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ao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作者:譚寶剛 (河南大學 文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摘要:郭店楚簡《太一生水》自面世以來就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諸多學者紛紛撰文從不 同角度闡發自己的觀點。近十年來國內學者對該文本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也存在 許多問題。筆者就近十年來國內學者研究《太一生水》的主要方面作 一綜述和評論,並提出今後有待探索的新方向。 關鍵詞:郭店楚簡;《太一生水》;研究狀況 郭店楚簡自出土以來已經有十多年,自一九九八年被整理出版至今也近十年。這期間研究 郭店楚簡的論文和專著可以說是蔚為大觀,而對《太一生水》的探討尤為學界爭論的焦點 。《太一生水》是一篇闡述宇宙生成的佚籍,因為它不見於傳世文獻,並且其論述宇宙生 成非常精緻和獨特,從而自其面世以來就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諸多學者紛紛撰文,從 不同角度闡發自己的觀點。下面筆者就近十年來國內學者研究《太一生水》的狀況作一綜 述和評論,並提出今後有待探索的新方向。 一、關於作者、時代和學派屬性 較早在這一問題上對《太一生水》進行釐定的有李學勤先生。在他看來,《太一生水》是 對《老子》(王弼注本)第42章的引申和解說。他認為,文本中說太一是萬物之母,此語 是襲自今本《老子》第1章「萬物之母」;太一生水一章晚於傳世本各章,證據是「太一」 一詞在《老子》中並未出現。《老子》不少地方講「一」,卻不見「太一」;《老子》也 很推崇水,但也不曾有「太一藏於水」的觀點。因此太一生水章在思想上和《老子》殊有 不同,只能理解為《老子》之後的一種發展。他還以《莊子》和《淮南子》等早期道家作 品有談「太一」的一些篇章,但年代都比較晚應該是道家後學為解釋《老子》所增入。李 先生還進一步引用《莊子·天下篇》「……關尹、老聃聞其風而悅之,建之以常無有,主 之以太一……」,說其學「建之以常無有」尚可與《老子》對應,「主之以太一」則不見 於《老子》,當為關尹的學說。[1]李先生的這些觀點遭到一些學者的質疑。[2](P.67- 73) 筆者認為,傳世本《老子》一書未必作於一人未必成於一時已經成為學界的共識,它的成 書有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萬物之母」一語到底是誰襲自誰,目前尚難以判定。傳世本 《老子》推崇水是大家所熟知的,它不但有「以水與萬物創生有關」的思想,而且有「道 藏於水」(即道深藏於水)的思想,王弼注本第4章云「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 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帛書《老子》甲《道經》云:「道 沖,而用之又弗盈也。潚(淵)呵始(似)萬物之宗……湛呵似或存。吾不知誰子也,象 帝之先。」 [3](P.20)帛書《老子》乙《道經》也云:「道沖,而用之又弗盈也。淵呵佁(似)萬 物之宗……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 [3](P.53)「淵」字諸家注《老子》者較少解釋,筆者以為「淵」此處意為「源」也即 「原」,「淵源」乃同義複詞即為明證。「原」為會意詞,謂岩下泉水,乃江河源頭,引 申為萬事萬物的源頭,該句下文「似萬物之宗」即為內證。而「淵」與「潚」同,都為「 源頭」之意;「湛(湛,讀為深沉之沉)」為水深之象。關於「帝」字,胡厚宣先生 在1959年《歷史研究》第9、10期上發表《殷卜辭中的上帝和王帝》考證指出,「帝」字 在甲骨文中作「 」,象花蒂之形,由花蒂而結果實,果實又生發出無數花蒂,以至綿延不絕而無窮。可見 「帝」代表著生命之源,也像征著萬物之始。傳世本和帛書本的文字大同而小異,意義也 一致。道雖虛無,卻無處不在而又用之不竭,它高深莫測好像萬物之源頭(萬物之宗), 它深沉不可捉摸似乎在水之中。