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heinkel (新的operation)》之銘言: : 差了臨時動員的"新卒十一萬" : 沒有記錄說那些新卒沒有全數投入潼關一線 : 反而我們知道,在潼關一線後方,唐帝國連嚇人的武力都沒了---連用來監視 : 哥舒翰的部隊都要"新募" 沒有記錄顯示唐室有把這十一萬全部投入潼關。 通鑑說得很清楚,高仙芝只帶五萬過去 : : 招合殘部,是招到什麼東西? : : 如果真的可以招到東西,後來朔方軍就不會打得那麼辛苦 : : 這個地方也不致於旋為吐蕃所奪 : 就是招到東西,把能調的調光,地才會一下子就被吐蕃奪去不是? 基本上這部份存疑,而且依照後來李光弼淪落到要去指揮朔方鎮的兵力 還搞到朔方鎮將不爽,我們有十足的理由相信,他應該是沒招到什麼東 西。 : : 對照章羣所說,後來根本沒有隴右,河西行營的說法,更足見之 : : 所以可見,這個地方根本就失序了 : : 你大概不知道這種邊彊民族,一旦失去領袖,影響有多大吧 : 所以,你把應徵來的蕃兵也算在各鎮的常態編制上了是嗎? 詳細的確定編制,我不清楚。 可以確定的是,一旦有事,是可以跟這些沿邊部族徵發, 而常態編制,主要是官健。基本上唐代的邊鎮,在武后以前,是以府兵輪戌的方 式負責,武后年間,由於東北的奚、契丹作亂,在幾次軍事失敗下,開始改革邊 鎮的軍事後,改用方鎮自行招募健兒長任邊軍的方式解決。這方面的史料,據黃 永年的說法,「健兒長任邊軍的詔令見於《册府元龜》和《唐六典》,但《元龜》 只是匯編史料,《六典》據《直齋書錄解題》引韋述《集賢記註》等是成於開元 二十六年,正處在兵制轉變的時期,所述新舊雜陳,脈絡不清,也很難通讀。」 那麼邊鎮的建置和其成份是什麼,我覺得成份很雜,史書上說的建制不一定就 完全依照那個數字。 這點可以看黃永年的書中引,《安祿山事跡,上》: 「祿山養同羅及降奚、契丹曳落河八千餘人為假子,及家童教弓矢者百餘人,推 以恩信,厚其所給,皆感恩竭誠,一以當百。」 「阿布思者,九姓首領也,開元初為默啜所破,請降附,......祿山因請為將共 討契丹,(阿布思)慮其見害,乃率其部以叛,後為回鶻所破,祿山誘其部落降 之。」卷中所說:「祿山起兵反,以同羅、契丹、室韋曳落河,兼范陽、平盧、 河東幽薊之眾,號為父子軍,馬步相兼十萬,鼓行而西。」 由此可見安祿山的軍隊成份很雜,甚至可以在中央規定的編制外,自行招納兵力 ,事實上自從健兒長任邊軍的詔令發下後,中央就給了這些沿邊兵鎮很大的權力 所以他們各自究竟有多少兵力,很難說得清楚。而且前述的官健招募,其主要組 成的兵源,也是由這些沿邊部族而來。 : : 斷章取義是你說的 : : 支援十五萬人反攻長安者 : : 支援”十五萬人反攻長安”,這次事件 : : 而非這兩鎮就貢獻了十五萬了 : : 而且你還沒說十五萬人反攻長安,這十五萬的數字是據何而來? : ~~~~~~~~~~~~~~~~~~~~ : 通鑑卷二百二十 照通鑑卷二二○的說法,這些兵力應該是朔方軍+回紇軍+安西、北庭二行營。 : : 朔方一軍當然不夠看,所以安史之亂才會打得那麼辛苦,一打七年 : : 還要靠招降納叛,挑撥離間才能成事 : : 如果朔方軍,再加上河隴兩軍主力尚在,那就有勇氣了 : : 而且我上面這段說法是指,黃永年也認為反攻兩京,唐軍主要還是朔方軍 : 照你的說法,一部M4A3單挑虎王會打不贏,來上三部就能贏了?很奇怪的想法 : 有沒有勇氣面對強盛---且常打勝仗---的敵人,跟多幾鎮人馬之間,說實話, : 沒有多大關係 這比喻不好。 基本上朔方、河西、隴右、范陽、平盧、河東,這幾鎮不談數量,素質應該是差 不多,所以在李林甫時期,才會有兩邊互相對抗的情形。 至於我說勇氣,我想黃永年的意思,很單純的是,以朔方一軍,要對抗河東三鎮 ,若非回紇軍助戰,未必有這個勇氣。