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Philoso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篇文章,我想談談「無知」,關於群眾的無知。 「我思故我在」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句,可是真能理解的人恐怕不多;如果你想要測試某 人是否理解,就問他為什麼是「我思」而不是「我笑」,看看他怎麼解釋。 而我想理解了笛卡兒的意思後,能夠進一步提出質疑的人想必更少。 在《第一沉思》中,笛卡兒懷疑完所有感官知覺後,他發現「我思」無法被懷疑,因為任 何對「我思」的懷疑都是「我思」。 但是難道我不思,我就不在了嗎? 於是開始有人思考,在「我思」前的「我」是什麼東西。在這個考察的過程,哲學家發現 思考「我」是什麼的動作,其實充滿了種種的弔詭特性。 這個討論最早是由費希特在《知識學》所提出,他認為當我們進行對「我」的反思的時候 ,我們必須要「意識到我的存在」並且「知道那個東西是我」同時「我們得知道我知道那 個東西是我」。 很拗口,但說白了就是自我指涉是個無限的指涉序列。 -- 另一個比較著名的「自我指涉」問題是說謊者悖論,也就是直接的自我指涉的否定句,例 如「這個世界沒有必然的事情。」 直覺的解答是區分語言的「層次」,認為我們可以有所謂的「後設語言」只要兩句話不屬 於相同的層次,因此不會有自我指涉的問題。 用例子來說明就是:「這個世界沒有必然的事情」和語句的「這個世界」不存在相同層次 。 但是有種狀況稱為「間接的自我指涉的否定句」例如: 「下面的句子是假的。」 「上面的句子是真的。」 更可怕的問題是偉大的羅素提出的「理髮師悖論」,它討論的是自我指涉的集合,精確來 說是這樣子:「所有不以自身為元素的集合所構成的集合,是否以自身為元素?」 通俗的例子是有個理髮師說:「我只替不給自己刮鬍子的人刮鬍子。」於是就有人問他: 「那你替不替自己刮鬍子呢?」 而當人們還在糾結於如何處理悖論的時候,大家都知道但是幾乎大家都不知道的「哥德爾 不完備定理」出現了!! 它宣告徹底解決悖論是不可能的事情。 -- 哥德爾的證明核心就是沿用「說謊者悖論」的概念,只不過他把「真假」換成了「能不能 被證明」然後試圖在任何的公設內證明「這句話不能被證明」這句話。 如果你證明了「這句話不能被證明」,就代表這句話是假的(和說謊者悖論的不同是,證 明了「這句話是假的」會產生悖論,但是「能不能證明」並不會) 或者換個例子:「沒有真理」這句話若為真,那麼就產生矛盾,若為假就表示「有真理」 但是真理不需要是這句話,所以「沒有真理」是假的。 在經過複雜的證明後,哥德爾總結道:「任何系統要嘛太簡單能說的不多,要嘛存在不相 容的內部矛盾,否則肯定存在為真但不能被證明的敘述。」 -- 最後讓我們回到「我思故我在」以及從「我思」到「反思」所衍伸出的詭論:「無限後退 的自我指涉。」 費希特的解決是從認識論轉向存有學,提出主客統合的直觀意識稱為「智性直觀」作為解 決自我指涉問題的答案。 過去我總是很不能理解這種轉向,認為歐陸哲學充斥著無法解釋只能逃往玄虛清談的狀況 ,但是把「自我指涉」涉及的問題完整思考過一輪,才發現除此之外,好像也沒有其他辦 法了。 於是我們只能很無奈的接受: 「有些事情是真的,但是無法被證明。」 可是有沒有理解這句話,又有什麼差別呢? 我相信是有的,可惜我無法證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18.91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W-Philosophy/M.1403878845.A.40A.html
wayne2011:你知道我同學說什麼麼? 他竟然說"無知才是福"ㄟ 06/28 00:15
wgst88w:"在「我思」前的「我」是什麼東西",這句話超關鍵的,輕輕 06/28 08:22
wgst88w:帶過真的會看不懂本文在說什麼!而那個「我」還真有明鏡亦 06/28 08:23
wgst88w:非檯之感。而以費希特所解決的方式是指「我存在亦存有」的 06/28 08:27
wgst88w:意思嗎?呵~~有理解的話,想必就跟蘇格拉底敢對外堅稱"我 06/28 08:30
wgst88w:沒有知識"的信念一樣吧! 06/28 08:30
wayne2011:才覺得說到底有什麼事是可以不用知道的~ 06/28 10:25
