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Philoso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3)孰優孰劣? 既然分析哲學和歐陸哲學有所區別,接下來要談孰優孰劣的問題。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先講明我的立場。 首先,之前我所辯護的歐陸哲學是指德國哲學(現象學、詮釋學等), 不包含我不熟悉的法國哲學(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 其次,即使我在第一篇文章裡頭,企圖替歐陸哲學辯護, 但是我完全沒有貶低分析哲學的意思,也不表示我從未曾對歐陸哲學有所懷疑。 (我目前就是作分析哲學的,能體會分析哲學確實有其獨到之處。) 很明顯地,版上有的是分析哲學優於歐陸哲學的聲音, 反而幾乎沒有歐陸哲學優於分析哲學的聲音。 下面我將重心置於專門回應「分析哲學優於歐陸哲學」的意見。 當然,孰優孰劣除了要在差異點上探討之外,還得找出判準來判定。 版上有些網友已經提出了一些判準:清楚明白的用詞或有條理的行文等等。 (以下我不會以『問題意識』或是『歷史感』作為判準, 就我現階段來看,這是雙方沒有共識的判準) 我的結論是,若以分析和歐陸的雙方共同判準來看,我們難以說何者孰優孰劣。 分析哲學家Stanley Rosen曾說過: 「分析哲學具備了十分準確、概念很清楚、系統上很嚴格等性質, 而歐陸哲學則耽溺於猜想層級上的形上學或文化上的人文學, 或者說,歐陸哲學憑的是,我們發夢捏造中或是矯揉造作中所具備的共鳴感。」。 相信這樣的印象非常符合了版上主張分析哲學較優者的說法。 讓我們從這邊出發,找出分析哲學家通常拿來批評歐陸哲學的理由何在: (1) 不夠清楚 (2) 不夠嚴格 (3) 與現實毫無關聯(或關聯很少) 清楚明白的用詞主要是相對於含糊不清的用詞, 清楚明白不等於容易領會。 比如說McDowell的用詞和行文很有條理,但礙於我們自身的能力, 仍得花上一段時間才能明白其中的微言大義。 奇怪的是,版上這些網友如何來區別含糊不清和難以瞭解的用詞? 清不清楚、模不模糊是抽象的,是需要落實的。 歐陸哲學的用語當然對我們習慣英美文化的人來說,非常難以進入, 舉我個人較為熟悉的現象學和詮釋學為例, 「存有」、「投射」、「視域」、「完滿性」等用語,我一開始完全不懂在搞什麼鬼, 投射是心理學上的投射嗎?視域是說視線範圍嗎?完滿性是功德圓滿嗎? 在不懂的情況下,我有兩個選擇, 一是這些詞無意義可言,一是這些詞有意義但難以瞭解。 我不知道是何者,但基於所謂Gadamer的傾聽原則或是Davidson的慈善原則, 我寧願相信這些人不是在說些傻話,最後我慢慢懂了一部份的奧妙, 也發現原來歐陸會分析, 應該說歐陸哲學家同時會運用分析方式和屬於自己的方式, 歐陸絕對不是版上有些人的印象—能混就混在一起。 現在十分困難的量子力學,我們為何不會因為自己不懂,而說量子力學是空談? 有人可能會回答說:「儘管量子力學有許多專有名詞, 但它是可準確預測許多未發生的現象,和世界有所關聯; 歐陸哲學卻只是空談罷了。」。 這些人的想法是「就算我們搞懂了歐陸哲學, 也會發現歐陸哲學只是部精彩的小說罷了」。 面對此一非難,我要問這些人搞懂了歐陸哲學了嗎? 因為我們應該會同意「若我們沒搞懂某一學問,則我們無法說該學問僅是空談」。 首先,用預測的觀念來批評歐陸哲學,同時也會批評到純分析哲學(未結合自然科學)。 其次,歐陸哲學並非和世界毫無摩擦,摩擦可多的呢, 不過端看你腦袋中的世界長得什麼樣子。 有人會說:「你替歐陸哲學找了個擋箭牌,這個擋箭牌 一來會容許很多在此擋箭牌下的歐陸哲學研究者可以說空話, 二來其他實際上空談的學科,當被批評時,也能對批評者說因為你們沒有搞懂。 此一擋箭牌同時保障了相對主義。」 我的回應如下: 在共同價值不存在的前提之下, 若有人真心認為分析哲學只是空談,分析哲學家要如何說服他? 我也面臨到這個困難,所以我才說成為信徒吧。 當我說「成為信徒」不是說一股腦地毫無批判地接受, 而是先不要排斥,慈善一點去聽聽別人怎麼說, 相信德國人、法國人、搞歐陸的人不是白癡。 歐陸哲學也有自身的行規,空話基本上是能區分得出來。 有個立刻的反駁:「那乩童呢? 乩童也能說他們不是在講『肖話』,而是在傳達神的旨意。 是不是任何學說或言論只要被提出,就難以說它是錯的?」 關於這個問題,其中不贊同相對主義的歐陸哲學家會反對所有學說言論都是對的。 然而,判準呢?有沒有一套夠好的判準?坦白說,我還沒有非常好的回答方式。 (這不表示我認為乩童在胡言亂語) 不過,可以說這不只是歐陸哲學家所要面對的問題, 同時也是分析哲學家所要回應的難題。 