我不知道它是誰之子,其狀在萬物之先。由此可知,老子 在談道虛(即道沖)卻無處不在的時候,不但以水為喻,而且說是萬物的源頭,在萬物之 先。如此看來,《太一生水》的思想與傳世本《老子》幾乎一致。另外《莊子》和《淮南 子》中談「太一」作品的晚出,與《太一生水》 是否是道家後學為解釋《老子》所增入這之間的關係並不密切。 崔仁義先生曾指出《老子》第42章的表述抽象,而《太一生水》比較具體,因而前者是在 後者的基礎上寫成的。[4](P.31—35)若從人類思維發展的進程來看,思想總是從具體 到抽象從樸素到玄奧,邏輯總是從形象表述到思辯論說,據此崔氏觀點顯然更具有可靠性 。就筆者看來,與其說《太一生水》是對今本《老子》第42章的引申和解說,還不如說今 本《老子》第42章是對《太一生水》的總結和概括,《太一生水》成書時間顯然是在傳世 本《老子》第42章之前。 郭沂支持李學勤先生的觀點,並且指出《太一生水》就出自關尹子本人,其最大的理由是 關尹生活的時代與郭店楚簡成書時代的下限實在太吻合了。[5](P.534)我們現在來考察 一下郭先生的一些觀點。按照郭先生的說法,太史儋出關後見秦獻公是在前374年,函谷 關的設置其上限在前384年,[5](P.522)那太史儋與關尹的函谷關之會就在前 384—前374這十年之間,最遲就在前374年這一年。他們兩人相會時作為關令尹的喜年齡 大概在30歲左右,而郭店楚簡成書時代的下限就是該墓下葬的年代,在目前學界一致的準 確的看法是公元前4世紀末期[6](P.2)也即前305年──前3 00年,如果這時關令尹喜還健在的話,其年齡至少也已經是99歲到104歲了,他的實際年 齡比這再大10歲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的。將之與後世漢文帝時期的伏生(這位長者九十 多歲時早已行動不便,口齒不清,難以傳晁錯《尚書》了)相比,關令尹喜在如此高壽的 情況下還能製作如此精緻的《太一生水》是難以令人相信的。附帶說一下,如郭先生所 說,今本《老子》作於公元前384年至公元前374年這十年之間,[5](P.536)而郭店楚 簡《老子》成書下限即該墓下葬時間公元前305年──前300年,從時間上來看簡本《老子 》是有可能摘抄今本《老子》的。 黃釗先生認為《太一生水》所反映的基本思想是「太一」通過「水」而生成萬物,是以水 為載體的,其中就包含「水」生萬物之意,這與《管子‧水地篇》所講的「水為萬物之本 源」的說法相吻合,從而認為《太一生水》可能是稷下道家遺著。[2](PP.67-73)僅憑 這一點即判定《太一生水》是稷下道家遺著其可信性是比較脆弱的,因為以「水」為萬物 之源的思想在先哲們的著作中很早就存在。春秋時期流行的「五行」說就是以「水」為首 ,《尚書·洪範·五行》即為確證。《國語·鄭語》載「史伯曰:『夫和實生物,同則不 繼,以它平它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生之;若以氖t同,盡乃棄矣。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 火雜,以成百物。』」這是明顯的樸素唯物辯證法宇宙生成論,「和實生物」應是《太一 生水》中陰陽二極序列「反輔」、「相輔」以生物的先聲,而「水」乃是先王「以成百物 」的元素之一。這都說明《太一生水》有它久遠的思想淵源,而《太一生水》的「反輔」 、「相輔」以生物又被抽象概括為傳世本《老子》的「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 思想。 周鳳五先生認為《太一生水》是儒家的作品。他在一篇文章中多次表達了以下思想:「《 太一生水》則明確反映儒家學者借用楚國原始的「太一」」信仰,糅合「稷下學派」的道 家與陰陽數術之學對《老子》一書的改造。」「至於《太一生水 》則是儒家對《老子》宇 宙論的改造與嶄新的詮釋」[7](P.53)這一種觀點比較新穎,值得我們思考,但是它需要更 深入的論證是顯而易見的。 蕭漢明先生撰文認為,《太一生水》屬陰陽家著作。他說《太一生水》描述的宇宙生成圖 式,所云陰陽相輔成四時,四時相輔成滄熱,滄熱相輔成濕燥,濕燥相輔成歲而止,這樣 一種只講一年四季與氣候變化相關的諸種要素的形成次序,不強調萬物的生成,似乎這是 一個業已解決、不容質疑因而也不必贅敘的問題。