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brigand (台灣加油)》之銘言: :  大明精銳之師——關寧鐵騎 :    :    明末,土地兼併嚴重,各地連續發生大規模的自然災害,各地流民雲集,義軍紛起 : ;關外,後金挾八旗勁旅,虎視關內,內憂外患的明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    在崇禎帝當政的17年間,明廷曾有過一個寶貴的喘息時機,一支剽悍善戰的虎狼之 : 師雄踞山海關,力拒滿清勁旅,使明廷得以暫時擺脫關內關外兩線告急的危機局面,可以 : 騰出手來集中精力圍剿關內的農民軍,甚至讓崇禎政權一度看到了“中興”希望。 這一段有問題的部分是,關內的危機是崇禎即位後才開始的──換言之,原作所 謂的「關寧鐵騎」根本沒有製造出「明廷得以暫時擺脫關內關外兩線告急的危機」的 效果,因為在崇禎即位以前,流寇還沒有起來造反(起義的那年剛好是崇禎元年);在 此之前「關內關外兩線告急的危機」並不存在。 :    這支部隊,就是袁崇煥的“關寧鐵騎”。 :    明天啟年間,籍貫廣東的袁崇煥調任遼錦前線寧遠道。袁崇煥到任後,厲兵秣馬, : 整軍精武,由此也拉開了“關寧鐵騎”十餘載悲壯戰史的序幕。 因此應該反過來說,天啟年間靠著袁崇煥的「關寧鐵騎」勉強在遼東穩住陣腳的 明朝,因為流寇的起兵而使得「中興」的希望在崇禎朝破滅了。 :   一、羽翼初成 :   在練兵的問題上,袁崇煥一改從各地抽調兵力援遼的傳統做法,力主“以遼人守遼土 : ”。過去的遼東戰事,明朝往往是從全國各地徵調部隊增援。除了少數特別精銳的部隊外 : ,這些客兵往往戰鬥力很弱。一方面萬里來援,不適應遼東的環境;另一方面,家不在此 : ,打起仗來沒有一種保家衛國的意識,凈想著怎麼溜回家。而且,南方兵也不適於騎兵作 : 戰。袁崇煥將這些客兵歸納為“南(江南〕兵脆弱”。說到最後,還是民風剽悍,有切身 : 利害關係,而且多善騎馬的遼人最適於守遼土。因此,袁崇煥在歸附的十餘萬遼民中精選 : 身體強壯者,充實各軍,同時大力栽培祖大壽等一大批遼將。借著寧遠大捷後明軍士氣有 : 所回升,開始敢於與後金軍作戰的機會,袁崇煥苦練出了一支兵力不多,但戰鬥力相當強 : 的騎兵。這支部隊就是後來的“關寧鐵騎”的雛形,熟悉明末歷史的人應當知道,這個名 : 字在當時意味著什麼。(到了闖王進京的時候,全國的明軍都不在李自成的話下,唯獨吳 : 三桂手下那僅存的一點點關寧鐵騎,還讓大順寢食不安。要知道,這時候吳三桂的所謂關 : 寧鐵騎與當年袁崇煥的關寧鐵騎早已差了不知多少!) 第一,我能查到最早「以遼人守遼土」的主張是天啟四年二月時孫承宗所提出的 [註一],而袁崇煥提出同樣策略的時間點則是天啟六年二月[註二]。當然,在此之前 兩人早已共事多年,因此其中互相商議必然少不了的,不必然說誰先提出了這個策略 。這裡只是要說明這個策略是集合許多人的腦汁在裡面而做出來的,不好跟著金庸一 樣一股腦的把帳都算在廣東袁蠻子頭上。 第二,「這些客兵往往戰鬥力很弱」的陳述不符事實;別的不說,在與後金的作 戰中,客兵的表現起碼不輸於原作標榜的「關寧鐵騎」。天啟元年的瀋陽之戰中,秦 邦屏的四川石砫土兵在不及結陣,兵力又少的的情況下仍然擋住了後金兵的兩次攻勢 ,到了第三回合才被後金軍給壓倒;而同個戰場上的三千浙兵,更是在川兵被擊潰後 獨自抵抗後金軍,火器連發而後短兵相接打到最後一兵一卒。《明史》謂「自遼左用 兵,將士率望風奔潰,獨此以萬餘人當數萬眾。雖力絀而覆,時咸壯之。」