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e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文恕刪,因為在上一篇推文不清不楚,致使遭誤會為支持越南仿冒茶 我也想趁這個機會再為以前而來,我一貫的立場再次說明。 我支持「自由貿易派」。也就是說台灣的茶請用台灣的名字,不要越南人裝台灣人。 但是,秉持自由貿易的精神,世界各國的茶葉應該通通允許在台灣販售,關稅另訂。 如果只是為了維護「台灣茶」的品牌,而屏除自由競爭,未免對台灣茶太沒信心。 不可原諒的是任何假藉「台灣茶」名稱,逕行大賣特賣的齷齪行為。 在自由市場之下,消費者有權利選擇他要購買台灣茶、越南茶、南非茶甚至是中國茶, 只要是以正確的產地名稱標示,才符合公平競爭。 雖然我私下挺厭惡這些外來的茶,畢竟衝擊到台灣茶本身的空間, 但我還是必須誓死捍衛它自由貿易的權利。即便我想說賣越南茶的人都去死一死。 如果越南(台式)烏龍茶、台灣烏龍茶、中國烏龍茶光明正大攤在陽光下, 最終消費者對台灣自己本身的茶不屑一顧,若真的有這麼一天,我最不願接受的結果, 那麼,該檢討的是台灣茶業界自己本身的心態。包括技術、農藥等,都要進行檢討。 今年目前為止,我經手的台灣手採茶已超過七萬台斤,稍微有一點資格可以下個註解吧? 我不懂的是,台灣的茶農真心的想要「台灣茶」這塊金字招牌嗎? 說技術好了,技術已到球型烏龍茶的製作頂尖,竟然逆流引進中國棄之鄙屣的機器! 棄傳統的揉捻技術於不顧,引進中國的廢鐵壓縮機來「壓製」茶葉,拜託那是在中國 都禁用的東西,甚麼玩意兒啊!看得懂的人就知道,不懂的人,去買茶的時候請向 你買的店家或茶農詢問「是揉捻的還是壓的?」 這是惡質其一。 再說其二,消費者喝下肚的茶葉,完全沒經過檢驗。從不管是越南還是中國進口的茶葉 ,再怎麼不願意讓他們進來,起碼在當地海關抽驗一次,台灣海關又抽驗第二次,所以 報章媒體會報導哪批又被退運,消費者會知道國外的茶葉不能亂買,這是好事。 但台灣自己本身產的茶葉呢?抱歉,我完全不相信產銷履歷這種東西,能造假的東西 沒有值得人信任。甚至,也極少茶農檢驗農藥,即便只是抽檢還算好的。那麼,萬一 不幸有人驗到農業殘留,別說媒體不報導,有哪個人有聽說過整批銷毀的嗎?(這時候, 進口茶的優點就來了,不賴給它更待何時?反正只能當啞吧) 這是權且之惡,每次賴給別人,久了只會不思進取,台灣的農藥檢驗體制還差一大截。 拉哩啦雜一堆,簡單的總結,台灣茶的品牌很好,但還有進步空間,起碼不要走偏掉, 品質的維持不是走偏門就可以更好,行的正坐的直,也不怕別人競爭。 進口茶也不要怕跟台灣茶競爭,敢進口進來台灣,那就光明正大的公平競爭。 英國白人跟美國白人站在一起還是有些微不同。 (應antibonding要求,講白人才不是種族歧視)。 -- 茶葉是我的職業,咖啡是我的興趣 其實,我熱愛的是「咖啡因」嗎? 若把我的身體做個定量分析 大概是70%的水+29%的咖啡因吧 99%咖啡因組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8.203.43
nivi6462:你用黑人做比喻相當不倫不類.你說你沒種族歧視實在不可信 11/25 00:07
flutehook:那麼,英國白人跟美國白人站在一起還是有些微不同 (?) 11/25 00:13
flutehook:嗯?越南黃種人跟台灣黃種人站在一起還是有些微不同 (?) 11/25 00:15
flutehook:感謝您從頭看到最後一行,謝謝! 11/25 00:16
