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Kevin1103 (隨風而逝)》之銘言: : ※ 引述《heinkel (新的operation)》之銘言: : : 如果說河隴諸軍因道遠未集,那這八萬人之中就沒多少邊兵蕃軍囉? : : 長安四週又哪兒來的八萬京軍? : : 照你這個解釋,這八萬人中,新卒搞不好佔大多數 : : 你仍無法改變河隴兩鎮連同編制外人員只來了5~6萬人的計算結果 : 諸軍道遠未集是沒錯,這是哥舒翰的藉口之一,可能有部份到了,有部份還在路上 : 詳細的情形,史料沒說,也不便推測 : 不過這不是我的重點 : 我的意思是,你拿哥舒翰十二月發兵八萬 : 要證明河隴軍就這八萬,是行不通的 : 因為到靈寶西原之戰,中間隔了六個月,這六個月足夠後續的部隊跟上了 : 這很難懂嗎? : 不知道你這段想表達什麼 中間隔了六個月也無法改變河隴軍只有5~6萬計算結果的事實 : 不知道你想表達什麼 : 我舉此只是要說明,朔方軍實力決非僅止你拿計算機在那邊算的六萬四千七百人 : 所以朔方軍是有能力應付皆下來的戰鬥,而非你一開始在那邊說的朔方軍只有六 : 萬四千多人,就算全部拉去也填不上那個數字。 就算有戰士十萬又如何? 朔方一鎮有支援外鎮,有戰損,我們也知道郭子儀帶了五萬人回鎮參與反攻長安, 你還要再動員6~7萬人才能填上那個數 說實話,一鎮訓練有素的後備人員,很難令人相信有那麼多 : : 我可沒說"河隴軍就那八萬" : 你說潼關的河隴軍就哥舒翰帶去的那八萬 我說的是:這八萬人之中邊兵.蕃兵應該過半數 "過半數"與"就那些"是差很遠的 : 其餘的都是天武軍+封高所部,這也是你按完計算機後,自己相信的。 : 你不是一直堅持河隴軍在潼關,只有那點特遣部隊,潼關之敗後,大部尚存嗎? : 這可是主要的爭點所在 : 我從頭到尾只是在說明一件事,就是河隴軍在潼關之役後,幾乎全滅,只剩 : 下面這些 : 1.哥舒翰打敗仗後的八千贏兵(這八千人,後來怎麼了,史書沒交待) : 2.李嗣業從河西帶過去的五千兵力 : 3.神策軍(可能將上面兩部份也編進來了也不一定) : 你要說河隴軍大部尚存,也行;我前面說了,把你的論點集合起來, : 洋洋灑灑的寫他一篇 : 也許能轟動唐史圈也說不定 這樣說 第一種假設:哥舒翰出長安帶的八萬人過半是河隴軍,封.高所部大概6~7萬人 那麼,請幫我們找出另外6~7萬人是哪兒來的 但是,剛剛翻了下通鑑,我可能被時間排序誤導了,所以解讀錯誤,這八萬人 應該沒多少河隴軍才對 第二種假設:河隴軍是後來逐步抵達前線 我們都同意,當時京軍已經沒多少兵力,那麼,哥舒翰的八萬人是哪兒來的呢? 既然道遠未集,八萬人中沒多少河隴軍,於是封高所部加這八萬人不就將近十五萬了嗎? 不論那一種,留給河隴邊兵(編制內).蕃兵(編制外)的餘額不是都只有5~6萬? 兩種假設(不論是你的或是我的)都會得到同樣結果,你要做的就是找出所謂天武軍 大部的下落---當然,找出後會有兩種可能,一是他們在前線,那河隴軍就真的沒多少了, 二是他們被解散了,哥舒翰的八萬人中有部分以新募之卒填充,有部分是邊兵, 那麼,你才有可能證明潼關正面河隴軍超過十萬 很多事情是很簡單的,不用寫論文,用計算機就得解了 -- 幕僚有四種 第一種是聰明又勤奮正直的,他們是最好的幕僚人選 第二種是聰明但懶惰的,他們不該當幕僚,而應該去當CEO 第三種是愚蠢又懶惰的,這種人留之無害,我們總需要有人送水倒茶 第四種是愚蠢但勤勞並自以為正直有理的,他們應該立即被開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76.99 ※ 編輯: heinkel 來自: 218.167.176.99 (04/16 10:03) ※ 編輯: heinkel 來自: 218.167.176.99 (04/16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