ppu12372:事情可以有真假嗎? 命題才可以吧? 06/28 15:44
ppu12372:所以倒數第三行應該改成 06/28 15:44
ppu12372:「有些命題是真的,但是無法被證明。」 06/28 15:45
linotwo:關於我思故我在的這個議題,我認為可以導入頻率的概念, 06/29 16:06
linotwo:讓一般人比較好理解。 06/29 16:06
linotwo:"思"是"我和現實交會的現象",而交會這件事有頻率。 06/29 16:07
linotwo:交會的頻率不為零則表示我思。 06/29 16:08
linotwo:對於"我"這個觀點,頻率永遠會被標準化, 06/29 16:10
linotwo:因此"我"無法察覺頻率變快變慢,只能察覺現實變快變慢。 06/29 16:11
linotwo:當頻率為零,表示我不與現實交會,因此現實中我不在。 06/29 16:13
linotwo:同時因為標準化的關係,"我"也不會察覺到"我思不成立"。 06/29 16:15
mardrea:以現象學觀點來看 應該是我思故"思"在 06/29 16:34
ppu12372:linotwo:這邊交會的定義是?? 頻率? 是甚麼再隨著空間做 06/29 17:22
ppu12372:週期性變化?? 06/29 17:22
ppu12372:標準化是?? 06/29 17:23
linotwo:交會指的是觀察者對現實作為一個客體的取樣,是離散的。 06/29 18:26
linotwo:頻率則是指客觀世界的時間維度上面取樣所發生的經常性。 06/29 18:27
linotwo:標準化是指以特定變量為單位量來重新量化其他變量。 06/29 18:28
linotwo:在這裡指的是取樣愈頻繁,便會覺得客體隨時間變化愈緩慢。 06/29 18:32
linotwo:相對地,當取樣停止,會覺得這段時間的變化瞬間跳過。 06/29 18:33
ppu12372:那"交會"是有起始和結束的嗎(經歷一段時間),還是瞬間完 06/29 19:48
ppu12372:成呢?? 06/29 19:48
ppu12372:我同意m大,這樣來看應該說是 我思故"思"在 06/29 19:57
linotwo:交會可以是離散的(一瞬間)也可以是逼近無限短的片段, 06/29 20:42
linotwo:每次交會的現實都是靜態的 06/29 20:47
linotwo:這樣理解可以讓原本動態的現象與靜態的現象具有統一性。 06/29 20:50
mardrea:l說的讓我想到康德說的 知性範疇和感性雜多的關係 06/30 02:33
ppu12372:可是根據定義,交會需要取樣,而所有的生物從觀察到腦部確 06/30 11:22
ppu12372:實接收到訊號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不是嗎?? 06/30 11:22
linotwo:根據科學家的實驗結果,人在意識到之前腦部已經預先有了 06/30 11:48
linotwo:可以作為預測行為的依據的現象產生。 06/30 11:49
linotwo:因此我認為在表淺意識層面,判斷是在一次的交會中發生的。 06/30 11:52
ppu12372:哦哦所以取樣指的不是生物受器感知到腦部得到資訊的過程, 06/30 12:02
ppu12372:而是受器感知的那一瞬間 06/30 12:03
ppu12372:可是這樣定義交會的話,前面又說"思"是"我和現實交會的現 06/30 12:08
ppu12372:象",這樣不會跟一般人認定思的定義(推理,論證)有矛盾嗎?? 06/30 12:09
linotwo:交會的定義確實比一般思的定義要來得寬, 06/30 12:19
linotwo:為得是要解答我不思的時候我在不在的疑問。 06/30 12:19
linotwo:我認為和笛卡兒的原意有所出入。 06/30 12:21
linotwo:"我思"被用來作為試圖排除"我思"的工具,交會的角色也一樣 06/30 12:30
ppu12372:那如何確定[對於"我"這個觀點,頻率永遠會被標準化]為真? 06/30 21:24
ppu12372:然後,照你的說法,交會可以是離散的,那假設某個人與現實 06/30 21:27
ppu12372:的交會每一次都是離散的,那麼這個人的狀況不就會變成 06/30 21:28
ppu12372:即使他經常"思",但他一生中"在"的時間總值仍然為零 06/30 21:34
ppu12372:但他卻有"思",所以"在",那他到底是在還是不在呢?? 06/30 21:40
