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找到原文了~~~ 之前就是讀到這篇文章,讓我對美國二戰裝甲部隊的發展相當有感受 網上談兵之十二:薛爾曼戰車以量取勝 前言:本文主要譯自「橫渡萊茵河:四四年至四五年西歐戰車戰鬥」第一五二至一六一頁 The Sherman Under Fire: Quality vs. Quantity -- The Numbers Game。原文標題語意雙關,The Sherman under fire 兼有在「敵火之下」及「國人詬病」之意。文中明白指出薛爾曼戰車不僅因為性能不及德 國戰車,陷於苦戰,而且受到自己人的口伐筆誅。此文甚為可讀,可以了解薛爾曼戰車發 展使用經緯。不過中文釋名不太切題,請高明指正。 參考文件:「二戰裝甲車輛第四集:二戰美國裝甲車輛」。 一九四四年七月底,盟軍衝出諾曼第灘頭陣地以後;盟軍的機動力,使德國守軍一直受到 被包圍的威脅。在法國,盟國可以如同在北非沙漠中一般,可以從南面迂迴德軍的防線。 七、八月中,盟軍終於將殘餘德軍趕出法國;盟國的戰術是不停追擊,不讓德軍有喘息、 重新建立防線的機會。 盟軍前進速度迅速,因此即無時間,也無須要考慮戰術上的要求。不過到九月初時,在法 國緊追德軍的盟國部隊在補給無力跟進的狀況下,攻擊行動終於全部停頓下來了。 美軍運氣還算不錯,因為從諾曼第陣地突破後,美軍裝甲部隊即很少遭遇德國裝甲部隊; 但是美軍估計在部隊接近德國邊境時,將會發生大規模的戰車戰鬥。美軍一旦突破德國邊 境防線後,戰車部隊即可長驅直入,衝過萊茵河及其後方的德國平原。大部份的德國平原 地形開闊,農莊密佈。這些平原卻有利於德國守軍,尤其在守軍擁有裝甲較厚及炮火射程 較大戰車的情形下;因為在開展的平原中,守軍可以在村莊的掩蔽下對著曝露的美國戰車 一一予以擊毀。 雖然九月間的停頓使盟國失去了在四四年結束戰爭的可能性,至少在此期間給予盟國一個 檢討其裝甲部隊主力「薛爾曼」戰車的機會;美國陸軍從上至下終於有時間可以反省從諾 曼第登陸以後,他們的成功與失敗。巧得很,美國國內正好也在考慮同一問題。由於戰局 的僵持,報紙不再報導美軍不斷大捷的新聞;老百姓開始聽到陸軍的薛爾曼戰車大有問題 。 紐約時報的一個名軍事專欄作家首先發難,他的大作:「美國戰車劣於德國? 」刊出後,立刻收到大量讀者投書。投書讀者包括士兵及其父母,他們投書敘述薛爾曼的 弱點。華盛頓郵報也跟著要求軍方做澈底調查。該報編者相信陸軍在掩蓋真相,難道這種 盟國擁有數量最多的戰車真的是一種「死亡陷阱」,薛爾曼的缺點造成美國子弟不必要的 死亡﹖對於郵報的這兩個問題,答案「可能」都屬確定。由於薛爾曼在戰場表現不良的前 例太多,因此我們就不能完全漠視薛爾曼的基本設計要求。 薛爾曼戰車設計原則:「已經夠好了」 從三零年代起,美國戰車的設計既受到麥克耐爾陸軍少將個人成見的影響﹝註一﹞。麥將 軍認為戰車擔任兩項任務:他相信戰車的首要任務是以炮火支援步兵,因此戰車將以小單 位配屬步兵團;每一步兵師的編制中含一戰車營。根據麥將軍的意見,戰車的次要任務在 於擴大「敵人陣線的缺口」,而不在於打開缺口;只有在敵人陣線突破後,戰車才能跟進 。雖然這十分類似一戰中的騎兵戰術,可是到四二年底時,陸軍地面部隊採用的戰術仍然 是:在步兵突破敵人陣線前,戰車部隊應按兵不動。 