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e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小弟也來發表一些微薄的看法 通常濕倉的目的,主要應該是想要走偏熟茶的食物程序加工 普洱茶說穿了他的轉化,也只是裡面的菌在進行後發酵 所以如果能夠設計一個環境讓裡面的菌可以反應加快 那就可以加速茶的轉化 因此才會有人去設計濕倉的存法 但是同樣的有一好就沒兩好 茶葉這種東西補來就怕濕 茶葉這種東西 對很多菌來說營養成分很高 再加上濕倉的環境也很有可能讓原本不會滋生的菌也滋生上去 所以相較於乾倉來說 如何維持茶原本該有的轉化表現也是更大的學問 簡而言之 濕倉的工法應該不只是澆不澆水 澆多少水的問題 而是去維持那個可以讓普洱茶上面的後發酵反應加快的"環境" 我家是有一個小小的儲藏櫃 離地板有一點距離 在茶放進去之前會先用溫濕度感測器大概抓一整天的溫度和濕度的走向 我家的小小倉濕度大約35%~65% 老實說最小值是真的有點乾 溫度就跟室溫差不多 自己放了一些茶發現他真的能轉 之後就穩定的放在那裏了 == 順道一提 南部聽說有人會用貨櫃屋藏茶 貨櫃屋在外面給太陽曬 然後說這個叫做純乾倉 這個我覺得比較像是純烤箱 這種做法放下來普洱茶的茶質會變弱 普洱茶是應該越放可以泡越多泡 但是這種作法放下來 普洱茶往往泡一兩泡就結束了 很多好茶放進去往往都覺得可惜 ※ 引述《berubeula (愛貓男￾ ￾)》之銘言: : 一餅都沒在手,只偶爾喝點伸手普洱的小咖, 適合問這種問題嗎 XD : 乾溼倉這話題,算算戰了十幾年有了,不過眾說紛紜, 至今連定義都沒個定論, : 然後又牽扯進了商家利益, 事情就更糾纏不清. : 康康鬼板友在前文中略提到關於"乾溼倉"好壞的看法, 應該是基於自身藏茶飲茶的經驗, : 我識見有限,不過也說說自己的意見. : 不過我不是針對那些貴貴老茶, 一我沒錢又興趣低落 二老茶"濕倉"擺都擺了多說無益 : 各位有空可以做做實驗, 把茶放在相對高溫高濕又不通風的環境一段時間會如何, : 我的偶然實驗結果如下: 一發霉 二異味 : 發霉和異味在普洱界有不少美化的說法 (白霜 金花 XX香) : 更發展出了霉菌有無害處 香氣轉化的討論 : 我一直很好奇早年香港所謂"濕倉"環境下, 茶餅儲放的耗損率是如何? : 茶餅要到怎樣的狀況才會被商家判定是壞掉然後剔除, 或是就讓一路進倉退倉"陳放"呢? : 不過人心人性本就追求香氣正常外表乾淨的茶品, : 近世普洱新茶儲放的論述自然偏向"乾倉"或"自然通風環境"的作法 : 我很好奇近代茶品(比如90年代茶品)還有茶商或大小藏家 : 將大量茶餅刻意長期擱在加溫加濕不通風的環境下嗎 假如"濕倉"確有神效, : 這樣的人及商家應該要有而且為數不少才對. : 如果沒有,那"濕倉"的相關正面論述, : 也許部分可視為商家藏家維護老茶地位價位不得不發展的說法了 : (當然, 部分則是有幸飲用名貴又好喝的"濕倉"老茶或不幸喝到難喝"乾倉"近代陳茶的 : 茶友基於品飲經驗的真誠看法, 那當然是要尊重的 ) : 所以如果硬要乾濕二分法的話, 我大概是要站在偏向乾的那邊吧 ^^" : 不過我這喝熟餅的人也沒啥立場說這種話, 因為熟餅渥堆都直接澆水 XDDDDDD : 小小問題,就給支持乾濕倉的板友各抒己見了. -- 祝你旅途愉快 耳畔常有陽光 直至夕陽西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2.151.9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