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heinkel (新的operation)》之銘言: : ※ 引述《Kevin1103 (隨風而逝)》之銘言: : : 今天去請教了隋唐史的教授。 : : 的確,據新舊唐書兵志上的記載,開元天寶十大兵鎮有記載數額。 : : 不過實際情形是,那是核心的部隊數量,一旦有事,是可以從該 : : 兵鎮臨近的地方,抽調部隊,(或團練兵,或就地徵調,各有其責 : : 任區域,)所以實際上可以動用的數額,不止這個數量。同樣的, : : 可以去看安史之亂中,安祿山一方所徵調的部隊,也不止河朔三鎮 : : 的建置,便可見知。 : : 此外,哥舒翰所帶去潼關的十二部,確實是河隴軍的精銳,也是核 : : 心建制,雖然經潼關之役,並沒有全部被殲滅,殘餘部份被編入禁 : : 軍系統,也就是我之前所說的神策軍。但那場戰爭造成很重要的一 : : 個影響是對河隴軍的建制、將領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這是河西、 : : 隴右兵鎮在那場戰爭之後,再起不能的重要因素。(應該不難理解 : : 一個部隊被打傷跟打殘,能否重新建制的差異)另個因素則是他 : : 們的根據地不久後便為吐蕃所奪,無法得到給養,而這也是殘餘部 : : 隊被編入禁軍系統的原因。 : : 至於潼關失守後,從西邊調來的那些部隊,則是抽調主力後剩下的 : : 殘餘。至於安西、北庭兩個都護府的部隊,一來這種都護府的性質 : : 跟十大兵鎮的軍事性質不同,他們的部隊數量相當少,僅足監視防 : : 禦之用,二來在安史之亂時,這些沿邊的都護府,已不復盛唐時的 : : 規模。 : 哥舒翰集團軍將近二十萬人,京軍跟封常清殘部加一加應該四去其三(甚至更多, : 高仙芝帶去的五萬人包括了擴騎.飛騎.邊兵及新卒),十二部之中也有部分朔方軍, 封常清在洛陽敗得很慘,殘部不多。 外加高仙芝帶去潼關的部隊,我認為在潼關的蕃漢兵,應該是各半。 另外,所謂的擴騎,如果我記得不差,好像在楊國忠,征南詔時,差不多都打光了。 這點在通典兵志中應該寫得蠻詳細的。 : 河.隴之兵佔多少是可以推估的ꨊ: 同樣的,如果再把"可動員的團練"加上去考慮,讓問題複雜化,那我們就更難 : 掌握那些出現在潼關的番號代表了兩鎮多少戰力 : 還有,安西跟北庭算十大鎮 嗯,的確是十大鎮,上面一時口誤 不過安西跟北庭,主要是都護性質,兵力跟河朔三鎮, 朔方,河隴,這種兵鎮有差,而且差很多 實際作用上,像這種越伸向外面的節度兵鎮,用來監視的意味更大 像安西、北庭、平盧,這種兵鎮,兵力都遠遜於其他各鎮 而且安西跟北庭,這兩個兵鎮,後來已不復盛唐之威 我們一般習慣都說十大兵鎮,然而這是比較簡略的說法 實際上,還是有些差異的,不一定盡如史書上所說的編制 詳細的情形,你可以去看張國剛跟李景秀的書 : 如果河西.隴右兩鎮已在潼關一役盡沒,後來的那十五萬邊兵就很難湊, : 朔方本身兵額是有限的,即使考慮可以動員的團練,但在西軍齊集反攻長安之前, 唐代在戰爭時,地方除了可以動員的團練,另外主要就是臨時徵召 唐朝的制度原本是規定一家只能抽一丁,如果該丁戰死,就不能再抽了 不過到後來,由於戶籍掌握能力不如之前,所以在必要時,通常還是徵 調,而這類的徵調通常帶有強迫性質。雖不見得如杜甫《石壕吏》裡面 說的那麼慘,但還是有一定程度。 而這類的臨時徵調兵,通常為三年兵,只用來平亂之用。 : 唐軍已經先敗兩場,多有損傷,朔方還要支援河東鎮對河北的進攻,不該把差額 : 全數算在朔方一鎮頭上 那些差額,主要是依賴朔方軍動員而來的 東從大原,向西一直到靈州,都是朔方軍可動員的責任區域,包括那些 投靠唐朝的沿邊部族。 朔方軍在潼關失敗後,雖然在河東打了場勝仗 也正因潼關之敗,所以在河東的攻勢並不能維持 立即將兵鋒注意力轉往關內一帶,所以後來李光弼守太原時 兵力不多,守得很險。 而且潼關之役給河西、隴右兵鎮帶來的最大傷害,主要是將領的損失和 組織建制的消滅,這點是關鍵。 以近代戰爭為例,組織建制如果存在,一個師要擴充成二個師,甚至是一 個軍,並不難。然而,如果像國共會戰那樣,一直被包餃子吃掉,要恢復 就很困難了。 而且我並沒有否認後來反攻長安的部隊中,有西方來的軍隊,但主力還是 朔方一軍。而且在安史之亂長達七年的戰事中,西方軍由於根據地被吐蕃 所奪,無法補員,這也是只能依重朔方軍的原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3.223.99 ※ 編輯: Kevin1103 來自: 140.123.223.99 (04/12 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