如此,薛爾曼的設計就受到這種戰車使用方法的影響;美國戰車不是用來對付敵人的戰車 ,美國戰車將擔任搜索任務。因此,美國的戰車,特別是薛爾曼的主要設計要求著重於速 度及機械可靠性能;致於火力及裝甲則屬次要。 薛爾曼戰車主炮 由於摧毀敵人戰車不是薛爾曼的主要任務,因此軍方認為只要裝置七點五公分大炮就可以 了。這是看法又受到四二年英國在北非實戰經驗的影響。四二年間,英國使用的美援薛爾 曼戰車在戰場上曾經成功地對付德軍的三式及初期四式戰車。不過到四四年時,這種七五 炮已經落伍,無力對付德軍的新戰車了。既使在近距離﹝一百公尺之內﹞,此炮初速也低 到不能擊穿大部德國戰車的正面裝甲。美國裝甲部隊的救急方法是以幾輛薛爾曼圍攻德國 戰車:用一、二輛薛爾曼從正面進攻,其他薛爾曼則設法迂迴,從旁邊攻擊德國戰車裝甲 薄弱的側面。 這個戰法相當的有效,不過戰車官兵的傷亡也不小,部隊的士氣因而不振。這是因為沒有 人願意擔任正面攻擊的任務,在德國豹式或虎式戰車前面送死。經常,每一輛德國戰車在 其自身被擊毀之前,總能撈上老本,擊毀幾輛薛爾曼。戰場的老兵估計每擊毀一輛德軍的 豹式或虎式戰車,美軍要付出四輛薛爾曼的代價﹝頗有一絲「車海戰術」的味道﹞。 可是薛爾曼有一個優點:它的炮塔旋轉速度高於德國戰車。薛爾曼戰車的炮塔使用一個設 計優良的油壓電動系統,因此旋轉速度很快。這樣縱然薛爾曼的主炮不及敵人,至少有機 會先發制人。在近戰中,因此薛爾曼經常能夠比德國戰車先開炮射擊。 雖然戰地經驗指出薛爾曼的七五主炮在戰車對抗戰中不敵於德軍,美國軍方卻不願中斷生 產線,改製裝備九零炮的薛爾曼;仍然一心一意出產裝備七五炮的薛爾曼。這個決定的主 要理由是這種基本型式裝備七五炮的薛爾曼戰車性能優良,美國即將運送大量剛剛出廠的 的薛爾曼戰車充塞歐洲戰場,薛爾曼打車海戰術,以量取勝,「已經夠好了」。 另外一個沒有換裝主炮的理由是基於重量的考慮,軍方認為新炮的加大重量將造成炮塔的 「不平衡」。這個說法不無問題,因為英國就改造大量美援薛爾曼戰車,換了一門十七磅 ﹝口徑七點六公分﹞的重炮,也沒有發生任何不平衡的問題。這就是英國的「火蠅」式改 良型,不過因為主炮過大,必須減少一名車上乘員﹝薛爾曼乘員五名,註二﹞,同時也少 裝載了炮彈數量。 從四二年起,美國陸軍兵工署即在催促有換裝七點六公分主炮的須要。過了兩年,一直到 四四年二月,美國地面部隊當局終於接受妥協:薛爾曼可以換裝七六主炮,交換條件是將 陸軍現有的 M -10 型反戰車炮車從七六主炮換成九零主炮﹝註三﹞。 因此從四四年七月開始,新出廠的薛爾曼戰車裝備了一個大型新炮塔﹝就是後來潘興重戰 車的炮塔﹞及一門七六主炮。這裡也須要指出選擇七六炮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 M-10型及 M-18 型反戰車炮車也使用這種炮彈,如此可以簡化補給。 巴頓將軍則不大提及七六新炮的長處,他用部隊缺乏訓練的藉口,不十分願意使用此型戰 車。四四年七月巴頓的第三軍團成立時,他對德軍裝甲部隊的作戰經驗僅限於德軍在北非 及西西里使用過的三式及早期的四式戰車。由於受到他在西西里打士兵「耳光」事件,豹 式戰車在意大利半島戰場出現時,巴頓已被解職。