linotwo:頻率被標準化可以從主觀體驗著手,有幾種現象可以用標準化 06/30 22:13
linotwo:來解釋。例如重度昏迷的人覺得時間彷彿跳過,或是專注某項 06/30 22:14
linotwo:技藝的人覺得時間彷彿變慢,或是恍神的人覺得時間過很快 06/30 22:15
linotwo:而當交會用離散的方式來理解時,是算次數而不是算累計時間 06/30 22:16
linotwo:因此可以用"時間區間內發生幾次交會"來判斷在或不在 06/30 22:18
ppu12372:話說,如果取樣指的是人體受器感知的那一瞬間,與腦部是否 06/30 23:01
ppu12372:接收到資訊無關的話,那麼生物的身體時時刻刻都在感知呀 06/30 23:02
ppu12372:這樣就會是一個連續的現象了,還是說 06/30 23:03
ppu12372:交會指的是腦部接收到訊號的那一瞬間?? 06/30 23:03
ppu12372:欸不對,只要人體受器有感知,大腦就會得到資訊,發呆和專注 06/30 23:04
ppu12372:的差別僅在於大腦有沒有處理(推理,記憶)這些資訊不是嗎?? 06/30 23:05
ppu12372:啊啊上一行的處理還包含神經反射 06/30 23:07
ppu12372:所以交會指的是神經系統開始處理(或結束)的那一瞬間嗎?? 06/30 23:08
ppu12372:然後,如何確認 若 我與現實沒有交會 則 我不存在? 06/30 23:12
ppu12372:你怎麼定義存在? (天啊我問題好多QQ) 06/30 23:12
ppu12372:啊對了還要定義"我" 這邊的"我"指的是身體? 意識? 還是.. 06/30 23:16
ppu12372:話說如果依照我平時對存在的定義 06/30 23:24
ppu12372:(可被觀察 或 一集合子項皆為可被觀察之屬性) 06/30 23:26
ppu12372:並把"我"定義為一擁有特定思考習慣的意識的話 06/30 23:29
ppu12372:[若 我與現實沒有交會 則 我不存在]似乎可以被證明 06/30 23:30
ppu12372:更正:(可被觀察 或 一集合且其子項皆為可被觀察之屬性) 06/30 23:31
linotwo:如果要我挑一個候選的話,大概是腦神經電磁場擾動, 06/30 23:36
linotwo:可以作為"我"的第一手觀察對象。 06/30 23:36
linotwo:"存在"可以分為"可藉由觀察來判斷"與"不可藉由觀察來判斷" 07/01 01:13
linotwo:好比我睜開眼睛看四周,最終得到的視覺是我自己私有的, 07/01 01:17
linotwo:然而其他人卻無法經由觀察來確定我有沒有得到這樣視覺。 07/01 01:18
linotwo:"誰"得到視覺便是無法被觀察的。 07/01 01:19
linotwo:而腦神經內的電磁場擾動則是可以由儀器測量得知其存在, 07/01 01:21
linotwo:所以是屬於可藉由觀察來判斷的存在。 07/01 01:22
linotwo:至於和腦神經內電磁場擾動有密切關係的視覺的內容, 07/01 01:23
linotwo:則是只有"我"這個觀點才能觀察到的存在。 07/01 01:23
ppu12372:其他人是否得到視覺可藉由測量其眼部周遭的光與其腦部視 07/01 10:11
ppu12372:覺部位來得知呀 07/01 10:11
ppu12372:即使不用儀器,我們仍然可以用問的,問他有沒有看到XXX,透 07/01 10:12
ppu12372:過聽覺(聽他的回答)來判斷他是否得到某段視覺 07/01 10:13
ppu12372:喔我這邊觀察的定義指的是透過生物受器(視聽嗅味觸)來獲 07/01 10:15
ppu12372:得資訊 07/01 10:15
linotwo:"我獲得視覺時的附帶現象"和"我獲得視覺"這兩件事 07/01 10:30
linotwo:沒辦法證明其必然性。 07/01 10:30
linotwo:比如感光元件受到光照產生電流,卻無法用以證明相機有感覺 07/01 10:32
ppu12372:無法演繹的證明,但可以歸納的證明呀 07/01 10:33
ppu12372:不過如果即使對方說了自己已得到某段視覺,並且有做出得到 07/01 10:34
linotwo:每個人的主觀觀點都只有一個,沒辦法歸納。 07/01 10:35
ppu12372:該段視覺通常會有的反應(因看到女友偷吃而生氣) 07/01 10:35
