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Kevin1103 (隨風而逝)》之銘言: : ※ 引述《heinkel (新的operation)》之銘言: : : 哥舒翰集團軍將近二十萬人,京軍跟封常清殘部加一加應該四去其三(甚至更多, : : 高仙芝帶去的五萬人包括了擴騎.飛騎.邊兵及新卒),十二部之中也有部分朔方軍, : 封常清在洛陽敗得很慘,殘部不多。 : 外加高仙芝帶去潼關的部隊,我認為在潼關的蕃漢兵,應該是各半。 : 另外,所謂的擴騎,如果我記得不差,好像在楊國忠,征南詔時,差不多都打光了。 : 這點在通典兵志中應該寫得蠻詳細的。 : 實際上,還是有些差異的,不一定盡如史書上所說的編制 : 詳細的情形,你可以去看張國剛跟李景秀的書 不一定盡如編制,但是編制是很重要的參考依據,讓我們知道一鎮大概的實力 新卒十一萬+封常清殘部+京軍一部,佔哥舒翰集團的四分之三(約十五萬) 不是個誇張的比例 那邊兵能有多少? : : 唐軍已經先敗兩場,多有損傷,朔方還要支援河東鎮對河北的進攻,不該把差額 : : 全數算在朔方一鎮頭上 : 那些差額,主要是依賴朔方軍動員而來的 : 東從大原,向西一直到靈州,都是朔方軍可動員的責任區域,包括那些 : 投靠唐朝的沿邊部族。 : 朔方軍在潼關失敗後,雖然在河東打了場勝仗 : 也正因潼關之敗,所以在河東的攻勢並不能維持 : 立即將兵鋒注意力轉往關內一帶,所以後來李光弼守太原時 : 兵力不多,守得很險。 : 而且潼關之役給河西、隴右兵鎮帶來的最大傷害,主要是將領的損失和 : 組織建制的消滅,這點是關鍵。 : 以近代戰爭為例,組織建制如果存在,一個師要擴充成二個師,甚至是一 : 個軍,並不難。然而,如果像國共會戰那樣,一直被包餃子吃掉,要恢復 : 就很困難了。 : 而且我並沒有否認後來反攻長安的部隊中,有西方來的軍隊,但主力還是 ~~~~~~~~~~~~~ : 朔方一軍。而且在安史之亂長達七年的戰事中,西方軍由於根據地被吐蕃 ~~~~~~~~ : 所奪,無法補員,這也是只能依重朔方軍的原因。 那等於假設朔方一鎮在短短一年之內動員了十五至二十萬人,而河.隴二鎮只調了 不足四成的額兵入衛,其他部隊(連同後備人員)全在納涼 說實話,這是很奇怪的假設 而且,照通鑑與唐書的記錄來看,潼關之役損失的只是那兩鎮的特遣兵團--- 也就是說,一個師可能只損失了1~2個團---不能一口咬定組織全數覆沒 -- 戰爭就必須假設,甚至於我們可以說,一切偉大的領袖他們之所以偉大 在於他們永遠都在假設並總是終究命中目標 在沒有重要情報外洩且雙方物質差距不超過數倍的前提下, 勝利者之所以勝利總是在於他能夠比較正確的假設到對方的假設 而使他的假設能夠應付對方的假設,換言之如果沒有假設,那麼絕大 多數的戰爭便不會有勝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76.210 ※ 編輯: heinkel 來自: 218.167.176.210 (04/12 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