四二年中,他所熟悉的薛爾曼七五炮尚 可應付德國戰車,但是兩年後,到四四年時,已經無力面對下一代的德國新戰車了。 巴頓很快就發現,德國戰車在其賦閒期間有了長足的進步。他最後不得不承認在一對一單 打情況下,薛爾曼不敵虎式戰車;但是他又說薛爾曼在戰場上的強韌性及可靠性足以補償 其他弱點。這樣說也沒有錯。巴頓是這樣告訴美國老百姓:「每輛虎式戰車都是馬力不足 、機件不良,因此進廠修理時間多於作戰時間。」 縱然有此可能,可是到了九月裡,巴頓還是下令第三軍團的裝甲部隊:避開德國的豹式或 虎式戰車,不可正面進攻,應左右迂迴。他個人提議美國戰車應在距離德國戰車一哩半外 即開始迂迴,然後設法從側面九十度的方向接近德國戰車。 巴頓決不會向其部下承認美軍裝備不及敵人,由於他的部下吃足德國戰車的苦頭,他這種 說法也是於心有昧。既使到戰後,巴頓仍然死不認錯。 七六炮薛爾曼戰車初上歐洲戰場,一概用來裝備獨立戰車營。其後新車數量增多,裝甲部 隊換裝時,每營至少可以分到三分之一的新車。到四五年時,歐洲戰場上的薛爾曼戰車半 數以上都屬這種新車了。 七六炮雖然比七五炮性能好些,不過也有若干缺點。首先,七六炮的高爆炮彈效力較差, 因而減低了支援步兵的功能。另外一個缺點是七六炮彈彈殼體積較大,因此車內炮彈裝載 量減少了百分之三十。 美軍在德國邊境的一次作戰報告書中明白指出:無論七五炮或七六炮的穿甲彈「像用石頭 打鐵板一樣,從德國戰車的前面裝甲反彈出來。」另外一名軍官更是口直心爽:「我們的 戰車一點都不好,我們心中有數,德國人也知道,戰車嚴重地影響到我們的士氣。」 這是報告書很快就被傳開,一名在那次戰役中幸好生還的裝甲兵說:「幾天前我們還以為 所向無敵,但是這時對我們的戰車及大炮一點信心都沒有了。」 布萊德雷將軍﹝第二十一集團軍司令官,二戰中歐洲戰場上美國地面部隊的最高指揮官, 他是巴頓的頂頭上司﹞到前線視察一輛被擊毀的虎式戰車時,他對於七六炮「僅能傷及皮 毛而不能擊穿裝甲」德軍戰車感到十分失望。他的補救辦法是以九零戰防炮﹝車拉﹞與戰 車一同行動! 薛爾曼使用的炮彈 七五炮使用幾種不同初速只有每秒六百二十五公尺的高爆彈及穿甲彈。M-61 APC 是一種薛爾曼常用的穿甲炮彈;此彈重三十三公斤,穿甲能力如下表: 七五口徑、長三十八倍戰車炮 M-61 APC 炮彈穿甲能力表 目標距離 穿甲力 100 公尺 105 公釐 500 公尺 90 公釐 1000 公尺 75 公釐 此表明顯地指出這種常用的七五穿甲炮彈無法洞穿豹型式戰車正面厚 130 公釐的「有效裝甲」﹝註四﹞,僅能勉強對付四式戰車正面厚 80 公釐的「有效裝甲」。 七六炮的穿甲能力好不了多少,主要是因為初速只有每秒七百九十二公尺,比七五 炮只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七。攻擊豹式戰車時,一輛七六炮薛爾曼必須接近到五百公 尺之內才有機會從正面將其擊毀。下表指出七六炮的穿甲板能力十分有限。 七六口徑、長五十二倍戰車炮 M-62 APC 炮彈穿甲能力表 目標距離 穿甲力 100 公尺 140 公釐 500 公尺 125 公釐 1000 公尺 110 公釐 不過七六炮有一大好處,就是可以使用 T4 高速度穿甲炮彈﹝註五﹞。這是一種為射擊戰車裝甲特別設計的穿甲炮彈,初速極 大,可以洞穿敵人的裝甲。