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brigand (台灣加油)》之銘言: :   關寧鐵騎首戰告捷,在寧遠城下的戰鬥中,成長起來的以騎兵——"關寧鐵騎"為核心 : 的明軍開始敢於跟後金軍打野戰了!雖然是有寧遠城上炮火的支援,雖然明軍也付出了很 : 大的代價,“士多死",但畢竟明軍敢於刀對刀,槍對槍的幹了,而且還取得了勝利,這 : 是前所未有的奇跡! 袁崇煥指出"十年來,盡天下之兵未嘗敢與奴戰,合馬交鋒,今始一 : 刀一槍拼命,不知有夷之兇狠剽悍......人人敢死,大小數十戰,解圍而去,誠數千年未 : 有之武功也"這數千年雖未免有些誇張,但還是說出了寧錦大捷的重要意義——關寧鐵騎 : 的威名打出來了!儘管現在還是依城而戰,但這樣發展下去,再過幾年就可以跟後金軍真 : 正的爭雄於疆場了。 明軍並不乏與後金軍槍對槍刀對刀對幹的紀錄,前已述之;一直打輸倒是真的。 至於「再過幾年就可以跟後金軍真的爭雄於疆場」云云,既屬揣測,無從辯駁。 :   二、血戰京畿 中間述刪。 :   11月20日清晨,兩軍在廣渠門外擺開了戰場。這決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一邊 : ,是天聰汗親自指揮的數萬八旗大軍,而另一邊,則是袁崇煥和他的5000關寧鐵騎!關寧 : 鐵騎分為3個部分,祖大壽陣於南,王承允陣於西南,袁崇煥親率標營陣於西。 3軍互為 : 犄角之勢。明軍剛剛立陣完畢,後金騎兵就如黑雲萬朵排山倒海般壓了過來!皇太極已經 : 知道對手是遼軍了.這個消息一度使他十分緊張,不過他很快斷定這決不可能是遼軍的主 : 力,而且指望不上城中的炮火支援。一鼓作氣,先把這支明軍消滅了再說!自信歸自信, : 皇太極對這支少得可憐的敵人還是相當瞧得起的,為了謹慎起見,他投入了手頭幾乎所有 : 的兵力,打算一個時辰就把他們乾淨利落的全部消滅.也給城上的其他人看看,頑抗的結 : 果是什麼!一個時辰過去了,兩個時辰過去了,雖然敵人早已成了八旗大軍的汪洋大海中 : 的一個小小孤島,但無論怎樣的驚濤駭浪都無法將這個彈丸小島淹沒!阿巴泰、阿濟格、 : 思格爾......他最器重的精兵驍將都上去了,可他所等待的捷報卻始中沒有傳來!就在這 : 時關寧鐵騎的4000掉隊人馬趕到,在後金軍的側後方發起猛烈衝擊,2面鐵騎的夾擊下, : 後金軍最終陷入了無可救藥的混亂之中. 如果我們早生三百多年,並且有幸站在此時的北 : 京城頭上的話,一幅極其奇特的畫面將展現在我們面前——漫山遍野的後金軍在狼狽潰逃 : ,而在他們後面緊追不捨的只有區區幾千關寧鐵騎! ?這又是神來一筆了,不知「漫山遍野的後金軍在狼狽潰逃,而在他們後面緊追 不捨的只有區區幾千關寧鐵騎」云云所據為何?我們看《清史稿》怎麼說: 「辛丑,大(清)軍逼燕京。上營於城北土城關之東,兩翼營於東北。明大同總兵 滿桂、宣府總兵侯世祿屯德勝門,寧遠巡撫袁崇煥、錦州總兵祖大壽屯沙窩門。上率 右翼大貝勒代善,貝勒濟爾哈朗、岳託、杜度、薩哈廉等,領白甲護軍、蒙古兵進擊 桂、世祿,遣左翼大貝勒莽古爾泰、阿巴泰、阿濟格、多爾袞、多鐸、豪格等,領白 甲護軍、蒙古兵迎擊崇煥、大壽,俱敗之。」(<清太宗本紀>) 「戊申,袁崇煥、祖大壽營於城東南隅,樹柵為衛,我軍偪之而營。上率輕騎往 視,諸貝勒請攻城,諭曰:『路隘且險,若傷我士卒,雖得百城不足多也。』因止弗 攻。」(<清太宗本紀>) 「時袁崇煥、祖大壽以兵二萬屯廣渠門外,阿巴泰偕莽古爾泰等率師攻之。聞敵 伏兵於右,諸貝勒相約入隘必趨右,若出中路,與避敵同。豪格趨右,敗伏兵,轉戰 至城壕。阿巴泰出中路,亦破敵,與豪格師會。」(<阿巴泰傳>) 「(阿濟格)從上伐明…薄明都,袁崇煥、祖大壽以兵二萬赴援,屯廣渠門外,師 逐之,迫壕,阿濟格馬創,乃還。」(<阿濟格傳>) 「三年,(多爾袞)從上自龍井關入明邊,與貝勒莽古爾泰等攻下漢兒莊,趨通州 ,薄明都,敗袁崇煥、祖大壽援兵於廣渠門外…」(<多爾袞傳>) 「天聰三年,(鄂羅塞臣)從伐明,薄燕京,與哈寧阿共破明經略袁崇煥營。」