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Philoso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lchemist ( )》之銘言: : 科學哲學:精華區Z>7>15 :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M. H. Salmon :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retince-Hall, 1992 這一本我有讀過一部份,做為入門我並不十分推薦,因為也許這本有點太 難了一些。我最近買了另一本: Theory and Reality: An Intor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by Peter Godfrey-Smith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我簡單說一下我為啥買這本:基本該有的幾乎都有,而且和鮭魚等人編的 那一本比起來,它比較親切,比方說包含了很多人可能感興趣的女性主義 與科學研究這議題;鮭魚那一本,相較之下我覺得比較專業也因此比較沈 悶,對入門者來說也許不是很親切;文字風格亦然。另一點則是,鮭魚那 本比較厚,Godfrey-Smith這本比較薄,比較可能真的讀完。 鮭魚那一本書,除了開頭以外基本上把科學哲學拆成許多次領域:物理學 哲學,心理學哲學、生物學哲學、醫學哲學、社會科學哲學。而Godfrey- Smith這一本的編排方式則不是照這樣分科的方式編排,而是以議題本身 為主。這或許比較能夠讓初學者(比方說我)產生對科學哲學的問題意識 ,而問題意識我覺得是不管學哪個科目都一樣重要的事情:有經驗的人都 知道,很多細節唸過去會忘記。到最後,如果有剩下什麼,其實剩下的都 不是細節而是感覺/ 直覺,以及架構性的知識。 然而,強調一下,我不認為鮭魚那本不好不值得讀或不值得買,只是做為 入門,我提供另外一個我認為可能比較適合的選擇。 : 最後: : 其實我想研讀哲學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你有興趣的東西去唸。當然基 : 礎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搞懂你自己在哪。如果對邏輯有興趣 : ,就去唸邏輯,對道德有興趣就去唸道德。甚至可以先唸難的東西 : ,這樣會比較簡單。我一直沒有辦法理解為什麼不先教後設邏輯, : 後設倫理學,畢竟那是比較基本的東西......Anyway。 這裡我有不同的看法。聽說台大楊金穆教哲學系大一邏輯,好像就是這樣 教。我的看法大致如下,若有興趣深聊我建議我們可以依新版規,另闢標 題聊: 你提到基本。我想沒有人會反對其實後設邏輯或後設倫理學是比較基本的 。但在此,這裡的基本是指概念層次或理論層次等意義下的基本。可是呢 ,至少我認為,人的認知或學習的歷程,方向是相反的,也就是說,人比 較能理解、學會,從概念層次或理論層次的觀點看起來,屬於比較高層的 東西。比較高層的東西,與日常生活經驗比較接近;換種方式也許也可以 說,比較高層的東西比較不抽象,比較具體,並因此比較容易瞭解。 我想到一些例子:在美國有些高中可以選修哲學課。我大致看過其中一所 學校的教材內容。他們教什麼呢?主要內容是倫理學,且嚴格一點說應該 是應用倫理學。課堂上會討論很多議題,比方說墮胎。我後來想想這麼做 是恰當的;我並不認為小毛頭們真的可以瞭解本體論問題。知識論問題也 許可以,不過應用倫理學,相比之下,也許的確是最恰當的哲學入門材料。 另一個例子則是物理學,而這例子至少可以分兩方面來看,一個是歷史, 一個是教材內容。