下表列出此種炮彈的優良穿甲能力。 七六口徑、長五十二倍戰車炮 T-4 HVAP 炮彈穿甲能力表 目標距離 穿甲力 100 公尺 240 公釐 500 公尺 215 公釐 1000 公尺 180 公釐 但是這種炮彈價格昂貴,製造困難,因此永遠缺貨。大部分此型炮彈都分發到反戰 車炮車單位裡,戰車部隊很少見到﹝註六﹞。如果戰車兵有幸分到一些這種炮彈, 他們都儘量珍惜,決不隨便使用。一名戰車兵說過:「這種炮彈至少給我們一點機 會,大概有百分之二十五吧!」 薛爾曼的裝甲 由於薛爾曼設計時的基本要求是速度及可靠,重量不能過大;因此裝甲厚度有限。 這樣薛爾曼才能高速運動,擔任其預定的搜索突破任務。同時因為薛爾曼不必用來 與敵人的戰車對打,在理論上只要能夠防禦敵人的小型武器火力及德軍的小口徑戰 防炮射擊﹝如三七戰車防禦炮﹞;因此沒有裝備厚裝甲的須要。 到四四年時,美國戰車兵的命不好,因為薛爾曼的裝甲已在不足防禦德軍此時使用 的戰防炮了。薛爾曼的正面裝甲只有五十一公釐,加上傾斜度,有效裝甲厚度也只 增至八十公釐;炮塔的正面裝甲也只有厚九十公釐的有效裝甲。 如果與德國戰車一比,薛爾曼的裝甲薄得就像光著屁股一樣。上文已經指出七五炮 的薄弱穿甲能力,既使要從正面擊毀一輛四式戰車,薛爾曼也須接近到六百公尺之 內在有希望。現在我們再看下表所列四式戰車七五炮的穿甲能力。一眼就可看到四 式戰車在一千公尺以外,就有可能用其標準穿甲彈擊穿薛爾曼的正面裝甲。 七五口徑、長四十八倍戰車炮 APC﹝APCR﹞炮彈穿甲能力表﹝註七﹞ 目標距離 穿甲力 100 公尺 125 公釐 ﹝165 公釐﹞ 500 公尺 110 公釐 ﹝150 公釐﹞ 1000 公尺 100 公釐 ﹝125 公釐﹞ 括號內是 APCR 炮彈穿甲能力 當然如果只須與四式戰車對打,薛爾曼的戰車兵就會謝天謝地了。但是美軍從諾曼 第之後,碰到的豹式戰車愈來愈多了。下表列出何以美軍裝甲部隊對此戰車懷敬之 如鬼神的理由。豹式戰車的七十倍長的七五炮初速已達每秒九百二十五公尺﹝大於 薛爾曼七五炮約百分之五十﹞,打薛爾曼如同切豆腐一樣輕鬆。 七五口徑、長七十倍戰車炮 APC﹝APCR﹞炮彈穿甲能力表﹝同註七﹞ 目標距離 穿甲力 100 公尺 160 公釐 ﹝225 公釐﹞ 500 公尺 145 公釐 ﹝205 公釐﹞ 1000 公尺 130 公釐 ﹝175 公釐﹞ 括號內是 APCR 炮彈穿甲能力 如果美軍裝甲部隊面對德軍豹式戰車已懷敬鬼神之心,那麼碰到虎式戰車時就更一 籌莫展了。大部份美國戰車兵發現對付虎式戰車的最佳辦法就是開溜逃走,把這個 辣手問題交給空軍飛機或反戰車炮車去頭痛。開跑的理由十分簡單,因為薛爾曼的 七五炮與虎式戰車的八八重炮一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虎式戰車七一倍長的八點 八公分大炮初速大至每秒一千公尺;威力極大,可說是二戰中最佳的戰車炮了。下 表列出其穿甲能力: 八八口徑、長七十一倍戰車炮 APC﹝APCR﹞炮彈穿甲能力﹝同註七﹞ 目標距離 穿甲力 100 公尺 235 公釐 ﹝275 公釐﹞ 500 公尺 215 公釐 ﹝255 公釐﹞ 1000 公尺 195 公釐 ﹝225 公釐﹞ 括號內是 APCR 炮彈穿甲能力 薛爾曼還有一個一打就燃的小毛病:就是在其側面或車輪中彈以後,常有起火的傾 向。