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Philoso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pinkrock (夢想家)》之銘言: : 我不是哲學系的學生,但是這學期修了哲學概論這門課 : 然後分組報告要報告海德格 : 但我發現我看不懂海德格主要的思想到底在說什麼 : 都快要哭出來了,不知如何是好 : 我有找了一些書來看,但是覺得非常艱澀難懂 : 不知道是不是我不夠認真的關係,還是找錯書? : 我怎麼也沒辦法整理出海德格思想的大意和理論 就我遇到的,一些中文導論性質的書還不錯,例如: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84252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95272 這的好處是,它是照著思想家的思路 抽出幾個topic,依時序、思序排列 照著讀完一遍 大致的輪廓也有了 雖然是很表面的。但也勝過沒有 而且就我讀來 這些也算有趣.. : 我也覺得自己沒辦法用簡單明瞭的方式在口頭報告的時候向同學們解釋海氏的思想 : 不知道可否請問眾版友們,海德格的思想到底主要在說什麼呢  1.背景  首先不得不說Heidegger的背景。當然只不是生平那些囉(想要用那來湊報告篇 幅也是ok啦..):   (1)胡塞爾(Husserl)現象學。  海德格思想的認識論基礎,是建立在胡塞爾的現象學方法上;反過來說,也是 因為胡塞爾,開啟了當代西哲一條新的思考方式,才有海德格的產生。  胡塞爾現象學簡單的說,最大的特色就是,脫離了近代哲學(17-19th、笛卡 兒到黑格爾為止)的主客對立之爭,脫離了心物之爭,以及整個西方思考「表象 /本質」之分的傳統,那些總是認為要碼感官不是真實的只是表象而另有本質、 要碼只有感官是知識的基礎而沒有形上學假設那些鬼東西..;要碼物、要碼心...。 而現象學的最大的特色就是,「回到事物本身」,這是一種奇特的思路,該者認 為真實就是呈現出來的那個樣子,而之所以是真實,是因為胡塞爾主張,「呈現」 並不只是感官呈現給我們,同時在意識活動中,我們也賦予了對象一種形構活動 ..。客觀性由此而生。  當然,這是很奇怪的思路,也是很大膽的主張。我也覺得他總是將理想性啦客 觀性的這些詞語連著一起用且用得那麼理所當然覺得很不可思議。至於「how」的 問題,則是得深入地瞭解胡所主張的那種意向結構理論了,..。回到簡單來說,胡 塞爾現象學是一種打破主/客、主張「回到事物本身(即事物所呈現給我們/我們 所形構出的事物)」的一種認識論方法。  胡塞爾是海德格的老師。兩人之間的微妙關係,是哲學界的盛談之一......唉總是 這樣的,學生總是不安份,學了老師的方法與啟發之後,不見得會照著老師的理 念,而是照著自己的理念,依據自己的氣質啦偏向之類的..。Aristotle對Plato也是這 個樣子。有時間的話,整理出兩人之間的關係來報告,會很有趣..比如,老師弄 掉學生教職的位置之類的..;比如,海德格有一篇信/文章的標題:「寫給『如父 親般的老師』」,知曉兩人關係的人,看到這個,實在是會連背脊都涼了起來,..   (2)形上學、存有論、希臘、中世紀經院哲學傳統  成就海德格的產生,我認為有最大的兩個因素。其一是胡塞爾的現象學方法( 應該沒話說吧?知曉兩人理論間連貫性的人),另一是:海德格本人對古希臘、 中世紀經院哲學、對語源學的考據、對西方形上學傳統、存有論問題的喜愛。這 點來說,剛好跟他老師相反。早期的胡塞爾是很沒歷史感的人,而海德格剛好相 方,超有歷史感。這也是他的寫作難讀的原因,穿插了他的語源學研究,且又是 作為他理論的重要根基。  講海德格不可能不講西方形上學存有論傳統。巴門尼德(Parmenides)的being ,開啟了西方知識的方向或歧途..(嗯,看你怎麼理解它)。Plato與Aristotle也為 了being問題煞費腦筋,這是《存在與時間》導論開始第一段裡的話。中世紀經院 哲學的共相之爭,也是圍繞著being問題在轉。