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o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復興道教計劃書 皖江陳攖寧擬稿 世界人類為戰爭所苦,希望和平,亦已久矣。宗教者和平之母也。吾人果欲實現和平,自 不能不弘揚宗教。道儒釋耶回五教之宗旨,無非勸人為善,誡人作惡,務使天下億兆生靈 咸涵育於慈風惠澤之中,彼此皆能互助合作,而不相侵害。然後人類社會,方得維持,國 家治安,庶幾長保。此宗教精神所以偉大也。 道教之在中國,本為五大宗教之一,發源於始祖軒轅黃帝,集成於道祖太上老君(即李老 子)。儒教孔子,比較老子,算是後輩。釋迦牟尼,雖與孔子同時,而佛教則到東漢時代 方傳入中國。耶回二教,更在儒釋之後。可知五教中首推道教為最古。 我輩既屬黃帝子孫,對於此種古教,當然要特別愛護,努力弘揚。抱樸素之胸懷,倡不爭 之道德;秉宏深之願力,祈世界之和平。雖志欲存古,而不背於潮流;雖功在崇玄,而不 妨於客教。凡關於玄門一切事項,當興者即興,當革者即革,總以發揮道教真義,而又適 合於現代心理為原則。 茲擬復興道教辦法大綱九條,並加以說明,以供海內奉道諸君子之參考。如能聯絡同志, 籌備基金,斟酌緩急,依次舉辦。化除界限,合方內方外為一家;造就人才,融入世出世 為一貫。則社會民眾,實受其福利,又豈僅玄門之幸哉。 復興道教大綱 一、道教講經壇 二、道學研究院 三、道教月報社 四、道教圖書館 五、道書流通處 六、道教救濟會 七、道功修養院 八、道士農林化 九、科儀模範班 大綱要旨說明 一。道教講經壇 凡是正式宗教,無不首重講經者。在儒教則講《四書五經》,在耶教則講《新舊約聖經》 ,在回教則講《古蘭經》,在釋教所講大小經典,更是名目繁多,不可勝計。惟獨道教歷 年以來未聞有講經之事,人皆爭先,我獨落後。因此各教之優點與特長,容易使大眾瞭解 。而道教的好處何在,人皆茫然,莫知所云。近代坊間所出版之道教書籍,雖有幾種,惜 其內容淺薄,不能為道教爭光。社會上偶有一二名人演講道教,聽眾亦未必因此有何感化 。蓋以編輯道書者,及演講道教者,皆是普通文墨之士,而非專誠信仰道教之人故耳。今 欲矯正此弊,應當從演講道經並宣傳道教真義入手,其辦法如左。 第一條地點選擇 佛教講經,向來是在各處寺廟之中。耶教講經,是在各處教堂之內。彼等不須要選擇地點 。惟道教講經,尚屬創舉,向來未曾有過,故應當選擇地點。總以交通便利,房屋寬舒, 最少能容納百人以上座位者為合格。一切佈置,皆要清靜而莊嚴,庶足以壯觀贍而保榮譽 。 第二條聽眾限制 各處耶穌教堂,每逢星期日講道理,婦人孺子,勞動苦力,目不識字者,以及頗有學問者 ,擠滿一堂。佛教叢林講經,聽眾雖稍為齊整,然其中程度亦復高低不等。譬如小學生與 大學生同在一堂聽講,同用一種課本。程度高者,每厭聞淺近之言;程度低者,又不識精 微之義。講師往往顧此失彼,殊非良法。將來道教講經時,凡聽講者,當憑聽講券入場, 無券概不招待。聽講券發出時,必須確知其人恰好合於聽講之資格,始贈給之,切勿濫發 。講玄妙的道理,聽講券須給程度高的人;講普通的道理,聽講券須給程度低的人。 第三條演講材料, 全部《道藏》數千卷,內容極其複雜。況且外面尚有許多道書,未曾收入《道藏》者,亦 不下千餘種。試問應該從何處講起,故不能不擬定一個標準如左。 (甲)老子《道德經》,此經乃道教聖典。