這些客兵 戰力強勁自不必說,反倒是「遼左用兵以來」「望風奔潰」的,多半是原本遼東的部 隊。[註三] 第三,「以遼人守遼土」的主張之所以出來,更主要的原因是為了省錢。據禮科 給事中李精白所言,「寧夏播州之役各二年餘,倭寇朝鮮之役七年餘,總未有費餉八 百萬者;奴地不過中國一郡縣」,到天啟元年十一月間已經是「猖獗三年,費已二千 餘萬」[註四]。以下[註一]與[註二]中所引孫承宗和袁崇煥原文也可作旁證,此不贅 述。 第四,那麼,之所以提出「以遼人守遼土」的策略,是因為遼人的戰鬥力強勁嗎 ?在我看來,這個策略的精華處在於「守」而不在於「遼人」。天啟元年袁應泰失敗 、瀋陽陷落之後,熊廷弼再度被起用為經略,然而這回又有巡撫王化貞來扯肘。熊最 詬病王的原因之一,就是王與袁一樣好高騖遠,還不能守就想攻;而具體理由之一就 是「遼人不可用」──這不表示熊是反對用遼人的,因為天啟元年八月他所建議的部 署「三方建置」策,之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聯絡朝鮮」「發詔書憫恤遼人之避難 彼國者,招集團練,別為一軍,與朝鮮軍合勢」;重點在於王想利用遼人組成的部隊 發起進攻。[註五]從歷次與後金軍的作戰來看,遼人的戰鬥力最多也只能在防守上與 敵人打成平手;「關寧鐵騎」這樣的稱號恐怕不適合用在攻勢作戰中。 第五,君不聞《孫子兵法》曰:「諸侯自戰其地者,為散地」「散地則無戰」; 遼人若是戰遼土,一但戰敗,家可就是在一旁,全軍馬上就散了。還不如客兵在異鄉 作戰,人生地不熟,因而更能意識到生死與共,更能團結一致。且不說溜回家的意願 ;就溜回家的實際能力而言,土兵絕對勝過客兵。 第六,我真的不知道吳三桂麾下的「關寧鐵騎」比袁崇煥那時差了多少;原作這 樣沒來由的一句可苦了想幫他這論斷找證據的。 [註一]如果您願意一年繳三千塊給中研院的話,那麼: 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handy1/ 這裡頭可以查到《明實錄》的全文。此段據《明熹宗實錄》,2252。該條全文如 下: 督師大學士孫承宗言:今邊方大計不過曰守、曰款、曰恢復。皇上敕臣曰:「寧 遠、廣寧及河東土宇,漸圖恢復。」乃觀天下大議,似專守關以內,而道且曰:「國 家失河套,大寧不失為全盛,何必復遼東。」然而遼東不復,關不可守;欲復遼以守 關,則關以外必不可不屯兵,必不可不修築。而寧遠、覺華之議,必不可輕罷。請以 守言之:凡客兵利速戰,主兵利久守。今關城聚秦、晉、川、湖、齊、梁、燕、趙之 眾,盡號客兵,亡論糧料不繼,其即繼也,不逋不譁而坐食,使自坐困。蓋以速戰之 備為久守之謀,欲進則不足,久守則必變故。議兵必在土著,然薊甚少,土兵而守遼 以內,則遼兵亦客也。故隨遼人之便,安插於兩衛、三所、二十七堡間,以土以屯, 曰以遼人守遼土。養遼人使關外之備稍足,則關內之防稍減。況守在關以內,則內備 淺薄;守在寧遠,則山海已在重關,神京遂在千里之外。今天下亦嘗計及此乎? 再以款言之。臣之初抵關,毳幕旗車,雜遝岡阜,一登陴而腥羶之氣撲人,日報 劫殺。議遠撫場而通官難之。得廣寧道議合,初移之中後為百里,又再移之寧遠為二 百里,以兩協提路將,分之信地,即撫即防,劫掠希少。今議撤關外之防為守關內, 則仍入關為撫,而八部三十六家仍環聽於關門。且寧遠有道,寧前有道,鎮曰遼鎮, 撫曰遼撫,而安插遼人於寧前,則曰貽禍,亡論十餘萬生靈,何地安寧。而既無寧廣 之土地,人民何獨存?寧廣之賞,今天下亦當計及此乎?   再以戰言之。賊薄寧遠,則以置亡置死之兵,合與亡與死之眾,心堅敢死,氣勵 亡生;而外無可掠,中無可布,砲矢既倍,兵民既濟,兼以海出其後,山恃其前,奇 伏間出,賊必殲焉。