(< 鄂羅塞臣傳>) 「明督師袁崇煥入援,壁於城東南。上命康果禮從諸貝勒擊之,諸貝勒逐敵迫壕 ,康果禮與甲喇章京郎球、漢岱等不及壕而返,並坐削爵,罰鍰,奪俘獲。」(<康果 禮傳>) 「太宗伐明,薄明都,袁崇煥來援,攻擺牙喇兵,城兵出應,雅賴力戰卻之。」 (<雅賴傳>) 「明督師袁崇煥率總兵祖大壽軍二萬人,自寧遠赴援,屯城東南。上令諸軍進戰 ,時恩格德爾與武訥格共將蒙古兵,恩格德爾率左翼,未成列,縱騎驟進,為所敗, 卻走;武訥格以右翼突擊,乃敗敵。」(<恩格德爾傳>) 「太宗伐明,阿濟拜以甲喇額真從…薄明都,與甲喇額真鄂羅塞臣等當袁崇煥, 戰勝。」(<阿濟拜傳>) 「明督師袁崇煥自寧遠來援,左翼蒙古兵迎戰不能勝,武納格麾右翼蒙古兵繼進 ,遂敗敵。」(<武納格傳>) 「明經略袁崇煥以二萬人自寧遠入援,屯廣渠門外,憑險設伏。貝勒豪格督兵出 其右,戰屢勝。」(<鮑承先傳>) 「天聰三年,(陳泰)從太宗伐明,薄明都,屯德勝門外,攻袁崇煥壘,遇伏,奮 擊,多所俘馘。」(<陳泰傳>) 「三年,(索尼)從大軍入關,薄燕京,明督師袁崇煥赴援,列營城東南。貝勒豪 格突入陣,敵兵蹙之,矢石如雨。索尼躍馬馳入,斬殺甚眾,拔豪格破圍出。」(<索 尼傳>) 從以上諸條來看,就是說兩方打成平手都有點勉強,更別說原作所描繪的場面在 上頭幾條中找不到什麼證據可以支持。 :   三、自毀長城 :   大捷後我們可愛的崇禎皇帝做了件可以改變歷史的大事——-將袁崇煥下鎮撫司看管 : ,即日革職聽勘!(其中曲直其他文章皆有描述,這裡就不重復了),袁崇煥被下獄後, : 北京城外的關寧大軍嘩變,在繼承者祖大壽的帶領下返回了關外, 12月16日,皇太極在 : 得知袁崇煥下獄的消息之後,立刻率兵從良鄉回師北京,在蘆溝橋盡殲明副將申甫所部 : 7000餘人。12月17日,後金軍與明滿桂,孫祖壽,黑雲龍,麻登雲四總兵部40000人大戰 : 於永定門外.明軍盡潰,滿桂,孫祖壽戰死,黑雲龍,麻登雲被俘。12月27日,後金軍在 : 薊?度在遵化擊破明騎兵5000,斬副將一員。崇禎3年正月初四,後金軍克永平。遷安,灤 : 州歸降。正月22日,代善軍大破明新任兵部右侍郎劉之綸軍萬人,射死劉之綸。唯一能夠 : 與韃子一戰的就是關寧鐵騎了,而祖大壽就是拒絕奉旨入京勤王。還是在獄中的袁崇煥寫 : 信給祖大壽稱述利害,關寧大軍方才進關。關寧軍的回師入關使整個戰局發生了巨大變化 : 。皇太極看到繼續打下去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於3月2日取道冷口關出塞。作為插在關內 : 的一個楔子,他留下了由堂兄二貝勒阿敏指揮的重兵守衛遵化,永平,灤州,遷安四城。 : 令他極為吃驚與震怒的是,他剛回盛京不久,阿敏就跟著回來了—— 祖大壽指揮的關寧 : 鐵騎從5月9日開始,在數日之內將阿敏軍全部擊潰,盡復關內四城,史稱“遵永大捷”. : 皇太極大怒之下,將阿敏幽禁,其他守備將領也無一例外的遭到了嚴厲的懲罰。 《清實錄》的記載是這樣的: 「壬辰。先是、明華州監軍道張春、四川監紀官邱禾嘉、錦州總兵祖大壽、山西 總兵馬世龍、山東總兵楊紹基、副將祖大樂、祖可法、張弘謨、劉天祿、曹恭誠、孟 弢等,於是月初九日申刻率兵攻灤州。我領兵大臣固山額真納穆泰、圖爾格、湯古代 等,各立汛地,矢石齊發,仍選精銳出城,繞城轉戰,屢敗明兵,驅之壕外。敵兵復 攻納穆泰一旗汛地,火焚城樓,一人執纛立雲梯登城,圖爾格旗下阿玉石等往援,斬 登城人,奪其纛,明兵稍卻。時阿敏、碩託、聞明兵圍攻灤州,怯不往援,遣圖賴、 阿山、吳拜、邦素、伊勒木率護軍連日乘夜襲明步兵營而還。又遣大臣巴都禮率兵數 百人往援灤州。巴都禮等突圍進擊,以三鼓入灤州。既而阿敏盡收遷安縣守兵及居民 入永平府。明兵復發紅衣砲、擊壞灤州城垛。城樓焚,納穆泰、圖爾格、湯古代等力 不能支,倉卒不及收眾,遂於十二日夜棄城奔永平。會天雨,我兵或二十人,或三十 人,結隊潰圍出,遇明兵截戰,我兵之疾病被創及無馬者,陣歿四百餘人。餘悉奔至 永平。阿敏、碩託大驚,欲棄永平去,並令鎮守遵化察哈喇等。亦棄遵化出邊。」(《 清太宗文皇帝實錄》,97-2) 從以上這條資料我們可以知道幾件事。