因此薛爾曼的戰車兵經常將其戲稱為「打火機」﹝註八﹞。 美國第一軍團的裝甲部隊在法國境內與德軍作戰時,傷亡慘重。譬如其所屬第二裝 甲師,從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十二日,十七天之中,戰車損失量達百分之七十,人 員傷亡也高到百分之五十一。第二裝甲師的一名連長,並且創下在六星期內,他的 六輛薛爾曼座車被擊毀的記錄﹝註九﹞。 解救方法 解決一個問題時的先決條件是承認問題存在。在這方面,美國軍方步驟緩慢。四四 年夏天,美國既可開始大量生產一種可能屬於第一流、並能取代薛爾曼的「潘興」 重戰車﹝裝九零主炮﹞,不過也被麥將軍否決了。 至四四年秋天時,美軍已經打到德國門口,準備橫渡萊茵河了。此時,國內外對於 薛爾曼可說是怨聲載道,軍方的「已經夠好了」的政策完全無人相信。陸軍兵工署 趕緊派遣專家到前線實地調查﹝請注意此時麥將軍已被炸自己人炸死,見註一﹞。 調查專家訪問了幾百名戰車兵及裝甲部隊指揮官後,發現沒有一人建議重新使用七 五炮薛爾曼戰車。 美國陸軍終於同意設法補救。當然再遲一步也不行了,德國雖然不停受到盟國無情 的轟炸,但是新武器繼續出籠﹝如飛彈及噴射機等﹞,因此無人知道德國下一步還 會推出什麼新花樣。 七六炮只不過是增強薛爾曼火力的一種過渡性措施。為了改進其存活性,四四年年 底時,美軍推出一種裝甲比較厚的薛爾曼戰車。此型戰車車身正面裝甲增加了三十 八公釐,炮塔正面裝甲增至一百五十二公釐的厚度。縱然因此重量增加、速度減慢 ,不過連戰車兵在內,也無人埋怨。但是在歐戰結束前,只有少數這種新型薛爾曼 抵達戰場,裝甲部隊驚喜之餘,將其視為打先鋒的「開路戰車」。 可是美國裝甲部隊可憐到只有使用這種改良性了,因為新一代的美國戰車仍然「只 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四三年十一月馬歇爾將軍﹝美國陸軍參謀總長,相當於 我國的陸軍總司令﹞收到下列的一個十分短視的反對生產潘興新戰車的公文: 「我們不同意將一部份戰車裝備九零炮的理由如下: ‥‥薛爾曼是今天在戰場上被認為最佳的戰車。 ‥‥看起來我軍不畏懼德國虎式戰車。 ‥‥除了在戰車對抗的情形下,無須使用潘興戰車;這種看法即不合理也無須要。 ‥‥沒有聽說過七六薛爾曼不敵虎式戰車。」 現在來看這份公文,你一定會感到滿紙荒謬。可是由於這紙「結論」,潘興戰車的 生產一直要拖到戰爭快結束的時候才開始。四五年一月,第一批潘興戰車抵達歐洲 正好趕上橫渡萊茵河的戰役;不過在幾個月前美軍戰車與德軍新戰車苦戰,最須要 它們之時,卻不在場。事實上,美軍記錄指出在歐洲戰場上,總共只有一百輛潘興 戰車參加過作戰。 縱然薛爾曼有其缺點,它的二戰戰績差強人意。沒有人不會不同意薛爾曼結實可靠 。就戰車設計的火力、裝甲及機動三大要求來看,薛爾曼的機動性極好﹝註十﹞、 七六炮火力還說得過去、但是裝甲惡劣。如果用一至十點的尺度來看,薛爾曼可能 只達有五點的程度。 薛爾曼總共出產了十三種不同的模型,再加上戰地改進,全部型類都數不清了。不 僅在歐洲戰場上,美軍也在太平洋的島嶼戰役中使用過薛爾曼戰車;幾乎所有美國 盟國,包括蘇聯在內也都使用過這種經久耐用的戰車。