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Tenni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篇不是什麼澳網攻略,部分板友可能會感到失望。) 二月份去了趟墨爾本,很可惜當時澳網已經結束。 但身為網球迷來到墨爾本怎能不來朝聖一下呢? 一點小小的心得分享或許對未來非澳網賽季期間來到墨爾本的網球迷們有點微薄的幫助, 雖然非賽程期間能看的東西不太多,但來散散步還是很不錯的。 歡迎參考指教,謝謝。 敬請移駕圖文網誌版: http://robinlee528.pixnet.net/blog/post/48755664 以下為ptt文字版: 結束了讓人意猶未盡的野生動物園巡禮後, 墨爾本東部郊區一日遊的行程也在此告一段落。 大概才下午四點,回到墨爾本市區還有點時間能運用, 在澳洲的這個星期感覺每天都過得好充實,盛夏的南半球真的是玩樂無極限啊。 發車賦歸前,Steve一一向所有人確認下車地點。 此時我提出是否可放我們在"Melbourne Park"(墨爾本)下車的請求, 其實當初在訂好tour時就有寄e-mail詢問是否可行,但遲遲未有答覆...。 Steve的回答是墨爾本公園太遠不順路,只能把我們載到聯邦廣場再自理。 那也只能接受啦,話說有人一上車又開始昏睡到底, 看來我這導遊是把所有食衣住行都安排的太服貼了...嗯。 大概不出一小時就回到墨爾本市區了,看這陽光還是如此妖豔。 儘管只是短短一日之緣參加了同一團,之後也不會再見面, 但每到一站有人下車時,大家熱情道別的感覺還是很不錯。 乖乖在聯邦廣場下車,還真是個前衛的地方。 接下來就是到旁邊的遊客中心求救一下啦,真是太方便了。 前幾篇有介紹遊客中心強大的旅遊資訊和諮詢服務, 才說完要去墨爾本公園,服務人員馬上拿出一張地圖比劃起來, 告訴我要搭幾號電車或著是步行的路線與路程, 看來他們真的都把電車路線掃描在大腦中了,讚。 既然有電車直接到那當然來偷懶一下囉, 而且昨晚採儲值了20塊的mykid卡要好好用一下。 (說到mykid卡就想到昨晚那莫名的遭遇還沒寫呢...) 有人剛才還在嚷嚷這距離走路去就好, 聽到有電車搭又馬後炮說要來用mykid,實在是@#$%^&*.......。 在Flinders Street與Swanston Street街口搭乘70路電車就可直達, 我開始愛上電車了,方便省時又省力。 坐四站就到達目的地,該來介紹一下墨爾本公園了, 他就是網球最高殿堂四大公開賽之一的澳洲網球公開賽舉辦地。 澳網是離台灣最近的大滿貫,也是最好親近的一個。 來四大賽現場朝聖一直是我畢生的夢想,很可惜奇怪的寒假假期硬是跟今年澳網賽程錯開 , 但身為網球迷來到墨爾本怎能不來澳網公園看看呢? 這一站是以澳網公園最大球場"Rod Laver Arena"為名。 園區地圖: 下了車雖然四下無人,但已開始感受到激情的澳網氣息。 電車旁的大面看板就是今年澳網的主體視覺廣告, 剛好這四位巨星中正有我心目中的冠軍人選,可惜最後都沒有如願。 四大賽都有的經典路牌,除了指示各球場位置外, 還標除了另外三大滿貫賽的方向: flushing meadows(美網)、roland garros(法網)、wimbledon(溫布頓), 頂端那揣摩發球姿勢的標誌正是澳網的官方LOGO。 這些是澳洲網壇名將銅像,左一是雙打傳奇選手Mark Woodforde, 他生涯共拿下67座雙打冠軍,其中61座是與Todd Woodbridge攜手奪得。 雙伍奇蹟般的冠軍障礙,最近已被另一兄弟檔布萊恩打破, Bob Bryan/ Mike Bryan正是今年澳網男雙冠軍得主,他們的第13座大滿貫冠軍。 園區空無一人,一般觀光客根本不會想來吧。 幾個禮拜前這裡可是人潮洶湧萬頭鑽動呢,2012年的入場人次就已來到68萬。 再走幾步,ROD LAVER ARENA映入眼簾,朝聖任務正式達成! 心中的感覺就有點像看到空中巨無霸A380就在自己面前那種激動吧。 Rod Laver Arena完工於1988年,可容納14820位觀眾, 其可彈性伸縮關閉的屋頂確保了比賽遇雨能繼續進行,堪稱四大賽中的創舉。 在非比賽期間,Rod Laver Arena還有舉辦演唱會、藝文活動等用途,所以無緣入內參觀 。 這位就是Rodney George Laver,能在一座中央球場上留名肯定是個英雄任務。 他生涯總計贏得200座單打冠軍,是網壇史上最多單打冠軍紀錄保持人。 其中包括了11座四大賽冠軍, 是公開賽年代上第一位完成大滿貫(奪得該年四大公開賽全部冠軍)的選手, 而且還是目前唯一一個達成兩次里程碑的得主(1962年、1969年)。 