這個問題與老莊以及稷下道家明顯不同 ,而與陰陽家注重「四時之大順」的思想相合。[8](PP.32-37)這一論述有它的邏輯嚴 密性,因為陰陽、四時、滄熱、濕燥、年歲等的確是「四時之大順」的內容。但是我們的 疑問是,在古代宇宙生成論中,水、天、地、陰 階|時、滄熱、濕燥、年歲的形成是不是更為「萬物生成」的範疇呢?誰能把它們排除在 「萬物」之外呢?並且該文本的製作者不但花費了大量筆墨闡述宇宙的生成,而且不厭其 煩地用大量筆墨去進行宇宙生成的逆向追述,怎麼能說「不強調萬物的生成,似乎這是一 個業已解決、不容質疑因而也不必贅敘的問題」呢? 丁四新先生在這一問題上前後是有所變化的。他開始傾向於認為《太一生水》或許就是楚 國學人的道家作品,時間約在公元前4世紀中期,這一觀點的產生是基於他那時把《太一 生水》看成一個整體。[9](P.118)後來他主張把《太一生水》分成不相關的兩篇或兩部 分:第一部分或第一篇包括前8支竹簡,仍然名為《太一生水》;第二部分或第二篇包括 後6支簡,命名為《天地名字》,而它又包括兩章,即第九號簡及其後所缺之簡構成一章 ,第十至第十四號簡構成另一章。[10](P.234)丁先生引用了大量的資料進行推理,最 後得出的結論是:《太一生水》(即他所分出來的第 一部分)是由多種思想和文化相融合的成果,但衡量諸種因素把它判定陰陽家的作品乃最 為可能,而屬於道家著作的可能性尚在其次。[10](P.246)而《天地名字》篇屬於道家 著作是毫無疑問的。[10](P.235)我們暫時無法對丁先生的判定正確與否下一個結論, 但是如果要將整個《太一生水》文本分成兩篇顯然需要確證,目前我們仍然缺乏這樣的確 證,而這又會影響對文本學派屬性的判定。 趙建偉先生認為,《管子·內業》主張氣本論,《水地》則是水、地二元論,而《太一生 水》則是水、氣(天)、地(土)三元論,《太一生水》的作者就有可能是受《管子》的 影響而撰寫。他再根據文本重視陰陽範疇而不及五行及其協韻特點等方面來考察,得出《 太一生水》可能是齊泯王后期「諸儒各分散」的群體中稷下學者去齊之楚後所撰作的。[1 1](P.380-392)然而,先賢們所謂的「五行」即水、火、木、金、土在《太一生水》文 本中就涉及了水和土兩種,並且「五行」以水為首,而文本中也充分體現了水的關鍵作用 ,怎能說「不及五行」呢? 另有一些學者則明確表示《太一生水》是老子(指老聃)所作,如韓東育、譚寶剛等。 韓東育先生認為,《莊子》所說的「建之以常無有」,就是人們司空見慣的傳世本和郭店 《老子》篇的大部分內容,而「主之以太一」,則剛好是後人無緣得見的《老子》佚文─ ─《太一生水》篇,只有把這兩句話所代表的兩部分內容合而觀之,老子的思想體系才能 完整或相對完整地現形於世人面前。說明我們以前所見,並非《老子》思想之全部。[12] (P.25-28,33)這對於解決文本的學派屬性不啻是一個新的視角,實際上《太一生水》 和傳世本及郭店本《老子》有著哲學內涵上的緊密聯繫性,《莊子·天下》的作者對當時 的學術狀況肯定有一個精當準確的瞭解和把握, 其中的學術史資料對我們解決《太一生水》的相關問題起著關鍵的作用。 譚寶剛連續寫了兩篇文章來論證《太一生水》為老聃(指李耳)所作。他一方面主要從郭 店楚簡道家著作的竹簡形制、語法句式、內在關聯性來論證,《太一生水》是竹簡《老子 》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它是道家創始人老聃受《周易》的影響,在他歸隱時所作。雖然 它寫成的時間可能遲於其它各章,但從老聃的哲學思想是從宇宙論到人生論再到政治論的 理路來看,《太一生水》可說是整個簡本《老子》的總綱和開篇部分; [13](P.222-236)另一方面,他又從「太一」發展的源流、簡文所述天象生成的內容與 史官的關係、郭店楚簡道家著作內部的緊密關聯性以及將之與相關文獻的比較等幾個方面 推知《太一生水》是道家始祖老聃的遺著;並且太一學說是按老聃 →文子→列子 →太史 儋 →關尹這一譜系傳承的。[14](P.22-27)雖然目前學界有一部分學者也認為《太一 生水》為老聃所作,但引用大量材料來專門論述此問題的並不多見。當然譚寶剛所持觀點 和進行的論證是否符合事實有待今後眾多方面的檢驗。 羅熾先生認為,現有道家文獻《莊子》以前既不見「太一」,儒家文獻從《論語》到《孟 子》也不見「太一」,其他文獻也闕如,是則戰國中期以前無此語。他還列舉多種文獻說 明「神、明」範疇出現於戰國中期,而且都是以成對範疇出現。