大用之,可以治國平天下;小用之,可以修身 養性,了脫生死。漢唐宋明歷代皇帝,皆崇拜此經,與《四書五經》並重。故此經在道教 中之尊貴,等於耶穌教之《新舊約》。有《道德經》,然後有道教;無《道德經》,則道 教無所憑藉,亦不能成立。歷代註釋此經者,有幾百家之多,可以想見其價值。將來若要 講經,當從此經始。 (乙)諸子經書,如莊子《南華真經》,關尹子《文始真經》,列子《沖虛真經》,文子 《通玄真經》,庚桑子《洞靈真經》,以及《淮南子》,《抱朴子》,譚子《化書》,周 子《太極圖說》之類,皆可作為演講材料.但須提要鉤玄,擇其有益於國家社會之理論, 或修養身心之方法,善為說辭,以教世俗。不必徒事考據,搬弄陳言。 (丙)歷代名人道教言行錄,教外之人不識道教真面目,每每輕視道教,認為歷代道教皆 是巫覡方士之集合體,不足以言教。而教內之人,又終年忙碌於誦經禮懺,拜斗放煉,亦 無暇稱述前輩之遺徽,以作後學之模範。致將已往諸賢組織道教之苦心孤詣淹沒而不彰。 今日若欲提倡道教,宜從《廿四史》及各省府縣誌中,選擇歷代道教先賢所行所言足為後 世法者,編作講義,分期演講,以挽末俗而正人心。則道教對於社會,利益良多,復興之 望,可計日而待。 (丁)各種勸善格言,如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一切做人的道德,皆包括在內。但舊式善書 ,有許多不合於現代人之思想,宜慎重選擇,免遭物議。 第四條演講時期 按滬地情形而論,每逢星期日,最宜於演講。因星期日聽眾皆有閒暇。若星期一至星期六 各日,則宜在晚飯後七點至九點之間為適當。凡宗教演講,不是短時期所能發生功效,須 要繼續不斷,方為有益。並要普遍散佈各處,則效力更宏。奈道教演講人才,今日難以多 得。若有經費,可先就上海試辦一處。俟人才足夠分派時,再推廣於各處。設若自己沒有 固定的場所,只好暫時不辦。切勿徒慕虛聲,姑借某公共場所,作短期演講,大登廣告, 哄動許多男婦老少,來看熱鬧,等於聽話劇一樣,人己兩方,皆無利益,止有勞神傷財而 已。 二。道學研究院 道是何物?道教真義何在?道教對於人類社會有何利益?此等問題,非但教外人難以瞭解 ,雖教內人,亦往往不能回答。因為缺少一番研究功夫之故。如果希望道教將來能與他教 有同樣的發展,不落後塵,必先從研究道學入手。今試擬辦法數條,以供採擇。 第一條本院以研究中國古代道學,預備將來弘揚道教、利益國家社會為宗旨。其性質頗似 前清各省用地方公款所設立之書院。與現時普通學校性質不同,與道功修養院專重個人修 養者亦不同。 第二條地點不宜在冷僻之區,亦不宜處繁華之境。如杭州西湖之城市山林,頗屬相宜。本 院乃道教中的文化機關,只可供奉黃帝、老子、孔子三聖牌位。其他神像,不便供奉。 第三條本院課目如下:(1)道教真義(2)道教源流(3)道教清規(4)道教名人列傳( 5)道教應用文章(6)儒釋耶回各教大義(7)諸子百家精華(8)中外歷史地理(9)普 通科學常識。 第四條初次試辦,止開一班,以四十名為滿額,三年畢業,即可算是道教基本人才。第一 期畢業後,第二期是否繼續開辦,須看將來情形如何,再行酌定。 第五條畢業後之出路,由本院盡力介紹到各省道教大叢林中,擔任講師之職。平均分派, 每省不過二人。只患人少,不怕人多。出路一層,可以無憂。 第六條入學資格,年齡廿五歲以外、四十歲以內,國文精通,腦筋靈敏,身體健康,無一 切嗜好,無室家之累,對於將來弘揚道教,具有熱心宏願者,為合格。