1964年Rod Laver排名來到世界第一, 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在各種場地均全能全面的表現, 還有兼顧雙打的能耐,生涯也握有6座大滿貫雙打及3座大滿貫混雙冠軍。 1981年入選網球名人堂,現已74歲,幾乎每年都還會親自來澳網現場看球。 Rod Laver可說是澳洲網球的代表也是最輝煌的一頁, 其後較有接班態勢的是"野兔"Lleyton Hewitt,但他已年輕不再, 接下來又是誰來傳承澳洲網球的衣缽呢? 鐵幕深鎖的售票處, 只能憑空臆測幾星期前再這裡那上萬顆期待著見證網壇歷史的心。 遙望澳網第二大球場"Hisense Arena",容量達約10500人,2000年落成。 網球也是現實的運動,原本是以澳洲電信業者Vodafone為名, 隨著贊助商易主也順勢更名為中國海信集團的"Hisense"。 就我說今年Hisense Arena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比賽應該就屬1月17日, 咱們台灣一哥盧彥勳男單第二輪在此與法國名將激戰五盤不幸敗北, 7-6(5) 4-6 0-6 6-1 8-6實在是驚心動魄的比數啊,實際比賽內容更是如此。 澳網最讓我欣賞的一點是他的創新和改革, 目前部分園區正在施工,正式為了這"墨爾本公園再開發計畫"。 看看那美網跟法網喊了好多年的中央球場屋頂... 內容包括 園區擴張 新增雨水收集設施 Margaret Court Arena加蓋屋頂,容量提升至7500人 新增一個由8座室內球場、13座室外球場整合成的區域供訓練及大眾使用 Rod Laver Arena、Hisense Arena整修、拉皮 改善停車及各場館間的交通聯結 詳見: Major Project Victoria-MELBOURNE PARK REDEVELOPMENT http://www.majorprojects.vic.gov.au/our-projects/our-current-projects/melbourne-park 澳網公園依傍著亞拉河,黃昏時分粼粼河面可見划船選手認真訓練。 登上Batman Ave天橋可以欣賞壯觀的鐵路網絡, 墨爾本最繁忙的Flinders Street Station就近在咫尺。 一旁還能看到16~23號的外圍球場 平時開放給民眾使用,不僅想起也是空喊多年的台北網球中心, 除了規模越縮越小外,究竟何年何月才能見到呢? 啟用時我都畢業了吧....。 天橋另外還通到了"Melbourne Cricket Ground"(墨爾本板球場)所在的Yarra Park, 這一區可說是墨爾本的體育核心。 其實有開放的空間並不多,主要是過過乾癮罷了。 散步回電車站的途中經過了這個"Champions Walk", 沿路豎立著澳網歷屆男女單冠軍的看板,從1991年開始。 令人不勝唏噓的Seles啊,真是命運弄人...。 1990年代的網壇至今還回味無窮,成就了無數的經典, 可惜那時的我還在地上玩沙。 走到盡頭是2012年,看來今年的還沒放上來, 不過也沒什麼差,跟去年是一模一樣的結局。 踏上同樣的70路電車往CBD的方向駛去, 望著窗外一抹斜陽,內心不斷的翻攪。 錯過了澳網賽季,來到空無一人的澳網公園彷彿憑弔英雄古戰場一般, 曾經,在轉播上看到的一幕幕經典比賽在腦海浮現, 這個現時靜謐異常的園區讓多少英雄好漢在此佔地為王,又使多少名將低頭垂泣? 下定決心,有一天我一定要在四大滿貫賽的現場看一回扎扎實實的球賽! 謝謝收看。 取材時間: 2013.2.4 Melbourne & Olympic Parks http://www.mopt.com.au 心靈滿足後,別忘了肚子也要餵飽啦! 下篇敬請期待: 全澳洲最好吃的漢堡 [食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0.122.1
shinjuku:四大巨星最後有人如願吧 XD 59.126.73.244 03/08 10:04
robinlee528:(噓)低調 XDD 210.60.122.1 03/08 10:42
leslielo:推推,澳網真的是大滿貫入門第一選擇 211.74.113.125 03/08 23:04
iamthebest08:羅賓大....真好 61.62.78.229 03/08 23:26
Jo:羅賓大都已經來寫了我還沒...(慚愧) 114.25.242.213 03/18 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