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二﹑‘近代化’與‘軍事革命之父’ 何謂‘近代化’﹖要了解這點之前﹐各位版友必須知道幾件事﹕ A﹑我的史觀主要是以歐美歷史為主體﹐一方面這是我所學的內容﹐另一方面則是為 了減少參考資料的複雜度。 B﹑我的史觀一樣會參考東亞歷史的內容﹐因為我比許多歐美學者幸運的是﹕我看得 懂中文XD。 C﹑我的史觀在立場上儘可能做到最中立的程度﹐當然無庸置疑的會傷害到許多具有 高度文化自信心的版友﹐但很抱歉﹐我的理論不可能討好所有的人。 接下來必須了解﹕‘近代’的標準在哪裡﹖ 如果以時間上來說﹐至少對歐美歷史來說﹐從文藝復興時代結束時﹐出現‘科學革 命’的時候開始。問題就來了﹕那麼文藝復興何時結束﹖科學革命何時開始﹖簡單 的來說﹐文藝復興末期﹐與科學革命初期﹐日期上是重疊的﹐而且為期甚久。 對於軍事史學家來說﹐原本也沒有這樣的分界線﹐可是在1950年代中期﹐瑞典史學 家麥克羅伯特發表了一篇論文﹕‘古斯塔夫阿道夫大帝與軍事革命’。這篇內容頂 多只有兩千字的短篇論文﹐立刻在軍事史學界投下了一顆巨大的炸彈﹐頓時之間﹐ 這篇論文的主題引起了嚴重回響。先且不談回響的內容如何﹐但‘軍事革命’一詞﹐ 成了劃分軍事史上‘近代化’的時間起跑線﹕軍事革命以後﹐方有‘軍事近代化’ 的開始。 羅伯特的理論顯然是有問題的﹐並不是說30年戰爭的名將古斯塔夫阿道夫大帝不夠 格﹐而是理由一﹕羅伯特是瑞典人﹐他寫的是瑞典王﹔理由二﹑在古斯塔夫阿道夫 大帝之前﹐並不是沒人進行軍事建制的改革或革命。而這個改革或革命從何時開始﹐ 則沒有一個定論。甚至有人認為根本沒有所謂的軍事革命﹐只有軍事演化。不然只 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軍事革命之父﹐反正成功只有一個媽媽﹐卻有無數個爸爸。 當然我本人是不贊成最後一種說法的﹐雖然我也不認為一個人可以重要到那種程度。 但事實告訴我們一件事﹕有時候第一個創下成功範例的人出現後﹐自然會有成千上 萬個人按照他成功的方式去獲得成功。即使‘軍事革命之父’是古斯塔夫阿道夫大 帝好了﹐後世出現的諸多偉大軍事改革者﹐譬如說拿破侖﹐也是站在古斯塔夫阿道 夫大帝與追尋者的肩膀之上。 當然﹐我個人並不認為古斯塔夫阿道夫大帝是名符其實的‘軍事革命之父’﹐因為 除了古斯塔夫阿道夫大帝之外﹐另有數人被選為軍事史學家心目中的‘軍事革命之 父’﹕ 一﹑克倫威爾﹔ 二﹑腓特烈大帝﹔ 三﹑黑王子愛德華﹔ 四﹑拿破侖﹔ 五﹑奧良治親王莫理斯藩拿紹 [Maurits van Nassau﹐Prince of Orange (1618–1625)]。 我個人認為是莫理斯﹐雖然他的軍事生涯只有短短數十年﹐但他做了幾件事﹐對於 歐洲軍事發展的影響甚大﹕ A﹑他採用羅馬軍制﹐創立‘營隊制’﹐每營550人左右﹐從此成為歐洲陸軍的定制。 B﹑他讓長矛手和火槍手在各營保持一定的比例﹐並讓他們彼此協調作戰。火槍手輪 流發射﹐長矛手負責掩護與肉搏﹐這是近代步兵戰術的先聲﹐而後待刺刀發明之後﹐ 長矛與火槍遂結合為一﹐但戰術原則相同。 C﹑他運用當時最先進的科技‘印刷術’﹐將所有的戰鬥技巧做成口袋大小的圖畫教 範﹐方便文盲眾多﹑語言彼此不通的官兵使用(實際上他向四面八方﹐從各國拉壯丁 的辦法﹐到了20世紀﹐仍在實用﹐連中國在八年抗戰都是用同一套)。 最後一項的影響最大﹐因為當莫理斯死後﹐部隊解散﹐但不少人帶著他所發行的教 範﹐跑去其他國家當傭兵。他們的經驗與教範內容﹐也因此輾轉流傳到了世界各國。 如果將十七世紀﹐由莫理斯編撰的圖冊教翻﹐和二十世紀﹐中日兩國陸軍的圖冊教 範擺在一起﹐可以明顯的看出裡面有許多戰鬥技巧﹐甚至敬禮動作﹐如出一轍。 ——想當年﹐我看到這樣對比的時候﹐心中有種很奇怪的感覺﹐到現在還無法形容 其中所包含的驕傲之中帶著的自卑﹑痛苦中卻有一種異樣的快樂......:P 當然﹐這樣只是‘軍事近代化’其中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而已﹐其他的特徵則沒有那 麼地明顯了。 -- 萬物皆非主,唯曼尼大神,至聖之先知,亞當史密斯。 La ilaha ill money,Adam Smith rasula'Llah 榮耀歸於曼尼。自宇宙之初成﹐貫古今與未來﹐直至永恆不滅。喀鏘!(收銀機響聲) Gloria patri Money. Sicut erat in principio, et nunc, et semper, et in saecula saeculorum.Ka-chi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0.77.184
Cimon:喔喔講到軍事革命啦~ 140.112.250.145 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