第一,再一次的原作將戰功全包給了他所 謂的「關寧鐵騎」,但從上引資料來看明軍很明顯的有其他部隊參戰。第二,關內四 城僅有灤州打的是貨真價實的硬仗,其他三城的後金兵都是主動撤退。第三,在灤州 之戰中,從「仍選精銳出城,繞城轉戰,屢敗明兵」的紀錄看來後金軍在野戰時對付 起明軍來還是綽有餘裕;真正的勝負關鍵應該是明軍的紅衣砲。黃一農的論文<紅夷 大砲與皇太極創立的八旗漢軍>甚至寫道「如金兵於被圍之前出城迫使明軍在野地對 戰,或許還不至於如此慘敗。」,進一步推論之後後金建立八旗漢軍、裝備紅夷大砲 與此役有關。總之明軍此戰能獲勝,靠的是大炮而不是鐵騎。 另外,阿敏之所以被重重處罰,事關滿州內部的權力鬥爭(努爾哈齊之時阿敏與皇 太極都是四大貝勒之一,皇太極還是老四。努爾哈齊歿後皇太極也只是八旗旗主之一 ,只是多兼了一旗;他之所以能夠從天聰改元為崇德,靠的便是利用原本八旗共主的 地位,一步步的削弱其他旗主權力,最終獨攬大權。此論證見孟森<八旗制度考實> 一文),不全是此役大敗所致。 :   袁崇煥死後,憤怒的呼喊著“袁督師都被殺了,我等在此立功何用!",被時人評價 : 為“明用之善,則為後金之勁敵;用之不善,則為明朝之叛將”的"自祖大壽以下凡五十 : 員遼將"和關寧鐵騎一步步的分化瓦解了。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後來被調回關內鎮壓農民軍 : ,如左良玉、曹文詔,劉澤清,一部分倒在抗清(後金)的戰場上,如何可綱、曹變蛟、黃 : 得功,剩下的則投降了清朝,成為滿清入關的急先鋒,如吳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 : 喜.而他們的首領——祖大壽,則在大淩河與錦州兩次浴血奮戰而均最終被俘之後,投降 : 了滿清.雖然無法與他的督師和滿桂、趙率教、何可綱、孫祖壽那些戰友相比,但他力竭 : 被擒和終身不為滿清獻一計一策的表現,在歷史上至少也可以贏得李陵那樣的評價。 :   儘管前途各不相同,但不論是在哪個陣營,遼將們都顯示出自己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 : 將領,不斷被稀釋和削弱的關寧鐵騎則始終是最優秀的部隊。直到清康熙20年 (1681)三 : 藩之亂被平息,袁崇煥所培育出的那支大軍的最後一絲血脈才告消失。看著手中的史書, : 後世的人們不禁要感慨,如果袁崇煥不死,統領著這支強大的力量,歷史又會是什麼樣子 : 呢? 這裡原作將「遼將」與「關寧鐵騎」摻在一起渾了;這些「遼將」不必然率領的 都是「關寧鐵騎」,因此也不可能以「遼將」的優秀來證明「關寧鐵騎」的優秀。明 末清初的軍事體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三藩那樣帶著自己的子弟兵出鎮;劉綎不就 因為請不到他愛用的川兵,陳屍阿不達哩崗嗎。他們能帶去的親兵也是什麼都有什麼 都不奇怪,招來四方豪傑,倭苗虜夷俱全,不會侷限在某種「鐵騎」上頭。 附帶一提的是,原作忘了他自己前面提到的那位張存仁。《清史稿》<孟喬芳傳 >謂「太宗拔用諸降將,從入關,出領方面,喬芳績最顯,張存仁亞焉。聖祖嘗誡漢 軍諸官吏,因曰:『祖宗定鼎初,委任漢軍諸官吏,與滿洲一體。其間頗有宣猷效力 如喬芳、存仁輩,朝廷亦得其用』云。」 -- http://blog.pixnet.net/Cim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5.2.161 ※ 編輯: Cimon 來自: 218.165.2.161 (12/31 01:02)
NineGon: 12/31 01:07
letts:專業 12/31 01:15
mph:推! 12/31 07:29
dragonblue:推~ 12/31 08:22
Trunicht:太祖就是不一樣 12/31 12:52
ohmylife:專業就是專業 12/31 13:49
KK2001:專業m(ˍ ˍ)m 01/01 21:22