 請google白朗峰隧道 你會知道隧道管理目前的困境 09/21 22:04
artiller:對土木技師來講 能不蓋隧道最好不要蓋... 09/21 22:04
samz:你也許很懂攝影,但不懂工程... 09/22 00:27
我需要很懂工程嗎? 水利局很多人懂工程,懂工程的人把淡水捷運站後面的沙洲硬是填成一塊公園。 然後啟用不到一個月,颱風一來,馬上淹水。 而淹了水之後,靠河邊的一整排植株都死了,不是被淹死,而是被鹹死。 那幾天我經過那邊,還看到殘留一大片白花花的鹽巴。 現在那一整排又重新拉上了黃色封鎖線,就是在改種耐鹽植株。 這是這些懂工程的人幹的。 公路總局也有很多人懂工程。 我不懂,所以我對他們不放心。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21.198 (09/22 02:01)
jcwu:懂工程的人都會幹出你說的這些鳥事,那不懂工程的....不敢想像 09/22 04:09
WinsunChen:懂工程還要有良心,一堆奸商都很懂工程,但他們沒良心 09/22 11:06
WinsunChen:不過這跟不懂工程是兩回事,不懂工程可能想的都很天真 09/22 11:07
WinsunChen:浪漫,經費可以無視更重要的安全也可以傻傻的無視 09/22 11:07
說對了,懂工程更要有良心。 我也不是全然抹煞,說搞出那些鳥事的人是沒有良心, 其實太傻太天真也可能是解釋之一。 像我們可愛的朱市長,在那塊填河造出的公園啟用時, 還很開心說「淡水的水岸又多了一塊美麗的綠地」。 我想他未必想得到這塊「美麗綠地」只經過一個颱風就破功。 轉錄淡水地區報紙「淡海報導」的本(833) 期的社論:   延宕逾十年的淡江大橋興建計畫,日前在總統馬英九 至實地視察後又起死回生,並且公路總局也配合提出具體 的工程動工及完工時程規劃,雖然此橋素來有「選舉橋」 的稱號,但不論未來興建與否,我們看到公部門與民間雖 然對目前浮上水面的問題有共識,但對話卻沒有交集。   暫不論銜接淡水沙崙及八里台北港的淡江大橋是否有 其必需興建的經濟效益,但根據公路總局提出簡報指出, 此案遭到地方文史人士反對,最主要即在美學與建設有衝 突。   美的定義見仁見智,但自古至今,大自然的美是人工 之美所不能取代的,素有「台灣八景」之稱的淡水夕照視 野一分為二,就再也不是以往的淡水夕照了;再者,由於 台灣教育長久以來重智識而忽略美學的培育,造成過去許 多工程建設立意甚美,但完工後卻造成景觀慘不忍睹,以 淡江大橋規劃案來看,公總雖然強調要打造台版雪梨大橋 ,但此定義為何?是依工程規劃團隊的認知來判定?還是 有具豐富美學涵養及公信力的專業團隊來決策何種設計為 佳?   隨著時代,人們生活型態的轉變,興建淡江大橋的需 求及時空環境已和10餘年前不同,淡水本身自然觀光條件 優越,地區居民有漁人碼頭、藝術工坊的前車之鑑,已深 受其害,在不能確定美學可以實現在建設的前提上,難怪 地方文史工作者不得不出來大聲疾呼:救救淡江夕照。 其實還可以再加上「金色水岸」跟「中正路老街」的前車之鑑。 其實我根本想主張連隧道都不要蓋, 但是想想淡海那邊的居民也等這條路等很久了。 說真的淡水景觀被這些工程殘害的經驗實在太多了, 所以也完全不能怪我們不信任公單位的拍胸脯保證。 什麼叫「台版的雪梨大橋」?為什麼淡水需要一個「台版的雪梨大橋」? 淡水的夕陽本身就已經夠美了,甚至可以說是世界級的。 我就遇過操英、日、粵、韓口音的遊客在拍照。 有這樣美的夕陽為什麼還需要一個「台版的雪梨大橋」? 還有,誰能告訴我, 他真的有把握公路總局的公務員們能夠打造出「為夕照加分的台版雪梨大橋」?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21.198 (09/23 02:31)
xxyxx:推 09/26 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