而近代開始,雖然being的形上學問 題被人遺忘了,但其實這問題,也一直仍潛伏在各家爭論之間的背後。因此,此 書中的海德格主張,要重提being問題。  簡單來說是醬。因此,報告的話,還是要用最淺顯且篇幅最少的方式..,說明 一下being問題之於整個西方形上學與知識論的傳統與重大影響。簡單來說(因此 可能會錯),西方在古老的時候,因為being被定為知識真理的唯一對象(在巴門 尼德那裡),因此造就了Plato的理型觀;而這種知識型態(x的本質),也就定了 整個西方的知識性格傳統,...。being原是印歐語系的繫詞(這我真的不了解了..有 錯請鞭),因為語法的關係,繫詞所導出的問題在西方變成很獨俱一格、中印沒 有的。x is x;what "is" x;繫詞這東西,剛好在語法上,變成佔據了「本質」位置 的東西,因此被巴門尼德提出來,認為這就是不變的、永恆的、真正的真理(而非 意見)。到了Aristotle那裡,被命名為「是其所是」....唉呀總之,being所連結的, 就是西方傳統形上學的「本質」問題。   (3)  ok。那麼,很簡單地,:  Husserl現象學方法 + 西方傳統形上學存有論 = Heidegger。  想了很久,覺得這等式,真是最淺顯易瞭。  最能最快即掌握住海德格的背景。 : 或是可以建議我用哪種比較親和的方式解釋海德格(例如說舉例之類的) : 像是柏拉圖有"穴喻"能夠先講寓言,再由寓言去說明其中的思想 : 不知道海德格有沒有類似的例子?  2.思想  接著來說海德格的主要思想內容。一開始提的兩本書裡面的章節,可以翻一下 。在此只是憑我所知,試著說一下。   (1)Da-sein  沒錯,讀海德格惡夢的開始,也是惡夢的結束之所在。提海德格,不可能不提 Da-sein。誇張地說,海德格就是Da-sein,Da-sein就是海德格。  sein是存在(存有)的德文(..不知..)。「Da」是「在……」的意思。因此 ,合在一起變成「……在存在之中」之意。要理解此在(即Dasein;以下行文用 此在),必須要放到上個段落提的(2)與(1),即,必須要放在存有論底下。因此 ,可翻譯為:存在者存在之中。  此在就是海德格用以指稱「主體、個體、人、活著的人」之類意思的特殊其個 人風格用法。為什麼不用「主體」呢?因為近代的主客體之爭的那種思考方式, 正是現象學包括胡與海在內所正要對反的。為了區隔開,他故意用了這個他自創 的、帶有濃厚語源學傳統意味的詞,作為他整個理論的核心。  「此在是一種存在者,但並不僅僅是置於眾多存在者之中的一種存在者。……   這個存在者在他的存在中,與這個存在本身,發生交涉。……」 (頁編12)    (2)在世界中存在(In-der-Welt-Sein)  此在存在在哪?在世界中存在。海德格理論最大特色,就是他的在世存有(唉 呀好多組譯法..),我翻譯為「生存論」。此書的一開始與全書主軸主張,他這種 生存論的(最)優先性地位。要理解這件事,我最喜歡此書中的一段話:  「……比較起人們在心理學中的”首先”規定為聽的東西亦即感知聲響,聽到  聲音更源始些。我們從不也永不”首先”聽到一團聲動,我們首先聽到轔轔行  車,聽到摩托車。我們聽到行進的兵團、呼嘯的北風、篤篤的啄木鳥、噼啪作  響的火焰。  ……並反非來我們首先聽到說出的聲音。甚而至於話說得不清楚或說的是一種  異族語言,我們首先聽到的還是尚不領會的詞語而非各式各樣的音素。」 (頁編164)                ‧‧‧‧‧‧‧  簡單地說,這種在世界中存在(生存論),是優先且源始於(當時,即19世紀 末與20世紀初)的科學認識論知識論,即我們總是先行地有所領會或試圖領會、 先行地在世界中(被拋置到世界之中)……。當照面(光)一發生、一睜開眼睛 、一有意識,我們便被進入到了世界之中。這生存論的優先性,在此書中反覆強 調。(我講得很爛。剩的自己翻二手導論書或翻譯原典,試著體會一下..)  因此,依照書中進程,接著就開始講「我們如何一開始、在周圍世界中」。  (3)上手;與物的關係  在第十五節那裡。他認為,原初的與物的關係(即物之於存在者的意義或價值) ,總是「為了作……之用」、「何所用」,或者,總是循視或打量這些物是做什 麼用。這是物之於我最原初的意義。