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o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貳、論道教不始於張道陵   張道陵本名張陵,後始稱為張道陵,道徒習慣以張道陵稱之。由史料來看, 道教創始於先秦,不創始於張道陵。以張道陵為教主,實還不如以老子或黃帝為 教主來得妥切,符合史實。今由道教神仙信仰、修煉法、科儀、壇場儀制、先秦 道家與神仙的關係、道教經典、道教理論、派別等諸方面,來論述道教不始於張 道陵。至於說道教創始於張道陵,則筆者前面已言,乃是隋唐間佛道相攻,北周 釋道安及唐初法琳等人醜化道教之言(詳細論述,見下文第十二條)。底下,我 們有十餘條論證,可以說明道教不始於張道陵,合分項論述於下; 一、由神仙信仰上,看道教不始於張道陵。   學者都知道,道教出自本土,因此殷周時之鬼神信仰、巫醫祈祝,也都被日 後的道教所吸收。至於道教所標榜,追求長生不死的神仙世界,雖然在商代及西 周之世,尚未有明顯史料,證明其存在;但《山海經》有不死藥及羽民、不死民、 西王母、崑崙山等敘述,其說已混合神與仙為一;而《史記.封禪書》所載萇弘 及《史記.扁鵲列傳》載長桑君之事,說萇弘以方事靈王 ,扁鵲之師長桑君能 隱形不見,藥能使人徹視,洞見五臟;其說皆與仙人無異;萇弘、扁鵲皆周靈王 時人;是春秋晚期,已有方士出現。《漢書.郊祀志》載西漢成帝好道,谷永上 書諫諍,在論及神仙方士時,亦以周史萇弘為始;足證求仙思想至遲應在春秋之 世已存在。而到了戰國初期,西元前四世紀前後,更有了明顯的求仙記錄。《史 記.封禪書》云:      自齊威、宣之時,騶子之徒,論著終始五德之運。及秦帝,而齊人    奏之,故始皇採用之,而宋毋忌、王伯僑、充尚、羨門高,最後皆燕人    ,為方僊道(仙),形解銷化,依於鬼神之  事。騶衍以陰陽主運顯    於諸侯,而燕、齊海上之方士,傳其術,不能通;然則怪迂阿諛苟合之    徒,自此興,不可勝數也。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    洲,此三神山者,其傳在勃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    蓋嘗有至者,諸僊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    宮闕。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上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    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   《史記》的這段記載,是較早期,較完整的神仙信仰敘述。除文中所說齊威 王、齊宣王、燕昭王等人派人入海求仙藥外。證之先秦典籍,《列子.湯問篇》 說有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等五仙山,上有不死仙人及不死藥,禽獸皆 純白;後來沈了二山,剩下方壺、瀛洲、蓬萊三島,方壺也稱為「方丈」。《史 記.封禪書》及《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說的三島,本之於此;其後漢末六朝的 典籍,則以蓬萊、方丈、搏桑(扶桑)為三島,將瀛洲貶入十州中 。再者,《列 子說符篇》也說燕王遣使者向人學不死之道;《韓非子.說林上》、《戰國策. 楚第四》同載有人獻不死藥於楚王,被中射之士所食。而道家《老子》 所述道體之說,及《莊子》所述得道之人,多和神仙相近;屈原《楚辭. 遠遊》更以老子的清靜無為,當做是神仙修煉之力,說詳本書第二篇。《莊 子》、《列子》、《關尹子》等書,且多方面的談到神仙的食氣、導引、 避穀(不食五穀)等修鍊方式,並對神仙人物的神奇能力多所描述。可 見此時的神仙信仰及修鍊之說,在舂秋戰國時已盛行開來。   由不死的追求─神仙信仰土來說,至遲在東周春秋戰國時即已存在。因而由 道教最具代表性的神仙思想土來看,並不是始自張道陵,不能將張氏視為道教的 創教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4.225.16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