方內、方外兼收。 第七條考取入院之後,凡膳宿書籍講義紙筆等項,皆由院中供給,概不取費。假使本院經 濟力量尚欠充實,即不收方內學員,而專修方外學員。由各省道觀選擇合格之道友,保送 入院肄業,並由該道觀貼補本院學費及膳宿費;畢業後不受限制,聽其回到原來道觀自由 服務。 第八條凡有志入院研究者,在預備投考之前,須有介紹人一位,否則不能應試。考取及格 以後,除原有介紹人外,須再另覓保證人一位,否則不能入院。入院時,須填寫志願書, 言明畢業後以弘道為終身義務,並不許半途退學。將來該學人若違犯院規,介紹人與保證 人,當連帶負責。若是出家道士,志願入學者,由各大道觀住持,作介紹及保證。 第九條本院設院長一席,請方外年高有德之人擔任,或創辦人自己擔任亦可。須要常年住 院,管理院務;若院長因他事不能到院時,得請相當之代理人。又聘請正副主任教師二位 ,常年住院,每日授課。助教師二位,不住院。又書記兼司賬一人,又廚房一人,門房一 人,雜役一人或二人。伙食淨素,禁止葷腥。 第十條本院開支各項:院長辦公費,教師薪金,傭人工資,師生膳費,講義書籍等費,房 屋裝修器具設備等費,日用必需一切雜費。 三。道教月報社 抗戰以前,國內各處佛教定期刊物最盛,日刊、週刊、旬刊、半月刊、月刊等,並其他不 定期刊物,共有幾十種之多。又如耶教、回教、理教,各種定期不定期出版物,亦風起雲 湧。惟專門道教刊物,獨付缺如。八年抗戰期內各教所出刊物,多已停止。勝利以後,世 界大局安定,各教原有刊物,必將繼續出版,以爭取民眾之信仰心。此時道教若再無所舉 動,無所表示,恐又不免落後矣。設聘請普通學校出身之人,來做道教文章,辦道教刊物 ,彼等對於道教認識不清,或者要弄出笑話。而本教內長於筆墨之人材,頗嫌太少,難以 應用。道學研究院,今日果能創辦,則三年畢業以後,講經的人材,傳教的人材,編輯的 人材,皆綽然有餘。假使目前急於要辦道教刊物,則總編輯之人,最關重要。必須先得其 人,然後月報方可出版;若無其人,只好緩辦。 四。道教圖書館 徐家匯天主教圖書館,頗有名氣,裡面藏書甚多,並且有一部《道藏》。往年閘北佛教居 士林,亦有佛學圖書館,內容尚佳,惜為戰爭炮火所毀。道教圖書館,從來未曾有過,假 使能夠成立,真可以稱得起道門中偉大的事業。在往日承平時代,蒐羅道書,已非容易, 況又經過多年兵燹之災,版本喪失者,不可勝計。將來信道奉道慕道學道之人,要想看古 本道書,恐無問津之處。聽說杭州玉皇山所藏道書並經史子集不少。 第一步,宜先請專家分門別類,編一部目錄,並註明每部卷數冊數、作者姓名、朝代、版 本新舊樣式。 第二步,宜設法在葛嶺上面建設一所道教圖書館,將玉皇山所藏道書擇其要者,陳列於葛 嶺圖書館中,托老成可靠的道友管理之,以便遊客參觀,兼售圖書券及茶資,以貼補零碎 開支。如此長久下去,則西湖葛嶺道教圖書館之名,可與湖山共垂不朽矣。道學研究院, 最好與圖書館相近,彼此皆有便利。 五。道書流通處 耶教書籍,各教會中皆可購得,定價甚廉,等於半賣半送。佛教書籍,各大城市,亦有專 售之處,價雖不廉,但因其流通甚廣,觸目皆是,學佛之士,可以自由選購,伊等喜其便 利,故亦不嫌價昂。惟獨道書在市面流通者甚少,得之不易,全國學道之士,感受困難, 常有半途改變宗旨,棄道學佛者。因為佛教的好處,在經典上說得明明白白,使人樂於信 從。道教的好處,在佛教書中是一句不肯說的。