即或越一城而前,寧城已綴其後;即或合一城而守之,各城已扼 其吭;即或直抵關門不顧,而前有堅城,後有救兵,自可立見掃蕩。又或妄意及海, 則覺華島之駐師與望海臺之泊舡相控,而長鯨必授首於波。臣又或下關臣之精甲,進 圖恢復,則水師合東,陸師合此水師,之間奇一正一,出沒無端。故拒賊門庭之中, 與拒賊門庭之外,其勢既辨;而從賊於二百里之外,與賊促我於二百里之中,其勢又 辨。今天下亦嘗計及此乎?有心在天下,而邊塞之情形未悉。間憑道路之口,以為憂 疑;亦有心不在天下,而邊塞之安危不顧,祇念身家之計,以為徼倖。伏望皇上立斷 ,無搖眾議,庶臣之肝膽有藉,而土宇可復。 上嘉答之。 [註二]同上,《明熹宗實錄》,3271。該條全文如下: 寧遠參政袁崇煥疏辭陞職,請終制,因陳善後事宜:請以十萬五千官兵,汰為八 萬,以二萬留關內,六萬布關外,寧遠添二輔城以為特(按:應作犄)角。各堡增設銃 臺以為應援。而寧遠以東仍安哨探,令就地為耕,有事仍收還寧遠。南兵脆弱,西兵 善逃,莫若用遼人守遼土;將官則遼東一總兵,關內一總兵,餘皆贅也。李秉誠從奉 集遼廣寧遠逃主(按:應作生?),今日而貪剋異嘗(按:應作常),徒為達奇勳外府, 破冒之廩費宜追。毛文龍宜檄居近島,偵奴虛實。官減兵減,餉力自饒。至於時下急 需馬匹銀二十萬兩,盔甲器械銀十萬兩,鉛子火藥銀五萬兩,操賞工犒銀十萬兩,宜 立時措解。西虜素為屬國,不撫即能為患。今有寧遠之捷,宜就此馭之。若夫寧遠幸 存,總兵滿桂實司提調,副總兵左輔、參將祖大壽與中軍守備何可綱堅執塞門死守之 議,其分部士民,炊飯餉兵,使得一意攻打,則通判金啟倧之力。而西虜乘間作賊, 得趙率教大創之。滿桂、趙率教業已加級,左輔、祖大壽、何可綱、金啟倧應各加級 ,以勵將吏。其他與事者,俱冒石矢、當鋒鏑,陞賞總不宜遲。 得旨:袁崇煥移孝就忠,拚身固守,全城挫賊,勞績可嘉。正當夫(按:應作大) 圖恢復,以收全功,何得遂萌歸念,不准辭。滿桂、趙率教已經加級,其餘文武各官 功次,作速勘明優敘,一切善復事宜即與覆行,毋誤封疆大計。 [註三]見《明史》<童仲揆傳>。 [註四]見《明熹宗實錄》,804。 [註五]見《明史》<熊廷弼傳>。 :   天啟7年5月6日,剛剛征討過北韓的後金大軍在大汗的親自指揮下向西進發了。雖然 : 士兵們對寧遠的慘敗還頗有些心有餘悸,但皇太極還是比較有信心的。他相信,那次寧遠 : 的失利主要是過於輕敵,缺乏攻堅的準備,而只要準備充分,城池並不是堅不可摧的。袁 : 蠻子只有一個,不可能哪兒都照顧到,就算打寧遠比較困難,要攻剛築不久的錦州應該還 : 是可以的吧。5月12日清晨,後金軍從西,北兩面發起了對錦州城的總攻。馬步軍對城垣 : 輪番進行攻擊,後金兵們拖著盾車雲梯冒著炮火直向城下衝去.錦州守將趙率教,左輔, : 朱梅和監軍太監紀用均身披甲胄,冒著後金軍雨一般的箭矢親臨督戰,指揮將士拼力射打 : .(表現這麼好的監軍太監在當時可真是稀罕物啊!)。連攻3日,後金軍死傷無數,卻毫無 : 進展,皇太極無奈撤軍,繞過錦州,直接攻打寧遠。28日黎明,後金軍先鋒出現在寧遠城 : 北崗。很快,持各色軍旗的後金大軍沿寧遠週邊紮下九座大營,形成了對寧遠的包圍之勢 : 。 :   令後金軍驚奇的事情發生了。大批明軍整隊開出寧遠城外,總兵孫祖壽,副將許定國 : 出西門;副將尤世威出東門。與滿桂,祖大壽等指揮的援錦兵馬一起,沿著早已挖好的深 : 壕內側列車營駐紮。皇太極帶領弟弟阿濟格和戈什哈們一馬當先衝了出去。數萬八旗騎兵 : 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直向寧遠城下衝去...... "轟!"