二戰中,美國總計生產了四 萬九千二百三十四輛各型薛爾曼戰車,這個數目超過任何其他一種戰車的生產量。 平心而論,薛爾曼戰車與德國戰車單打時,薛爾曼性能遠遠不及德軍的豹式及虎式 戰車。但是美軍擁有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德軍無法望其項背的維修及補給能力,在 戰車、飛機及反戰車兵力的聯合作戰方式下,德國裝甲部隊終於潰不成軍。反過來 說,也有人認為美國軍方採用薛爾曼一型大量生產的政策優於同一時期的德國或英 國。因此美國可以集中力量生產一種標準型戰車,同時根據戰場的經驗逐漸改良; 不像英、德兩國在戰時浪費財力、人力,一直在找尋下一代新戰車,製造不同型類 的戰車,從而分散了力量。 註一:四二年三月美國陸軍改組,成立了三個獨立單位:陸軍地面部隊﹝Army Ground Force﹞、陸軍航空隊及後勤補給中心。 Lesley McNair,擔任陸軍地面部隊司令官,主管全部陸軍的訓練、編組及裝備,權力極大 。四四年七月底,麥將軍﹝此時已昇為三顆星的中將﹞在諾曼第前線視察部隊時, 被美國重轟炸機執行地毯式轟炸時炸死。他是二戰中陣亡官階最高的美國軍人。 註二:薛爾曼乘員五名:駕駛員位於車身﹝hull﹞左前方、副駕駛員兼機槍射擊手位 於車身右前方、車長坐於炮塔後方主炮右方、主炮射擊手坐車長正前方、炮彈裝填手 位於主炮左方。後三人位置隨炮塔旋轉轉動。 註三:二戰中,美國陸軍反戰車炮車單位發展及使用,見網上談兵之一:「一個餿主意」 。 註四:戰車的裝甲傾斜度可以增加「有效裝甲」,也就是可以增加承受敵炮射擊力量。 傾斜度是裝甲面與垂線間所成角度,因此一個方型裝甲的傾斜度是零。「有效裝甲」的 計算法是用裝甲厚度除以傾斜度的餘絃值。只要傾斜度大於零度,因為餘絃值永遠小於 一,所以「有效裝甲」厚度永遠大於原有裝甲厚度。 註五:高速度穿甲炮彈原文是 HVAP = Hypervelocity Armor-Piercing。這是一種「鎢心彈身」的炮彈;密度大、彈速高、穿甲力極強。由鎢 金屬貴、施工不易,因此產量小。 註六:美國陸軍地面部隊一慣的政策是寧願犧牲裝甲部隊,也要增強反戰車炮車部隊的地 位 。 註七:APCR = Armor Piercing Composite Rigid,類似美軍的高速度穿甲炮彈;也用鎢心彈身,外包普通金屬彈殼。 註八:原文是 Ronson,二戰時的一種名牌打火機,中文譯名「郎生」牌。 註九:從諾曼第灘頭陣地衝出時,第一軍團擔任正面攻堅的任務,因此初期犧牲極大 。巴頓的第三軍團則從德軍防線南面迂迴,避開了德軍的主力,因此不斷創造進兵神 速的記錄。 註十:四四年十二月的冰天雪地中,巴頓屬下的第四裝甲師的一個戰車營,在解救 突出戰役」被德軍包圍在 Bastogne 的美國一零一空降師長程進軍時,三十六小時之內前進一百五十一哩;明顯表現出薛 爾曼戰車的優良越機械性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3.177.181
valepiy:感覺有點像日本的零戰XD 220.133.8.191 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