神明作為單個概念或指稱 ,則出現於戰國晚期,一般被賦予了神格。並且《太一生水》中有四時、歲、滄熱、濕燥 、盈缺(虛)等概念和範疇,與之相類似的詞語大多在稷下黃老之學的文獻中有見。因此 他得出了《太一生水》是戰國中後期楚國黃老道家的作品。[15](P.658-664)但是我們 注意到這裡面需要仔細考察。《莊子·天下》是 一篇論述先秦諸子百家學說的學術史論文,一種學說要成為被論說的對象,它必然要先經 歷一段時間在某一範圍傳播以至流行開來,這樣才能引起大家的關注,進而成為被論說的 對象。而在先秦時期交通不發達通訊落後的情況下,學術思想的傳播和流行直至被論說是 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的。《莊子》中之「太一」的來源必有久遠的歷史,決不會是突如其來 的怪想。而從《論語》到《孟子》不見「太一」其原因或許是當時「太一」思想產生初期 影響不大,吸引不了其他學者的注意;或許是因為儒道學說的不同而不予關注。所以羅先 生據以判定「戰國中期以前無此語」似乎較為武斷。 陳恩林先生認為《太一生水》以「太一」為天地萬物本原,是講有的哲學,《老子》以道 即無,為天地萬物本原,是講無的哲學。《太一生水》以具體物質形態論宇宙生成,《 老子》以抽象數字論宇宙生成,分屬兩個不同的哲學體系。《太一生水》與《易傳》接 近,但非儒家易學流派,而屬於先秦數術流派。[16](P.33-37) 二、 「太一」之名來源或含義的考察 學界大多數學者都認同《太一生水》中「太一」為道家「道」之別名,但對其名的來源卻 有不同的看法。郭沂先生認為,在本佚書中,「太一」為宇宙終極創生者,但它未必就是 道的代稱,而從下文對其「周而又始」、「一缺一盈」的描述來看,「太一」的原型蓋為 月亮。[5](P.138)但他未作深入論述,不知郭先生何據? 龐朴先生認為,所謂「太一」,就是開始的開始,或最最開始的意思,別無奧秘。[17] (P.301-305)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又強調了同樣的意思。他說,宇宙發生之原,在此取名 為太一。「一」者數之始,體之全;「大」者大於大,最於最。則「太一」在時間上指最 早最早的時候,空間上指最源最源的地方。[18](P.189-197)筆者認為,我們現在對「 太一」一詞的理解也許是受傳世神話和天文星象「太一」之名的影響,因而想得越來越複 雜,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王弼在對傳世本《老子》第39章作注時就說:「昔始也,一,數 之始而物之極也。」從王弼的注和《太一生水》敘述宇宙生成的情況來看,龐朴先生的解 釋可能是切合實際的。 李澤厚先生說,何謂「太一」,表面看來,特別是按照我們今日已很習慣運用的西方哲學 史的視角來看,非常容易地把它當作宇宙萬物的客觀「本體」或最終「實在」,即Logos 或「道」。但實際恐未必如此。我疑其來由或根源仍在上古先民的原始巫術儀典。很可能 ,上古先民將巫術儀典中所可感受卻不可測度難以言說的巨大神秘力量謂之「太一」。[ 19](P.412-422)其實,「太一」乃是一個時間和空間上的素樸的概念,如果我們把什 麼東西都歸結為原始宗教或原始巫術,那麼原始宗教或原始巫術的「太一」又是來源於什 麼呢?《周易·繫辭下》云:「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 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 情。」這裡已經說得很清楚,「觀象於天」、「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都只不過是以樸素的經驗的唯物論為基礎來闡發上古先哲們的學 說。作為遠古時期用於卜筮的「八卦」尚且如此,後世出現的「太一」又會脫離這種樸素 的唯物思想嗎? 譚寶剛認為,「太一」之名首先來自於素朴的哲學概念而非星名和神名,更不是來自於宗 教神話和原始巫術儀典;時間上不會早於老聃。恰好相反星名和神名「太一」以及宗教禮 儀「太一」源於道家思想中的哲學「太一」。「太一」即宇宙未分的「渾沌」狀態,或謂 之為「道」。它是道家創始人老聃基於素朴的生活經驗而抽象概括出來的哲學概念。