我想到的例子,就是像在逛十元店裡一樣, 看到新奇的東西,我們不會問它的分子構成方式、幾何形狀組合……,而是問「 它是做什麼用的?」,在物品展列之中,在周圍世界之中。剩的然後不講了,好 累..  簡單說,海德格用用具的例子,開始說明這種意涵所構成的整體性。十七節的 標題,標誌與指引。由此所構成的整體,「意蘊」,世界之為世界(第十九節)。  然後,開始講空間性。蠻有趣的,很閒的話,也可以看一下。   (4)與他人共在 (二十二-二十四節)  有點狡猾,反正他就是一直強調:沒有什麼認識他人心靈的問題,反正,我們 一開始,就是在與他人共在之中。他用的一些狡辯的方式,我認為相當精采。要 研究海德格談論他者,或者要持知識認識論立場來跟他對幹的..,關鍵都在這一章。   (5)常人(das Man)  接著開始談論此在自己本身,是如何存在。常人也是海德格著名的論題之一, 簡單說,在脈絡底下,常人狀態是海德格所一直批判的對象。我的理解是(我覺 得還很糟),常人是指日常狀態中,並且在他的脈絡中,我認為,是指一種「平 均狀態」。意思是,此在總是先行領會了周遭的平均狀態而存在著的。此在首先 是常人,然後才能也許能脫離常人狀態,進入海所認為的「本真」。常人=非本 真,海所認為的面對being、面對自己的存在本身、面對死亡,才是本真。  怎麼理解常人呢……舉個性別的例子(哈我是做性別的)。我是一個女孩子, 我是藉由周遭世界中背後所意味的性別意涵,瞭解到我的生理性別(女性)在這 個世界中,所處的位置。可能不公平,在家中缺乏地位,可能遭受任何的生理男 性攻擊,處於被動,等等等等。首先我是作為、被適應且必須適應我所處的世界 中、平均狀態底下的生理性別,而存活。當我瞭解了這些事,要碼可以選擇依照 我自身的利益,要碼順應這性別世界的遊戲規則,也可以選擇抗拒或極力無視這 些性別規則,開始試著面對與瞭解真正的自己,真正的我是什麼樣子、什麼才是 我真正想要的,等等。如果我選擇不敢面對自己,持續隱蔽在平均狀態當中,那 麼,在海德格的脈絡下,我就是常人,是非本真,是自我逃避、欺騙,不敢面對 自己。(由此可以看出,一樣是服膺於遊戲規則,就有兩種姿態:一種是積極的 順應,一種是消極的順應。兩者的意義,非常不一樣。)  哼嗯,很有存在主義的味道吼。但沙特式的存在主義只是海德格思想的極一小 部份,並且,他本人也不尚贊同這種過度強調主體意志的思想傾向。海德格理論 造就了存在主義的格局,但他本人倒並不全是那麼地存在主義。   (6)現身情態、領會、話語。(第五章)  好累..沒力氣了。   (7)談死亡  談論海德格,也是最被經常提及的主題之一,即他談論的死亡。這裡自己看導 論書,在此,我只提一個觀點:即,請留意,他談論死亡,倒不全是為了純粹的 談論「死亡」本身,而是有他背後的理論意味,即:面對存有。之所以拿死亡出 來談,是因為,他認為,唯有面對死亡,才是「唯一」本真地、面對存有。  這點當然是很有爭議的。是否是唯一呢?而後期海德格也放棄這條路了,轉向 如何「面對存有」的另一條路(下段談)。談論海談死亡,有能力(還跟得上在 說什麼的話..),盡量記得這件事,即:他談死亡的意義,是為了要談本真地面 對存在。   (8)時間  還沒念,謝謝。 (爆) : 或是請推薦我一些解釋海德格思想的書吧! : 我目前看了鄔昆如的《哲學與哲學家西方篇》裡面關於海德格的部分 : 還有項退結的《海德格》(但是這本看不下去,覺得很難懂)  3.晚期:語言。  晚期著名的,海德格的「語言轉向」,即,他開始轉向討論語言問題。要理 解他何以與如何談論語言,必須接續早期(且是他這個人一輩子的)問題意識 ,即:如何面對存有(being)本身。而他晚期發現,語言也是此在面對being一 個很棒的方法。(而我要強調的是,面對being,是他個人的「價值傾向」,即 ,他總是認為:面對並試圖到達being本身的此在,才是好的。但,是否是真的 如此呢?反海德格的Levinas(勒維納斯),首先就是反對這件事)。  ok,還是談一下海德格如何談論語言的最大特色好了。在此,我極力推薦一 篇東西,如果要談晚期的他,只要「熟讀」這薄薄20頁以內的中文,就可以掌 握很多了,即:《在語言的途中》此書的第一篇,語言。