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o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十一、由史籍所載看,張道陵五斗米教僅是道教眾多教派中之一種,張氏非創立 者。 先秦兩漢,學道修仙之士,史不絕書,即使在三張前後,也有于古、宮崇、 襄楷、駱曜、張角、張脩等,這些人也都是以治鬼修仙來教民。因而由史籍所述 者言,三張只是當時眾多教派之一種,並非創教者。 底下我們更由史籍所載,有關張陵、張魯的事蹪,來論述道教不創自三張父 子。《後漢書.劉焉傳》及《三國志.魏書張魯傳》,均有載述張氏事蹪,二者 文字相近,今錄《後漢書》卷七十五〈劉焉傳〉之文於下:(張)魯字公旗。初 祖父陵,順帝時客於蜀,學道鶴鳴山中,造作 躓恁A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輒 出米五斗,故謂之米賊。陵傳子衡,衡傳於魯,魯遂自號師君。其來學者,被名 為鬼卒,後號祭酒。祭酒各領部眾,眾多者名曰理頭。皆校以誠信,不聽欺妄。 有病,但令首過而已。諸祭酒各起義舍於路,同之亭傳,縣置米肉以給行旅。食 者量腹取足,過多則鬼能病之。犯法者先加三原,然後行刑,不置長吏,以祭酒 為理,民夷信向。朝廷不能討,遂就拜 魯鎮夷中郎將,領漢寧太守,通其貢獻。 又,《三國志張魯傳》劉宋.裴松之注引《典略》:熹平中(靈帝年號,西元一 七二~一七七年),妖賊大起,三輔有駱曜。光和中(西元一七八~一八三年), 東方有張角,漢中有張脩。駱曜教民緬匿法,角為太平道,脩為五斗米道。太平 道者,師持九節杖,為符祝(咒)。教病人叩頭思過,因以符水飲之,得病或日 淺而愈者,則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則為不信道。脩法略與角同,加施靜室, 使病者處其中思過;又使人 鬥薔O、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習, 號為姦令,為鬼吏,主為病者請禱。請禱之法,書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 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使病者家 出米五斗以為常,故號曰五斗米師。實無益於治病,但為淫妄,然小人昏愚,競 共事之。後角被誅,脩亦亡。及魯在漢中,因其民信行脩業,遂增飾之。教使作 義舍,以米肉置其中以止行人。又教使自隱,有小過者,當治道百步,則罪除。 又依《月令》,春夏禁殺,又禁酒。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 在上面《典略》這段文獻的記載中,裴松之以為張脩是張衡之誤。今姑且不 論人名是否有誤;但我們可以很清楚看出當時的教派相當多;五斗米道與太平道 一樣,都僅能算是道教的一個派別支流;在當時的道教,不僅僅是張陵張魯一家 而已。且由敦煌寫卷 s 6825號《老子想爾注》 此注,或說張陵撰,或說張魯撰),文中常以「偽伎」一語,來攻襲其他教派, 可以看出當時不僅道教的派別多,還常互相攻擊。又,張道陵所傳之經,稱為正 一經;而《雲笈七籤.卷六第四》:「《正一》者,真一為宗,大上所說。《正 一經》,天師自云:『我受於太上老君,教以 縣@新出道法。謂之新者,物厭 故舊,盛新,新出,名異實同,學正除邪,仍用舊文,承先經教,無所改造。亦 教人學仙,皆用上古之法。』王長慮後改易師法,故撰傳錄文,名曰《正一新出 儀》。」由張陵的標榜「新出」,可知當時舊經舊法固多。而通常,宗教都是發 展到某個階段後,才會定向分裂,成為多種不同的教派;此方可印證道教不創自 張道陵。因而以道教歸屬於張道陵所創,實極昧於史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4.225.16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