道家 後學和雜家甚至包括一些儒家如荀子大都吸取了老聃的思想,視「太一」或「一」為宇宙 之起源萬物之開端。[14](P.22-27) 三、「水」在《太一生水》宇宙生成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太一生水》的宇宙生成過程中,「水」有何地位又起了什麼作用?這是學者們探討的 一個重要問題。 龐朴認為,《太一生水》中「太一」和「水」的關係,不是形影關係,而是母子關係;但 又不是簡單的母子關係,而是具有反輔功能的母子關係。就是說,「水」在宇宙生成中, 佔有一個特殊的地位。 「太一生水」屬於化生,即太一變化為水。太一生水或變化為水 以後,太一便不復直接存在了,但並不消失,它就在水中,作為本體而在水中,水可說是 太一所現之象;也可以說,太一是絕對的,是普遍的,水是相對的,是個別的,絕對寓於 相對之中。所以簡中說「太一藏於水」。[18](P.189-197) 魏啟鵬先生則認為,在《太一生水》的宇宙生成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只能是太一,而水、 天地……都只能居於輔助地位,這一過程中無「天者,水之所生也」一類的句子,表明此 篇並不具備水是天地本原的觀念。魏啟鵬引用《文子‧道原》、馬王堆帛書《道原》、《 淮南子‧ 精神訓》等篇指出,「道家」在描述世界的本原和始基「道」,敘述未有天地之前宇宙生 成的過程時,都涉及到水的狀態和運動。而在《太一生水》中,「水」不是「道」的簡單 比喻,而是「道」──「太一」在生成天地、萬物的預備期中產生的一種過渡形態。《淮 南子‧原道訓》:「道者,一立而萬物生矣」可以說是為「太一生水」提供了詮釋和佐證 。簡文之「水」乃太虛之水,天地之包幕,太一之津液,為由無而有的過渡準備了環境和 條件。[20](PP.24-30,34) 羅熾先生認為「水」當是「道」的本喻,宜訓為「水氣」,他據《文子·道原》說,水作 為道的體現在生成萬物的功能上是無所不能的,故宜其以之喻道。太一生水,即是「太一 」之道外化為「水」(氣),如同「道生一」。道、太一、水之關係實際是三而一、一而 三的關係。太一(道)就藏於氣(水)中,以氣之運化為其存在方式。[15]( P.658-664) 韓東育先生指出老子(老聃)「尚水」說具有次根源意義。老子尚水,不過僅就字面而言 ,傳世本《老子》對水的崇尚多表現在道德肯定和制勝有術上。而《太一生水》的問世, 卻從根本的意義上揭示出了「水」所具有的天地生成意義。「太一」在生成天地的過程中 ,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出自其自身包藏其自身的中間環節──水。《太一生水》之「水」 ,是「太一」藉以展開的最初和最根本的物質形式。[12](P.25-28,33)也就是說在文 本所述宇宙生成過程中,「水」僅僅是起了輔助「太一」的作用。 郭沂先生認為,從「太一生水」和「太一藏於水」來看,水不具有創生功能,它的創生功 能被處於同一層面的太一代替了,也就是說,在宇宙創生過程中,水只是起了輔助的作用 ,實際創生者仍為太一。[5](P.139) 陳松長先生認為,水才是宇宙生成過程中的實際創生者,這是他從語法分析得出這一結論 的。他指出,「太一生水」一句屬於先秦漢語中經常出現的省略介詞「於」的現象,「太 一生水」應該理解為「太一生於水」,也就是說,「太一」乃是由具象的「水」化生的抽 象的概念,從而與下文的「太一藏於水」相對應。[21](P. 313-317)這一觀點雖然為我 們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但是要為學界所接受尚需時日。 其實「水」作為「太一」的第一直接產物在宇宙生成過程中的作用似乎總是次要的,但又 是必不可少的。它起初是作為「太一」生成天的輔助物而存在,在它的輔助下,太一生成 了天。但是,自太一生成天地之後,水便不再對萬物的生成起作用,它從不像天地、神明 、陰陽、四時、滄熱、濕燥等那樣既作為上一對天象的產物,又作為下一對天象生成的本 源而存在,它僅為萬物之母──太一提供藏身之居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9.97.40
Luminoun:推 03/29 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