whisky0621:所以你經手的七萬斤每一批都有送sgs檢驗嗎? 11/25 00:43
茶農要採收前,請他自行送驗。若已購入之後,檢驗才出爐未合格,照樣退貨。 在我手上也留茶樣,各批有各自的編號,若廠商購後有疑慮,可另送驗。 我覺得是這樣,整個的生產及銷售通路,不是只有一階兩階三階,各階層通路都必須要有 能力提供安全無虞的產品。特別是茶農本身一定銷售之後要留有茶樣,避免死無對證。
longwolf:美軍投放 orange agent 遺毒怕怕 11/25 04:49
這問題以前發生過,是真實案例,整廠沒收銷毀,茶樹才三年生,正是黃金十年採收期, 但是驗出落葉劑,只能拍拍屁股走人,那些人後來在福建省永福鎮另起爐灶。
sigwa:一起床就看到這篇..先推再說 11/25 07:43
謝謝。
nono76119:那你覺得現在哪個公司茶葉沒混到越南茶呢~ 11/25 09:26
我不知道哪個公司的茶混到越南茶,至少我知道有很多公司不會去混越南茶。
nono76119:不要以為自己經手的百分之百台灣茶~ 11/25 09:27
nono76119:只是你已經喝不出來了 11/25 09:28
別人喝得出喝不出,我是不知道。但是我看到在土生土長的茶樹做出來的 應該是台灣茶無誤。 錯誤的事情就是錯,絕對不會因為「很多人都在做,但是沒被抓到」, 他就會就地合法變成可以去做的事。
maikhanh:我種的茶目前在世貿參展,有鎮公所官方產地認證與農藥檢驗 11/25 10:08
這樣很好,請繼續保持,共同品牌需要更多人努力去推廣。 許多我的廠商、我的朋友,也在世貿參展,茶商工會也在努力這個區塊, 我們的協會也協辦了世界茶葉博覽會,我自己也去當了幾天志工,有些朋友除了要擺攤, 也自願擔任志工,蠟燭兩頭燒,但我看他們是樂此不疲。
maikhanh:台灣用心的茶農還是很多,請不要以偏概全.... 11/25 10:09
我沒以偏蓋全,這是你的感覺。台灣用心的茶農很多,我們都想要好還要更好, 顯然目前的努力還不夠。農藥檢驗是必要之惡,最好是做到連檢驗都可以免了, 最近一次我去參加講習,是在鹿谷鄉的茶席文化館,講師是郭寬福廠長,他說的一句 讓我印象深刻的「為什麼要驗農藥?驗農藥這件事本身就是對於茶農的不信任」, 如果板友有參加該場,也許有聽到。我覺得這樣一句話,正是問題的所在。
maikhanh:去農會買茶每件茶都有農藥檢驗過.是最有保障的通路 11/25 10:19
容我保留。沒有所謂最有保障的通路,當然我自己也不敢打包票。 農會比賽茶在即,今年預估突破七千參賽數,特等獎拍賣價上看20萬元, 是不是都純正台灣茶? (?)這是我的答案
lwei781:很多小公司的茶葉都沒混到吧 尤其是做茶風格明顯的 11/25 10:47
大概吧,用混的很難銷貨,整批賣又怕被抓包。 最主要還是中間價位的茶,台灣的產量越來越少。 ※ 編輯: flutehook 來自: 1.168.193.113 (11/25 13:26)
inkjetdark:怕美軍遺毒+1,這方面大陸報導較多,台灣很少在講... 11/25 13:25
inkjetdark:除非越南茶可以拿到歐洲有機認證,且經SGS網上公告無除 11/25 13:27
inkjetdark:草劑,要不然真的完全沒勇氣喝 11/25 13:27
inkjetdark:而且標示台灣茶卻混越南茶大陸茶的情形有越來越多orz 11/25 13:29
inkjetdark:到底台灣茶可不可以買,有時候很煩惱 11/25 13:30
qpwozmxn:可以買有產銷履歷的,或是有機認證的 11/25 13:40
antibonding:可以不要提人種嘛?這很不好耶。明明在提貿易跟商業競 11/25 14:34