(雖然安史軍那時正在內閧) : : 平安史之亂,主要依靠的是朔方軍,這不代表唐室就只有這些邊鎮才能抽調得出兵力 : : 照你這種算法,那顏先生在河北的那批兵力,要不要算到朔方軍帳上? : 但這十五萬人次的動員都發生在西北靈武等地不是? : 還是唐帝國已經發明了飛機,可以從劍南.嶺南.河北把動員的人運到河朔的行在? 我認為主要依靠的還是朔方軍。 至於詳細的動員情形,史料不一定有記載。(至少我那天去問教授,他是這麼說的) : : 而且,你去翻翻呂思勉的隋唐五代史,裡面談到房琯之敗,這場敗蹟之關鍵在於 : : 因為房琯軍的敗滅,唐朝的軍權,盡落於武人之手。 : : 可見得房琯這隻,大概也不是朔方軍。 : ~~~~~~~~~~~~~~~~~~~~~~~~~~~~~~~~ : : 呂思勉是史學大師,他這本隋唐五代史,算是很能發新議論的了,他都不覺這邊有什麼 : : 問題了。 : 那是什麼軍?! : 逃離長安跟去靈武的禁軍只有千餘,唐帝國政府難到在朔方地頭上還保留了 : 五萬名禁軍? : 照這種假設,你又引出另一個有趣的問題 房琯所將是什麼兵,敝人學力不足,只能大概推測是臨時招募來的兵,至少不是朔方軍 呂思勉的隋唐五代史是這麼寫的: 琯亦以天下為己任,抗疏自請將兵,以誅寇孽,收復京都。許之。至德元載十月,琯與 祿山將安守忠戰於陳陶斜,敗績。是役也,史謂琯以虛名擇將吏,以至於敗。然琯所將, 本非精兵(可見得素質很差,而非沿邊官健);且意欲持重伺敵,而中使邢延恩督戰, 遂至倉皇失據;則其敗也,猶之哥舒翰潼關之敗也。琯之敗,肅宗待之如初,可見其咎 不在琯。然此役,與唐之治亂,所關實鉅,蓋使琯而不敗,則兵權不致盡入武人之手, 而如朔方軍之因循養寇,諸節鎮之驕恣自擅,其弊皆可以不作矣。 房琯的兵,從那裡來,我不清楚。不過依呂思勉這段話,可以想見,應該不是那些沿邊 官健。 : : 你這段說法,完全是自我想像。 : : 建議你先去把相關的書籍、史料翻一翻再來討論 : : 包括你那三分之一的數字是怎麼來,我看說不定,都說不清 : ~~~~~~~~~~~~~~~~~~~~~~~~~~~~~~~~ : 兩鎮編制約十五萬人,而哥舒翰集團軍裡頭,留給邊兵.蕃兵的餘額不過5~6萬, : 5萬(說不定還要再少一點)是否為15萬的三分之一? 你還是堅持十五萬人的說法。 資治通鑑說得很清楚了,高仙芝只帶了五萬人去。 至於為什徵十一萬人,只帶五萬去,這是個好問題,但我不清楚 說不定那十一萬人素質太差,真正能打的也就這五萬,所以高仙芝乾脆不帶。 : : 照你所說,李光弼根本就沒有調去帶朔方軍的必要。 : : 還有,河隴二鎮的領地,安史之亂爆發後不久,就被吐蕃奪走了,這也是後來唐朝西 : ~!~~~~~~~~~~~~~~~~~~~~~~~~~~~~~~~~~~~~~~~~~~~~~~~~~~~~~ : : 北防線退縮到寶雞、鳳翔一帶的原因。 : 是啊,所以那兩鎮應該空了,那麼,請來幫我們安排一下,留鎮的十萬常備部隊 : 中的多數是何時消失的? 我就說留鎮的兵力不多了,你還是要堅持有這麼多。 事實上,你的論點完全是建立在你認為高仙芝把那些天武軍全部帶去潼關了,而 資治通鑑並沒有這麼說,你也拿不出證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3.223.99 ※ 編輯: Kevin1103 來自: 140.123.223.99 (04/14 00:59) ※ 編輯: Kevin1103 來自: 140.123.223.99 (04/14 01:31) ※ 編輯: Kevin1103 來自: 140.123.223.99 (04/14 01:32)
darktiticat:end.. 220.142.24.233 04/14 10:08
darktiticat:開玩笑拉 是高手就該推 220.142.24.233 04/14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