ppu12372:你依然懷疑其得到該段視覺是否為真,那就跟唯我論的觀點蠻 07/01 10:36
ppu12372:像的,不過唯我論是假設「我的心靈是唯一存在的事物」 07/01 10:37
ppu12372:既已假設自身心靈是唯一的存在,那討論其他事物是否存在 07/01 10:37
ppu12372:就沒意義了~~ 07/01 10:37
linotwo:客觀角度能夠觀察到的反應與主觀角度獲得的內容是兩回事。 07/01 10:38
ppu12372:我先確認一件事,假設A對你說[我有看到那隻鳥],你聽到後 07/01 10:42
linotwo:比起懷疑其他觀點存不存在,我比較傾向主觀觀點是私有的。 07/01 10:42
ppu12372:你認為自己是否確定了A得到了[鳥的外觀]這段視覺?? 07/01 10:43
linotwo:即使透過觀察與思考能夠理解其他觀點, 07/01 10:43
linotwo:但理解的仍然是自己的觀點所看到的概念。 07/01 10:43
linotwo:鳥的問題的話,我仍然是藉由概念的形成來確定。 07/01 10:45
ppu12372:所以在鳥的問題上,你會說你"無法確認A意識中這段視覺是否 07/01 10:48
linotwo:如果在我的概念中 A 確實看到鳥,跟我自己看到鳥時一樣 07/01 10:48
ppu12372:存在",但你可以確定"A說出[我有看到那隻鳥]這個聲音片段 07/01 10:48
linotwo:那麼我就可以相信 A 和我一樣,接受到了鳥的視覺。 07/01 10:49
ppu12372:的存在,是吧?? 07/01 10:49
ppu12372:問題是你在推理[A 確實看到鳥,跟我自己看到鳥時一樣]的 07/01 10:50
ppu12372:過程中,你的推理形式是[我觀察到A看到鳥的反應與我看到 07/01 10:51
ppu12372:鳥的反應有諸多相同處,所以A有看到鳥] 這邊你使用了類比 07/01 10:51
ppu12372:推理,而類比推理是歸納推理的一種,所以事實上你是會使用 07/01 10:52
ppu12372:歸納法來論證他人是否有得到某個觀點的 07/01 10:53
linotwo:不僅我會使用,而且我認為這樣的推論具有一般性。 07/01 10:55
linotwo:這也是同理心產生的過程的一環。 07/01 10:57
linotwo:不過不衝突我認為主觀點是私有的,不可被觀察的存在的概念 07/01 10:58
ppu12372:可是你剛才說 "每個人的主觀觀點都只有一個,沒辦法歸納" 07/01 10:58
wgst88w:不知道我的了解是不是!那就是linotwo的意思是在說"鳥的次 07/01 11:00
wgst88w:性在於每個人都不一樣,而這無法拿來證明"是嗎? 07/01 11:00
linotwo:把自己的主觀觀點拿來類比其他人的主觀觀點,邏輯上有缺陷 07/01 11:04
linotwo:但是它的期望值足使一般人這麼做。 07/01 11:05
ppu12372:沒錯,主觀觀點並不是可觀察的屬性,但他是一集合,且其子項 07/01 11:07
ppu12372:皆為可觀察之資訊 07/01 11:07
linotwo:鳥的次性如果是屬於主觀觀點私有的, 07/01 11:08
ppu12372:舉A看到鳥為例,當我們說A看到鳥時,我們所表達的概念就是 07/01 11:09
linotwo:意味著其他的主觀觀點無法感知這個次性,必須透過概念認知 07/01 11:09
ppu12372:[A會以鳥是存在的這個命題作為前提來進行推理 或 出現情 07/01 11:11
ppu12372:緒反映]這兩個子項的集合,而這兩個子項皆可透過觀察得知 07/01 11:11
linotwo:我比較傾向現實是一個集合,由觀察者與觀察對象組成 07/01 11:16
linotwo:而感覺最終的去處是觀察者,獨立於所有可被觀察對象之外 07/01 11:17
linotwo:而"我"是具有成為觀察者的潛力的存在,現實中我就是觀察者 07/01 11:18
ppu12372:我整理了一下我之前的發言,以鳥的問題為例,我是假設A得到 07/01 11:19
ppu12372:鳥的視覺 這個事件的初性 等於 該視覺的次性 07/01 11:20
ppu12372:更正,這個事件的初性 等於 該事件的次性 07/01 11:21
ppu12372:而你並不這麼認為 07/01 11:22