antibonding:爭。 11/25 14:34
感謝您的看法。些微的不同是事實,我並沒有為此表示不敬。 馮京與馬涼站在一起,也是有些微的不同,您怎麼看? 茶葉本身並沒有高低,人種本身也沒有高低,是人自己要把它分出高低。 您會認為不要提到人種的問題,不就是您的內心深處老早就分出高低? 但我並沒表示其他意見。 我只是要附帶說明即便越南茶做的再怎麼像台灣茶, 即便跟台灣茶長相再怎麼類似,雖然很像但本質上就有很大的差異。 是的,我可以很誠實的說,我認為進口的台式烏龍茶,不管是越南或中國或印尼 或泰國製作的,的確比台灣大部分的茶還差一大截,這是我內心深處為它分出的高低。 即便如此,還是要允許自由競爭,假冒台灣茶逕行大賣特賣,雖然很像,始終不同。
selwyn:推 11/25 16:48
macher:中肯推 11/25 18:36
※ 編輯: flutehook 來自: 1.168.201.193 (11/26 00:28)
goldmoon:其實很多好東西都跑到大陸去了~ 茶在跑甲機商人就來了 11/26 10:10
goldmoon:連你地的番號都知道~ 這種感覺不是很爽 11/26 10:11
macher:台灣的茶葉市場應該有一半在江湖人手中(大盤) 不買會被趕XD 11/26 23:46
macher:慘兮兮的經驗 不是每間茶行都歡迎試喝 後來會挑茶行試茶 11/26 23:48
antibonding:不提人種事因為類比跟本不同。 11/27 03:17
antibonding:外觀上,美國黑人之間本身就有很大的差異了,非洲人也 11/27 03:19
antibonding:是,兩者之間的外觀相似的涵蓋點也不少,還有不好的是 11/27 03:20
antibonding:你硬要把類比狀況不同的拿來比。 11/27 03:20
antibonding:你對美國黑人及非洲黑人的了解顯然是不足的,才會拿來 11/27 03:22
antibonding:這樣比。 11/27 03:22
如果沒加那一句話,顯然您對其他內容一無所知,是嗎? 美國黑人及非洲黑人是怎樣,我沒動機去瞭解,也沒其他感覺。 一如英國的白人與美國的白人,站在我面前,我也分辨不出來。 再說,我只提到有些微不同,怎麼個不同法,誰好誰壞,誰高誰低? 那是您自己強行要分辨,請勿隨便亂賴。 又,提到黑人是歧視? 若一開始提的是白人就不是歧視? 這讓我想到以前唸書的時候,緬甸的僑生同學老跟我抱怨,他被誤會為越南僑生。 老實說,不說話站在面前,還真難分辨。 推 ds1441:這類比很好阿,茶葉也是每個國家自己本身都有差異 11/27 08:37
ds1441:不要自己戴有色眼鏡看人種,然後說別人歧視 XD 11/27 08:38
ds1441:此地無銀三千兩 11/27 08:38
macher:黑人白人雞鴨鵝意思一樣 沒聯結到歧視+1 11/27 09:00
其實,那真的是故意寫上去的,不寫當然也可以。 當然,我也老早想到會釣到一些諸如捍衛種族者之類的,但那不是我的本意。 不管內容寫的多詳盡或多認真,一出現關鍵字或關鍵句,就抓不住的會跳起來那種。 之所以會這樣講,只是最簡單的,茶葉黑黑,放在一起,不講誰會知道那是哪裡產的? 但泡下去,再怎麼像,始終不同。就這麼簡單。 會想到人種、歧視之類的想法的人,我的感覺是他原本內心就是這麼區分, 但那只不過是通篇的最後一句,至於其他內容,就一無所問這樣。
lwei781:文化差異和代溝 去外國這樣搞被關爽爽不奇怪 11/27 09:18
所以慶幸的是,我生在台灣。不會被關。 是「真」客家人,不會講客家話。 放在最後一句,我很認真的想知道,有誰瞭解「壓製」的茶葉?喝完感覺如何? ※ 編輯: flutehook 來自: 1.168.206.168 (11/27 12:46)