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物理學也是從巨觀、較高層次的物 理現象開始研究、探索,透過無數的實證一步一步往「基本」邁進的。如 果說我們把人類知識的演進過程投射或類比到個體學習的過程,或許個體 也該這樣學,效果會比較好(有點像用短短幾年走過人類長長千年的知識 演進史)。 教材內容也一樣,所以其實多數人(包括我)從來也沒真的瞭解物理學的 基本兩大理論:量子力學與相對論。因為,它太基本了,以致於即使是物 理系也要等到高年級才教。 最後。我認為這問題是可以討論的,並且,我不認為學習這種事存在唯一 最佳解;可能有的人就是比較適合從基本的開始學,雖然我相信多數人並 非如此。至少我就不是這樣的人。 : 最後我要跟哲學初學者說的是,不要讓哲學搞雜了你的生活。 : 認識真理是很孤獨的活動。如果你跟你女朋友解釋為什麼星座是一 : 團狗屎只會讓她離開你。假裝你也對哲學沒有興趣,但是跟週遭的 : 人深刻的討論生活,會更容易讓他們分享你對於獲得真理的喜悅。 : 祝求知之路一帆風順。 : (對於本入門內容,書單有建議請寄信給我,不定期更新。Thanks) 這一點我也有意見啊。得罪一狗票人,被大家痛恨討厭,生活一團糟(不 管公私領域)的偉大哲學家很多的呢。我的意思是,生活?怎樣的生活? 那是什麼東西?聽從你這看法,本來可能偉大的哲學家不就可能因此胎死 腹中在這種(庸俗,或者消極的)「生活觀」裡頭了嗎? 特別是那個「假裝」。我這樣問好了,為什麼做為初學者,我想唸哲學、 我想搞哲學,我立志當哲學家我卻要因為那些俗不可耐的東西,委屈自己 「假裝」我對哲學沒有興趣?為什麼我要假裝?我想唸這個,很可恥嗎? 我知道你的意思是說,哲學論辯一旦開始,時常非常人所能接受或承受。 因此,現實或務實點來看,沒事不需要整天跟女友爭星座到底是不是一團 狗屎,傷和氣傷感情。 但這很簡單啊,回到日常生活,適可而止嘛。只是,這並不需要假裝啊。 幹嘛做哲學家要做的這麼沒志氣、這麼畏畏縮縮,這麼孬?我沒驕傲地說 「唸哲學的人,笨蛋是唸不好的,因此我聰明過人」,我沒搬出柏拉圖的 「哲學家皇帝」就算很懂得尊重人很不賴了吧。版主會不會把標準放太低 了點?會不會把哲學看得太輕了一點?到底為什麼要假裝?搞哲學的人是 三十年前的同性戀,對別人得要努力假裝自己不是GAY這樣嗎? 更不用說,自己都這樣看輕自己,要別人怎麼看重你呢?人重自重者啊。 若多數搞哲學的人都這樣,也難怪台灣哲學要疲弱不振了。連對哲學有興 趣都要藏起來、偷偷摸摸的。莫名其妙嘛。 版主,你到底是在這一段promote什麼樣的一種價值觀啊。。。老天。 突然想到以前劉福增說他到德國的經驗。他跟我(們)說道:在德國,你 跟人家說你是唸哲學的,人家回應的是格外尊敬/ 尊重的眼光。 他還特別用醫生做對比:在德國,你說你是醫生,你得到的並不是這樣一 種程度的尊敬/ 尊重回應。 我說:顯然和台灣不大一樣呢。 若是想當哲學家,我認為,第一步對於「生活」這東西的看法就不能太世 俗,比方說,做為男生,你要認真思考被包養的可能,並因此考慮丟掉沙 文主義的包袱。 我認為,能夠抽離地、後設地檢驗世人的「生活觀」是哲人應該具備的起 碼的能力。並且,由此而來,我認為,哲學家是人群裡最自由的一群。意 識型態層次的自由、價值觀的自由;做為人而活著,「前提」最少的一種 人。另一方面也是可以活的最誠實的一群人(在此請對照上面的「假裝」 )。 所以,哲人們,如果同女朋友解釋星座她因此離開妳,並且你輕易地、未 經反思地按照一般人的看法,認為這樣就叫搞砸/ 雜生活的話,我覺得這 可能得小心點囉。 -- PTT2 自然就是美 => 百慕達群島 => 漩渦 => PinkPartie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2.12.211.81 ※ 編輯: A1Yoshi 來自: 82.12.211.81 (01/01 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