寫得非常好,這種海 氐論述的魅力,到晚期已經發展到爐火純青,比早期的《存在與時間》好看一 百倍..(雖然醬講是有點誇張)..。  不是說,是語言說。  這個主張,巧合地,與索緒爾(Saussure)的結構主義語言學,一模一樣。我 認為,當代的語言學轉向,其實是三條各自分別獨立、卻又相互碰巧的路,一 條是英美邏輯實證論與分析哲學,一條是歐陸的結構主義語言學(影響了法國 六零~八零年代,並且至今),與晚期海德格。  簡單地說,他忽然發現了,語言是此在面對與窺見being的(暫且可能最好的) 方式之一。他透過對德國觀念論時期賀德林的詩的詮釋,以海式的獨特語言, 展盡了那種試圖以詩(最純粹的語言性)、窺見being的美……有能力與時間的 話,希望晚期也能是報告裡的一部份。  或者,我以前就極不喜歡早期的《存在與時間》,與當時我的理解能力和他 風格功力為臻的關係,很不喜歡這一本。但,我愛死了了晚期的海德格……所 以,以後期推前期,也是一種方法。  4.海德格的影響  最主要地,影響了同是歐陸哲學的四個人(我想得到地)。海氐的理論,其 哲學史意義最重要的,就是這種現象學之後的生存論傾向,藉由這種先於知識 論的在世界中之觀法,可以發展出……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有趣、且完全 不同於主客對立之泥淖觀法,的事情。  (1)Levinas(勒維納斯)  繼承海德格體系之中,又試著脫離他,對反於他。能談的很多,但不提了。   (2)Sartre(沙特)  其《存在與虛無》的理論框架,除了來自黑格爾之外,也是跟隨在海德格形 上學存有論框架之後。變成一種……強調主體意志與自由的東西。當然,除了 這以外,最引人入勝地,就是沙特的生存論框架中,細密且文學筆風式地,談 論了他人、「凝視」、愛與佔有、虐與被虐的問題,……嗯,都相當精采。這 人的理論,原創性較低,但其文筆,非常厲害。另外,還有這人對於政治的實 際影響,他的自由論,具有濃厚的政治性色彩。  (3)Gadamer(高達美;加爾默達)  著名的詮釋學。其方法觀點,也是緊密地接續於胡氏現象學,與海德格。在 《存在與時間》中,就已經具有濃厚的,詮釋學影子。那也是海氏立場的其中 部份。而Gadamer,加以精彩發揮。然,除了接續現象學脈之外,他還接了近代 歐中的伏爾泰、Schleicher(施萊爾瑪赫)的詮釋取徑傳統,……  另外,還有法國六零年代開始的「反形上學暴力」(德西達,Derrida)、 反人道主義風潮,海氏也是被當作靶子打之一..。英美分析那掛的,自一開始 ,也是堅決與形上學,劃清界限。還有,爭議性最高的,即海德格與納粹之間 的關係,..。還有,最被女性主義所批判的,即他與知名女性政治理論家-- 鄂蘭,之間的關係..(好多八卦似的XD)。說明了不論是正反兩面,即爭議性 與影響力的地位。  書目方面,除了一開頭推薦的兩本導論性的書(還有其它的可隨自己亂找) 以外,也許可以……除了晚期語言可以挑其中一篇以外,《存在與時間》,至 少可以把目錄結構影印下來,放在手邊,多讀幾次,多想幾次。幾個大章節標 題,以及每個標題底下幾段的幾句看起來像「宣示真理」的那種句法的話…… 配合導論書對於海氏整體輪廓的勾勒,應該還是能多少抓出幾個淡薄的影子。 主要還是在於,要抓出它是在現象學之後,並且其being問題所開展的生存論圖 像。幾個重要到死的專有名詞(此在與在世存有),應該……就可以了吧 ?  整天老妖怪老妖怪的,煩不煩呀?自己理解能力有問題,不好好檢討。要碼 不喜歡他就不要理他嘛,反正他也不是重要到真的不談他會死的那種程度。 --
qri:胡和海比較像是資深教授和年輕教師的同僚關係 12/16 16:30
※ 編輯: romacapri 來自: 140.128.103.149 (12/16 17:11)
pinkrock:感謝你!!!講的簡單清楚!我會去找那兩本書來看的。 12/16 17:12
romacapri:謝謝~(抱 12/16 17:13
justgogogo:我也是受到後期的吸引再慢慢的往前看! 12/26 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