ppu12372:你的意思是,我們只能用次性來推測初性,是吧?? 07/01 11:25
ppu12372:是的,次性不應該與初性等價,所以存在的定義應該修正為 07/01 11:35
ppu12372:若A存在,則其次性為可觀察或一集合,其子項皆可被觀察 07/01 11:36
wgst88w:嗯,只是我認為這樣似乎又回到第一沉思了,我是覺得真的要 07/01 11:46
wgst88w:不思,唯有死了之後才能知道了,不然只是在明鏡中又拿個鏡 07/01 11:46
wgst88w:子照,發現的只有無數個自己! 07/01 11:46
linotwo:那有沒有可能 A 存在,且不存在可被觀察的次性呢? 07/01 15:01
ppu12372:懷疑定義過窄嗎? 我確認其定義的方式是透過盡可能地蒐集 07/01 15:28
ppu12372:人類使用語言文字時,有包含該詞項的語句,再利用假說演繹 07/01 15:30
ppu12372:法,先假設,再一一代入我蒐集到的資料,所以是有可能出現 07/01 15:33
ppu12372:我抽樣的樣本數過少或不夠隨機的狀況 07/01 15:33
linotwo:沒有可被觀察的次性的存在之中,最為人所知的大概是上帝吧 07/01 15:36
ppu12372:話說在做定義的推理時有時會碰到一字多義的狀況,而如果某 07/01 15:41
ppu12372:個詞項蘊含之概念未被明文紀載,又只有不到一成的人使用, 07/01 15:43
ppu12372:又不是約定性定義的話,我就會當作他們用錯了 07/01 15:44
ppu12372:上帝的話,不是很多人在吵說上帝存不存在嗎? 07/01 15:45
ppu12372:支持上帝存在的人是認為,上帝會給好人幸福,給壞人懲罰 07/01 15:46
ppu12372:禱告會得到回應,死後會讓教徒上天堂,這些不都是上帝(假設 07/01 15:47
ppu12372:真的存在)的可觀察到的次性嗎?? 07/01 15:47
linotwo:不支持的人會說這是偶然加上心理作用。 07/01 15:48
ppu12372:還有神蹟,聖經都是上帝的次性 07/01 15:49
ppu12372:不支持的人就會說好人不一定會幸福(上帝干預好人的人生之 07/01 15:53
ppu12372:次性未被觀察到)禱告不會得到回應,死後不會上天堂 07/01 15:54
ppu12372:不就是在說這些次性不會被觀察到,沒有任何上帝的次性會被 07/01 15:55
ppu12372:觀察到,所以上帝不存在 嗎? 07/01 15:55
ppu12372:ps.否定神蹟及和聖經是上帝的次性的方法又不太一樣了,他 07/01 15:58
ppu12372:們是證明神蹟是人變的魔術或是自然現象,聖經是人寫的,說 07/01 15:59
ppu12372:這兩件事是人或某些化學物質的次性,而非上帝的次性這樣 07/01 16:00
linotwo:如果 A 正在偷窺 B 而 B 不知道,那麼 B 會認為 A 不存在 07/01 16:05
linotwo:存在的定義大概是在講這個吧。 07/01 16:05
linotwo:存不存在其實是主觀判斷的結果,可能因人而異。 07/01 16:07
ppu12372:對,A 正在偷窺 B 而 B 不知道,那麼 B 會認為 A 不存在 07/01 16:08
ppu12372:但這個狀況就是B"判斷錯誤",因為B是"可觀察到的",也就是 07/01 16:09
ppu12372:B事實上存在,存在的定義是"理論上可觀察到",而非已觀察到 07/01 16:10
ppu12372:即使A是隱形生物,透過紅外線,或用手碰A,或等A攻擊B,都可 07/01 16:12
ppu12372:以觀察到A的次性 07/01 16:12
ppu12372:即使A很神祕尚未被人類所理解,無法利用任何的手段科技觀 07/01 16:14
ppu12372:查到,也只能說"以現在的科技無法確認A是否存在" 07/01 16:15
ppu12372:ex:西元1932年前的反物質之於人類 07/01 16:18
linotwo:當我表達"我正在知覺到"這一個直觀的概念時,其他人應該能 07/01 16:23
ppu12372:當初科學家在證明以太是否存在時,不是也透過測量不同方向 07/01 16:23
ppu12372:的光速嗎?? 07/01 16:23
linotwo:知道我表達的概念對他自己也是直觀的,因為他也"正在知覺" 07/01 16:24