antibonding:既然你是故意寫上去的,就更惡劣了。 11/27 13:50
sigwa:緩和一下氣氛.."壓製"的茶葉外觀應該認的出來吧..我想我應該 11/27 14:01
sigwa:是沒喝過壓製的茶葉..可以請原PO上個圖嗎?感恩~~ 11/27 14:01
我現在手上沒壓的茶,過幾天有弄到茶樣,再上圖
berubeula:F板友的這篇文章將自身理念表達得很清晰 推!! 11/27 14:56
感謝。
berubeula:小弟個人觀點 讀文章應大處著眼 順著主題討論較佳 11/27 15:01
berubeula:我認為真正的問題是 對廣大的一般消費者來說 終歸缺乏 11/27 15:14
berubeula:簡易快速的 辨別茶葉產地(無論是生產國或茶區)的方式 11/27 15:15
berubeula:就現況言 廣大消費者所憑依的 是賣茶者的"信譽"和"良心" 11/27 15:25
說真的,茶葉是植物產品裡面最特殊的一種,是農產品又是食品又是商品。 茶樹茶園屬於農作物,是農委會管轄。 國產大包裝的茶葉歸農產品,是農委會管轄。 國產小包裝的茶葉歸食品、商品,是衛生署管轄。 進口貨櫃(大包裝小包裝),是農委會及海關管轄。 進口貨櫃,打散賣給好幾家茶行,包裝成小包裝(看不出來是哪裡產的),歸衛生署管轄 所以,消費者只能選擇「看起來可以相信」的商家去買茶。 因為,我們親愛的政府(不管甚麼顏色),沒辦法告訴我們進口茶的流向。
FSLin:我不知道什麼是壓製茶,煩請說明 11/27 15:30
解釋起來很麻煩,很冗長。 簡單的說,製茶過程中,有一個步驟叫做「揉捻」-使用夾球機夾成球狀,再放入揉茶機 去揉捻,配合炒鼎做冷解塊。這樣的過程會重複一天,直到把茶索揉捻成球狀。 這個揉捻的過程,俗稱為「打Q茶」或「揉Q茶」。 壓製的茶,就是把夾球機與揉茶機代換為壓製機。這個壓製機就是原本做為壓廢鐵 使用的機器,如果有看過廢鐵壓出來一塊四方形的那種。茶葉也是壓成四方形,然後 冷解塊,再重複。這個機器是從中國傳過來的,最早是幾年前在安溪做鐵觀音,在當地蠻 普及的,但後來品質一直做不起來甚至更糟,安溪政府補貼一萬草紙回收機器,然後禁用 這樣。後來有台灣的茶農把它引進來台灣,擔任代理商,賣的是大陸品牌。這情形是從 2010年冬末開始試用,漸漸普及。更強的是台灣的製造商,光看機器的運作方式就開發出 台灣自有品牌的壓製機,真不知道該說是太強還怎樣的。 並不是說壓製機本身不好,而是半球型的台灣烏龍茶不適用,伴隨了相當多的缺點, 而且製茶的容錯率太低,某個環節沒控制好很容易導致整批茶報銷,對於台灣茶長期 的發展與行銷並不是好事。對於製造技術來說,我認為是倒退很大的一步。 至於為甚麼產生缺點,以及產生哪些缺點,容我整理好再跟您說明。 ※ 編輯: flutehook 來自: 1.168.194.57 (11/27 23:17)
lwei781:其實有茶樣的話 發茶最快啊 或是展售會拿出來給人看 11/27 23:37
deathwomen:推自由貿易,那個機器不好的話,是不是設計新款比較好? 11/30 06:30
nono76119:要深入流向的話~這是不能說的祕密阿~很多東西都這樣 12/02 18:39
nono76119:咖啡~米~一堆東西~等你知道了會不會很多東西都不敢吃 12/02 18:41
licht:不覺得提到黑人就是歧視+1 推這篇專業 01/07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