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ech_Jo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版上各位科技業大大們好,小弟不是相關科系也非相關產業 只是平常會潛水來看看科技業的動態這樣…… 只能算條對經濟比較有興趣的業餘小宅 是這樣的,日前小弟在水管搜尋"華爾街" 首項是一系列對岸製作的中文紀錄片 深入淺出描繪了美國的近代金融史 也看到了美國的資本市場如何讓比爾.蓋茲籌措到創業資金 而過了好幾十年,這樣的搖籃在臺灣似乎看不到? 是我們國家的金融制度太過封閉嗎? 畢竟在投資科技業之前,美國的鐵路跟運河也是籌資蓋起來的 可能在歷史背景上,已經讓美國人有了基礎投資經驗 所以出現了一個像華爾街那樣的地方 積極的撮合計畫者與金主的往來 我很疑惑這樣的經濟模式要如何出現在臺灣 一個有想法的年輕人是如何透過某個平臺 籌措到他的第一筆資金 在他還年輕,還有想法時,徹底實現? 臺灣有這樣的環境嗎?有沒有相關經驗能分享呢? 而又,像是運河鐵路這種公共工程,在臺灣似乎只能靠政府來做? 其實我有點納悶,政府能做什麼? 沒有利益的驅動,要怎麼期待政府? 話題拉回來科技業的創業,為什麼好像很少聽說 某個有想法的年輕人透過某家券商或銀行公開集資開設小公司? 政府的創業貸款倒是有聽過,不過那個好像是屬於開業貸款 必須有一些在相關行業工作過的經歷才能申請 當然這種開放會導致很多風險,華爾街歷來的金融商品也是不乏風險 但是臺灣為什麼好像沒聽過這樣的平臺?ipo股票不知道算不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01.8.5.137
Basa9:集資炒房地產倒是很成功...很悲哀但是真的 02/19 18:55
poeoe:如果有不錯的想法和專業 可以拿企劃書找創投提案阿 02/19 18:57
gamelag:台灣有創投? 投房地產比較快啦... 02/19 18:59
monarch0301:哦哦…所以還是有管道的啊,那這些創投有聚集地嗎? 02/19 18:59
pterence123:你覺得台灣人和美國人差在哪裡? 02/19 19:09
monarch0301:我覺得差在目光吧…… 02/19 19:18
motozey:集資炒房啊 我跟過一個代書 2010年 一股50萬 半年後變67萬 02/19 19:20
motozey:差點想離職去當他學徒了 02/19 19:23
這個我也聽過一個朋友的朋友也是代書 當時房屋可以超貸,十年前,他就以房租養房貸 當然是已經財務自由了
pterence123:對阿! 這就是答案了 02/19 19:30
啊…果然是這樣嗎?我剛看到房仲業擴大徵才 果然市場不是沒有浮資,而是這些浮資都只願意流向…… 金融業也是,嗯嗯,其實我覺得臺灣科技畢業人才是可以透過金融 試著包裝看看的…也許這些人才只是缺個能見度而已吧? 可是從某些角度來看,真的炒房是最低風險, 尤其是去東協國家地區,早就有些建商去布局了 等著東南亞人口紅利起來,就能炒爽爽 但是我覺得科技人才創業也應該有個平臺能見度才是 因為有些人喜歡高風險高獲利啊 而且有的人沒錢炒房,砸錢買個XX科技股票也能圓個夢 只是關於誠信和信用是一大挑戰… ※ 編輯: monarch0301 來自: 101.8.5.137 (02/19 19:43)
motozey:對不起我是投機份子 但是我想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樣>< 02/19 19:34
s410294:台灣年輕人辦不到吧 矽谷那裡都是精英 人才敢投資 02/19 19:43
這位仁兄是神仙嗎? 誰是不是菁英可以一眼看出? 矽谷的創業成功率聽說也只不到30% ※ 編輯: monarch0301 來自: 101.8.5.137 (02/19 19:46)
lave70:各國聯合應該可以 中日台韓新等等... 02/19 19:48
s410294:30%你以為很低嗎 02/19 19:48
如果你連一張漁網都沒有,你要怎麼證明這條河無可收穫? 華爾街像一張網,他撈不到那些失敗創業者的盈利回報 但偶爾能撈到一個比爾蓋茲, 如果我們過去都沒有在這條河裡用過漁網 要如何證明沒有任何一個天才被忽視過? 金融中心的功能在於集資讓好的點子實現 沒做過怎麼會知道能不能成功?又何來菁英不菁英的命題? ※ 編輯: monarch0301 來自: 101.8.5.137 (02/19 19:56)
pterence123:低不低 依個人目光而定吧 02/19 19:54
pterence123:你講的太好了... 02/19 20:00
lucas01:有 不過loser只會靠政府 劈頭就錯 無異緣木求魚 02/19 20:35
progamer:美國那些大學裡面強者太多,隨便一個瘋子,一個idea,出來開 02/19 23:11
progamer:公司,只要搞出名堂,再搭配華爾街炒股,隨便都身價飆升 02/19 23:12
progamer:但台灣不是美國,1.人才沒美國強,2.資金沒美國厚,3.市場沒 02/19 23:12
progamer:美國大(美國賺全世界) 02/19 23:12
progamer:現階段我反倒是認為台灣先能夠打贏對岸就不錯了,但問題是 02/19 23:13
WTF1111:先談成功的定義,再來談30%哪來,最後才好判斷30%高不高 02/19 23:13
progamer:還沒打贏大陸吃下大陸市場,台灣已經先被韓國打趴了XD 02/19 23:14
WTF1111:創業精神跟創投環境差太多了...對岸精神是有,環境再等吧 02/19 23:14
WTF1111:台灣人只想賺低風險的收入.....結案 02/19 23:16
ApacheHunter:北京不是就有一個中關村嗎? 號稱中國的矽谷阿!! 02/19 23:39
KASUGAOSAKA:台灣有創投,只是天使投資人很少..... 02/20 12:00
KASUGAOSAKA:華爾街裡面的粉紅單就是指場外交易市場 02/20 12:07
KASUGAOSAKA:台灣目前沒有,原因要問金管會了 02/20 12:07
KASUGAOSAKA:粉紅單風險極大,常常讓投資人血本無歸,等於賭博 02/20 12:09
KASUGAOSAKA:房地美風暴就是太過於把一些高風險包裝起來造成的 02/20 12:11
film:碳谷應該是可以,矽可能沒有辦法... 02/22 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