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Philoso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OCOAII (忍者=會忍耐的人)》之銘言: : (當然台灣的分析哲學家通常和這邊『分析哲學家口中所謂的』歐陸哲學家作的是類似的 : 工作,也就是把其他哲學家的思想詮釋清楚而已) 沒錯 -.- 這一部分可以解釋為什麼國內做西哲的人,平均而言,發表國際期刊的 情況很不理想。 : 好了,上面我已經盡量去鋪陳分析哲學角度對自身和歐陸哲學的看法。 : 底下要接著問的是:那為何分析哲學家的說法無法打動歐陸哲學家? : 究其原因,問題出在歐陸哲學十分看重『歷史性』。 我還沒看下文,不過強調歐陸哲人看重歷史性這一點....我有點想法。 據我所知,有些心靈哲學家以及生物學哲學家對於很多現象的看法也是 充滿「歷史元素」的。比方說Dreske談心理內容(或表徵內容)的理論 持的便是心理內容包含演化過程 -- 這樣一種看法(有興趣的人可以用 "Swamp Man"以及"Dreske"當關鍵字查詢之);有些生物學哲學家認為, 即使是兩個物理組成以及功能一樣的器官也可能在生物學裡被分屬兩個 生物學類(biological kind),因為兩者的演化歷史不同。 不過這可能並非COCOAII所言的「歷史性」就是了。 可能的差異是:還是語言本身吧。 分析哲學家使用語言時,不會強調語言語詞本身的歷史性,並且使用的 多半都是當今人們在使用的語言(以及,當今的意思)。 這讓我想到一組可能看起來有點弔詭的句子: 用當今的語言談論語言或其它現象的歷史性; 用強調、看重歷史性的語言談論語言或其它現象的歷史性(?) 我直覺覺得弔詭的地方還是前面s提過的語意決定/ 固定的問題。 我有點納悶,用著語意不是決定的或固定的語言,如何可能談論,不要 說其它事了,就談論語言它自己呢? -- PTT2 自然就是美 => 百慕達群島 => 漩渦 => PinkPartie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2.12.211.81 ※ 編輯: A1Yoshi 來自: 82.12.211.81 (01/01 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