即在雜書中亦尋不出道教的好處何在,偶 有論及道教之事,大半是遊戲諷刺一類的文章。而道教專門書籍,普通人又看不見、買不 到,自然他們都傾向別一方面去了。 上海書店雖多,惜專門出售道書之店缺乏。往年上海南市翼化堂書局,頗有志於此,曾由 各省蒐羅許多稀罕之道書出售,學道者頗稱便利。後以城內市場破壞冷落,該書局遂致停 頓;現在雖已復業,不知各省道書尚能源源而來否。上海如此之大,人口數百萬之眾,不 能不有一處專門流通道書之機關,以為學道的群眾謀便利。但此事乃商業性質,與圖書館 性質不同,非有多年經驗的熟手,不能辦理此事。將來若要流通道書,用何法進行,方不 至於虧本,不妨先與翼化堂辦事人一商,因伊等對於此事頗有經驗。 六。道教救濟會 宗教家原以濟世度人為本務,所以耶穌教天主教,最熱心於辦醫院開學校一類的工作。彼 教人才甚多,凡醫院學校中,院長校長、醫師教師,以及其餘職業人等,皆由本教信徒擔 任,故能諸事順手,上下齊心。道教人才缺乏,若亦要辦醫院開學校,則大小職務,都要 請道教以外的人擔任,未免諸事掣肘,勞而無功,況且常年經費亦不易籌募。但若對於社 會救濟事業概不過問,似非宗教家應有之態度。今擬先從近處做起,俟有成效,再行擴充 。因普通救濟事業,已有各慈善機關,專門辦理,其範圍甚廣。道教救濟會,初次創辦, 範圍應有限制,方易於著手。限制的意思,就是 有錢者出錢,無錢者出力,急難者受惠,凡出錢出力及受惠者,皆以信仰道教之人為限, 而不涉及教外。並且只能救急難,不能救貧窮。大意如此,詳細辦法,臨時再議。 七。道功修養院 佛教居士林,早已有過。道功修養院,至今尚未見有人發起。一般好道之士,皆認為此種 組織今日甚為需要。茲試言其概略如左: 第一條道功修養院宗旨,在脫離塵俗,修養身心,不應酬經懺,亦不招待香客,以示與普 通道院有別。 第二條本院宜設於山水名勝區域,不宜在城市中。 第三條本院創辦人,無論方內方外均可,或方內與方外合辦亦可。 第四條創辦人造像,及生平事蹟,永遠供奉於本院內以留紀念。 第五條設若本院由在家人與出家人合辦時,經濟負擔如何分派,辦事權限如何劃清,當由彼此商量同意,載於文據之上。 第六條大殿只一間,供奉三清聖像已足。其他諸神像,一概不供。 第七條單人住宿的小房間,宜多做幾間備用。凡是有志於修養者,皆性喜清靜,不願數人同住一室,妨礙其用功。 第八條初次試辦,暫不建設女道友宿舍,將來看情形如何,再議辦法。 第九條除道友宿舍而外,如飯廳、講堂、會客室、閱書室、管理室、儲藏室、門房、傭人 房、廚房、浴室、便所,皆要齊全。 第十條住院道友,禁止吸菸飲酒,及葷腥肉食。 第十一條本院宜多備各種修養書籍,以供諸道友閱覽,遇有機會,或可延聘修養專家,指 導下手用功之法。 第十二條道學研究院,注重研究學問。弘揚道教,是以利人為宗旨。故凡來就學者,應當 酌收月費,或年費,按最低數目計算。 八。道士農林化 道教全真派本旨,重在修行,既要修行,必須先能解決生活問題。然專靠募化,實不足以 維持生活。若兼做經懺,雖可以暫顧目前,亦非長久之計。而且於全真派注重清修之本旨 ,頗有妨礙。況社會情形,日趨改革之勢,經懺事業,根基是否穩固,亦有問題。全真派 既是講究清修,似宜遠離塵俗,退居山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靠化緣與經懺謀生, 方是正理。所謂農林化者,即是以農業生產,並森林種植,維持道糧,自食其力,不必求 人。然後品格清高,方不致被外人所輕視。