隨著一聲炮響,明軍各種火器一 : 齊發射。城下的車營都司李春華指揮明軍使用“紅夷”、“木龍虎” …原作究竟是根據哪幾條資料寫下「數萬八旗騎兵」「直向寧遠城下衝去」的場 面?且不說以常理來判斷沒有人攻城還騎馬;原作顯然不曉得後金最強勁的是步兵而 不是騎兵。見拙作「薩爾滸」,本版精華區9-2-3。 還有那個「木龍虎」是啥?沒註明資料出處,麻煩的很。 : 、“滅虜”等諸般火 : 器“齊力攻打”。而威力更加巨大的則是城上袁崇煥親自指揮的紅衣大炮。一排又一排的 : 後金騎兵倒了下去,但後面的還在不斷衝上來。慢慢的,後金軍就要衝到明軍的戰壕了。 : 皇太極等待著看到明軍在後金鐵騎面前潰逃的熟悉的那一幕。然而,這之後發生的事情真 : 正把他驚呆了。 前已述及瀋陽之戰明軍力鬥那回事;即使是薩爾滸之役,皇太極在與劉綎前鋒對 幹時明軍也沒有一戰即潰,「正把他驚呆了」云云感覺上是原作想製造一點戲劇效果 而寫的吧。 : 明軍並沒有潰逃,而是在手持紅旗的滿桂的指揮下迎頭衝了上來。大批的 : 明軍騎兵從戰車後面衝出來,與剛殺到的後金軍展開了一場短兵相接的大混戰。而明軍的 : 火力也並沒有因為肉搏戰的開始而減弱,炮手抬高炮口,對準後金軍的中軍和後隊繼續猛 : 烈轟擊。 …這一段要是有註明資料出處原作就紅了;明軍的火砲多半是用散彈零距離砲擊 來遏阻敵人的衝擊波,像原作所說這樣從友軍頭上呼嘯而過然後落到敵人頭上如此漂 亮精準的砲術,我真的很想見識一下記載這件事的那份史料長什麼樣。 : 戰鬥很快的進入了白熱化,前沿的明軍和後金軍騎兵在拼死撕殺,而後金軍的後 : 隊則在明軍炮火之下大批大批白白的傷亡。八旗將士們不顧一切的冒死猛攻,過去的經驗 : 告訴他們,只要突破了前面明軍的阻攔,立刻就可以消滅明軍城下的火器。接著就可以跟 : 著潰退的明軍衝進寧遠城去,可是不論後金軍怎樣衝擊,明軍卻始終死戰不退。他們遇見 : 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明軍,他們是袁崇煥手下的關寧鐵騎! :   雙方的傷亡都相當慘重。在混戰中,滿桂身中數箭,他和尤世威的坐騎均被射死。而 : 後金軍損失更大,皇太極的叔伯弟弟濟爾哈朗,大貝勒代善的兩個兒子薩哈瞵和瓦克達也 : 都負了重傷,戰將覺羅拜山,巴希等被射死!明軍和後金軍的屍體鋪滿了寧遠城外的曠野 : 。激戰從早晨持續到了中午,後金軍傷亡越來越大,但勝利仍然是那麼遙遠!皇太極接到 : 剛剛從錦州送來的急報,那裏面報告了趙率教乘後金軍主力離開的機會,突然大開城門衝 : 殺出來,攻入後金營中,大量殺傷後金軍之後又迅速撤入城中。皇太極再次無奈撤軍。 -- http://blog.pixnet.net/Cim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3.95.179 ※ 編輯: Cimon 來自: 220.143.95.179 (12/30 13:59)
NineGon: 12/30 14:38
hardcore:確實情節挺像小說~ 12/30 15:28
ELFIN: 推明史大家出來考證XD 12/30 22:09
karater:太利害了 01/01 20:39
SkyMirage:厲害是這樣寫吧 01/05 01:21
LSKF: 基本都是從"明朝的那些事兒"中節錄出來的,當年明月只有翻明 04/09 01:10
LSKF: 史寫作論點比較偏頗 04/09 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