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o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email protected] (weller)》之銘言: > 道德經第57章裡說 >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 可見老子比較反對人有太多忌諱 > 不過好像道教裡的忌諱挺多的阿, > 比如赤口,比如為防止三屍神離體要守庚申什麼的.. 一、第57章是講治國的: 原文與譯文如下: ----------------- 第五十七章 1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2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 賊多有。 3 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譯文: 1 以恒常的法度治理國家,以出奇的策略用兵打仗,以無為之道得天下。我何以知道 這 一層道理呢?你們看: 2 天下越多禁令,人民越是貧窮。人們的利器越多,國家越是混亂。人的技巧發達了,千 奇 百怪的事就出現了。法令越是彰明,罪犯就越多。 3 所以聖人說,我無為,民心自然歸化。我好靜,民心自然框正。我無事,我民自然富有 。 我無欲,我民自然純樸。 ----------------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所以是講法令太多,人民反而綁手綁腳, 無法各自發揮長才。 二、實例: 大陸改革開放前: 禁止太多,人不富。 改革開放後: 所得一日千里。 比較類似自由經濟,卻又有差別。 三、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裡頭是用「多」字,不可翻成「不可」。 適當的忌諱,是可以的。 一個國家,不會沒有法令。 那怎樣判斷過多呢? 一般認為,如果擾民,就是「過多」!! 四、用於生活中,父母對小孩管教,應是疏導, 而非不顧一切的,禁止那兒,禁止那兒... 各種情形,每人做法不同。 而「疏導」不等於「溺愛」。 現代的教育理想比較類似這種。 五、如果道教裡的忌諱,讓我們疑神疑鬼的,做事反而礙手礙腳 那會是「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一般來說,如果徹底了解忌諱的來源,為什麼要有這忌諱, 就會守忌諱守的心服口服,自自然然,就不會有「民彌貧」的問題了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 有佈景主題 速度很快 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 喪禮處之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 dialup-4.225.164.6.Dial1.Dallas1.Level3.net
weller:原來是這個意思啊,感恩~~ 220.194.55.55 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