農業不限定耕田種地,收穫米麥,凡植物可以 充飢,藥草可以療病者,皆在農業範圍之內;森林不限定松柏大樹,凡是茶葉、竹筍、棉 花、桐子,以及各種果木,只看土地相宜,皆不妨試種。各處荒山未曾開闢者,不計其數 ,正需人去經營。近來出家人,多半和俗家混居繁華都市之中,除了誦經拜懺而外,無事 可做。凡俗家所能做的職業,出家人一概無分,反落得一個不事生產之名。何如隱居山林 ,自食其力為上策耶。 九。科儀模範班 古代道教真義,入世則治國安邦,出世則成仙了道,本無所謂經懺科儀。自魏晉以降,天 師派道教,始著重經懺齋醮等事,而全真派仍貴清修。全真道士,派別甚多,其中以龍門 一派為最盛。考龍門始祖丘大真人,前半生在山中苦修苦煉,住洞坐圜,披蓑乞食,後半 生則長途奔走,立功濟世,傳教度人。故全真道眾,龍門子孫,應當以丘祖為法。如能入 山清修,道成行化,最合於全真派家風。設若久居都市之中,自不能不從事於經懺。無論 何種宗教,皆注重祈禱。所謂祈禱者,就是以人的精誠,感動神的靈力。祈禱之儀式,雖 各有專門,祈禱之原理,彼此實無二致。原理如何,即在乎至誠感應。故誦經禮懺、焚香 上表、鐘鼓音樂,皆是一種儀式,而最關重要者,還是正心誠意,然後方有靈感可言。科 儀模範班者,其目的在訓練一班經懺人材,免除時下種種習氣,務必法事認真、精神貫注 、衣冠整潔、態度莊嚴,處處遵照科儀,絲毫不苟,足以為道門之模範,而博得社會之好 評。果能如此,則經懺事業,自然可以永久存在,而不至於逐漸衰落。 附啟此稿作於民國三十一年(註:即公元1942 年),彼時國內情形,與現在大不相同。 今為民國三十六年(註:即1947 年),上海市道教會正式成立。會中辦事諸君,欲將此 稿付印流通。愚見認為事隔六年,原稿已不適用,需要修改之處頗多,遂倉卒作第二次修 改後,再付手民。但此稿僅言大綱,未免簡略,恐不足以應用。將來若要實行時,其中細 則,須妥為審訂,仍有賴於本會辦事諸君之深謀遠慮,斟酌盡善,拙稿止能作為參考而已 。 歲次丁亥(註:1947 年)清明節陳攖寧寫於滬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0.21.212
waynewin: 03/05 22:38
loeawei:只要有儒式文字敘述內容存在 就很難一窺道 03/05 23:05
shiftt:請益:內文提到「只可供奉黃帝、老子、孔子三聖牌位」 03/06 12:16
shiftt:道教為何要祭祀孔子呢? 03/06 12:16
waynewin:大概是 孔子及其後學 作《易傳》的原因吧。 03/06 13:46
waynewin:另 欲「登真」,必先「入聖」,至聖 孔子 可作楷模啊。 03/06 13:55
aacdsee:我也覺得讓孔子占掉最後的名額怪怪的... 03/06 18:41
aacdsee:http://zh.wikipedia.org/zh-tw/陈撄宁 03/06 18:44
aacdsee:很贊同陳先生對仙學的想法。要是他能逃來台灣,也許能更有 03/06 18:49
aacdsee:為吧 03/06 18:49
waynewin:也可能跟宋朝全真教開始強調要「三教圓融」有關係, 03/07 18:37
waynewin:讓三教聖賢聚來擁護。 03/07 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