linotwo:這類直觀的事實存在的概念是我原本想指涉的。 07/01 16:26
linotwo:不過存在的定義可能在此不適用,換個詞也許會比較好。 07/01 16:27
ppu12372:因為他也"正在知覺" 是指他可能聽到你用嘴說出或看到你用 07/01 16:36
ppu12372:筆寫在紙上(說"我正在知覺到"或寫下"我正在知覺到") 07/01 16:37
ppu12372:嗎?? 07/01 16:37
linotwo:是因為對方被我分類到正在知覺的分類裡。 07/01 16:42
linotwo:也許事實上我的電腦螢幕可能也正在知覺,只是我不知道。 07/01 16:43
ppu12372:那你把對方分類到正在知覺的分類裡前,你應該會先得到對 07/02 01:40
ppu12372:方正在知覺的證據吧?? 07/02 01:40
wgst88w:那麼存在的"正確性"本身,應該不能再被懷疑吧!例如A 偷窺 07/02 06:13
wgst88w:B 這件事本身為一"真值",故其"存在"且必要條件為"真"的確 07/02 06:23
wgst88w:定性;而螢幕裡linotwo正在知覺這件事也是,姑不論linotwo 07/02 06:26
wgst88w:到底會指向誰,但螢幕的回應是確定的,故為"真"且"存在"。 07/02 06:29
wgst88w:以上均與"其次性為可觀察或一集合,其子項皆可被觀察"不矛 07/02 06:35
wgst88w:盾;唯"神"的確定性,須借由"發生事件的存在"才能去觀察, 07/02 06:48
wgst88w:只是所觀察到的"子項"都是人們所假設的性質(完美、創造、 07/02 06:51
wgst88w:主宰...等)為真,故性質"存在",只是這些性質的集合是否於 07/02 07:03
wgst88w:"神"的確定性無法被觀察到,但這些假設的性質是存在的,所 07/02 07:04
wgst88w:以用神是"存有"的來論述? 07/02 07:06
linotwo:我假定對方知覺到並且有反應時,知覺的內容類似我自己主觀 07/02 07:23
linotwo:知覺到的。比如對方看到的紅色,我會假定跟我看到的類似。 07/02 07:23
linotwo:但是如果對方是我夢裡的人物,而我不知道這是夢, 07/02 07:26
linotwo:那麼夢裡短暫的期間我也會把對方當作是有知覺的,即使 07/02 07:27
linotwo:事實上對方沒有知覺,只有彷彿對方正在知覺的表象。 07/02 07:28
wgst88w:這笛卡兒有談到過,既然你身處夢境之中,那麼"夢"本身是確 07/02 07:37
wgst88w:定的,要察覺這個夢,只有醒了之後。 07/02 07:39
linotwo:上面的例子中,夢是否確定了夢中人物沒有知覺呢? 07/02 07:47
linotwo: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有可能夢中的人物是我的另一個人格, 07/02 07:48
linotwo:而當我醒來時我的記憶並沒有承續這個人格。 07/02 07:49
wgst88w:但"夢"是確定的,它的性質類似虛幻,是可以被觀察到的,除 07/02 07:52
wgst88w:非你是在做一個不會醒的夢。 07/02 07:52
wgst88w:例如,我現在與你的對談是我的一個夢,那麼當我醒了之後, 07/02 07:59
wgst88w:我會發現與你對談的這件事是虛幻的,也就不為真,故不存在 07/02 08:00
linotwo:那麼如何確定我現在不是在作一個不會醒的夢呢? 07/02 08:01
wgst88w:;但就"夢"本身是確定的且為真,所以這夢曾存在過。 07/02 08:01
linotwo:如果我說做夢的人是上帝,而我是上帝的子人格,合不合理呢 07/02 08:04
wgst88w:這就要去分析了,看"是不是能"找出你曾醒過的證據! 07/02 08:05
wgst88w:既然"上帝"的性質之一就是"無所不能",這憶測也不無可能, 07/02 08:07
wgst88w:只是如果你是上帝的話,何必再去證明呢?而且這憶測不存在 07/02 08:09
wgst88w:於我。 07/02 08:09
linotwo:我確實懷疑過我們都是上帝的子人格,沒有證明的必要性。 07/02 08:12
ivanos:有人說我不思我就不在了嗎 07/06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