另外,版上有些人辯護歐陸哲學的方式所採行的理由應該是: 「任一個學說都有其道理,不能說某一學說在說空話」。 這種宣稱確實十分容易引發我們聯想到相對主義, 一旦相對主義成立,會迫使我們得承認某些不願承認的學說為真。 或許,這些人說得沒那麼強,只是說: 「任一個學說都有其道理,不能『隨便』說某一學說在說空話」。 這表示我們得依循一套『還算客觀』的標準來評判某一學說, 問題是這些人繼續會說:「標準常依憑於某一學說自身,或共識, 絕不是單一學派說了算數。」。 可是,共識少有,有的共識也難以決定學說是否成立,反倒相異的標準一堆, 這無疑又回到了相對主義的說法。 這邊先不談相對主義是否成立,及其困難何在, 至少我能斷言這種辯護方式非常難引起分析哲學家的共鳴。 畢竟假設世界的真正圖像只有唯一,或是固定數目的, 一旦對某一領域的圖像有兩個不相容的版本P和~P, 像是分析哲學家就認為歐陸哲學的圖像和分析哲學的圖像是不相容的, 除非我們放棄矛盾律,不然這兩個都是對的是什麼意思?? 前前後後,我的回應方式都不訴諸相對主義, 歐陸哲學也不需要靠相對主義來回應。 事實上,歐陸哲學中不乏許多反相對主義的學者, 像是Gadamer就曾駁斥他自己主張相對主義的詮釋學。 我只是說,相對主義的困難同樣會出現在分析哲學和歐陸哲學雙方。 相對主義的談論先告一段落,接著拉回主題。 即使分析哲學家願意退一步說: 「歐陸哲學是不是空想我不清楚,但它用語不清不楚, 我為何不花時間在清楚明晰的分析哲學之上,幹嘛花時間在歐陸哲學之上? 畢竟歐陸哲學有討論的議題分析哲學也有阿,意向性、道德等等。」。 我認為知識論和形上學其實是相互決定的,知識論可以決定形上學,反之亦然。 這或許可以回答TMWSTW的一些問題, 就是「英美哲學和歐陸哲學關心的對象一樣,有何理由需要分家?」。 即使撇開歐陸哲學獨有的存有結構等等想法,也撇開英美哲學獨有的內/外在論不談, 只專談兩者共同的主題「外在事物」好了, 真以為相同用語能夠保障所關心的主題是相同的嗎? 對於外在事物,分析哲學家絕大多數想到的就是一般我們會想到的,彼此分開, 我是我,事物是事物; 歐陸哲學(重申一次,此指現象學、詮釋學)想到的根本不是這樣的圖像。 所以對於分析哲學會有「超越問題」,意即「我們如何通達外在事物」, 對於現在的歐陸哲學這根本不是個問題,好比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等於180度。 當然當談到「外在事物」還是有其共同的面向。 再舉個Kuhn所舉的例子,Newton和Einstein的「質量」的意涵是不同的, 前者的質量是不變的,後者是會改變的。 簡略回答完TMWSTW的問題之後, 我們應該可以發現本段開始的問題也獲得某種程度的解決, 談法根本不同,看待的方式根本不同,要如何比較? 至於清不清楚,我覺得歐陸哲學其實也很清楚阿,也十分嚴格。 (指的是我所熟悉的現象學和詮釋學,其他我不懂,無權置喙。 事實上,Husserl當初發展現象學,是為了建立一門嚴格而非追求數學般精確的學問, 畢竟嚴格不見得精確吧。有些時候他從Decartes全然懷疑外在事物的道路作為思考起點) 或許,有人比較會被實際的例子所打動,讓我舉些實例吧。 我不知道目前的分析哲學家有多少人在看歐陸哲學的東西,比例可能還不多吧。 就我淺薄的知識而言, McDowell在”Mind and World”中, 曾提及希望這本書能被看作Hegel《精神現象學》的導論, 並在書中引用Gadamer的「視域融合」的概念。 Brandom亦把”Making it Explicit”視為《精神現象學》的導論, 也將要出版探討Hegel思想的書籍。 Davidson也曾說,Gadamer是他在智性上的鄰居 (意思是路子雖然不同,卻殊途同歸)。 這幾個分析哲學家應該算是所謂的『大ㄎㄚ』, 或許他們對於歐陸哲學有不同的觀點。 最後,我提一下在這串討論中比較相關的議題。 分析哲學家Hacking有在討論『科學中思考的模式』, 他發現不同的思考模式會形塑不同的對象。 從中他也得到英語中『主詞—謂語』的思考模式, 容易延伸出一堆追問主詞存不存在的議題, 如數存不存在、電子存不存在、道德存不存在。 問題換作其他語言就不見得如此。 對現在的他(2007)而言,實在論/反實在論不再是個重要的議題。 這值得深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34.146 ※ 編輯: COCOAII 來自: 211.74.234.146 (01/01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